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2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2月 #173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2月 #173 1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2月 #173

第173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73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智識的底蘊.美的靈光

 藝術家藉智識解讀當代議題,藏家以作品詮釋觀點的多元。當代藝術的深度,絕非第一眼就能望透、看穿。需要時間,一點啟發。這般匯集洞見的藝聚之見,便是2月專輯「藝.無盡藏」的核心意識。

 

 葉曉甄的本業是建築,作品的結構性帶給她極度深刻且直接的感受。她所收藏的當代藝術作品,既是美的直覺,也是多次研究背後底蘊的決定。以「文心藝所」為展覽基地,她致力於擴展藏品更具深度的社會價值。藉由收藏作品,曾文泉啟動與全方位藝術世界的連結,平行對位地映射出他看待時代與世界變化的線索,進而在層出不窮且始終更新的觀念系統中,活現了當代藝術的底蘊與原貌。孫啟越對於身分的流動性、表演性和邊緣化的歷史,總抱持著濃厚的興趣,他所創立的驕陽基金會則是透過「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引領人們重新思考藝術如何影響社會與文化的運行。

 

 經過16輪面試,楊媛草就任佳士得中國區主席。在官方發布她的上任新聞後,眾人的心頭閃過了這些問題:「她是誰?為什麼是她?」楊媛草是一名成功的傳媒界企業家,她擁有的頭銜是「達人秀之母」,是「好聲音背後的女人」。把國際優秀的綜藝形式引入中國大陸,掀起引發全民關注的熱潮,打造了無數未來之星的平台。佳士得為楊媛草提供了一個發明、創造、創新的機會,她認為,傳媒跟拍賣行業的共性,在於「說好一個故事的能力。」

 

 創作於1917年底的〈執扇女子〉反映了克林姆的創作生涯進入另一高峰,此畫引人聯想起散發著濃厚東洋情調的室內情境,如同惠斯勒為英國船王設計的住宅裝飾〈孔雀廳〉,畫作主題寫照出彼時上流社會如何沉醉於時代的審美品味,神思嚮往另一種風情的自我。畫中宛如壁紙的黃色背景,引人想起克林姆黃金時期的畫作〈吻〉,這幅作品充分展現了他對不同文化兼容並蓄的開放態度,同時也表徵了當時維也納的時代精神。作為克林姆畢生藝術成就最後的驚嘆號,〈執扇女子〉總結了藝術家創作風格的演變。

 

 文藝復興源於15世紀的佛羅倫斯,古典時代的思想、藝術、科學以及資本主義所累積的財富是其發展的養分。15世紀後期,義大利半島的繪畫、建築與雕塑引領歐洲。建築師利用人體比例設計建築,強調協調與秩序;雕塑家透過解剖學認識人體,沿用古典的「對立式平衡」來模擬人類自然的姿態;畫家從文本中揣摩古典時代的畫作,並以同時代雕塑家的作品作為人物造型的榜樣,波蒂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提香都是至今仍為眾所周知的藝術巨匠。

 

 「真正的藝術家,可以把握任何的靈光乍現,也一定會發現自己的抵抗路徑。」陳光武期望透過書法探索當代藝術的全新可能性,但摒除文字的書寫性及其內容寓意是他首先確認的一點,為了達成概念與形式的轉換,他認為必須先理解書法的性質,理解文字構成因素,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他嘗試以解構的概念重新審視中國書法,透過文字部首、筆劃的疊加與古本臨帖,以作品發起對應書法的視覺疑問,並由此展開他在藝術創作的探索之路。

 

 1970年代,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藉由與《滾石》雜誌的合作,奠定了自己攝影師的地位。當時美國在政治與文化上正處於一個動盪不安的狂熱時代,而《滾石》雜誌正是風暴的中心。就攝影而言,影像的創作有別於純粹記錄的藝術性何在?她的時代性創造,堪稱絕佳的演現。對她來說,相機就是隨行的護照,旅行並非拓展眼界的關鍵,但在影像的天地裡,創意無限寬廣。

藝術熱新聞
006 王連晟由「混沌理論」展開探索性創作
  台電2022高雄公共藝術祭
  蘇富比計畫首次公開募股 估值約50億美元
008 馬格利特傑作〈光之帝國〉首度亮相蘇富比
  倫敦科陶德美術館舉辦「梵谷自畫像」展覽
  「蒙德利安150週年」回顧展
   
品牌、科技、新思維
009 山水有情 LA RACINE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2 追憶孝公二三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4 從曹雪芹的《紅樓夢》到乾隆的玉煙壺
─縱橫中國鼻煙壺300年(四) ⊙戴忠仁
   
以收藏.致未來
016 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尋找驚喜的新旅程 ⊙沈奇嵐
   
藝術視界
024 環形巨幕現身華盛頓特區
─赫希宏博物館「尼古拉斯.帕蒂:彩繪帷幕」計畫 ⊙周亞澄
080 李錫奇的藝術本位 ⊙廖新田
082 以人文的詩情敘景造境─何肇衢的藝術創造論 ⊙蕭培麗
   
藝術人物誌
028 畫家與詩人的疫中通話─肖恩.斯庫利與凱利.格羅維耶對話錄 ⊙林芝禾
   
藝術焦點
034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搖籃─佛羅倫斯、羅馬、威尼斯 ⊙游騰緯
044 夢迴東方  絢美如斯─克林姆女性肖像的時代意涵與〈執扇女子〉 ⊙林純雅
   
二月專輯
048 INTUITION & BEYOND 藝.無盡藏
050 敏於時代的多元收藏─葉曉甄 感受生活與藝術的無界之旅 ⊙韋怡忻
056 藝術與思想互為鏡像─曾文泉 因藝術的振幅而與時代同頻 ⊙韋怡忻
062 建構多元認同的思維版圖─孫啟越 於收藏與展策之途上知難而進 ⊙韋怡忻
   
藝術大觀
068 森村泰昌式的「海之幸」─青木繁神話的另類演繹 ⊙黃士誠
   
引光入藝特別報導
074 豪華朗機工 以流光韻律串連世界脈動 ⊙韋怡忻
076 陳怡潔 從「建築投影」到環境劇場 ⊙韋怡忻
078 吳耿禎 集聚光影織構的魔幻時刻 ⊙韋怡忻
   
藝術家工作室
086 我想每一次創作都像進入荒原─《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陳光武 ⊙許玉鈴
   
播客藝聞  
096 傑夫.孔斯(Jeff Koons)/阿尼旭.卡波爾(Anish Kapoor)
  坎迪斯.布雷茨(Candice Breitz)/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
  希朵.史黛耶爾(Hito Steyerl)/海倫.帕什加(Helen Pashgian) ⊙山崎二十一
   
珠寶美學
098 世紀之交珠寶工藝的極致風格演現─巴黎珠寶大師拉克洛什的臻美藝境 ⊙林純雅
   
影像美學
104 以相機為隨行的護照,她所創造的時代傳奇
─隱於安妮.萊柏維茲鏡頭後之祕境奇旅 ⊙洪昱溱
108 在影像的間隙尋取生活的意義─荒木經惟的私寫真 ⊙鄭元智
   
綠與野專欄
112 從〈高山仰止〉到〈滿山春色〉 ⊙古碧玲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16 薛寶釵的攽瓟斝見真章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18 高松伸之怪建築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落成啟幕
121 都江堰鐘書閣 以山水起伏演化自然光景
122 童心泡影的微觀震撼
123 天目里美術館─倫佐.皮亞諾於中國大陸的首個專案項目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4 你知我行.里山倡議 
126 感時應物 添藝於風土的創造
  莫里斯.哈利斯的香調肖像畫
127 師法自然的凝神表述
128 源自貝類珊瑚礁的白瓷之謎
  「創當代論壇」快閃展覽
129 同心引力 分享團圓時光的年節滋味
  全家福歡聚時刻的創新演繹
   
藝想創見
130 繪圖桌的寰宇之行─弗朗索瓦.修頓的火星奇想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智識的底蘊.美的靈光

 藝術家藉智識解讀當代議題,藏家以作品詮釋觀點的多元。當代藝術的深度,絕非第一眼就能望透、看穿。需要時間,一點啟發。這般匯集洞見的藝聚之見,便是2月專輯「藝.無盡藏」的核心意識。

 

 葉曉甄的本業是建築,作品的結構性帶給她極度深刻且直接的感受。她所收藏的當代藝術作品,既是美的直覺,也是多次研究背後底蘊的決定。以「文心藝所」為展覽基地,她致力於擴展藏品更具深度的社會價值。藉由收藏作品,曾文泉啟動與全方位藝術世界的連結,平行對位地映射出他看待時代與世界變化的線索,進而在層出不窮且始終更新的觀念系統中,活現了當代藝術的底蘊與原貌。孫啟越對於身分的流動性、表演性和邊緣化的歷史,總抱持著濃厚的興趣,他所創立的驕陽基金會則是透過「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引領人們重新思考藝術如何影響社會與文化的運行。

 

 經過16輪面試,楊媛草就任佳士得中國區主席。在官方發布她的上任新聞後,眾人的心頭閃過了這些問題:「她是誰?為什麼是她?」楊媛草是一名成功的傳媒界企業家,她擁有的頭銜是「達人秀之母」,是「好聲音背後的女人」。把國際優秀的綜藝形式引入中國大陸,掀起引發全民關注的熱潮,打造了無數未來之星的平台。佳士得為楊媛草提供了一個發明、創造、創新的機會,她認為,傳媒跟拍賣行業的共性,在於「說好一個故事的能力。」

 

 創作於1917年底的〈執扇女子〉反映了克林姆的創作生涯進入另一高峰,此畫引人聯想起散發著濃厚東洋情調的室內情境,如同惠斯勒為英國船王設計的住宅裝飾〈孔雀廳〉,畫作主題寫照出彼時上流社會如何沉醉於時代的審美品味,神思嚮往另一種風情的自我。畫中宛如壁紙的黃色背景,引人想起克林姆黃金時期的畫作〈吻〉,這幅作品充分展現了他對不同文化兼容並蓄的開放態度,同時也表徵了當時維也納的時代精神。作為克林姆畢生藝術成就最後的驚嘆號,〈執扇女子〉總結了藝術家創作風格的演變。

 

 文藝復興源於15世紀的佛羅倫斯,古典時代的思想、藝術、科學以及資本主義所累積的財富是其發展的養分。15世紀後期,義大利半島的繪畫、建築與雕塑引領歐洲。建築師利用人體比例設計建築,強調協調與秩序;雕塑家透過解剖學認識人體,沿用古典的「對立式平衡」來模擬人類自然的姿態;畫家從文本中揣摩古典時代的畫作,並以同時代雕塑家的作品作為人物造型的榜樣,波蒂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提香都是至今仍為眾所周知的藝術巨匠。

 

 「真正的藝術家,可以把握任何的靈光乍現,也一定會發現自己的抵抗路徑。」陳光武期望透過書法探索當代藝術的全新可能性,但摒除文字的書寫性及其內容寓意是他首先確認的一點,為了達成概念與形式的轉換,他認為必須先理解書法的性質,理解文字構成因素,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他嘗試以解構的概念重新審視中國書法,透過文字部首、筆劃的疊加與古本臨帖,以作品發起對應書法的視覺疑問,並由此展開他在藝術創作的探索之路。

 

 1970年代,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藉由與《滾石》雜誌的合作,奠定了自己攝影師的地位。當時美國在政治與文化上正處於一個動盪不安的狂熱時代,而《滾石》雜誌正是風暴的中心。就攝影而言,影像的創作有別於純粹記錄的藝術性何在?她的時代性創造,堪稱絕佳的演現。對她來說,相機就是隨行的護照,旅行並非拓展眼界的關鍵,但在影像的天地裡,創意無限寬廣。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6 王連晟由「混沌理論」展開探索性創作
  台電2022高雄公共藝術祭
  蘇富比計畫首次公開募股 估值約50億美元
008 馬格利特傑作〈光之帝國〉首度亮相蘇富比
  倫敦科陶德美術館舉辦「梵谷自畫像」展覽
  「蒙德利安150週年」回顧展
   
品牌、科技、新思維
009 山水有情 LA RACINE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2 追憶孝公二三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4 從曹雪芹的《紅樓夢》到乾隆的玉煙壺
─縱橫中國鼻煙壺300年(四) ⊙戴忠仁
   
以收藏.致未來
016 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尋找驚喜的新旅程 ⊙沈奇嵐
   
藝術視界
024 環形巨幕現身華盛頓特區
─赫希宏博物館「尼古拉斯.帕蒂:彩繪帷幕」計畫 ⊙周亞澄
080 李錫奇的藝術本位 ⊙廖新田
082 以人文的詩情敘景造境─何肇衢的藝術創造論 ⊙蕭培麗
   
藝術人物誌
028 畫家與詩人的疫中通話─肖恩.斯庫利與凱利.格羅維耶對話錄 ⊙林芝禾
   
藝術焦點
034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搖籃─佛羅倫斯、羅馬、威尼斯 ⊙游騰緯
044 夢迴東方  絢美如斯─克林姆女性肖像的時代意涵與〈執扇女子〉 ⊙林純雅
   
二月專輯
048 INTUITION & BEYOND 藝.無盡藏
050 敏於時代的多元收藏─葉曉甄 感受生活與藝術的無界之旅 ⊙韋怡忻
056 藝術與思想互為鏡像─曾文泉 因藝術的振幅而與時代同頻 ⊙韋怡忻
062 建構多元認同的思維版圖─孫啟越 於收藏與展策之途上知難而進 ⊙韋怡忻
   
藝術大觀
068 森村泰昌式的「海之幸」─青木繁神話的另類演繹 ⊙黃士誠
   
引光入藝特別報導
074 豪華朗機工 以流光韻律串連世界脈動 ⊙韋怡忻
076 陳怡潔 從「建築投影」到環境劇場 ⊙韋怡忻
078 吳耿禎 集聚光影織構的魔幻時刻 ⊙韋怡忻
   
藝術家工作室
086 我想每一次創作都像進入荒原─《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陳光武 ⊙許玉鈴
   
播客藝聞  
096 傑夫.孔斯(Jeff Koons)/阿尼旭.卡波爾(Anish Kapoor)
  坎迪斯.布雷茨(Candice Breitz)/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
  希朵.史黛耶爾(Hito Steyerl)/海倫.帕什加(Helen Pashgian) ⊙山崎二十一
   
珠寶美學
098 世紀之交珠寶工藝的極致風格演現─巴黎珠寶大師拉克洛什的臻美藝境 ⊙林純雅
   
影像美學
104 以相機為隨行的護照,她所創造的時代傳奇
─隱於安妮.萊柏維茲鏡頭後之祕境奇旅 ⊙洪昱溱
108 在影像的間隙尋取生活的意義─荒木經惟的私寫真 ⊙鄭元智
   
綠與野專欄
112 從〈高山仰止〉到〈滿山春色〉 ⊙古碧玲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16 薛寶釵的攽瓟斝見真章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18 高松伸之怪建築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落成啟幕
121 都江堰鐘書閣 以山水起伏演化自然光景
122 童心泡影的微觀震撼
123 天目里美術館─倫佐.皮亞諾於中國大陸的首個專案項目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4 你知我行.里山倡議 
126 感時應物 添藝於風土的創造
  莫里斯.哈利斯的香調肖像畫
127 師法自然的凝神表述
128 源自貝類珊瑚礁的白瓷之謎
  「創當代論壇」快閃展覽
129 同心引力 分享團圓時光的年節滋味
  全家福歡聚時刻的創新演繹
   
藝想創見
130 繪圖桌的寰宇之行─弗朗索瓦.修頓的火星奇想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1月 #172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12月 #171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11月 #170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