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2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2年11月 #570

  • 藝術家2022年11月 #570 1

藝術家2022年11月 #570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板
  • 目錄

流散、脆弱與連結

 

 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兩年有餘,今年國際大型展覽如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件展等相繼開幕,卻也伴隨著國際情勢陡變、爭議風波衍生許多相關討論。接續其後,11月專輯為讀者帶來現正展出的第十四屆歐洲聲言展、第十六屆里昂雙年展,以及2022釜山雙年展,三位作者分別親炙現場的第一手觀察與評析,而我們也在其中看到藝術對於歷史與當前人類處境的反映。

 

 今年歐洲聲言展選址於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汀納,陳琬尹細緻地觀看該城市合作舉辦此游牧型雙年展的整體氛圍所挾帶的政治意涵,論述聲言展在這個曾歷經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的國家首都,透過具在地脈絡的當代藝術作品,重新訴說複雜的歷史情境、記憶與城市紋理。長年追蹤報導里昂雙年展的駐法作者廖瓊芳回顧創辦滿卅年的里昂雙年展,從最初地方性當代藝術活動逐漸躍升為國際重要藝術雙年展之一的歷程,並評介本屆策展子題和重點作品,如何回應主題「脆弱宣言」關於脆弱與抵抗的思辨。2022釜山雙年展「水波上的我們」以城市為本位,在此命題上打開不同時態與流動的方向性,楊爾寧隨著在不同展地與作品之間的移動體驗,踏訪這座港口城市的過去與現在,揭開當中承載的故事與構成這些敘事的連結關係。

 

 特別報導單元中,李欣潔側記阿姆斯特丹藝文空間Framer Framed主辦的「(un)Common Grounds:反思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論壇」,探討文件展期間引發的重要爭議與其後續現象之於當代社會中的意義;轉載自端傳媒的〈卡塞爾文件展爆反猶爭議─為何一場「去中心化」的用心實驗,卻還是溝通失敗?〉一文深入回顧事件的前後因果,思考本屆文件展策展理念與方法對於當代藝術場域典範轉移的可能性。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多檔精采展覽:巴黎盧森堡美術館「世界的反射」集結德國文化重鎮德勒斯登由王儲收藏的奇珍物件與藝術傑作;巴黎EDF基金會「必須旅行才能快樂嗎?」省思旅遊的意義與價值並想像後疫情的旅遊樣貌;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北齋圖書天地─未知的板本世界」精選葛飾北齋與其門人繪製的板本內頁,反映了江戶時代閱讀風氣的盛景。

 

 名家傑作單元爬梳20世紀美國雕塑家路易絲.奈薇爾遜發展其大尺幅雕塑的起心動念與創作生涯的重要階段,她個人氣質與其服飾品味的鮮明形象,也留在多位肖像攝影先驅的作品中。

 

 發現美術館單元介紹三座美術館:甫開館的輕井澤安東美術館以藤田嗣治作品收藏為中心;德國曼海姆美術館新館與舊館的建築相得益彰;貝聿銘設計打造的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整建完畢,於10月初重新開館。

 

 本期國際傳真專欄,鄭元智探討甫於今年8月ICOM布拉格大會確立的博物館新定義,所期許的21世紀博物館使命與責任,以及近年法國關於博物館使命的幾點重新思考。

80 11月專輯
82 第十四屆歐洲聲言展/第十六屆里昂雙年展/2022釜山雙年展
  第十四屆歐洲聲言展:普里斯汀納─流散巴爾幹 ⊙陳琬尹
96 第十六屆里昂雙年展「脆弱宣言」─面對脆弱的方式 ⊙廖瓊芳
112 2022釜山雙年展「水波上的我們」
  ─記錄追求現代化而隨波逐流的社會,以及為此潮流犧牲奉獻的人類 ⊙楊爾寧
   
196 特別報導
  卡塞爾文件展爆反猶爭議
  ─為何一場「去中心化」的用心實驗,卻還是溝通失敗? ⊙李欣潔、謝以萱
202 通過藝術建立的關係,並不會在展覽就結束
  ─「(un)Common Grounds:反思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論壇」側記 ⊙李欣潔
   
51 藝術風景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的〈大腦森林基普〉
   
52 藝術正論
  向藝術贊助家致敬! ⊙廖仁義
   
53 美術之眼
  文化和美感─女王的最後旅程 ⊙陳長華
   
54 藝術野台戲
  「藝術博士」做什麼用? ⊙阿田教授
   
55 香港視線
  藝術科技或科技藝術 ⊙卓有瑞
   
56 藝蹤尋探
  生命與藝術的夢幻共鳴 ⊙吳曉芳
   
57 藝術新聞
  國立故宮博物院「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
58 台北藝術園區擴建工程開工
  國藝會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
59 C-LAB「FUTURE VISION LAB與聲徜音樂節」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雙展覽開幕
60 第十七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關渡美術館雙展覽聯合開幕
61 忠泰美術館兩檔新型態實驗性展覽
  2022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開幕
62 橫山書法藝術館兩檔新展
  南美館「順天聚藝,共享珍寶」
63 新加坡藝博會公布首屆重點項目
  曼谷藝術雙年展「混沌:平靜」
64 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公布
   
65 藝術市場
  2022 ART KAOHSIUNG高雄藝術博覽會 ⊙本刊訊
   
66 國際傳真
  定義21世紀博物館的使命與責任─ICOM博物館新定義 ⊙鄭元智
68 文化遺產管理的風向儀
  ─延伸討論:藏品研究、知識轉移、衍生權利(中) ⊙李二
   
70 封面藝術家
  「臺灣美術全集」推出第37卷《林惺嶽》 ⊙藝術家出版部
72 一等國民─林惺嶽的藝術人生 ⊙張瓊慧
   
120 藝術現場
  卡達新添四十件公共藝術迎接世界盃
   
123 圍場散步
  公共藝術下一個十五年的挑戰 ⊙胡永芬
   
126 台灣水墨變相史
  戰後水墨書畫的復甦(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廿八章 ⊙蕭瓊瑞
   
142 臨界區藝術
  破碎的和諧─曾文溪流域地景製圖學的轉化與解放 ⊙龔卓軍
   
146 評藝廣場
  迫於現實的詩意─絕對空間「政府需要幫忙2022─劉和讓作品」 ⊙張晴文
150 茲土有情─童武義的「風單白鷺」 ⊙蕭瓊瑞
   
154 翡冷翠美術經典
  生命曇花一現,繪畫永垂不朽:馬薩丘 ⊙劉碧旭
   
162 名畫物語
  〈聖西斯篤的聖母〉─文藝復興時期大畫家拉斐爾的傑作 ⊙何政廣
   
168 展事匯
  看見或預見─虛擬與現實交錯之界 ⊙許玉鈴
   
172 藝點觀察
  反規訓─「遊盪」和《Re_l_ _y》中的性別氣質與實踐 ⊙莊偉慈
   
174 藝術著作
  藝術死了?藝術萬歲─《現代藝術史》第四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192 美學思潮
  藝術與安那其主義運動(上) ⊙安德烈.雷斯勒 編譯/朱惠慈
   
208 國際藝壇
  美好年代的全才型藝術家
  ─巴黎小皇宮美術館「安德烈.德凡貝茲─令人暈眩的想像力」 ⊙唐忠珊
216 悅讀江戶─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北齋圖書天地─未知的板本世界」 ⊙朱惠慈
222 我說,那裡有物─國立新美術館開館十五週年紀念 李禹煥 ⊙趙宜恬
228 戲劇性的視覺遊戲─巴黎畢卡索國立美術館法拉.阿塔西個展 ⊙鄭元智
232 德勒斯登收藏的藝術珍奇櫃傑作
  ─巴黎盧森堡美術館「世界的反射」 ⊙唐忠珊
238 世界存在我們的編織之中─柏林葛羅畢斯展覽館「YOYI!關懷、修復、癒合」 ⊙林于嫣
242 疫情下想像危機後更生態的「後旅遊」
  ─巴黎EDF基金會「必須旅行才能快樂嗎?」 ⊙詹育杰
   
250 藝術家評介
  「移情」與「遠看」的藝術─劉永仁的繪畫獨行 ⊙陳貺怡
254 藝術重於傳遞與體現生命本質─巴斯克藝術家科爾多比卡.豪雷吉 ⊙周芳蓮
   
   
260 藝術視界
  廖武治畫中的淡水 ⊙李乾朗
264 永駐東海岸的江賢二風景─台東美術館個展與藝術園區開幕 ⊙曾筱如
   
266 版畫藝術
  在寂靜裡散發的幽微絢爛─楊忠銘藝術中的版畫 ⊙張雅晴
   
268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安格爾〈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典禮上〉的正義勇氣 ⊙潘潘(示番)
272 羅賽蒂〈少女瑪利亞的教育〉率真精神的追求 ⊙潘潘(示番)
   
276 名家傑作
  自雕塑開展空間性的堅韌創作者─20世紀美國雕塑家路易絲.奈薇爾遜 ⊙曾筱如
   
290 發現美術館
  在輕井澤遇見藤田嗣治─輕井澤安東美術館 ⊙羅珮慈
294 移動中的美術館─曼海姆美術館 ⊙吳億萱
298 重新開局─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羅珮慈
   
302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06 西域佛畫
  持國天.金剛力士.天部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14 當代新陶
  史甸.易普森+方柏欽 ⊙邵婷如
   
344 新書出版
  《詩律.形變.玄機─陳庭詩百秩晉十紀念展》出版序 ⊙盧秀燕
345 詩律.形變.玄機─陳庭詩與戰後美術的跨域對話 ⊙白適銘
   
318 藝術線上
   
322 藝展目錄
   
323 藝展報導
   
328 藝術快遞
   
330 展覽月報
   
336 藝術市場行情表
   
340 藝術家圖書目錄


編輯留言板

流散、脆弱與連結

 

 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兩年有餘,今年國際大型展覽如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件展等相繼開幕,卻也伴隨著國際情勢陡變、爭議風波衍生許多相關討論。接續其後,11月專輯為讀者帶來現正展出的第十四屆歐洲聲言展、第十六屆里昂雙年展,以及2022釜山雙年展,三位作者分別親炙現場的第一手觀察與評析,而我們也在其中看到藝術對於歷史與當前人類處境的反映。

 

 今年歐洲聲言展選址於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汀納,陳琬尹細緻地觀看該城市合作舉辦此游牧型雙年展的整體氛圍所挾帶的政治意涵,論述聲言展在這個曾歷經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的國家首都,透過具在地脈絡的當代藝術作品,重新訴說複雜的歷史情境、記憶與城市紋理。長年追蹤報導里昂雙年展的駐法作者廖瓊芳回顧創辦滿卅年的里昂雙年展,從最初地方性當代藝術活動逐漸躍升為國際重要藝術雙年展之一的歷程,並評介本屆策展子題和重點作品,如何回應主題「脆弱宣言」關於脆弱與抵抗的思辨。2022釜山雙年展「水波上的我們」以城市為本位,在此命題上打開不同時態與流動的方向性,楊爾寧隨著在不同展地與作品之間的移動體驗,踏訪這座港口城市的過去與現在,揭開當中承載的故事與構成這些敘事的連結關係。

 

 特別報導單元中,李欣潔側記阿姆斯特丹藝文空間Framer Framed主辦的「(un)Common Grounds:反思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論壇」,探討文件展期間引發的重要爭議與其後續現象之於當代社會中的意義;轉載自端傳媒的〈卡塞爾文件展爆反猶爭議─為何一場「去中心化」的用心實驗,卻還是溝通失敗?〉一文深入回顧事件的前後因果,思考本屆文件展策展理念與方法對於當代藝術場域典範轉移的可能性。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多檔精采展覽:巴黎盧森堡美術館「世界的反射」集結德國文化重鎮德勒斯登由王儲收藏的奇珍物件與藝術傑作;巴黎EDF基金會「必須旅行才能快樂嗎?」省思旅遊的意義與價值並想像後疫情的旅遊樣貌;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北齋圖書天地─未知的板本世界」精選葛飾北齋與其門人繪製的板本內頁,反映了江戶時代閱讀風氣的盛景。

 

 名家傑作單元爬梳20世紀美國雕塑家路易絲.奈薇爾遜發展其大尺幅雕塑的起心動念與創作生涯的重要階段,她個人氣質與其服飾品味的鮮明形象,也留在多位肖像攝影先驅的作品中。

 

 發現美術館單元介紹三座美術館:甫開館的輕井澤安東美術館以藤田嗣治作品收藏為中心;德國曼海姆美術館新館與舊館的建築相得益彰;貝聿銘設計打造的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整建完畢,於10月初重新開館。

 

 本期國際傳真專欄,鄭元智探討甫於今年8月ICOM布拉格大會確立的博物館新定義,所期許的21世紀博物館使命與責任,以及近年法國關於博物館使命的幾點重新思考。

目錄
80 11月專輯
82 第十四屆歐洲聲言展/第十六屆里昂雙年展/2022釜山雙年展
  第十四屆歐洲聲言展:普里斯汀納─流散巴爾幹 ⊙陳琬尹
96 第十六屆里昂雙年展「脆弱宣言」─面對脆弱的方式 ⊙廖瓊芳
112 2022釜山雙年展「水波上的我們」
  ─記錄追求現代化而隨波逐流的社會,以及為此潮流犧牲奉獻的人類 ⊙楊爾寧
   
196 特別報導
  卡塞爾文件展爆反猶爭議
  ─為何一場「去中心化」的用心實驗,卻還是溝通失敗? ⊙李欣潔、謝以萱
202 通過藝術建立的關係,並不會在展覽就結束
  ─「(un)Common Grounds:反思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論壇」側記 ⊙李欣潔
   
51 藝術風景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的〈大腦森林基普〉
   
52 藝術正論
  向藝術贊助家致敬! ⊙廖仁義
   
53 美術之眼
  文化和美感─女王的最後旅程 ⊙陳長華
   
54 藝術野台戲
  「藝術博士」做什麼用? ⊙阿田教授
   
55 香港視線
  藝術科技或科技藝術 ⊙卓有瑞
   
56 藝蹤尋探
  生命與藝術的夢幻共鳴 ⊙吳曉芳
   
57 藝術新聞
  國立故宮博物院「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
58 台北藝術園區擴建工程開工
  國藝會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
59 C-LAB「FUTURE VISION LAB與聲徜音樂節」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雙展覽開幕
60 第十七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關渡美術館雙展覽聯合開幕
61 忠泰美術館兩檔新型態實驗性展覽
  2022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開幕
62 橫山書法藝術館兩檔新展
  南美館「順天聚藝,共享珍寶」
63 新加坡藝博會公布首屆重點項目
  曼谷藝術雙年展「混沌:平靜」
64 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公布
   
65 藝術市場
  2022 ART KAOHSIUNG高雄藝術博覽會 ⊙本刊訊
   
66 國際傳真
  定義21世紀博物館的使命與責任─ICOM博物館新定義 ⊙鄭元智
68 文化遺產管理的風向儀
  ─延伸討論:藏品研究、知識轉移、衍生權利(中) ⊙李二
   
70 封面藝術家
  「臺灣美術全集」推出第37卷《林惺嶽》 ⊙藝術家出版部
72 一等國民─林惺嶽的藝術人生 ⊙張瓊慧
   
120 藝術現場
  卡達新添四十件公共藝術迎接世界盃
   
123 圍場散步
  公共藝術下一個十五年的挑戰 ⊙胡永芬
   
126 台灣水墨變相史
  戰後水墨書畫的復甦(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廿八章 ⊙蕭瓊瑞
   
142 臨界區藝術
  破碎的和諧─曾文溪流域地景製圖學的轉化與解放 ⊙龔卓軍
   
146 評藝廣場
  迫於現實的詩意─絕對空間「政府需要幫忙2022─劉和讓作品」 ⊙張晴文
150 茲土有情─童武義的「風單白鷺」 ⊙蕭瓊瑞
   
154 翡冷翠美術經典
  生命曇花一現,繪畫永垂不朽:馬薩丘 ⊙劉碧旭
   
162 名畫物語
  〈聖西斯篤的聖母〉─文藝復興時期大畫家拉斐爾的傑作 ⊙何政廣
   
168 展事匯
  看見或預見─虛擬與現實交錯之界 ⊙許玉鈴
   
172 藝點觀察
  反規訓─「遊盪」和《Re_l_ _y》中的性別氣質與實踐 ⊙莊偉慈
   
174 藝術著作
  藝術死了?藝術萬歲─《現代藝術史》第四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192 美學思潮
  藝術與安那其主義運動(上) ⊙安德烈.雷斯勒 編譯/朱惠慈
   
208 國際藝壇
  美好年代的全才型藝術家
  ─巴黎小皇宮美術館「安德烈.德凡貝茲─令人暈眩的想像力」 ⊙唐忠珊
216 悅讀江戶─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北齋圖書天地─未知的板本世界」 ⊙朱惠慈
222 我說,那裡有物─國立新美術館開館十五週年紀念 李禹煥 ⊙趙宜恬
228 戲劇性的視覺遊戲─巴黎畢卡索國立美術館法拉.阿塔西個展 ⊙鄭元智
232 德勒斯登收藏的藝術珍奇櫃傑作
  ─巴黎盧森堡美術館「世界的反射」 ⊙唐忠珊
238 世界存在我們的編織之中─柏林葛羅畢斯展覽館「YOYI!關懷、修復、癒合」 ⊙林于嫣
242 疫情下想像危機後更生態的「後旅遊」
  ─巴黎EDF基金會「必須旅行才能快樂嗎?」 ⊙詹育杰
   
250 藝術家評介
  「移情」與「遠看」的藝術─劉永仁的繪畫獨行 ⊙陳貺怡
254 藝術重於傳遞與體現生命本質─巴斯克藝術家科爾多比卡.豪雷吉 ⊙周芳蓮
   
   
260 藝術視界
  廖武治畫中的淡水 ⊙李乾朗
264 永駐東海岸的江賢二風景─台東美術館個展與藝術園區開幕 ⊙曾筱如
   
266 版畫藝術
  在寂靜裡散發的幽微絢爛─楊忠銘藝術中的版畫 ⊙張雅晴
   
268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安格爾〈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典禮上〉的正義勇氣 ⊙潘潘(示番)
272 羅賽蒂〈少女瑪利亞的教育〉率真精神的追求 ⊙潘潘(示番)
   
276 名家傑作
  自雕塑開展空間性的堅韌創作者─20世紀美國雕塑家路易絲.奈薇爾遜 ⊙曾筱如
   
290 發現美術館
  在輕井澤遇見藤田嗣治─輕井澤安東美術館 ⊙羅珮慈
294 移動中的美術館─曼海姆美術館 ⊙吳億萱
298 重新開局─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羅珮慈
   
302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06 西域佛畫
  持國天.金剛力士.天部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14 當代新陶
  史甸.易普森+方柏欽 ⊙邵婷如
   
344 新書出版
  《詩律.形變.玄機─陳庭詩百秩晉十紀念展》出版序 ⊙盧秀燕
345 詩律.形變.玄機─陳庭詩與戰後美術的跨域對話 ⊙白適銘
   
318 藝術線上
   
322 藝展目錄
   
323 藝展報導
   
328 藝術快遞
   
330 展覽月報
   
336 藝術市場行情表
   
340 藝術家圖書目錄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22年10月 #569
  • 藝術家2022年9月 #568
  • 藝術家2022年8月 #567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