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2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3月 #174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3月 #174 1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3月 #174

第174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74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未知藝境的不期而遇

 像是藝術家為異化的當代身體設下的隱密箴語,一種與神祕幻想、未知之境的不期而遇。置身思維迷宮,此起彼伏的官能反差,無奇不有而紛繁複雜,構思巧妙地令人驚嘆。當特定的身分化為流質,潛入不同表達形式中而有了多重面貌,映現的既是弗洛依德所謂的無定性意識,也建構著不斷變換形態重塑的有機體,在不同的語境及布景中生成變異,而身分的感知,也在不斷的切換重塑中成形,這便是3月專輯「原相.心流」試圖一探的命題。

 

 藝術界深遠地受到階級、種族、性別、歷史,以及當前霸權衝突、經濟、全球政治、意識形態,甚至古典美學等價值觀的交纏碰撞所影響。作為文化探索的主題,其中最為奇妙之處在於這些多元價值體系相互交融與轉變的方式與過程。2020年藝術界百大權力榜呈現疫情之下封鎖政策與旅遊縮減的衝擊,以及對社會及藝術界產生的國際性影響,而在仔細閱讀2021年《ArtReview》公布的百大權力榜時,便能發現其對於藝術本質、作用或是未來潛能的想像與思考,依舊是整體藝術生態不可或缺的緊密聯結。

 

 1948年,馬格利特著手創作以「光之帝國」為主題的首幅作品。作品甫面世,隨即受到眾人和藏家的一致好評,而該版本最終為尼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購得。17幅名為〈光之帝國〉的油畫,是馬格利特唯一一次嘗試以「系列」模式創作。1961年藝術家為安瑪莉.吉利翁.庫維創作之經典作品〈光之帝國〉,畫成後一直由其家族珍藏至今。這件估價逾6000萬美元的曠世鉅作,首度亮相倫敦蘇富比,將於2022年3月隆重獻拍。

 

 為紀念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逝世60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民藝百年」特展。「民藝」是「民眾的工藝」的簡稱,一個世紀前,以柳宗悅為首的一群受過西方藝文薰陶的藝術同好,發起「民藝運動」,重新探索並運用自身文化中的民俗之美,試圖藉由民間工藝,從美學上改變生活和社會。這股20世紀初興起的日本鄉土運動,影響所及包括了現在世界各地設有據點的「無印良品」。

 

 空間在黃銳的藝術創作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它不僅對應黃銳於北京四合院文化的觀察,也是他探索《易經》與道學過程,嘗試以繪畫突破人們對於物理現實的理解侷限時所引用的主題。在黃銳旅日的十餘年歲月中,他與具體派前輩白髮一雄的交流,以及本身於日本傳統建築的觀察,也讓他對於空間及其藝術創作方向有了新的想法。研究《易經》與《道德經》多年,黃銳試圖在「道」中尋找更有彈性也更加寫意的抽象表現,在材料的偶發性與意識操控間尋求獨特的對應。

 

 帕特.斯蒂爾(Pat Steir)的畫作是顏料構成的瀑布。她對禪宗佛教的深入研究同樣支撐其創作實踐,幫助她摒棄對作品的控制,將一切讓位於自然、重力和偶然性的力量。她總是希望作品能夠表達自由意志,這是一種精神性的追求。「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在尋找什麼,然後我意外地發現了瀑布。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找到這種創作形式,但之後的一切就發生得非常迅速了。『瀑布』系列是我觀看中國和日本作品後的創作產物。」對斯蒂爾而言,她不是透過創作在表達自己,「我希望畫作能表達自身。這些作品最終既是一幅畫,又是事物本身。它們不是『我』或『自我』的展現;每一幅畫都是某件事物的展現。」

藝術熱新聞
006 「掘光而行:洪瑞麟」大型紀念個展
  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頒獎典禮
  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首展聚焦科技新視角
008 紐約推出1.25億美元藝術家收入保障計畫
  Unit London與義大利美術館合作發行名畫NFT
  泰德美術館英國館餐廳保存爭議性壁畫
009 法蘭西斯.培根大型〈三聯作1986-7〉於佳士得上拍
  加密藝術平台Outland推出方力鈞NFT〈金木水火土〉
  邦瀚斯拍賣羅伯特.科司考特〈白色男孩〉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0 蘭花 L'ORCHIDÉE ⊙陳郁秀
   
文物專欄
013 從乾隆到道光─縱橫中國鼻煙壺三百年(五)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6 藝壇高峰─高一峰(日記篇) ⊙熊宜敬
   
藝術拍賣
018 馬格利特〈光之帝國〉、莫內〈睡蓮〉與羅比.威廉斯珍藏
─重磅登峰之作齊聚蘇富比倫敦拍賣 ⊙編輯部
   
Power 100 2021
024 2021年百大權力榜(上)
─NFT元年與藝術生態權力結構的重組 ⊙林志鴻、韋怡忻
   
三月專輯
030 MINDFLOW 原相.心流
032 表於情─從《情緒之書》看藝術中的情緒表現 ⊙林芝禾
038 筆尖的眼睛─布麗姬特.萊利的素描與歐普繪畫 ⊙林芝禾
044 跨越時空的孤獨冥想─杜馬斯見波特萊爾 ⊙賴志婷
050 詩意、靈思與心性的轉譯─帕特.斯蒂爾其人其畫 ⊙林純雅
   
藝術視界
056 微觀.宏圖.創域─劉俊蘭 翻轉當代美術館營運思維 ⊙詹立群
   
藝術焦點
060 自灰燼中重生的戰後英國藝術
─巴比肯藝術中心「戰後摩登:英國新藝術,1945-1965」展覽 ⊙林芝禾
   
播客藝聞
066 傑若米.戴勒(Jeremy Deller)/凱欣德.威利(Kehinde Wiley)
  馬岩松/羅莎.曼克曼(Rosa Menkman)/達亞妮塔.辛格(Dayanita Singh)
  琳恩.赫什曼.李森(Lynn Hershman Leeson) ⊙山崎二十一
   
覓.桃花源特別報導
068 吳士偉 繁花盛宴中見悵情之思 ⊙韋怡忻
070 張嘉穎 暢遊於萬靈之境 ⊙韋怡忻
072 王煜松 未知維度的想像介面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74 都會綠洲,親山近水─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 ⊙編輯部
076 ART TAINAN 2022台南藝術博覽會─歡慶10週年之藝術盛宴 ⊙編輯部
   
藝術家工作室
078 繪畫揭示的易變之道─《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黃銳 ⊙許玉鈴
   
珠寶美學
088 星塵.美學奇觀永鑄蒼穹
─腓德力克.薩維演繹寶石形色的神祕幻變 ⊙林純雅
   
藝術焦點
092 器以載道 登世界陶瓷之巔
─德基美術館「50絕美─御宋」五大名窯珍品展 ⊙洪昱溱
   
藝術大觀
098 「用之美」與「設計魂」─去殖民化時局中回顧日本民藝百年 ⊙邱馨慧
   
當代藝術
106 當科幻成為現實─太空探索中的藝術及創意實踐 ⊙紀柏豪
   
影像美學
110 忠實記錄世界、人文與世事的真相─史帝夫.麥柯里的影像世界 ⊙鄭元智
   
綠與野專欄
114 徐永旭的雕塑世界 ⊙古碧玲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18 尋味無常─楓露茶之隱喻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戰後日本建築界的女性典範 長谷川逸子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倫佐.皮亞諾操刀全球首座電影博物館
123 馬岩松主理嘉興火車站區域提升改造專案
124 瓦美術館:農村意識的現代化改造
125 OXO Living首創地產物業項目NFT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竹久夢二的視界
127 再紡東亞:邊織邊拆的網/龍崎光節:空山祭─惡地伏流
128 蒂芙尼傳奇黃鑽現身《尼羅河謀殺案》/虛擬網紅的快閃概念店
129 APUJAN數位時裝秀「故事奪還者」/普普風尚氣息再臨
   
藝想創見
130 日常組照見淡漠濃情─索爾.萊特的紐約影像筆記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未知藝境的不期而遇

 像是藝術家為異化的當代身體設下的隱密箴語,一種與神祕幻想、未知之境的不期而遇。置身思維迷宮,此起彼伏的官能反差,無奇不有而紛繁複雜,構思巧妙地令人驚嘆。當特定的身分化為流質,潛入不同表達形式中而有了多重面貌,映現的既是弗洛依德所謂的無定性意識,也建構著不斷變換形態重塑的有機體,在不同的語境及布景中生成變異,而身分的感知,也在不斷的切換重塑中成形,這便是3月專輯「原相.心流」試圖一探的命題。

 

 藝術界深遠地受到階級、種族、性別、歷史,以及當前霸權衝突、經濟、全球政治、意識形態,甚至古典美學等價值觀的交纏碰撞所影響。作為文化探索的主題,其中最為奇妙之處在於這些多元價值體系相互交融與轉變的方式與過程。2020年藝術界百大權力榜呈現疫情之下封鎖政策與旅遊縮減的衝擊,以及對社會及藝術界產生的國際性影響,而在仔細閱讀2021年《ArtReview》公布的百大權力榜時,便能發現其對於藝術本質、作用或是未來潛能的想像與思考,依舊是整體藝術生態不可或缺的緊密聯結。

 

 1948年,馬格利特著手創作以「光之帝國」為主題的首幅作品。作品甫面世,隨即受到眾人和藏家的一致好評,而該版本最終為尼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購得。17幅名為〈光之帝國〉的油畫,是馬格利特唯一一次嘗試以「系列」模式創作。1961年藝術家為安瑪莉.吉利翁.庫維創作之經典作品〈光之帝國〉,畫成後一直由其家族珍藏至今。這件估價逾6000萬美元的曠世鉅作,首度亮相倫敦蘇富比,將於2022年3月隆重獻拍。

 

 為紀念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逝世60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民藝百年」特展。「民藝」是「民眾的工藝」的簡稱,一個世紀前,以柳宗悅為首的一群受過西方藝文薰陶的藝術同好,發起「民藝運動」,重新探索並運用自身文化中的民俗之美,試圖藉由民間工藝,從美學上改變生活和社會。這股20世紀初興起的日本鄉土運動,影響所及包括了現在世界各地設有據點的「無印良品」。

 

 空間在黃銳的藝術創作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它不僅對應黃銳於北京四合院文化的觀察,也是他探索《易經》與道學過程,嘗試以繪畫突破人們對於物理現實的理解侷限時所引用的主題。在黃銳旅日的十餘年歲月中,他與具體派前輩白髮一雄的交流,以及本身於日本傳統建築的觀察,也讓他對於空間及其藝術創作方向有了新的想法。研究《易經》與《道德經》多年,黃銳試圖在「道」中尋找更有彈性也更加寫意的抽象表現,在材料的偶發性與意識操控間尋求獨特的對應。

 

 帕特.斯蒂爾(Pat Steir)的畫作是顏料構成的瀑布。她對禪宗佛教的深入研究同樣支撐其創作實踐,幫助她摒棄對作品的控制,將一切讓位於自然、重力和偶然性的力量。她總是希望作品能夠表達自由意志,這是一種精神性的追求。「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在尋找什麼,然後我意外地發現了瀑布。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找到這種創作形式,但之後的一切就發生得非常迅速了。『瀑布』系列是我觀看中國和日本作品後的創作產物。」對斯蒂爾而言,她不是透過創作在表達自己,「我希望畫作能表達自身。這些作品最終既是一幅畫,又是事物本身。它們不是『我』或『自我』的展現;每一幅畫都是某件事物的展現。」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6 「掘光而行:洪瑞麟」大型紀念個展
  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頒獎典禮
  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首展聚焦科技新視角
008 紐約推出1.25億美元藝術家收入保障計畫
  Unit London與義大利美術館合作發行名畫NFT
  泰德美術館英國館餐廳保存爭議性壁畫
009 法蘭西斯.培根大型〈三聯作1986-7〉於佳士得上拍
  加密藝術平台Outland推出方力鈞NFT〈金木水火土〉
  邦瀚斯拍賣羅伯特.科司考特〈白色男孩〉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0 蘭花 L'ORCHIDÉE ⊙陳郁秀
   
文物專欄
013 從乾隆到道光─縱橫中國鼻煙壺三百年(五)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6 藝壇高峰─高一峰(日記篇) ⊙熊宜敬
   
藝術拍賣
018 馬格利特〈光之帝國〉、莫內〈睡蓮〉與羅比.威廉斯珍藏
─重磅登峰之作齊聚蘇富比倫敦拍賣 ⊙編輯部
   
Power 100 2021
024 2021年百大權力榜(上)
─NFT元年與藝術生態權力結構的重組 ⊙林志鴻、韋怡忻
   
三月專輯
030 MINDFLOW 原相.心流
032 表於情─從《情緒之書》看藝術中的情緒表現 ⊙林芝禾
038 筆尖的眼睛─布麗姬特.萊利的素描與歐普繪畫 ⊙林芝禾
044 跨越時空的孤獨冥想─杜馬斯見波特萊爾 ⊙賴志婷
050 詩意、靈思與心性的轉譯─帕特.斯蒂爾其人其畫 ⊙林純雅
   
藝術視界
056 微觀.宏圖.創域─劉俊蘭 翻轉當代美術館營運思維 ⊙詹立群
   
藝術焦點
060 自灰燼中重生的戰後英國藝術
─巴比肯藝術中心「戰後摩登:英國新藝術,1945-1965」展覽 ⊙林芝禾
   
播客藝聞
066 傑若米.戴勒(Jeremy Deller)/凱欣德.威利(Kehinde Wiley)
  馬岩松/羅莎.曼克曼(Rosa Menkman)/達亞妮塔.辛格(Dayanita Singh)
  琳恩.赫什曼.李森(Lynn Hershman Leeson) ⊙山崎二十一
   
覓.桃花源特別報導
068 吳士偉 繁花盛宴中見悵情之思 ⊙韋怡忻
070 張嘉穎 暢遊於萬靈之境 ⊙韋怡忻
072 王煜松 未知維度的想像介面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74 都會綠洲,親山近水─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 ⊙編輯部
076 ART TAINAN 2022台南藝術博覽會─歡慶10週年之藝術盛宴 ⊙編輯部
   
藝術家工作室
078 繪畫揭示的易變之道─《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黃銳 ⊙許玉鈴
   
珠寶美學
088 星塵.美學奇觀永鑄蒼穹
─腓德力克.薩維演繹寶石形色的神祕幻變 ⊙林純雅
   
藝術焦點
092 器以載道 登世界陶瓷之巔
─德基美術館「50絕美─御宋」五大名窯珍品展 ⊙洪昱溱
   
藝術大觀
098 「用之美」與「設計魂」─去殖民化時局中回顧日本民藝百年 ⊙邱馨慧
   
當代藝術
106 當科幻成為現實─太空探索中的藝術及創意實踐 ⊙紀柏豪
   
影像美學
110 忠實記錄世界、人文與世事的真相─史帝夫.麥柯里的影像世界 ⊙鄭元智
   
綠與野專欄
114 徐永旭的雕塑世界 ⊙古碧玲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18 尋味無常─楓露茶之隱喻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戰後日本建築界的女性典範 長谷川逸子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倫佐.皮亞諾操刀全球首座電影博物館
123 馬岩松主理嘉興火車站區域提升改造專案
124 瓦美術館:農村意識的現代化改造
125 OXO Living首創地產物業項目NFT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竹久夢二的視界
127 再紡東亞:邊織邊拆的網/龍崎光節:空山祭─惡地伏流
128 蒂芙尼傳奇黃鑽現身《尼羅河謀殺案》/虛擬網紅的快閃概念店
129 APUJAN數位時裝秀「故事奪還者」/普普風尚氣息再臨
   
藝想創見
130 日常組照見淡漠濃情─索爾.萊特的紐約影像筆記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2月 #173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1月 #172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12月 #171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