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3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0月 #193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0月 #193 1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0月 #193

第193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93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敏於時代的美之覺知

 一切藝術與文化,皆出於物質賦予你我的感性經驗。人類感知世界的總量,經由物質向身體傳達的日常經驗積累而成,無數嵌合的結構,造就了個體與未知之境的不期而遇。在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帶有神祕主義色彩的寓言中,歷史的進步是一場急遽的風暴,過往的文明在風暴的催迫之下,造就了層層堆疊的異變景觀。迷離交織的異質物態,聚合而為稠密的官能覺知,諸端陌異景象衍生出多重指向的通道,觀者棲於其中,參與時空建構,何嘗不是一種心臨其境的真實?應和著感官的盈缺,10月專輯「蜃景.創作的原慾」試圖探測箇中究竟,將生活即景切分為多變的鏡像,捕捉日常中那些突發的即興思緒。
 

  亞當.埃施海默(Adam Elsheimer)出生於法蘭克福,活躍於17世紀早期的羅馬。擅於在銅板上繪製小型油畫的他,結合了精準的技法與對風景、多重光源,以及人物樣態的觀察與提煉,創造出別樹一格的氛圍。埃施海默在作品中「捕捉了自然的精神與本質」,他的繪畫可以被視為當時自然科學發展的產物。他描繪光線與風景的方式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以全新的視點看待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啟發了魯本斯、林布蘭特等在西洋藝術史中聲名卓著的畫家。
 

 走進倫敦華勒斯典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展間,時空彷彿挪移至19世紀初期的歐洲風光。以遊歷風情為核心,「泰納與波寧頓:華勒斯典藏之水彩畫」展覽邀請人們一探以往因光敏感性而鮮少展出的華勒斯珍藏,同步獻上英國浪漫主義畫家威廉.泰納(J.M.W. Turner),以及足具影響力的風景畫家理查.帕克斯.波寧頓(Richard Parkes Bonington)畫作。無論是泰納在祖國家鄉重新尋獲的土地情誼,或是如波寧頓般探索迷人的異國風情,展覽巧妙地串聯起英格蘭約克郡、法國諾曼第,以及義大利威尼斯等地的城市風光,帶領著觀者踏上一段久違的奇幻旅程。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收藏約5700件以戰後藝術為主的現當代作品。MOT收藏展向來以不同主題的切入點展示作品,致力於傳達現當代藝術的多重魅力。一樓的展覽主題「被膜虛實」介紹1980年代末之後的作品。三上晴子於1990年初期的創作,以新館藏的姿態作為本次常設展的出發點,與繪畫、雕塑、裝置藝術、攝影、影像等多種媒材一同陳列。展覽標題中的「被膜」(Membrane)是三上在同一時期反覆使用的關鍵詞,被膜指的是位於內外接觸面上的薄膜,它用來保護內在事物,同時也用來隔絕外在世界。本展以各種方式比喻「被膜」的內外關係,涵蓋生物表面的皮膚、個人意識與社會觀念,以及身體與其延展的科技,勾勒出這30年間的藝術創作如何關注身體觀念的變化和對生命的審視。
 

 位於韓國江原道原州市的Museum SAN為紀念開館10週年,舉辦以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建築生涯為主題的大規模個展「安藤忠雄──青春」展,而安藤忠雄的最新作品、Museum SAN的第二個冥想空間「光之空間」也全新開幕。Museum SAN是由Hansol文化財團營運的文化藝術空間美術館,在2013年5月於原州市橡樹谷(Oak Valley)開幕,美術館建築由安藤忠雄負責設計,亦收藏建築、光與空間的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在亞洲最大規模的作品。安藤忠雄曾表示,「想要讓Museum SAN成為一『找回生存力量的場所』。」Museum SAN以「為溝通的斷線」(Disconnect to connect)為座右銘,其概念為透過傳統紙張和類比體驗生活中的閒暇,並禮贈自然與藝術中的休息,將大地和天空連結至人的建築師哲學蘊含其中。。

藝術熱新聞
010 陳郁秀、蔣永學、博佳佳獲第26屆臺法文化獎
  藝術家王淑鈴獲頒美國國務院藝術獎章
  文心藝所推出亞伯拉罕.克魯茲威利戈斯個展
012 拉丁美洲藝術家波特羅逝世,享耆壽91歲
  畢卡索〈格爾尼卡〉拍攝禁令解除
  大英博物館遭竊案引發文物安全爭議 希臘重新呼籲歸還帕德嫩神殿石雕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3 大稻埕(二)La Vague II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8 滬、京、川藝遊小簡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20 從美國牧師的漢代玉羊談蘇東坡吃羊◎戴忠仁
   
藝術博覽
022 打造台灣藝博經典品牌──第30屆ART TAIPEI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 ◎陳玟妤
   
藝術焦點
026 「壯美」美學的先驅
──巴洛克早期畫家亞當.埃施海默探索藝術、自然與科學的軌跡 ◎林芝禾
   
藝術大觀
032 泰納與波寧頓畫筆下的西歐遊歷風情
──華勒斯典藏館之水彩珍藏 ◎韋怡忻
038 穿越皮層的表裏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收藏展「被膜虛實/特展 橫尾忠則-如水/百年誕辰 山姆.弗朗西斯」 ◎黃士誠
   
10月專輯 ◎林志鴻
042 MIRAGES 蜃景.創作的原慾
044 柔弱避世表象下的新女性
──格溫.約翰的藝術與人際網路 ◎林芝禾
050 煉金.魔法.神祕學
──超現實女巫雷米迪歐絲.法蘿的科幻藝術 ◎周亞澄
056 以身體實踐為媒材,游牧精神為本質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私人影像隨筆 ◎韋怡忻
060 生活的慾望及其破壞,創造了生命的意義
──安妮特.梅薩吉觀想日常臨界 ◎林純雅
   
對話藝術家系列:動靜之間 特別報導
064 石晉華 行路人生 ◎陳玟妤
066 許芳宜 舞動與靜默間的自我之道 ◎陳玟妤、林志鴻
068 賴志盛 於日常的縫隙創造 ◎陳玟妤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70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十)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陳玟妤
   
藝術視界
072 超乎現實的景象,預示末日的奇觀
──對話「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策展人蘇菲.哈克特 ◎洪昱溱
074 介於生命的映照與自由意識之間
──莎賓娜.費洛奇形塑內在與身體的對照圖像 ◎蕭佳佳
   
珠寶美學
076 以夢譜詩,不受限的靈魂 
──探美的旅程,致那些珠寶的傳奇◎林純雅
   
時尚敘事的新紀元 特別報導
080 新型態創意系統
──菲瑞.威廉斯 能量無限的共創之愛 
◎洪昱溱
082 為時代著裝
──馬克西米利安.戴維斯 社群意識的當代視角 ◎洪昱溱
084 華服之輕盈出於意識之解放
──金.瓊斯 以藝術的時代性演繹時尚的多變 ◎林純雅
   
設計焦點
086 揉合空間光影.挑戰都市叢林
──Museum SAN開館10週年「安藤忠雄──青春」展 ◎楊爾寧
   
藝術史巡禮
090 匣裡陸離,大千世界──盒子裡的博物館究竟有什麼?個人收藏與博物館的發展
──各式各樣的好奇櫃(過渡期──大航海背景下的個人博物館) ◎趙斯亮
   
綠與野專欄
098 中陰到無垠之森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02 鞋王/茶王蔡其建 與茶共舞氣韻多姿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04 日本建築師原廣司之「孔洞理論」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06 MVRDV杭州「綠色工廠」建築藝術展
107 人在畫中走,畫在鏡中留──福建順昌博物館
108 曲線流光,繁華似「井」
109 寶格麗擴建瓦倫扎Manifattura珠寶工坊園區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10 新文藝復興主義
111 深化多元亞洲風味的探索/「時上當下」限量藏品展
112 裝飾藝術珠寶的工藝底蘊/以極致工藝勾勒羽翼輕揚的動態/瀑布為喻的自然奇蹟
113 靈動不羈的風格宣言/觸動感官的聲色共感/賈凱.斯里布特:人人嚮往快樂
   
藝想創見
114 絮景賦意,承起造化的形色
──史國威繪述於相紙之上的情意感知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敏於時代的美之覺知

 一切藝術與文化,皆出於物質賦予你我的感性經驗。人類感知世界的總量,經由物質向身體傳達的日常經驗積累而成,無數嵌合的結構,造就了個體與未知之境的不期而遇。在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帶有神祕主義色彩的寓言中,歷史的進步是一場急遽的風暴,過往的文明在風暴的催迫之下,造就了層層堆疊的異變景觀。迷離交織的異質物態,聚合而為稠密的官能覺知,諸端陌異景象衍生出多重指向的通道,觀者棲於其中,參與時空建構,何嘗不是一種心臨其境的真實?應和著感官的盈缺,10月專輯「蜃景.創作的原慾」試圖探測箇中究竟,將生活即景切分為多變的鏡像,捕捉日常中那些突發的即興思緒。
 

  亞當.埃施海默(Adam Elsheimer)出生於法蘭克福,活躍於17世紀早期的羅馬。擅於在銅板上繪製小型油畫的他,結合了精準的技法與對風景、多重光源,以及人物樣態的觀察與提煉,創造出別樹一格的氛圍。埃施海默在作品中「捕捉了自然的精神與本質」,他的繪畫可以被視為當時自然科學發展的產物。他描繪光線與風景的方式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以全新的視點看待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啟發了魯本斯、林布蘭特等在西洋藝術史中聲名卓著的畫家。
 

 走進倫敦華勒斯典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展間,時空彷彿挪移至19世紀初期的歐洲風光。以遊歷風情為核心,「泰納與波寧頓:華勒斯典藏之水彩畫」展覽邀請人們一探以往因光敏感性而鮮少展出的華勒斯珍藏,同步獻上英國浪漫主義畫家威廉.泰納(J.M.W. Turner),以及足具影響力的風景畫家理查.帕克斯.波寧頓(Richard Parkes Bonington)畫作。無論是泰納在祖國家鄉重新尋獲的土地情誼,或是如波寧頓般探索迷人的異國風情,展覽巧妙地串聯起英格蘭約克郡、法國諾曼第,以及義大利威尼斯等地的城市風光,帶領著觀者踏上一段久違的奇幻旅程。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收藏約5700件以戰後藝術為主的現當代作品。MOT收藏展向來以不同主題的切入點展示作品,致力於傳達現當代藝術的多重魅力。一樓的展覽主題「被膜虛實」介紹1980年代末之後的作品。三上晴子於1990年初期的創作,以新館藏的姿態作為本次常設展的出發點,與繪畫、雕塑、裝置藝術、攝影、影像等多種媒材一同陳列。展覽標題中的「被膜」(Membrane)是三上在同一時期反覆使用的關鍵詞,被膜指的是位於內外接觸面上的薄膜,它用來保護內在事物,同時也用來隔絕外在世界。本展以各種方式比喻「被膜」的內外關係,涵蓋生物表面的皮膚、個人意識與社會觀念,以及身體與其延展的科技,勾勒出這30年間的藝術創作如何關注身體觀念的變化和對生命的審視。
 

 位於韓國江原道原州市的Museum SAN為紀念開館10週年,舉辦以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建築生涯為主題的大規模個展「安藤忠雄──青春」展,而安藤忠雄的最新作品、Museum SAN的第二個冥想空間「光之空間」也全新開幕。Museum SAN是由Hansol文化財團營運的文化藝術空間美術館,在2013年5月於原州市橡樹谷(Oak Valley)開幕,美術館建築由安藤忠雄負責設計,亦收藏建築、光與空間的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在亞洲最大規模的作品。安藤忠雄曾表示,「想要讓Museum SAN成為一『找回生存力量的場所』。」Museum SAN以「為溝通的斷線」(Disconnect to connect)為座右銘,其概念為透過傳統紙張和類比體驗生活中的閒暇,並禮贈自然與藝術中的休息,將大地和天空連結至人的建築師哲學蘊含其中。。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10 陳郁秀、蔣永學、博佳佳獲第26屆臺法文化獎
  藝術家王淑鈴獲頒美國國務院藝術獎章
  文心藝所推出亞伯拉罕.克魯茲威利戈斯個展
012 拉丁美洲藝術家波特羅逝世,享耆壽91歲
  畢卡索〈格爾尼卡〉拍攝禁令解除
  大英博物館遭竊案引發文物安全爭議 希臘重新呼籲歸還帕德嫩神殿石雕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3 大稻埕(二)La Vague II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8 滬、京、川藝遊小簡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20 從美國牧師的漢代玉羊談蘇東坡吃羊◎戴忠仁
   
藝術博覽
022 打造台灣藝博經典品牌──第30屆ART TAIPEI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 ◎陳玟妤
   
藝術焦點
026 「壯美」美學的先驅
──巴洛克早期畫家亞當.埃施海默探索藝術、自然與科學的軌跡 ◎林芝禾
   
藝術大觀
032 泰納與波寧頓畫筆下的西歐遊歷風情
──華勒斯典藏館之水彩珍藏 ◎韋怡忻
038 穿越皮層的表裏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收藏展「被膜虛實/特展 橫尾忠則-如水/百年誕辰 山姆.弗朗西斯」 ◎黃士誠
   
10月專輯 ◎林志鴻
042 MIRAGES 蜃景.創作的原慾
044 柔弱避世表象下的新女性
──格溫.約翰的藝術與人際網路 ◎林芝禾
050 煉金.魔法.神祕學
──超現實女巫雷米迪歐絲.法蘿的科幻藝術 ◎周亞澄
056 以身體實踐為媒材,游牧精神為本質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私人影像隨筆 ◎韋怡忻
060 生活的慾望及其破壞,創造了生命的意義
──安妮特.梅薩吉觀想日常臨界 ◎林純雅
   
對話藝術家系列:動靜之間 特別報導
064 石晉華 行路人生 ◎陳玟妤
066 許芳宜 舞動與靜默間的自我之道 ◎陳玟妤、林志鴻
068 賴志盛 於日常的縫隙創造 ◎陳玟妤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70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十)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陳玟妤
   
藝術視界
072 超乎現實的景象,預示末日的奇觀
──對話「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策展人蘇菲.哈克特 ◎洪昱溱
074 介於生命的映照與自由意識之間
──莎賓娜.費洛奇形塑內在與身體的對照圖像 ◎蕭佳佳
   
珠寶美學
076 以夢譜詩,不受限的靈魂 
──探美的旅程,致那些珠寶的傳奇◎林純雅
   
時尚敘事的新紀元 特別報導
080 新型態創意系統
──菲瑞.威廉斯 能量無限的共創之愛 
◎洪昱溱
082 為時代著裝
──馬克西米利安.戴維斯 社群意識的當代視角 ◎洪昱溱
084 華服之輕盈出於意識之解放
──金.瓊斯 以藝術的時代性演繹時尚的多變 ◎林純雅
   
設計焦點
086 揉合空間光影.挑戰都市叢林
──Museum SAN開館10週年「安藤忠雄──青春」展 ◎楊爾寧
   
藝術史巡禮
090 匣裡陸離,大千世界──盒子裡的博物館究竟有什麼?個人收藏與博物館的發展
──各式各樣的好奇櫃(過渡期──大航海背景下的個人博物館) ◎趙斯亮
   
綠與野專欄
098 中陰到無垠之森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02 鞋王/茶王蔡其建 與茶共舞氣韻多姿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04 日本建築師原廣司之「孔洞理論」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06 MVRDV杭州「綠色工廠」建築藝術展
107 人在畫中走,畫在鏡中留──福建順昌博物館
108 曲線流光,繁華似「井」
109 寶格麗擴建瓦倫扎Manifattura珠寶工坊園區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10 新文藝復興主義
111 深化多元亞洲風味的探索/「時上當下」限量藏品展
112 裝飾藝術珠寶的工藝底蘊/以極致工藝勾勒羽翼輕揚的動態/瀑布為喻的自然奇蹟
113 靈動不羈的風格宣言/觸動感官的聲色共感/賈凱.斯里布特:人人嚮往快樂
   
藝想創見
114 絮景賦意,承起造化的形色
──史國威繪述於相紙之上的情意感知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9月 #192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8月 #191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7月 #190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