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3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3年3月 #574

  • 藝術家2023年3月 #574 1

藝術家2023年3月 #574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板
  • 目錄

迫近的未來場景

 

 綜觀歷史,每當有突破性創新技術被發明時,無非會出現持樂觀或悲觀兩種態度者,而藝術家們則是積極引入相關技術於創作中挖掘新的可能性,抑或/同時透過作品針對科技革新衍生的文化現象提出批判性反思。

 

 3月專輯,邱誌勇論述關於人工智慧與藝術創製之間的關係,從評點近年來以AI為命題的創作、展覽與指標性事件,提出在定義何謂「AI藝術」時所須思考的問題。陳宜艷回看伊娃.黑塞的作品〈延展的擴張〉以及「遠近的未來身體─1950年代以來的雕塑、科技與肉身」一展所探討的身體觀念,從情緒、政治、神性三方面討論身體。蔣嘉惠訪談台北市立美術館「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的兩位策展人妮可.芙麗茲與麥斯米蘭.雷澤,就其以「身體」為核心的策展理念與策展實踐分享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鄭元智評述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當期特展「可能的未來門檻,藝術與科幻小說」串聯藝術家關於社會與資源、科技與人文、自然與環境等關係的批判思維。詹育杰辨證該館甫於2月上旬落幕的「仿生─活設計」大展和藝術家佩卓.內維斯.馬奎斯兩者對於重新「設計」生命型態的創作實踐。

 

 2022年9月,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黎塞留館完成耗費十二年的大規模整建,重新開啟大門面見世人,為這座三百年來持續擴增、變造的圖書館於史冊上再添重要一筆。本期特別報導跟隨駐巴黎作者唐忠珊的親訪,回看這間文化機構的前世今生與令訪客每每感到目眩的豐碩藏品背後的關鍵貢獻者;館址改造工程的建築概念和保存考量以及最終的成果,也顯示出法國在文化氣度上的視野。

 

 國際傳真單元反思博物館與美術館等藝文機構因應近期愈加嚴峻的能源危機所嘗試的綠色轉型,以及當環保倡議成為一種意識型態時,與藝術作品永續傳承理念相悖的可能性。

 

 本期開啟兩個新的專欄系列書寫:「人類世藝術」專欄作者龔卓軍以訪查西會津國際藝術村總監矢部佳宏的「楢山集落」做為首篇,開啟對人類世中藝術問題的評論和思辨。楊育睿在「無牆藝術史」專欄中將藝術的概念放回文化脈絡,思考美術館的「反身性」實踐,琢磨藝術史對象的複雜性與多義性。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愛德華.霍伯的紐約」,回顧藝術家與這座無數人嚮往、鍾愛的城市兩者間的情緣;東京森美術館三年一度的第七屆「六本木交叉點」以「往來可行!」為副標,呈現後疫情時代中不同程度、尺度和跨度的交流往來文化現象。

 

 隨著時序入春,也代表在3月舉辦的「法國素描月」起跑,特別報導單元介紹巴黎的三檔素描藝術展覽,探索從達文西至今多位藝術家「塗繪」的藝術特質與當代素描創作實踐的可能性。

76 3月專輯
  近未來的科技、身體與生命想像
78 是「AI Art」,抑或是「AI and Art」?─關於人工智慧與藝術創製的論辯 ⊙邱誌勇
84 身體知道──情緒、政治與神性 ⊙陳宜艷
92 想像「後人類」的存在樣態
─訪「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策展人妮可.芙麗茲與麥斯米蘭.雷澤 ⊙蔣嘉惠
98 科幻小說中的未來即將成真?
─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可能的未來門檻,藝術與科幻小說」 ⊙鄭元智
106 以生物製造重新定義自然,以虛構敘事創作新生命
─當「仿生」設計遇上〈太空中的吸血鬼〉 ⊙詹育杰
   
160 特別報導─BnF黎塞留館
  法蘭西文化知識瑰寶的居所
─法國國家圖書館黎塞留館重新開張 ⊙唐忠珊
   
220 特別報導─法國春天素描月
  探索塗繪與亂跡背後的象徵意義
─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塗繪與亂跡─從達文西到塞.湯伯利」 ⊙鄭元智
228 用畫學習──法博斯.伊柏的藝術學校
─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山谷─法博斯.伊柏個展」 ⊙鄭元智
234 探索一種陰性素描
─巴黎素描實驗空間「我(她)們無盡的慾望─卡琳.盧傑個展」 ⊙鄭元智
   
51 藝術風景
  偉恩.第伯的〈35分錢的名家傑作〉
   
52 藝術正論
  藝術家家屬的苦衷與榮耀 ⊙廖仁義
   
53 美術之眼
  氣球上升 ⊙陳長華
   
54 藝術野台戲
  那一塊泛黃的館長名牌 ⊙阿田教授
   
55 香港視線
  省思M+草間彌生特展 ⊙卓有瑞
   
56 藝蹤尋探
  遊戲之間的微妙藝趣 ⊙吳曉芳
   
57 藝術新聞
  史哲出任文化部長,蕭宗煌出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58 台北當代藝術館「超出建築」
  雅逸藝術中心歡慶卅週年
59 臺南市美術館公布2023年度展覽
  2023臺南新藝獎「匯聚的分岔點」
60 2023高雄獎
  梵谷美術館慶祝五十週年
   
61 藝術市場
  首屆新加坡藝術博覽會ART SG順利落幕 ⊙鄧聿檠
   
62 國際傳真
  綠色轉型與能源危機挑戰藝文機構的未來 ⊙鄭元智
   
114 藝術現場
  吉米.德罕:人性不是一個完整的計畫
117 寶琳.包德禮/雷娜特.蘿倫茲:玻璃是我的肌膚
   
120 台灣水墨變相史
  從現代到後現代─《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卅二章 ⊙蕭瓊瑞
   
136 名畫物語
  摘花的芙蘿拉─兩千年前的優雅柔美繪畫 ⊙北辰
   
140 人類世藝術
  如果在冬夜,一個雪國的旅人─矢部佳宏與西會津參訪記 ⊙龔卓軍
   
144 影像邊緣
  世界、環境、生境
─河床劇團《50次呼吸》對「感知現場」空間模態上的增益 ⊙王柏偉
   
148 藝點觀察
  凝視生命的痕跡─李若玫近作幾則 ⊙莊偉慈
   
150 評藝廣場
  跟著阿貴去探險─2023許自貴立體繪畫展 ⊙蕭瓊瑞
   
154 無牆藝術史
  盤中無飧時:伯納.李奇生器器 ⊙楊育睿
   
64 國際藝壇
  在虛與實之間,過於喧囂的寂寥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愛德華.霍伯的紐約」 ⊙賴懷宇
170 觀察後疫情時代的日本當代藝術發展
─東京森美術館「六本木交叉點2022:往來可行!」 ⊙劉育仁
180 一個模型、一張地圖、一部小說
─2023 transmediale柏林跨媒體藝術節 ⊙林于嫣
184 如夢如幻的視覺饗宴─倫敦道利奇美術館「丘爾廖尼斯:在兩個世界之間」 ⊙黃杰敏
194 一生局外人:灣區華裔女畫家的靈性與文化追尋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初見:李玉冰」 ⊙周亞澄
204 藝術具備觸動與感動的能量
─潘普洛納納瓦拉大學美術館「荷塞.路易斯.亞歷桑科:39/10」 ⊙周芳蓮
210 從創世神話到後人類世的幻想空間
─南錫美術館「不可能的建築」 ⊙詹育杰
   
238 台灣美術
  台灣製造─1980年代,建造與毀壞之中生成的當代藝術 ⊙許楚君
   
244 藝術動態
  畫廊協會卅週年 ⊙黃光男
246 台灣畫廊歷史的活字典 ⊙劉煥獻
   
248 書法藝術
  只有天在上─鄭成功現存書跡考辨 ⊙蕭瓊瑞
   
254 展覽評介
  淬鍊與鑄新─書象─林章湖.程代勒聯展 ⊙羲之堂
258 時空的記憶與歲月的河─郭江宋第三次個展 ⊙張淑英
   
260 藝術著作
  美國性格的藝術(之一)
─《現代藝術史》第七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272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華德米勒〈窗邊年輕婦人與三位孩子〉的兒童人性教育 ⊙潘(示番)
276 卡爾.史匹茲韋格〈週日散步〉的戶外學習 ⊙潘(示番)
   
280 名家傑作
  一切的風格皆是途中─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亞希爾.高爾基 ⊙劉諺樺
   
292 藝術視界
  里爾美術館全新開幕中世紀文物收藏 ⊙唐忠珊
   
296 發現美術館
  來自土地的靈感─英國根茲巴羅故居重新開幕 ⊙劉諺樺
   
302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06 西域佛畫
  瑞應圖.觀音經.兜跋毘沙門天與帶虎行腳僧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12 創意陶藝
  與生命交織的熱火─新科陶藝工作者李之旋 ⊙莊秀玲
   
316 當代新陶
  陸斌+斯庫亞.布蕾登 ⊙邵婷如
   
344 新書出版
  以相生心,空有一如─《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新書出版 ⊙林谷芳
   
320 藝術線上
   
322 藝展報導
   
328 藝術快遞
   
330 展覽月報
   
336 藝術市場行情表
   
340 藝術家圖書目錄


編輯留言板

迫近的未來場景

 

 綜觀歷史,每當有突破性創新技術被發明時,無非會出現持樂觀或悲觀兩種態度者,而藝術家們則是積極引入相關技術於創作中挖掘新的可能性,抑或/同時透過作品針對科技革新衍生的文化現象提出批判性反思。

 

 3月專輯,邱誌勇論述關於人工智慧與藝術創製之間的關係,從評點近年來以AI為命題的創作、展覽與指標性事件,提出在定義何謂「AI藝術」時所須思考的問題。陳宜艷回看伊娃.黑塞的作品〈延展的擴張〉以及「遠近的未來身體─1950年代以來的雕塑、科技與肉身」一展所探討的身體觀念,從情緒、政治、神性三方面討論身體。蔣嘉惠訪談台北市立美術館「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的兩位策展人妮可.芙麗茲與麥斯米蘭.雷澤,就其以「身體」為核心的策展理念與策展實踐分享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鄭元智評述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當期特展「可能的未來門檻,藝術與科幻小說」串聯藝術家關於社會與資源、科技與人文、自然與環境等關係的批判思維。詹育杰辨證該館甫於2月上旬落幕的「仿生─活設計」大展和藝術家佩卓.內維斯.馬奎斯兩者對於重新「設計」生命型態的創作實踐。

 

 2022年9月,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黎塞留館完成耗費十二年的大規模整建,重新開啟大門面見世人,為這座三百年來持續擴增、變造的圖書館於史冊上再添重要一筆。本期特別報導跟隨駐巴黎作者唐忠珊的親訪,回看這間文化機構的前世今生與令訪客每每感到目眩的豐碩藏品背後的關鍵貢獻者;館址改造工程的建築概念和保存考量以及最終的成果,也顯示出法國在文化氣度上的視野。

 

 國際傳真單元反思博物館與美術館等藝文機構因應近期愈加嚴峻的能源危機所嘗試的綠色轉型,以及當環保倡議成為一種意識型態時,與藝術作品永續傳承理念相悖的可能性。

 

 本期開啟兩個新的專欄系列書寫:「人類世藝術」專欄作者龔卓軍以訪查西會津國際藝術村總監矢部佳宏的「楢山集落」做為首篇,開啟對人類世中藝術問題的評論和思辨。楊育睿在「無牆藝術史」專欄中將藝術的概念放回文化脈絡,思考美術館的「反身性」實踐,琢磨藝術史對象的複雜性與多義性。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愛德華.霍伯的紐約」,回顧藝術家與這座無數人嚮往、鍾愛的城市兩者間的情緣;東京森美術館三年一度的第七屆「六本木交叉點」以「往來可行!」為副標,呈現後疫情時代中不同程度、尺度和跨度的交流往來文化現象。

 

 隨著時序入春,也代表在3月舉辦的「法國素描月」起跑,特別報導單元介紹巴黎的三檔素描藝術展覽,探索從達文西至今多位藝術家「塗繪」的藝術特質與當代素描創作實踐的可能性。

目錄
76 3月專輯
  近未來的科技、身體與生命想像
78 是「AI Art」,抑或是「AI and Art」?─關於人工智慧與藝術創製的論辯 ⊙邱誌勇
84 身體知道──情緒、政治與神性 ⊙陳宜艷
92 想像「後人類」的存在樣態
─訪「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策展人妮可.芙麗茲與麥斯米蘭.雷澤 ⊙蔣嘉惠
98 科幻小說中的未來即將成真?
─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可能的未來門檻,藝術與科幻小說」 ⊙鄭元智
106 以生物製造重新定義自然,以虛構敘事創作新生命
─當「仿生」設計遇上〈太空中的吸血鬼〉 ⊙詹育杰
   
160 特別報導─BnF黎塞留館
  法蘭西文化知識瑰寶的居所
─法國國家圖書館黎塞留館重新開張 ⊙唐忠珊
   
220 特別報導─法國春天素描月
  探索塗繪與亂跡背後的象徵意義
─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塗繪與亂跡─從達文西到塞.湯伯利」 ⊙鄭元智
228 用畫學習──法博斯.伊柏的藝術學校
─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山谷─法博斯.伊柏個展」 ⊙鄭元智
234 探索一種陰性素描
─巴黎素描實驗空間「我(她)們無盡的慾望─卡琳.盧傑個展」 ⊙鄭元智
   
51 藝術風景
  偉恩.第伯的〈35分錢的名家傑作〉
   
52 藝術正論
  藝術家家屬的苦衷與榮耀 ⊙廖仁義
   
53 美術之眼
  氣球上升 ⊙陳長華
   
54 藝術野台戲
  那一塊泛黃的館長名牌 ⊙阿田教授
   
55 香港視線
  省思M+草間彌生特展 ⊙卓有瑞
   
56 藝蹤尋探
  遊戲之間的微妙藝趣 ⊙吳曉芳
   
57 藝術新聞
  史哲出任文化部長,蕭宗煌出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58 台北當代藝術館「超出建築」
  雅逸藝術中心歡慶卅週年
59 臺南市美術館公布2023年度展覽
  2023臺南新藝獎「匯聚的分岔點」
60 2023高雄獎
  梵谷美術館慶祝五十週年
   
61 藝術市場
  首屆新加坡藝術博覽會ART SG順利落幕 ⊙鄧聿檠
   
62 國際傳真
  綠色轉型與能源危機挑戰藝文機構的未來 ⊙鄭元智
   
114 藝術現場
  吉米.德罕:人性不是一個完整的計畫
117 寶琳.包德禮/雷娜特.蘿倫茲:玻璃是我的肌膚
   
120 台灣水墨變相史
  從現代到後現代─《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卅二章 ⊙蕭瓊瑞
   
136 名畫物語
  摘花的芙蘿拉─兩千年前的優雅柔美繪畫 ⊙北辰
   
140 人類世藝術
  如果在冬夜,一個雪國的旅人─矢部佳宏與西會津參訪記 ⊙龔卓軍
   
144 影像邊緣
  世界、環境、生境
─河床劇團《50次呼吸》對「感知現場」空間模態上的增益 ⊙王柏偉
   
148 藝點觀察
  凝視生命的痕跡─李若玫近作幾則 ⊙莊偉慈
   
150 評藝廣場
  跟著阿貴去探險─2023許自貴立體繪畫展 ⊙蕭瓊瑞
   
154 無牆藝術史
  盤中無飧時:伯納.李奇生器器 ⊙楊育睿
   
64 國際藝壇
  在虛與實之間,過於喧囂的寂寥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愛德華.霍伯的紐約」 ⊙賴懷宇
170 觀察後疫情時代的日本當代藝術發展
─東京森美術館「六本木交叉點2022:往來可行!」 ⊙劉育仁
180 一個模型、一張地圖、一部小說
─2023 transmediale柏林跨媒體藝術節 ⊙林于嫣
184 如夢如幻的視覺饗宴─倫敦道利奇美術館「丘爾廖尼斯:在兩個世界之間」 ⊙黃杰敏
194 一生局外人:灣區華裔女畫家的靈性與文化追尋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初見:李玉冰」 ⊙周亞澄
204 藝術具備觸動與感動的能量
─潘普洛納納瓦拉大學美術館「荷塞.路易斯.亞歷桑科:39/10」 ⊙周芳蓮
210 從創世神話到後人類世的幻想空間
─南錫美術館「不可能的建築」 ⊙詹育杰
   
238 台灣美術
  台灣製造─1980年代,建造與毀壞之中生成的當代藝術 ⊙許楚君
   
244 藝術動態
  畫廊協會卅週年 ⊙黃光男
246 台灣畫廊歷史的活字典 ⊙劉煥獻
   
248 書法藝術
  只有天在上─鄭成功現存書跡考辨 ⊙蕭瓊瑞
   
254 展覽評介
  淬鍊與鑄新─書象─林章湖.程代勒聯展 ⊙羲之堂
258 時空的記憶與歲月的河─郭江宋第三次個展 ⊙張淑英
   
260 藝術著作
  美國性格的藝術(之一)
─《現代藝術史》第七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272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華德米勒〈窗邊年輕婦人與三位孩子〉的兒童人性教育 ⊙潘(示番)
276 卡爾.史匹茲韋格〈週日散步〉的戶外學習 ⊙潘(示番)
   
280 名家傑作
  一切的風格皆是途中─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亞希爾.高爾基 ⊙劉諺樺
   
292 藝術視界
  里爾美術館全新開幕中世紀文物收藏 ⊙唐忠珊
   
296 發現美術館
  來自土地的靈感─英國根茲巴羅故居重新開幕 ⊙劉諺樺
   
302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06 西域佛畫
  瑞應圖.觀音經.兜跋毘沙門天與帶虎行腳僧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12 創意陶藝
  與生命交織的熱火─新科陶藝工作者李之旋 ⊙莊秀玲
   
316 當代新陶
  陸斌+斯庫亞.布蕾登 ⊙邵婷如
   
344 新書出版
  以相生心,空有一如─《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新書出版 ⊙林谷芳
   
320 藝術線上
   
322 藝展報導
   
328 藝術快遞
   
330 展覽月報
   
336 藝術市場行情表
   
340 藝術家圖書目錄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23年2月 #573
  • 藝術家2023年1月 #572
  • 藝術家2022年12月 #571
  • 人文精神的曙光:佛羅倫斯文藝復興前期的美術經典
  •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