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3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1月 #194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1月 #194 1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1月 #194

第194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94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閱無境,觀大千之藝

 杉本博司在著作《現象》中闡明:「我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並不是為了自我表現而創作。我心中的自我,步履蹣跚地來到這漫長的民族歷史盡頭,只為了窺視彼方迷失了的遠祖之地;我心中的自我,不過是盲人手中的盲杖,只能一點一點地敲打著那通向歷史的道路,依靠回聲的引導來從事我的創作。」藝術家以搜奇之心,探索由造物啟迪構成的精神景觀。而後,透過創作,完滿了文化意境下的時代形象,而這正是11月專輯「頌.大千之境」觀想創作本源之所在。
 

  本歌取是一種和歌創作技法,意指刻意取用著名古和歌(本歌)的部分,改寫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在原有基礎上加入新的時代精神和原創性,類似當代藝術的挪用。創作者需要深入理解本歌,在本歌取的規範下寫出更勝於本歌的作品。2022年在關西姬路展開的杉本博司本歌取展,2023年秋天來到東京開創新的篇章,從《伊勢物語》第九段〈東下〉發想而來,進一步將展覽題名為「杉本博司 本歌取 東下」。首次展出的〈富士山圖屏風〉是杉本博司在東海道途中經過富士山,以葛飾北齋的〈冨嶽三十六景 凱風快晴〉作為本歌的新作。
 

 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當代藝術家個展極為罕見,9月12日起至12月3日在表慶館登場的「橫尾忠則 寒山百得」展備受矚目。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橫尾忠則,近年開始發表「寒山拾得」系列作品,令日本藝文界為之振奮。中國唐代傳說中,遂至徹貧然豪邁自若的詩僧寒山和拾得,是日本歷代文人墨客不斷傳頌的主題,自古以來日本畫家幾乎都曾描繪這對衣衫襤褸、瘋癲不羈的禪僧,寒山拾得因而成為日本美術史常見的主題。
 

 在日本文化的語境中,村上隆不是幻想家,而是一名現實主義者。他以超扁平論述探索卡漫形象、斑點和色彩的時代意義,企圖透過創作詰問:「追尋一個脫離現實的人生,屏蔽眼前的現實,我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近期舉辦的「村上隆:陌生人──人類自我意識的怪物膨脹」展,回溯「怪物」這個村上隆多年來鑽研的迷人主題,也讓我們能夠在日益加劇的世局陰影中,深入探究他創作的陰暗面。
 

 今年適逢畢卡索逝世50週年,藝術史學者佩佩.卡梅爾(Pepe Karmel)的新著作《觀看畢卡索》(Looking at Picasso)展示了畢卡索70年來在繪畫、雕塑、素描和版畫方面無與倫比的成就,強調畢卡索對西方藝術傳統的挑戰與重塑。卡梅爾是紐約大學藝術史系教授。身為畢卡索專家的他,利用大量新的學術成果,從藝術作品而非傳記的角度來研究畢卡索的作品,說明他如何發明新的視覺語言,並轉變了西方藝術的傳統主題。
 

 在橫跨半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奠定了屬於自己的永恆創作媒介──「自我身體」與「內在精神」。2023年秋季,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隆重展出「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個展,透過一系列的豐富影像、物件、影片、裝置及表演深入回訪其獨到的創作歷程,並藉由探索過往南斯拉夫回憶、身體勞動、自然靈性等多元主題篇章,來細膩敘述阿布拉莫維奇不同生命時刻與波動下的內在視野。
 

 尊敬生態與結合自然資源是沃夫岡.萊布(Wolfgang Laib)重視的創作母題,藝術家從1970年代就開始探究人類生存意義和脆弱的本質,以及生命與環境的依存關係。受到亞洲宗教哲學如禪宗、老子《道德經》、印度佛教等啟發,讓他的作品帶有超越日常的詮釋空間,與大千世界冥冥中存在著強烈的聯繫。無論是稻米或花粉皆可微觀亦可宏觀;如生命的本質,既擁有微小的自我宇宙,也屬於億萬星際滄海的一粟。

藝術熱新聞
008 2023年台北雙年展公布開幕週精彩活動
  韓國單色畫之父朴栖甫逝世,享耆壽91歲
  草間彌生為過去涉種族歧視言論道歉
009 華盛頓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重新開幕
  富西利耶盼重振巴黎大皇宮輝煌記憶
  愛麗絲.沃爾頓捐贈4000萬美元給64間美國藝術機構
010 艾米莉.費雪.蘭多臻極珍藏」於11月紐約蘇富比拍賣隆重登場
  重新被發現的林布蘭特真跡將於蘇富比拍賣會亮相
  《魔鬼剋星》導演瑞特曼藝術收藏於佳士得舉槌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鄉愁──淡水(一)La Nostalgie I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6 傳統無處不當代──引子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從乾隆的白玉滾馬談中國最早馬車是原裝進口的 ◎戴忠仁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020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總成交額2.61億港幣 ◎編輯部
021 中國藝術品珍稀重器精華薈萃 ◎編輯部
022 樂山堂存珍──蔡一鳴藏中國書畫及藝術精品 ◎編輯部
023 張大千〈夏山飛翠〉領銜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秋拍 ◎編輯部
024 香港蘇富比晚間拍賣單日總成交額達13億港元 ◎編輯部
025 奈良美智〈不就是不〉於富藝斯香港以6553萬港幣成交 ◎編輯部
026 富藝斯香港「20世紀及當代藝術」日間拍賣以5300萬港幣收槌 ◎編輯部
027 保利香港拍賣秋季拍賣3.12億港幣收官 ◎編輯部
   
封面紀事
028 AKACHEN創作人生 ◎陳郁秀
   
藝術焦點
034 讓作品說話
──佩佩.卡梅爾新作《觀看畢卡索》 ◎林芝禾
   
藝術大觀
040 超越公眾、身體與內在的感知極限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個展 ◎韋怡忻
   
11月專輯 ◎林志鴻
046 ART & BEYOND頌.大千之境
048 古典的繼承與創新
──澀古區立松濤美術館「杉本博司 本歌取 東下」展 ◎黃士誠
054 東方美術史的一記回望
──東京國立博物館 表慶館「橫尾忠則 寒山百得」展 ◎邱馨慧
060 現實與虛擬間的人造世界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村上隆:陌生人──人類自我意識的怪物膨脹」展 ◎林純雅
   
藝術視界
066 另一件事物的起源
──沃夫岡.萊布的極簡詩意 ◎劉蘭辰
   
對話藝術家系列:無界之界 特別報導
070 霍剛 從嚮往的繪畫到遨遊的宇宙 ◎陳玟妤
072 周育正 感性實驗的捨離與求新 ◎陳玟妤
074 李心潔 靜觀中的無垠之愛 ◎陳玟妤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76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十一)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珠寶美學
078 美的複現與迭代
──珍珠,流光之態 ◎林純雅
   
時尚美學
082 對影成藝,女性力量的萌現
──瑪麗亞.葛拉西亞.奇悠利的女性主義思維 ◎洪昱溱
   
藝術視界
084 關於萬象無界的理解
──波莫多羅的雕塑解離與重構 ◎洪昱溱
   
建築博覽
086 以土地為本,刻劃首爾百年後的未來
──第4屆首爾都市建築雙年展 ◎楊爾寧
   
文化時潮
089 走過百年的化工革命
──當代塑膠文化與藝術應用 ◎周亞澄
   
藝術史巡禮
092 山川迢遞,博物致知─靠「幻想」也能逛博物館?
──「壯遊」之下的哲學思想與博物館的發展(個人旅行與博物館之一)
◎趙斯亮
   
綠與野專欄
098 從荒野翻成綠疇,觀「池上 薪傳」展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02 黑釉白瓷清釉茶器,千年奪彩各領風騷
──名醫王福源宋瓷之路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04 日本建築師團紀彥之共生建築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06 成都科幻館,擁抱科幻的共生紀元
107 MVRDV杭州煉油廠改造設計項目
108 社戲──鄉村振興與改造重建計畫
109 砼殿──清水混凝土巨構地下建築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10 路易威登參與「藝+巴黎」展會/江詩丹頓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啟動藝術與文化合作計畫
111 身之所往,自然的天賦/珠寶「色彩之旅」的新星──紫鋰輝石與摩根石
112 當代工藝 時尚跨界/王子欣於泰德現代美術館發表新作
113 「透明PACHINKO」泛起台日之間的文化漣漪/「D→Project瑕疵計畫」聚焦「不完美的美」
   
藝想創見
114 於街頭尋那未明的光彩
──法蘭克.霍瓦特的東方之珠速記 ◎林志鴻


編輯手記

閱無境,觀大千之藝

 杉本博司在著作《現象》中闡明:「我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並不是為了自我表現而創作。我心中的自我,步履蹣跚地來到這漫長的民族歷史盡頭,只為了窺視彼方迷失了的遠祖之地;我心中的自我,不過是盲人手中的盲杖,只能一點一點地敲打著那通向歷史的道路,依靠回聲的引導來從事我的創作。」藝術家以搜奇之心,探索由造物啟迪構成的精神景觀。而後,透過創作,完滿了文化意境下的時代形象,而這正是11月專輯「頌.大千之境」觀想創作本源之所在。
 

  本歌取是一種和歌創作技法,意指刻意取用著名古和歌(本歌)的部分,改寫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在原有基礎上加入新的時代精神和原創性,類似當代藝術的挪用。創作者需要深入理解本歌,在本歌取的規範下寫出更勝於本歌的作品。2022年在關西姬路展開的杉本博司本歌取展,2023年秋天來到東京開創新的篇章,從《伊勢物語》第九段〈東下〉發想而來,進一步將展覽題名為「杉本博司 本歌取 東下」。首次展出的〈富士山圖屏風〉是杉本博司在東海道途中經過富士山,以葛飾北齋的〈冨嶽三十六景 凱風快晴〉作為本歌的新作。
 

 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當代藝術家個展極為罕見,9月12日起至12月3日在表慶館登場的「橫尾忠則 寒山百得」展備受矚目。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橫尾忠則,近年開始發表「寒山拾得」系列作品,令日本藝文界為之振奮。中國唐代傳說中,遂至徹貧然豪邁自若的詩僧寒山和拾得,是日本歷代文人墨客不斷傳頌的主題,自古以來日本畫家幾乎都曾描繪這對衣衫襤褸、瘋癲不羈的禪僧,寒山拾得因而成為日本美術史常見的主題。
 

 在日本文化的語境中,村上隆不是幻想家,而是一名現實主義者。他以超扁平論述探索卡漫形象、斑點和色彩的時代意義,企圖透過創作詰問:「追尋一個脫離現實的人生,屏蔽眼前的現實,我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近期舉辦的「村上隆:陌生人──人類自我意識的怪物膨脹」展,回溯「怪物」這個村上隆多年來鑽研的迷人主題,也讓我們能夠在日益加劇的世局陰影中,深入探究他創作的陰暗面。
 

 今年適逢畢卡索逝世50週年,藝術史學者佩佩.卡梅爾(Pepe Karmel)的新著作《觀看畢卡索》(Looking at Picasso)展示了畢卡索70年來在繪畫、雕塑、素描和版畫方面無與倫比的成就,強調畢卡索對西方藝術傳統的挑戰與重塑。卡梅爾是紐約大學藝術史系教授。身為畢卡索專家的他,利用大量新的學術成果,從藝術作品而非傳記的角度來研究畢卡索的作品,說明他如何發明新的視覺語言,並轉變了西方藝術的傳統主題。
 

 在橫跨半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奠定了屬於自己的永恆創作媒介──「自我身體」與「內在精神」。2023年秋季,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隆重展出「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個展,透過一系列的豐富影像、物件、影片、裝置及表演深入回訪其獨到的創作歷程,並藉由探索過往南斯拉夫回憶、身體勞動、自然靈性等多元主題篇章,來細膩敘述阿布拉莫維奇不同生命時刻與波動下的內在視野。
 

 尊敬生態與結合自然資源是沃夫岡.萊布(Wolfgang Laib)重視的創作母題,藝術家從1970年代就開始探究人類生存意義和脆弱的本質,以及生命與環境的依存關係。受到亞洲宗教哲學如禪宗、老子《道德經》、印度佛教等啟發,讓他的作品帶有超越日常的詮釋空間,與大千世界冥冥中存在著強烈的聯繫。無論是稻米或花粉皆可微觀亦可宏觀;如生命的本質,既擁有微小的自我宇宙,也屬於億萬星際滄海的一粟。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2023年台北雙年展公布開幕週精彩活動
  韓國單色畫之父朴栖甫逝世,享耆壽91歲
  草間彌生為過去涉種族歧視言論道歉
009 華盛頓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重新開幕
  富西利耶盼重振巴黎大皇宮輝煌記憶
  愛麗絲.沃爾頓捐贈4000萬美元給64間美國藝術機構
010 艾米莉.費雪.蘭多臻極珍藏」於11月紐約蘇富比拍賣隆重登場
  重新被發現的林布蘭特真跡將於蘇富比拍賣會亮相
  《魔鬼剋星》導演瑞特曼藝術收藏於佳士得舉槌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鄉愁──淡水(一)La Nostalgie I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6 傳統無處不當代──引子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從乾隆的白玉滾馬談中國最早馬車是原裝進口的 ◎戴忠仁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020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總成交額2.61億港幣 ◎編輯部
021 中國藝術品珍稀重器精華薈萃 ◎編輯部
022 樂山堂存珍──蔡一鳴藏中國書畫及藝術精品 ◎編輯部
023 張大千〈夏山飛翠〉領銜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秋拍 ◎編輯部
024 香港蘇富比晚間拍賣單日總成交額達13億港元 ◎編輯部
025 奈良美智〈不就是不〉於富藝斯香港以6553萬港幣成交 ◎編輯部
026 富藝斯香港「20世紀及當代藝術」日間拍賣以5300萬港幣收槌 ◎編輯部
027 保利香港拍賣秋季拍賣3.12億港幣收官 ◎編輯部
   
封面紀事
028 AKACHEN創作人生 ◎陳郁秀
   
藝術焦點
034 讓作品說話
──佩佩.卡梅爾新作《觀看畢卡索》 ◎林芝禾
   
藝術大觀
040 超越公眾、身體與內在的感知極限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個展 ◎韋怡忻
   
11月專輯 ◎林志鴻
046 ART & BEYOND頌.大千之境
048 古典的繼承與創新
──澀古區立松濤美術館「杉本博司 本歌取 東下」展 ◎黃士誠
054 東方美術史的一記回望
──東京國立博物館 表慶館「橫尾忠則 寒山百得」展 ◎邱馨慧
060 現實與虛擬間的人造世界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村上隆:陌生人──人類自我意識的怪物膨脹」展 ◎林純雅
   
藝術視界
066 另一件事物的起源
──沃夫岡.萊布的極簡詩意 ◎劉蘭辰
   
對話藝術家系列:無界之界 特別報導
070 霍剛 從嚮往的繪畫到遨遊的宇宙 ◎陳玟妤
072 周育正 感性實驗的捨離與求新 ◎陳玟妤
074 李心潔 靜觀中的無垠之愛 ◎陳玟妤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76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十一)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珠寶美學
078 美的複現與迭代
──珍珠,流光之態 ◎林純雅
   
時尚美學
082 對影成藝,女性力量的萌現
──瑪麗亞.葛拉西亞.奇悠利的女性主義思維 ◎洪昱溱
   
藝術視界
084 關於萬象無界的理解
──波莫多羅的雕塑解離與重構 ◎洪昱溱
   
建築博覽
086 以土地為本,刻劃首爾百年後的未來
──第4屆首爾都市建築雙年展 ◎楊爾寧
   
文化時潮
089 走過百年的化工革命
──當代塑膠文化與藝術應用 ◎周亞澄
   
藝術史巡禮
092 山川迢遞,博物致知─靠「幻想」也能逛博物館?
──「壯遊」之下的哲學思想與博物館的發展(個人旅行與博物館之一)
◎趙斯亮
   
綠與野專欄
098 從荒野翻成綠疇,觀「池上 薪傳」展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02 黑釉白瓷清釉茶器,千年奪彩各領風騷
──名醫王福源宋瓷之路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04 日本建築師團紀彥之共生建築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06 成都科幻館,擁抱科幻的共生紀元
107 MVRDV杭州煉油廠改造設計項目
108 社戲──鄉村振興與改造重建計畫
109 砼殿──清水混凝土巨構地下建築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10 路易威登參與「藝+巴黎」展會/江詩丹頓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啟動藝術與文化合作計畫
111 身之所往,自然的天賦/珠寶「色彩之旅」的新星──紫鋰輝石與摩根石
112 當代工藝 時尚跨界/王子欣於泰德現代美術館發表新作
113 「透明PACHINKO」泛起台日之間的文化漣漪/「D→Project瑕疵計畫」聚焦「不完美的美」
   
藝想創見
114 於街頭尋那未明的光彩
──法蘭克.霍瓦特的東方之珠速記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0月 #193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9月 #192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8月 #191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