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All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藝點觀察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藝點觀察
藝點觀察
文化平權在路上──台灣文化平權相關展演活動觀察
文化平權與文化近用的概念,在近年來逐漸受到矚目。文化部將文化平權列為主要業務之一,並且在2017年起籌組「文化平權推動會報」,整合相關組織資源。在其業務內容摘要說明中,開宗明義指出:「文化生活是人民的基本權利,國家必須積極確保人民的『文化近用』,不會因為身分、年齡、性別、地域、族群、身心障礙等原因產生落差。
觀念的必要之惡──藝術終結之後,我們該如何看藝術?
「楊俊─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展覽才剛開幕就成為當代藝術圈熱烈討論的話題。在這一系列的展覽中,論述以及相關的文字,已經完成揭示展覽策略與藝術家創作目的的任務。熟悉觀念藝術操作的觀眾,並不一定需要到場看作品,即能理解楊俊的意圖。但,展覽的整體策略與作品之間的關聯,其說服力仍有待觀察。
關於女性與藝術的幾個思考
近日新聞報導,北一女中的學生在一百一十四週年校慶的園遊會上,主打「女高中生陪聊」,以每十分鐘新台幣45元做為收費標準擺攤。雖然這件事情在媒體上很快就失去熱度,但在我的同溫層仍掀起關於女性如何被物化與被凝視的討論。這些論點大抵和女性的身分如何被看待,以及大眾如何習於將女性套入某種固定而刻版的框架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