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8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0月 #133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0月 #133 1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0月 #133

第131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31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遊心騁目,納藝於藏

 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談及收藏的行為時指出:「我們所收藏的,永遠是我們自己。」藝術家們詳盡地勘察著世界的演化軌跡,再將抽象的社會學思考路徑轉為微觀時間的感官實踐,將諸般宏大論述轉化為個人得以參與的日常實踐。而透過相對於創作行為的收藏行動,我們往往能夠見微知著地細察社會狀態的時代寫照。館藏塑造了每所博物館的身分特性,這樣的身分特性緊密地與藝術、文化發展的歷史同軌,因而館藏方向的設定,目的便是在於彰顯一道清晰表述的軸線。收藏家的思考,與你我分享著日常、細微而私人的探查角度,同時觸及情感與記憶,其中蘊含著個人對於人世的一番註解,他們的收藏具備了潛在的敍事性,讓藏品化為精神世界的有機反映,無限延展著錯綜交織的意識網絡,一再重現對於靈性創作的思索,讓人感受到一種抽離,一種虛擬時空中沉浸式的體驗,而這便是10月專輯「時代的拓片:穿越時光的典藏之美」所欲開展的多元化收藏生態。

 

 V-A-C基金會創立者列昂尼德.米赫爾松(Leonid Mikhelson)身兼俄羅斯最大獨立民營天然氣公司諾瓦泰克(Novatek)行政總裁暨董事長,以及石油化工公司西布爾(Sibur)持股57.5%的大股東,2016年以逾144億美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的首位,翌年再以攀升至184億美元的身家,蟬聯首富之位。米赫爾松原先專注於收藏俄羅斯及東歐藝術家的印象派與表現主義作品,而後自2009年成立V-A-C基金會起,在基金會總監泰瑞莎.馬維卡(Teresa Mavica)的協助下,轉而關注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當代藝術,至今他的當代藝術收藏價值估計約達2億美元。V-A-C基金會的海外據點位於威尼斯札特瑞宮(Palazzo Delle Zattere),基金會總部則選定於莫斯科紅河畔已除役的發電廠GES-2,由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主導設計,預計將於2019年春季揭幕,而這也正是俄羅斯政府預計在莫斯科的博洛特納亞堤岸(Bolotnaya Embankment)新建博物館區計畫的一部分。

 

 目前正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泰森-博內米薩美術館(Museo Nacional-Thyssen Bornemisza)舉辦的「莫內/布丹」展覽,讓人得以一探因諾曼第海灘風景畫而聞名的19世紀中葉繪畫先驅尤金.布丹(Eugéne Boudin),對於莫內的創作生涯造成何等深遠的影響,這層影響可分為三個方面說明:首先,布丹建議莫內向大自然學習,在自然環境裡創作;再來,他告訴莫內試著記錄當下,捕捉特定景色在瞬息之間的顏色、形體及光影變化;第三,布丹的繪畫創作是一系列的,他用粉蠟筆繪製一天中不同時間和不同天氣條件的天空,是布丹為莫內指明了一條通往睡蓮、乾草堆和大教堂系列的創作之道。

 

 古往今來,大多涉獵經院或以學術為終生志趣之人,都夢想擁有一間理想文房。「文房」一詞,據記載最先出現於南北朝時代,原本意指皇家藏庫。其後於宋朝演變成今日對於文人書房的理解。對於士人而言,其居室,特別是文房,是一處匯集值得細賞及沉思器具之處所,文房布置中的家具陳設及一系列文房小件,往往反映其主人的人文精神、價值觀與藝術品味。「兩依藏」博物館近期揭幕的「墨躍珍木:文房中的中國現代水墨」,將博物館典藏的文房用具與借展自香港私人收藏家的現代中國繪畫共同並陳,展示視覺藝術及實用用具共有的藝術價值。

 

 在世界諸多古老文明與傳奇中,許多動物都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其中累積了眾多人所投注的想像與思想。季鑫的畫作顯現出他對於人物與鳥的造型的反覆研究,不是為了讓它們在畫面裡看起來更逼真,而是讓更多怪異難解的細節恰如其分地融合於造型。他迷戀古典藝術,卻也受巫奇之物吸引。他多數畫作若以肖像畫視之,畫面中的主體即是創作者情感或思想的投射物,就好像我們透過語言與行為將自己嵌入人類的現實世界,季鑫則是透過繪畫語言與形式的轉化將這些主體嵌入畫面裡那個他自行創造的世界。

藝術熱新聞
008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揭幕特展
  藤村真的佳釀:「新酒」
010 「藝壺百映」第7屆台灣國際金壺獎陶藝設計競賽展
  卡蘿.傑斯特 向過去及抽象表現主義致敬
  201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012 蘇富比「遇見自然 / 西洋古典選粹」
  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
  藤田嗣治〈生日饗宴〉現身倫敦邦瀚斯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拍賣
014 佳士得拍賣「古今」
  大英博物館:我抗議
  藝術家將收藏家變成巨型蠟燭──然後燒掉
   
拍賣情報
016 日本SBI當代藝術秋季拍賣──「HARAJUKU原宿」特別企劃 ⊙日本SBI當代藝術拍賣
   
藝術龍門陣
018 閱讀渡台書畫家(二)──劉延濤的人格風範與藝術風采(上) ⊙熊怡靜
   
文物專欄
020 軍中情人鄧麗君是特務?──北京銀座拍賣公司的鄧麗君專拍 ⊙戴忠仁
   
市場觀察
022 印象派先驅尤金.布丹對莫內的影響,及其市場概況 ⊙陳瑜
   
藝術焦點
030 踰越與純潔──巴爾杜斯的巧妙平衡 ⊙吳礽喻
   
收藏人物誌
036 歐瑪爾公爵與孔蒂美術館──香堤邑城堡的身世與賽馬繪畫展 ⊙廖瓊芳
   
藝術大觀
042 伊藤若冲的自然觀照──「動物綵繪」與「玄圃瑤華」的繁複色形 ⊙黃士誠
   
10月專輯
046 Motifs of Time時代的拓片:穿越時光的典藏之美
048 新視野:永久館藏的再展示──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典藏展 ⊙李二
054 俄羅斯首富列昂尼德.米赫爾松與其V-A-C基金會 ⊙洪昱溱
060 一本畫冊與一檔典藏展
──與維也納路德維希現代藝術博物館55件館藏的親密約會 ⊙李二
066 文房雅薈與長物之思──「兩依藏」概覽雅藝文玩的人文精神 ⊙林純雅
072 由攝影與錄像收藏當代藝術史觀──上海复星藝術中心影像季 ⊙洪昱溱
   
藝術博覽
078 ART TAIPEI 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長航亞太25年揚起新帆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藝術視界
080 許多聲音從過去蜂擁而來,向現在尋找答案──再寫盧明德 ⊙鄭乃銘
140 香港當代藝術市場新局──王涵怡新任高古軒畫廊資深總監 ⊙伍常
   
藝術家工作室
084 創作是種巫術般的沉迷──《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季鑫 ⊙許玉鈴
   
特別報導:風景畫的二元詮釋
094 國土風景中的歷史隱喻──「托馬斯.柯爾:伊甸園到帝國」展 ⊙黃其安
102 橫跨世代的帝國之路──艾德.魯沙「帝國之路」個展 ⊙施雅恬
   
當代藝術
106 超越克林姆──奧匈帝國晚期後的中歐藝術新視野 ⊙游騰緯
   
藝術跨界
112 當鏡球轉動──藝術家化身音樂人的雙面冒險 ⊙陳庭榕
   
特別報導:情慾與主體凝視
116 從克林姆、席勒到畢卡索──斯科菲爾德.塞耶的裸體藝術收藏 ⊙游騰緯
122 陰性凝視下的當代──從馬奈到蘇菲.卡爾 ⊙牛俊強
   
藝術人物誌
128 日常與藝術的臨界點──高登.瑪塔─克拉克的空間詩學 ⊙黃士誠
   
藝術收藏
132 黃鼎翎 每一次收藏,都是生命中的邂逅 ⊙孫曉彤
   
藝術話題
138 韓國國際畫廊首間分館 進駐釜山舊鋼鐵工廠 ⊙楊爾寧
   
珠寶美學
142 鑽映瑤華──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舉辦「向女性氣質致意」珠寶展 ⊙林純雅
   
建築觀點
148 法國現代建築先行者 東尼.迦尼爾 ⊙黃健敏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50 鑑茶──收藏半壁江山大紅袍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徜徉馬爾地夫祕境 ⊙Jade Hong
155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新作:香港大館 ⊙Jade Hong
156 首鋼高爐博物館翻修整建計畫 ⊙Jade Hong
157 成都鐘書閣裡的品讀劇場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霍夫曼的玩遊世界奇想 ⊙林志鴻
159  手繪「綻藍花」的詩意美感 ⊙林志鴻
  漢寧.古柏經典鉅作重現 ⊙林志鴻
160 創意的心靈淨化儀式 ⊙林志鴻
  「空間之間」的美學之旅 ⊙林志鴻
  以時裝勾勒消逝中的奇異生物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Hiroshi Sugimoto──重返東、西方初遇的時空 ⊙林志鴻


編輯手記

遊心騁目,納藝於藏

 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談及收藏的行為時指出:「我們所收藏的,永遠是我們自己。」藝術家們詳盡地勘察著世界的演化軌跡,再將抽象的社會學思考路徑轉為微觀時間的感官實踐,將諸般宏大論述轉化為個人得以參與的日常實踐。而透過相對於創作行為的收藏行動,我們往往能夠見微知著地細察社會狀態的時代寫照。館藏塑造了每所博物館的身分特性,這樣的身分特性緊密地與藝術、文化發展的歷史同軌,因而館藏方向的設定,目的便是在於彰顯一道清晰表述的軸線。收藏家的思考,與你我分享著日常、細微而私人的探查角度,同時觸及情感與記憶,其中蘊含著個人對於人世的一番註解,他們的收藏具備了潛在的敍事性,讓藏品化為精神世界的有機反映,無限延展著錯綜交織的意識網絡,一再重現對於靈性創作的思索,讓人感受到一種抽離,一種虛擬時空中沉浸式的體驗,而這便是10月專輯「時代的拓片:穿越時光的典藏之美」所欲開展的多元化收藏生態。

 

 V-A-C基金會創立者列昂尼德.米赫爾松(Leonid Mikhelson)身兼俄羅斯最大獨立民營天然氣公司諾瓦泰克(Novatek)行政總裁暨董事長,以及石油化工公司西布爾(Sibur)持股57.5%的大股東,2016年以逾144億美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的首位,翌年再以攀升至184億美元的身家,蟬聯首富之位。米赫爾松原先專注於收藏俄羅斯及東歐藝術家的印象派與表現主義作品,而後自2009年成立V-A-C基金會起,在基金會總監泰瑞莎.馬維卡(Teresa Mavica)的協助下,轉而關注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當代藝術,至今他的當代藝術收藏價值估計約達2億美元。V-A-C基金會的海外據點位於威尼斯札特瑞宮(Palazzo Delle Zattere),基金會總部則選定於莫斯科紅河畔已除役的發電廠GES-2,由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主導設計,預計將於2019年春季揭幕,而這也正是俄羅斯政府預計在莫斯科的博洛特納亞堤岸(Bolotnaya Embankment)新建博物館區計畫的一部分。

 

 目前正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泰森-博內米薩美術館(Museo Nacional-Thyssen Bornemisza)舉辦的「莫內/布丹」展覽,讓人得以一探因諾曼第海灘風景畫而聞名的19世紀中葉繪畫先驅尤金.布丹(Eugéne Boudin),對於莫內的創作生涯造成何等深遠的影響,這層影響可分為三個方面說明:首先,布丹建議莫內向大自然學習,在自然環境裡創作;再來,他告訴莫內試著記錄當下,捕捉特定景色在瞬息之間的顏色、形體及光影變化;第三,布丹的繪畫創作是一系列的,他用粉蠟筆繪製一天中不同時間和不同天氣條件的天空,是布丹為莫內指明了一條通往睡蓮、乾草堆和大教堂系列的創作之道。

 

 古往今來,大多涉獵經院或以學術為終生志趣之人,都夢想擁有一間理想文房。「文房」一詞,據記載最先出現於南北朝時代,原本意指皇家藏庫。其後於宋朝演變成今日對於文人書房的理解。對於士人而言,其居室,特別是文房,是一處匯集值得細賞及沉思器具之處所,文房布置中的家具陳設及一系列文房小件,往往反映其主人的人文精神、價值觀與藝術品味。「兩依藏」博物館近期揭幕的「墨躍珍木:文房中的中國現代水墨」,將博物館典藏的文房用具與借展自香港私人收藏家的現代中國繪畫共同並陳,展示視覺藝術及實用用具共有的藝術價值。

 

 在世界諸多古老文明與傳奇中,許多動物都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其中累積了眾多人所投注的想像與思想。季鑫的畫作顯現出他對於人物與鳥的造型的反覆研究,不是為了讓它們在畫面裡看起來更逼真,而是讓更多怪異難解的細節恰如其分地融合於造型。他迷戀古典藝術,卻也受巫奇之物吸引。他多數畫作若以肖像畫視之,畫面中的主體即是創作者情感或思想的投射物,就好像我們透過語言與行為將自己嵌入人類的現實世界,季鑫則是透過繪畫語言與形式的轉化將這些主體嵌入畫面裡那個他自行創造的世界。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揭幕特展
  藤村真的佳釀:「新酒」
010 「藝壺百映」第7屆台灣國際金壺獎陶藝設計競賽展
  卡蘿.傑斯特 向過去及抽象表現主義致敬
  201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012 蘇富比「遇見自然 / 西洋古典選粹」
  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
  藤田嗣治〈生日饗宴〉現身倫敦邦瀚斯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拍賣
014 佳士得拍賣「古今」
  大英博物館:我抗議
  藝術家將收藏家變成巨型蠟燭──然後燒掉
   
拍賣情報
016 日本SBI當代藝術秋季拍賣──「HARAJUKU原宿」特別企劃 ⊙日本SBI當代藝術拍賣
   
藝術龍門陣
018 閱讀渡台書畫家(二)──劉延濤的人格風範與藝術風采(上) ⊙熊怡靜
   
文物專欄
020 軍中情人鄧麗君是特務?──北京銀座拍賣公司的鄧麗君專拍 ⊙戴忠仁
   
市場觀察
022 印象派先驅尤金.布丹對莫內的影響,及其市場概況 ⊙陳瑜
   
藝術焦點
030 踰越與純潔──巴爾杜斯的巧妙平衡 ⊙吳礽喻
   
收藏人物誌
036 歐瑪爾公爵與孔蒂美術館──香堤邑城堡的身世與賽馬繪畫展 ⊙廖瓊芳
   
藝術大觀
042 伊藤若冲的自然觀照──「動物綵繪」與「玄圃瑤華」的繁複色形 ⊙黃士誠
   
10月專輯
046 Motifs of Time時代的拓片:穿越時光的典藏之美
048 新視野:永久館藏的再展示──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典藏展 ⊙李二
054 俄羅斯首富列昂尼德.米赫爾松與其V-A-C基金會 ⊙洪昱溱
060 一本畫冊與一檔典藏展
──與維也納路德維希現代藝術博物館55件館藏的親密約會 ⊙李二
066 文房雅薈與長物之思──「兩依藏」概覽雅藝文玩的人文精神 ⊙林純雅
072 由攝影與錄像收藏當代藝術史觀──上海复星藝術中心影像季 ⊙洪昱溱
   
藝術博覽
078 ART TAIPEI 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長航亞太25年揚起新帆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藝術視界
080 許多聲音從過去蜂擁而來,向現在尋找答案──再寫盧明德 ⊙鄭乃銘
140 香港當代藝術市場新局──王涵怡新任高古軒畫廊資深總監 ⊙伍常
   
藝術家工作室
084 創作是種巫術般的沉迷──《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季鑫 ⊙許玉鈴
   
特別報導:風景畫的二元詮釋
094 國土風景中的歷史隱喻──「托馬斯.柯爾:伊甸園到帝國」展 ⊙黃其安
102 橫跨世代的帝國之路──艾德.魯沙「帝國之路」個展 ⊙施雅恬
   
當代藝術
106 超越克林姆──奧匈帝國晚期後的中歐藝術新視野 ⊙游騰緯
   
藝術跨界
112 當鏡球轉動──藝術家化身音樂人的雙面冒險 ⊙陳庭榕
   
特別報導:情慾與主體凝視
116 從克林姆、席勒到畢卡索──斯科菲爾德.塞耶的裸體藝術收藏 ⊙游騰緯
122 陰性凝視下的當代──從馬奈到蘇菲.卡爾 ⊙牛俊強
   
藝術人物誌
128 日常與藝術的臨界點──高登.瑪塔─克拉克的空間詩學 ⊙黃士誠
   
藝術收藏
132 黃鼎翎 每一次收藏,都是生命中的邂逅 ⊙孫曉彤
   
藝術話題
138 韓國國際畫廊首間分館 進駐釜山舊鋼鐵工廠 ⊙楊爾寧
   
珠寶美學
142 鑽映瑤華──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舉辦「向女性氣質致意」珠寶展 ⊙林純雅
   
建築觀點
148 法國現代建築先行者 東尼.迦尼爾 ⊙黃健敏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50 鑑茶──收藏半壁江山大紅袍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徜徉馬爾地夫祕境 ⊙Jade Hong
155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新作:香港大館 ⊙Jade Hong
156 首鋼高爐博物館翻修整建計畫 ⊙Jade Hong
157 成都鐘書閣裡的品讀劇場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霍夫曼的玩遊世界奇想 ⊙林志鴻
159  手繪「綻藍花」的詩意美感 ⊙林志鴻
  漢寧.古柏經典鉅作重現 ⊙林志鴻
160 創意的心靈淨化儀式 ⊙林志鴻
  「空間之間」的美學之旅 ⊙林志鴻
  以時裝勾勒消逝中的奇異生物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Hiroshi Sugimoto──重返東、西方初遇的時空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9月 #132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8月 #131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7月 #130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