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8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7月 #130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7月 #130 1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7月 #130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美學典範與時代感性

 作為基本的建築雛形,「結構」二字承載著多於建物本身的隱喻。對於空間的感知,除了平視近貌之外,還可以仰觀全域、俯視全景,以此確認空間如何與周遭一切產生聯繫,這是一種隔絕偏見的深度凝視。7月專輯「超級結構」將空間視為一切創作的出發點,也是情感回歸的原點。創作者的空間超越了日常的記憶、文化蔓延的路徑,觀看並非唯一途徑,他們將空間視為感知實驗的物件,讓空間遊走於創意鏡像、個體情感與文化積澱的邊境。想要實現一個充滿能量的藝術表達,始終需要熱衷於探索的激情,無數的創作者無懈於追求創新,當中蘊含的是,他們獻予時代的愛與智慧。

 

 2018年適逢法裔日本畫家藤田嗣治逝世50週年紀念,以及法國─日本文化年,巴黎的麥約美術館特別為這位蒙帕納斯最具東方色彩的畫家舉辦大型個展。此展覽涵蓋了畫家一生不同時期的作品,並將重點放在他當紅的1920年代,即一般所謂的「瘋狂年代」。在被遺忘將近半世紀後,亞洲地區又炒起藤田嗣治熱潮,2015年,以他為題的電影在日本上映(小栗康平導演),2016年,他的〈裸女與貓〉則在香港蘇富比由上海藏家王薇高價入手。本期封面紀事呈獻藤田嗣治藝術生涯的深度報導。

 

 藝術創造是基於人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感受能力與製造的能力。繪畫的手感與溫度讓她在創作過程中得以融入個人情感與特色,以感性平衡創作前期的理性結構分析。交替,是劉玉潔近兩年藝術創作所提出的重點,它既著力於作品形式的相互作用,也體現於藝術思想轉化為實體的賦形與變異。空間感與時間觀的探究,則是她「交替」的所指。她將自然力反映的線性時間與人們置身於特定空間的感受力濃縮凝結於一個小的實體(作品)中,藉此投射出一個變容的宇宙,並且透過巧妙的安排,將時代與美學的線索融合於其中。

 

 位於英國倫敦、由重量級藝術家與建築師領銜的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R.A.)為慶祝成立250週年,於5月19日起開放其耗資5600萬英鎊擴建的全新院區。皇家藝術研究院始建於1768年,由第一任院長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率領36位藝術家與建築師共同經營,致力創建一個私人、獨立、聚焦推廣「設計之藝術」的機構。出自皇家藝術研究院的皇家院士,皆是英國當代藝術與建築界中的佼佼者,他們背負著管理學院及指導學生的責任。該學院創始的兩大宗旨為:一、以建立專業的藝術培訓及評論制度,來提高藝術家的專業能力水準,二、促進大眾對視覺文化的欣賞與理解。

 

 由德國廣告公司創始人與Distanz出版社發行人克里斯欽.柏羅斯(Christian Boros)伉儷,以數十年時光建立起來的藝術收藏系統,自2008年起入駐柏林米特區心臟地帶的一座18公尺高、當地人稱「混凝土巨獸」的碉堡收藏館。當年柏羅斯和父母帶著一只行李箱逃離了波蘭,他們什麼都沒有。所以他有一股要在新土地上感受並學習些什麼的強烈企圖。就他個人的藝術收藏經歷來說,也是如此。柏羅斯認為,藝術的美妙之處在於它的價值會隨著分享而愈來愈多。對他而言,藝術是人與人相遇的最佳方式,而收藏藝術品的樂趣,不在於你買了什麼東西,而是你拒絕、說不的幾千個機會。

藝術熱新聞
008 「千年一問  鄭問紀念展」盛大開幕
  「穿越靈魂的光年」蒲宜君雕塑創作展
010 琳派─從俵屋宗達到田中一光
  江戶之惡PART II
011 BP肖像獎
  古根漢美術館「傑克梅第」展
012 畢卡索與舞蹈
  皮克斯動畫背後的科學
  「帕丁頓熊」展
   
拍賣情報
013 中誠2018春季拍賣「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中西藝術珍品 預測精闢到位 ⊙編輯部
   
藝術龍門陣
014 邵仄炯山水畫境的內蘊 (上) ⊙熊宜敬
   
市場專欄
015 無心無物出塵埃 (上) ⊙陸潔民
   
文物專欄
016 終極保鑣的花瓶現身美國 ⊙戴忠仁
   
市場焦點
018 希臘藝術家作品拍賣景況 ⊙黃其安
   
封面紀事
024 藤田嗣治的創作生涯 ⊙廖瓊芳
   
藝術焦點
032 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250週年 ⊙黃其安
048 與弗洛伊德的跨世對談
  ─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弗洛伊德計畫:細察的倫理」 ⊙游騰緯
   
藝術大觀
040 複繪的藝術─安迪.沃荷「孟克之後」系列 ⊙林純雅
   
名家收藏
044 柏羅斯  碉堡裡的收藏家 ⊙林純雅
   
藝術視界
052 全身肖像畫的時代意義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上流社會」展 ⊙吳礽喻
108 布魯諾.吉宏寇利 矛盾思慮的奇誕變體 ⊙陳庭榕
098 探究藝術的本質、自我認同的覺醒─金煥基的抽象繪畫旅程 ⊙楊爾寧
134 成都知美術館的營運之道 ⊙伍常
   
060 SUPERSTRUCTURES 超級結構專輯扉頁
062 城市夢想.夢想城市─巴蒂斯.伊塞克.金格勒茨的城市創想 ⊙李二
066 超級結構─1960-1990的建築潮流 ⊙吳礽喻
073 日本建築的文化基因─森美術館「建築的日本展」 ⊙邱馨慧
   
藝術人物誌
082 盛夏黃屋、藍騎士、德國表現主義的記憶河道
  ─哥本哈根露易斯安娜現代美術館加布莉爾.明特展 ⊙賴志婷
   
藝術家工作室
088 空間感與時間觀的賦形─《藝術收藏+設計》專訪劉玉潔 ⊙許玉鈴
   
藝術視界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102 致意夢想  唯藝收藏─王鎮華的藝術收藏與市場觀察 ⊙詹立群
   
當代藝術
112 烏托邦何在?一個對藝術的探問
  ─MMK 現代藝術美術館「社會之牆」展 ⊙賴佩君
   
藝術與科技特別報導
118 浮於天際的想望─承載夢想的「飄浮烏托邦」展 ⊙洪昱溱
124 模組結構的蜘蛛網效應
  ─复星藝術中心「托馬斯.薩拉切諾:原地飛行」展覽 ⊙洪昱溱
128 藝術與科技的相互作用─E.A.T.半世紀回顧展 ⊙楊爾寧
   
文化與創意
136 翻玩符號.淬古創新─Just in XX創辦人周裕穎 ⊙詹立群
   
影像美學
140 觀景窗裡的十座宇宙—「蒼白淺影」攝影展 ⊙游騰緯
   
旅館設計
146 蔚藍海灣  隱逸之奧義 ⊙洪昱溱
   
建築觀點
148 日本現代建築之父 丹下健三 ⊙黃健敏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50 望、聞、切 藏茶生金術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蛇形畫廊展亭揭幕 ⊙Jade Hong
155 印尼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Jade Hong
156 香港藝術新地標H Queen’s ⊙Jade Hong
157 普拉達藝術基金會米蘭大樓新空間開放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200億港幣重塑香港藝文新地標 ⊙林志鴻
159 領略當代時空的漢字之美 ⊙林志鴻
160 璀璨指間的絕美盛宴/動態雕塑的擬態轉化/珠寶設計與電影拍攝的合作 ⊙林志鴻
161  KAW經典「BFF」人形現身時裝伸展台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布萊恩.布瑞克─紀實攝影師眼中的異域情調 ⊙林志鴻


編輯手記

美學典範與時代感性

 作為基本的建築雛形,「結構」二字承載著多於建物本身的隱喻。對於空間的感知,除了平視近貌之外,還可以仰觀全域、俯視全景,以此確認空間如何與周遭一切產生聯繫,這是一種隔絕偏見的深度凝視。7月專輯「超級結構」將空間視為一切創作的出發點,也是情感回歸的原點。創作者的空間超越了日常的記憶、文化蔓延的路徑,觀看並非唯一途徑,他們將空間視為感知實驗的物件,讓空間遊走於創意鏡像、個體情感與文化積澱的邊境。想要實現一個充滿能量的藝術表達,始終需要熱衷於探索的激情,無數的創作者無懈於追求創新,當中蘊含的是,他們獻予時代的愛與智慧。

 

 2018年適逢法裔日本畫家藤田嗣治逝世50週年紀念,以及法國─日本文化年,巴黎的麥約美術館特別為這位蒙帕納斯最具東方色彩的畫家舉辦大型個展。此展覽涵蓋了畫家一生不同時期的作品,並將重點放在他當紅的1920年代,即一般所謂的「瘋狂年代」。在被遺忘將近半世紀後,亞洲地區又炒起藤田嗣治熱潮,2015年,以他為題的電影在日本上映(小栗康平導演),2016年,他的〈裸女與貓〉則在香港蘇富比由上海藏家王薇高價入手。本期封面紀事呈獻藤田嗣治藝術生涯的深度報導。

 

 藝術創造是基於人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感受能力與製造的能力。繪畫的手感與溫度讓她在創作過程中得以融入個人情感與特色,以感性平衡創作前期的理性結構分析。交替,是劉玉潔近兩年藝術創作所提出的重點,它既著力於作品形式的相互作用,也體現於藝術思想轉化為實體的賦形與變異。空間感與時間觀的探究,則是她「交替」的所指。她將自然力反映的線性時間與人們置身於特定空間的感受力濃縮凝結於一個小的實體(作品)中,藉此投射出一個變容的宇宙,並且透過巧妙的安排,將時代與美學的線索融合於其中。

 

 位於英國倫敦、由重量級藝術家與建築師領銜的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R.A.)為慶祝成立250週年,於5月19日起開放其耗資5600萬英鎊擴建的全新院區。皇家藝術研究院始建於1768年,由第一任院長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率領36位藝術家與建築師共同經營,致力創建一個私人、獨立、聚焦推廣「設計之藝術」的機構。出自皇家藝術研究院的皇家院士,皆是英國當代藝術與建築界中的佼佼者,他們背負著管理學院及指導學生的責任。該學院創始的兩大宗旨為:一、以建立專業的藝術培訓及評論制度,來提高藝術家的專業能力水準,二、促進大眾對視覺文化的欣賞與理解。

 

 由德國廣告公司創始人與Distanz出版社發行人克里斯欽.柏羅斯(Christian Boros)伉儷,以數十年時光建立起來的藝術收藏系統,自2008年起入駐柏林米特區心臟地帶的一座18公尺高、當地人稱「混凝土巨獸」的碉堡收藏館。當年柏羅斯和父母帶著一只行李箱逃離了波蘭,他們什麼都沒有。所以他有一股要在新土地上感受並學習些什麼的強烈企圖。就他個人的藝術收藏經歷來說,也是如此。柏羅斯認為,藝術的美妙之處在於它的價值會隨著分享而愈來愈多。對他而言,藝術是人與人相遇的最佳方式,而收藏藝術品的樂趣,不在於你買了什麼東西,而是你拒絕、說不的幾千個機會。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千年一問  鄭問紀念展」盛大開幕
  「穿越靈魂的光年」蒲宜君雕塑創作展
010 琳派─從俵屋宗達到田中一光
  江戶之惡PART II
011 BP肖像獎
  古根漢美術館「傑克梅第」展
012 畢卡索與舞蹈
  皮克斯動畫背後的科學
  「帕丁頓熊」展
   
拍賣情報
013 中誠2018春季拍賣「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中西藝術珍品 預測精闢到位 ⊙編輯部
   
藝術龍門陣
014 邵仄炯山水畫境的內蘊 (上) ⊙熊宜敬
   
市場專欄
015 無心無物出塵埃 (上) ⊙陸潔民
   
文物專欄
016 終極保鑣的花瓶現身美國 ⊙戴忠仁
   
市場焦點
018 希臘藝術家作品拍賣景況 ⊙黃其安
   
封面紀事
024 藤田嗣治的創作生涯 ⊙廖瓊芳
   
藝術焦點
032 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250週年 ⊙黃其安
048 與弗洛伊德的跨世對談
  ─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弗洛伊德計畫:細察的倫理」 ⊙游騰緯
   
藝術大觀
040 複繪的藝術─安迪.沃荷「孟克之後」系列 ⊙林純雅
   
名家收藏
044 柏羅斯  碉堡裡的收藏家 ⊙林純雅
   
藝術視界
052 全身肖像畫的時代意義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上流社會」展 ⊙吳礽喻
108 布魯諾.吉宏寇利 矛盾思慮的奇誕變體 ⊙陳庭榕
098 探究藝術的本質、自我認同的覺醒─金煥基的抽象繪畫旅程 ⊙楊爾寧
134 成都知美術館的營運之道 ⊙伍常
   
060 SUPERSTRUCTURES 超級結構專輯扉頁
062 城市夢想.夢想城市─巴蒂斯.伊塞克.金格勒茨的城市創想 ⊙李二
066 超級結構─1960-1990的建築潮流 ⊙吳礽喻
073 日本建築的文化基因─森美術館「建築的日本展」 ⊙邱馨慧
   
藝術人物誌
082 盛夏黃屋、藍騎士、德國表現主義的記憶河道
  ─哥本哈根露易斯安娜現代美術館加布莉爾.明特展 ⊙賴志婷
   
藝術家工作室
088 空間感與時間觀的賦形─《藝術收藏+設計》專訪劉玉潔 ⊙許玉鈴
   
藝術視界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102 致意夢想  唯藝收藏─王鎮華的藝術收藏與市場觀察 ⊙詹立群
   
當代藝術
112 烏托邦何在?一個對藝術的探問
  ─MMK 現代藝術美術館「社會之牆」展 ⊙賴佩君
   
藝術與科技特別報導
118 浮於天際的想望─承載夢想的「飄浮烏托邦」展 ⊙洪昱溱
124 模組結構的蜘蛛網效應
  ─复星藝術中心「托馬斯.薩拉切諾:原地飛行」展覽 ⊙洪昱溱
128 藝術與科技的相互作用─E.A.T.半世紀回顧展 ⊙楊爾寧
   
文化與創意
136 翻玩符號.淬古創新─Just in XX創辦人周裕穎 ⊙詹立群
   
影像美學
140 觀景窗裡的十座宇宙—「蒼白淺影」攝影展 ⊙游騰緯
   
旅館設計
146 蔚藍海灣  隱逸之奧義 ⊙洪昱溱
   
建築觀點
148 日本現代建築之父 丹下健三 ⊙黃健敏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50 望、聞、切 藏茶生金術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蛇形畫廊展亭揭幕 ⊙Jade Hong
155 印尼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Jade Hong
156 香港藝術新地標H Queen’s ⊙Jade Hong
157 普拉達藝術基金會米蘭大樓新空間開放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200億港幣重塑香港藝文新地標 ⊙林志鴻
159 領略當代時空的漢字之美 ⊙林志鴻
160 璀璨指間的絕美盛宴/動態雕塑的擬態轉化/珠寶設計與電影拍攝的合作 ⊙林志鴻
161  KAW經典「BFF」人形現身時裝伸展台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布萊恩.布瑞克─紀實攝影師眼中的異域情調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6月 #129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5月 #128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4月 #127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3月 #126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