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3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5月 #188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5月 #188 1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5月 #188

第188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88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以藝術播下思想的種子

 曾獲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爾(Fabrice Hyber)說:「因為人們的觀看,藝術品得以存在。」繪畫是伊貝爾能夠接收和分享的一切。他從一幅繪畫中學習,並將其傳承下去,「我總是從繪畫和書寫開始理解,尋找起源,尋找可能性,尋找解決方案,就像在實驗室或學校一樣。在繪畫中,一切皆有可能。」伊貝爾研讀了許多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論述,因而建立起根莖式的思維方式,他想推動生態學的概念,而藝術作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並接受世界上的思想與發明。種子是生命的膠囊,一切生命的奧祕盡在其中。如何播下思想的種子,讓它們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這便成為5月專輯「歸.屬」聚焦的核心命題。
 

 20多年來,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由生活經歷中再鮮明刻骨不過的死亡意識中發展屬於她的藝術。她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宇宙,我認為我們的目標是將自我的內心世界與外部宇宙聯繫起來。我之所以創作,是為了理解自我的情感,並與他人建立連結。」
 

 「家」是徐道獲藝術實踐的根本,從探索個體、家庭和社區的角度出發,探問著「何處為家」的概念。跨地域的移動和文化體驗是其核心,作品既充滿豐富的物質層次感,也蘊含了深刻的心理意義。透過作品,徐道獲喚起了回憶、焦慮、渴望、時間、節奏、空間感知以及生命的流逝等情感,並且勾勒出自我的生活軌跡,以及全球化下離散的社群共同經驗。
 

 今年迎來蘇富比立足亞洲50年誌慶,香港蘇富比2023年春季拍賣累積總成交額逾37億港幣。蘇富比亞洲50週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系列總成交額突破10億港幣,誕生3件過億成交拍品,張大千〈花開十丈影參差〉以2.5億港幣高價成交,為張大千第三高價之作品;張永珍博士珍藏〈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盌〉以1.98億港幣成交;趙從衍舊藏〈青花龍紋執壺〉以1.07億港幣成交,為拍場上第三高價明代永樂瓷器及最高價之執壺。
 

 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十週年系列展之「龍與士──明代中國的書法和繪畫藝術特展」,展出明初到明末近300年的書畫文物,囊括了浙派、吳門畫派到松江畫派及同時代大家的書法、繪畫及信劄等珍貴文物共83件(組),其中尤以多件長達10公尺的手卷而成洋洋大觀。眾多的經典作品揮灑成一部明代藝術簡史,同時反射了在封建王朝中,士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而這也是士人讀聖賢書,在時代浩瀚的洪流中,或挺身而出,或急流勇退,乃至視死如歸的家國情懷之真實寫照。

 1939年,巴黎無庸置疑是現代藝術的世界首都。到了1949年,巴黎的地位被紐約取代。舊世界與新世界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有很大一部分發生在巴黎與紐約的「17工作室」。查爾斯.達爾溫特(Charles Darwent)的著作《超現實主義者在紐約:17版畫工作室與抽象表現主義的誕生》以藝術家史丹利.威廉.海特與他傳奇性的「17工作室」為中心,鮮活地描寫了二戰時期將超現實主義帶到美國的歐洲流亡者們的故事,講述舊世界與新世界之間藝術交流的開展。
 

 隨著香港長達3年多的疫情政令劃下句點,睽違已久的亞洲年度大型藝術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隨即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有鑑於香港過去嚴謹的入境防疫法規,對於許多海外人士而言,先前親身踏入此地的記憶仍停留於2019年,因此,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也象徵著別具意義的轉捩點,不但為疫情以來香港最具規模的世界級展會,更為這座城市劃下重返國際藝術視野的關鍵時刻。

藝術熱新聞
008 文心藝所推出羅尼.霍恩個展
  北美館「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
  2023年SXSW於3月舉行 黃心健攜新作〈自監體(一)〉叩關
009 專家認為費城藝術博物館藏有維梅爾真跡
  3位藝術家登《時代》雜誌2023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奧蘭多藝術博物館巴斯奇亞贗品案 洛杉磯拍賣師承認造假
010 4件奧塞美術館歸還給繼承人的珍品將現身拍場
  惠特尼美術館出售館藏
  巴斯奇亞畫作亮相佳士得 估價超過4500萬美元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蛻變La métamorphose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4 教學筆記之「斆學相長」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6 我想用1億的茶壺喝茶  ◎戴忠仁
   
藝術大觀
018 文物科技檢測與修復,重現文物藝術價值
──「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
   
藝術焦點
020 多元化的士人生態,明代的日常審美及集體信仰的塑造
──上海龍美術館十週年特展「龍與士─明代中國的書法和繪畫藝術特展」 ◎上海龍美術館
   
香港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032 藏家聚首歡慶蘇富比亞洲50週年之喜
──香港蘇富比2023年春季拍賣累積總成交額達37億港幣 
◎編輯部
038 奈良美智〈尋找寶藏〉以8385萬港幣成交
──香港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春拍總成交額逾4.7億港幣 ◎編輯部
042 奈良美智、利希特、草間彌生領銜
──保利香港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逾3.56億港幣 
◎編輯部
045 石渠寶笈》著錄之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卷以4293萬港幣成交
──中國嘉德香港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逾5.4億港幣 ◎編輯部
   
藝術市場
048 2022年全球藝術品銷售額增長至678億美元,超越2019年644億美元總額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解析疫情後藝術市場動態 
◎編輯部
   
藝術博覽
052 自疫情復甦的亞洲藝術市場韌性與榮景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會觀察 ◎韋怡忻
   
藝術焦點
056 超現實主義與抽象表現主義的交會之地:二戰時期的紐約17版畫工作室
◎林芝禾
   
藝術收藏
062 林明哲收藏的世界美術史
◎胡永芬
   
對話藝術家系列:時空誌異 特別報導
066 沈昭良 鏡頭下永續的人文風景 ◎陳玟妤
068 張碩尹 時空感知的跨域與共在 ◎陳玟妤
070 劉玗 敘事節點與體感秩序 ◎陳玟妤
   
藝術博覽
072 以「悅己」為起點的藝術收藏之旅 
──專訪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創辦人陳亞昕 ◎杜詩華
藝術博覽
074 RT SOLO藝之獨秀:畫廊與藝術家的共生之道 
──從個展到藝術博覽會 建立完整的藝術產業平台 ◎編輯部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76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五)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5月專輯 ◎林志鴻
082 BELONGING 歸.屬
084 命運交織的無際宇宙
──田千春,介於存在與虛無的生命劇場 ◎林純雅
088 家中家中家中家中家
──徐道獲拓印屋的容顏、家的肖像 ◎林純雅
094 聚藝成林,山谷中的生態系統
──法布里斯.伊貝爾靈感裡的烏托邦 ◎洪昱溱
098 記錄LGBTQIA+社群,再現非裔的行動主義
──南非酷兒攝影師扎涅爾.穆荷里 ◎詹育杰
   
藝術視界
102 賦予抵抗形式,穿梭於極端尺度內外
──第四屆沙漠地景藝術節 ◎吳礽喻
   
珠寶美學
108 賞藝鑑臻,靈感恆動
──古董珠寶永續傳承的時代審美 ◎林純雅
   
綠與野專欄
114 從墨西哥博物館紀行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18 大千宴,養生與遊藝之情趣
──張大千餐茶華麗變身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加拿大日裔建築師雷蒙.森山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瞰東京皇居的義式精品酒店
123 鑲嵌在農場風光裡的大地藝術
124 流光之境,多重向度時空的疊加
125 立基於「未來考古學」概念的皮件工坊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東方美學意象,禪境藝術珠寶╱一桌乾坤小,一壺天地寬
127 高奢餐桌美學獻禮╱源於地幔深處的藝術傑作
128 村上隆跨足高級製錶之作╱皓月銀暉交映的璀璨時光╱足壇巨星梅西跨界代言
129 雲、權力與紋飾──中亞織行╱時尚轉型的無限可能
   
藝想創見
130 美似無形,片刻銘心
──深邃細膩的生活百味
◎林志鴻


編輯手記

以藝術播下思想的種子

 曾獲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爾(Fabrice Hyber)說:「因為人們的觀看,藝術品得以存在。」繪畫是伊貝爾能夠接收和分享的一切。他從一幅繪畫中學習,並將其傳承下去,「我總是從繪畫和書寫開始理解,尋找起源,尋找可能性,尋找解決方案,就像在實驗室或學校一樣。在繪畫中,一切皆有可能。」伊貝爾研讀了許多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論述,因而建立起根莖式的思維方式,他想推動生態學的概念,而藝術作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並接受世界上的思想與發明。種子是生命的膠囊,一切生命的奧祕盡在其中。如何播下思想的種子,讓它們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這便成為5月專輯「歸.屬」聚焦的核心命題。
 

 20多年來,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由生活經歷中再鮮明刻骨不過的死亡意識中發展屬於她的藝術。她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宇宙,我認為我們的目標是將自我的內心世界與外部宇宙聯繫起來。我之所以創作,是為了理解自我的情感,並與他人建立連結。」
 

 「家」是徐道獲藝術實踐的根本,從探索個體、家庭和社區的角度出發,探問著「何處為家」的概念。跨地域的移動和文化體驗是其核心,作品既充滿豐富的物質層次感,也蘊含了深刻的心理意義。透過作品,徐道獲喚起了回憶、焦慮、渴望、時間、節奏、空間感知以及生命的流逝等情感,並且勾勒出自我的生活軌跡,以及全球化下離散的社群共同經驗。
 

 今年迎來蘇富比立足亞洲50年誌慶,香港蘇富比2023年春季拍賣累積總成交額逾37億港幣。蘇富比亞洲50週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系列總成交額突破10億港幣,誕生3件過億成交拍品,張大千〈花開十丈影參差〉以2.5億港幣高價成交,為張大千第三高價之作品;張永珍博士珍藏〈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盌〉以1.98億港幣成交;趙從衍舊藏〈青花龍紋執壺〉以1.07億港幣成交,為拍場上第三高價明代永樂瓷器及最高價之執壺。
 

 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十週年系列展之「龍與士──明代中國的書法和繪畫藝術特展」,展出明初到明末近300年的書畫文物,囊括了浙派、吳門畫派到松江畫派及同時代大家的書法、繪畫及信劄等珍貴文物共83件(組),其中尤以多件長達10公尺的手卷而成洋洋大觀。眾多的經典作品揮灑成一部明代藝術簡史,同時反射了在封建王朝中,士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而這也是士人讀聖賢書,在時代浩瀚的洪流中,或挺身而出,或急流勇退,乃至視死如歸的家國情懷之真實寫照。

 1939年,巴黎無庸置疑是現代藝術的世界首都。到了1949年,巴黎的地位被紐約取代。舊世界與新世界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有很大一部分發生在巴黎與紐約的「17工作室」。查爾斯.達爾溫特(Charles Darwent)的著作《超現實主義者在紐約:17版畫工作室與抽象表現主義的誕生》以藝術家史丹利.威廉.海特與他傳奇性的「17工作室」為中心,鮮活地描寫了二戰時期將超現實主義帶到美國的歐洲流亡者們的故事,講述舊世界與新世界之間藝術交流的開展。
 

 隨著香港長達3年多的疫情政令劃下句點,睽違已久的亞洲年度大型藝術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隨即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有鑑於香港過去嚴謹的入境防疫法規,對於許多海外人士而言,先前親身踏入此地的記憶仍停留於2019年,因此,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也象徵著別具意義的轉捩點,不但為疫情以來香港最具規模的世界級展會,更為這座城市劃下重返國際藝術視野的關鍵時刻。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文心藝所推出羅尼.霍恩個展
  北美館「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
  2023年SXSW於3月舉行 黃心健攜新作〈自監體(一)〉叩關
009 專家認為費城藝術博物館藏有維梅爾真跡
  3位藝術家登《時代》雜誌2023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奧蘭多藝術博物館巴斯奇亞贗品案 洛杉磯拍賣師承認造假
010 4件奧塞美術館歸還給繼承人的珍品將現身拍場
  惠特尼美術館出售館藏
  巴斯奇亞畫作亮相佳士得 估價超過4500萬美元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蛻變La métamorphose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4 教學筆記之「斆學相長」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6 我想用1億的茶壺喝茶  ◎戴忠仁
   
藝術大觀
018 文物科技檢測與修復,重現文物藝術價值
──「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
   
藝術焦點
020 多元化的士人生態,明代的日常審美及集體信仰的塑造
──上海龍美術館十週年特展「龍與士─明代中國的書法和繪畫藝術特展」 ◎上海龍美術館
   
香港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032 藏家聚首歡慶蘇富比亞洲50週年之喜
──香港蘇富比2023年春季拍賣累積總成交額達37億港幣 
◎編輯部
038 奈良美智〈尋找寶藏〉以8385萬港幣成交
──香港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春拍總成交額逾4.7億港幣 ◎編輯部
042 奈良美智、利希特、草間彌生領銜
──保利香港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逾3.56億港幣 
◎編輯部
045 石渠寶笈》著錄之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卷以4293萬港幣成交
──中國嘉德香港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逾5.4億港幣 ◎編輯部
   
藝術市場
048 2022年全球藝術品銷售額增長至678億美元,超越2019年644億美元總額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解析疫情後藝術市場動態 
◎編輯部
   
藝術博覽
052 自疫情復甦的亞洲藝術市場韌性與榮景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會觀察 ◎韋怡忻
   
藝術焦點
056 超現實主義與抽象表現主義的交會之地:二戰時期的紐約17版畫工作室
◎林芝禾
   
藝術收藏
062 林明哲收藏的世界美術史
◎胡永芬
   
對話藝術家系列:時空誌異 特別報導
066 沈昭良 鏡頭下永續的人文風景 ◎陳玟妤
068 張碩尹 時空感知的跨域與共在 ◎陳玟妤
070 劉玗 敘事節點與體感秩序 ◎陳玟妤
   
藝術博覽
072 以「悅己」為起點的藝術收藏之旅 
──專訪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創辦人陳亞昕 ◎杜詩華
藝術博覽
074 RT SOLO藝之獨秀:畫廊與藝術家的共生之道 
──從個展到藝術博覽會 建立完整的藝術產業平台 ◎編輯部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76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五)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5月專輯 ◎林志鴻
082 BELONGING 歸.屬
084 命運交織的無際宇宙
──田千春,介於存在與虛無的生命劇場 ◎林純雅
088 家中家中家中家中家
──徐道獲拓印屋的容顏、家的肖像 ◎林純雅
094 聚藝成林,山谷中的生態系統
──法布里斯.伊貝爾靈感裡的烏托邦 ◎洪昱溱
098 記錄LGBTQIA+社群,再現非裔的行動主義
──南非酷兒攝影師扎涅爾.穆荷里 ◎詹育杰
   
藝術視界
102 賦予抵抗形式,穿梭於極端尺度內外
──第四屆沙漠地景藝術節 ◎吳礽喻
   
珠寶美學
108 賞藝鑑臻,靈感恆動
──古董珠寶永續傳承的時代審美 ◎林純雅
   
綠與野專欄
114 從墨西哥博物館紀行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18 大千宴,養生與遊藝之情趣
──張大千餐茶華麗變身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加拿大日裔建築師雷蒙.森山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瞰東京皇居的義式精品酒店
123 鑲嵌在農場風光裡的大地藝術
124 流光之境,多重向度時空的疊加
125 立基於「未來考古學」概念的皮件工坊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東方美學意象,禪境藝術珠寶╱一桌乾坤小,一壺天地寬
127 高奢餐桌美學獻禮╱源於地幔深處的藝術傑作
128 村上隆跨足高級製錶之作╱皓月銀暉交映的璀璨時光╱足壇巨星梅西跨界代言
129 雲、權力與紋飾──中亞織行╱時尚轉型的無限可能
   
藝想創見
130 美似無形,片刻銘心
──深邃細膩的生活百味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11月 #182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10月 #181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9月 #180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