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2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2年7月 #566

  • 藝術家2022年7月 #566 1

藝術家2022年7月 #566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板
  • 目錄

凝視的流轉與女性自覺

 

 隨著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於4月盛大開幕,從主題展「夢的乳汁」參展女性藝術家佔比之高,到最佳藝術家金獅獎、國家館與終身成就金獅獎均由女性獲獎,雖然二元性別的絕對區分已不適用於當代社會,卻也令人再次意識到女性藝術家在長遠的歷史中一路走來的不易。

 

 做為延續2019年10月號「被再現的女性形象」專輯當中,關於女性自身凝視的討論,7月專輯以倒敘的時間從當代往回推至1920年代與19世紀,透過現正展出三檔以繪畫為主的展覽及其論述,討論其中性別凝視的流轉與女性自覺:周亞澄梳理德州沃斯堡當代美術館「女人畫女人」特展,聚焦從1960年代晚期至今女性具象畫家筆下的女人肖像所展現的女性觀點和視野,如何多樣地表現女性獨有的魅力與形象。廖瓊芳書寫巴黎盧森堡美術館「巴黎瘋狂年代的女性先驅藝術家」特展中活躍於1920年代巴黎的女性藝術家和在藝文產業出眾的女性人物,她們也成為彼此的凝視對象。唐忠珊論及巴黎浪漫生活博物館「浪漫主義中的女主角」,以男性為大宗的浪漫主義藝術家再現歷史與藝文作品知名女性人物的傑出繪畫,卻也體現當時社會對她們的狹隘認知,而畫中主角本身的故事與才華以及同時期女作家喬治.桑所標示的主體性,藉此展也被重新認識和看見。

 

 國際藝壇單元中,從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露易絲.布爾喬亞:繪畫」和愛丁堡蘇格蘭國家藝廊「黑普瓦絲:藝術與生活」兩檔展覽,則可看到兩位女性藝術名家各自呈現她們以自我與自身生活為觀看對象的創作。

 

 特別報導單元,為讀者帶來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與平行展的觀察報導,鄒婷與陳宜艷親炙現場,精選評述十四間國家館展覽,其中包含獲本屆國家館金獅獎的英國館「索尼婭.博伊斯:感受她的方式」與獲國家館特別提名獎的法國館「夢無題」,以及共四檔官方和會外平行展;許玉鈴專訪本屆中國館策展人張子康,談及此次如何以文化自性來思考藝術的創新。

 

 國際傳真單元,作者李二觀察近期國際上幾家藍籌畫廊如佩斯畫廊、卓納畫廊等,在後疫情時代走向具多角化價值的模式位移與營運策略,以及其臻致的外溢效應。

 

 藝術史學單元,作者趙宜恬訪談山口大學名譽教授福田隆真,並參考其論文研究之「亞洲現代美術的四層構造與美術教育」理論,論述東亞與東南亞國家的近代美術及美術教育對國民素養的養成影響。

 

 文化部於6月6日宣布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廖仁義接任,成為國美館第十任館長。在正式於國美館履新前,廖仁義接受《藝術家》雜誌專訪,分享他對博物館的理想與想像,以及對於國美館館長此一重任所秉持的態度和期待。

82 7月專輯
  從繪畫看性別凝視的流轉與女性自覺
84 現代繪畫中的凝視開放與多元傳承
─沃斯堡當代美術館「女人畫女人」特展 ⊙周亞澄
100 1920年代巴黎社會氛圍下的女力崛起
─巴黎盧森堡美術館「巴黎瘋狂年代的女性先驅藝術家」 ⊙廖瓊芳
116 被再現的她者─巴黎浪漫生活博物館「浪漫主義中的女主角」 ⊙唐忠珊
   
122 特別報導─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
  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精選
─英國館│法國館│澳洲館│比利時館│丹麥館│芬蘭館│以色列館│韓國館│羅馬尼亞館│
馬爾他館│墨西哥館│紐西蘭館│阿曼館│新加坡館 ⊙鄒婷、陳宜艷
182 以文化自性來思考藝術的創新─專訪中國館策展人張子康 ⊙許玉鈴
188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選介─香港館「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 ⊙鄒婷
192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選介─總督宮、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基金會與「星球B」 ⊙陳宜艷
202 眾志.廣場─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推出〈烏克蘭廣場〉 ⊙蔣嘉惠
   
51 藝術風景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的〈哥倫比亞沿海混血兒〉
   
52 藝術正論
  「歷史理解」是重建台灣藝術史不可或缺的基礎 ⊙廖仁義
   
53 美術之眼
  頂級博物館的競爭力 ⊙陳長華
   
54 藝術野台戲
  是藝術內容管理,不只是藝術管理 ⊙阿田教授
   
55 香港視線
  藝術盛季 ⊙卓有瑞
   
56 藝術新聞
  廖仁義接任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專任史博館館長
  文策院第二屆董監事出爐
57 北美館擴建案正式啟動
  挑戰─安藤忠雄展
58 關美館「晶體湍流─金雅瑛個展」
  桃美館首度展出捐贈作品選粹
59 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策展人及展題公布
  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
60 國藝會支持四組共廿三位台灣藝術家參展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
61 泰德現代美術館推出李明維作品
  2024雪梨雙年展公布總策展人
   
62 國際傳真
  畫廊模式的位移─價值多角化與外溢效應 ⊙李二
   
64 藝術人物
  腳踏實地的美術館理想主義─專訪新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 ⊙蔣嘉惠
   
68 畫廊圈
  真實,藝術的本質─日升月鴻畫廊喬遷新空間 ⊙羅珮慈
   
70 封面藝術家
  攀登藝術之山─寫在回顧展前 ⊙侯翠杏
73 宇宙.微觀─侯翠杏創作五十年回顧展 ⊙陳長華
   
76 台灣美術
  「臺灣美術全集」推出第43卷《侯翠杏》 ⊙藝術家出版部
78 鳴鳳朝陽丹青志─侯翠杏藝術創作 ⊙黃光男
   
204 藝術觀點
  驚世變 說昨今 想未來─後川、拜時代的藝術 ⊙何懷碩
   
220 藝術現場
  李禹煥阿爾中心開幕
   
223 圍場散步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觀察後記 ⊙胡永芬
   
226 台灣水墨變相史
  戰後中國大陸遷台書畫家(三)─《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廿四章 ⊙蕭瓊瑞
   
244 臨界區藝術
  行走.非知狀態.流域共同體─論陳伯義的「地質紀念碑」 ⊙龔卓軍
   
248 評藝廣場
  既然沒什麼好失去,不如讓事情好玩一點
─水谷藝術「吸尾流─張程鈞個展」 ⊙張晴文
252 百一其偉.藝術永存─記劉其偉辭世廿週年特展 ⊙蕭瓊瑞
   
256 藝點觀察
  木刻版畫的集體協作─「群體深鑿」中的藝術行動主義 ⊙莊偉慈
   
258 展事匯
  現實與神話世界之間─本體與異質的對應存在 ⊙許玉鈴
   
262 藝術著作
  新的原始人(之四)─《現代藝術史》第一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278 美術教育
  蕃童(原住民族)學校美術課 ⊙楊孟哲
   
283 國際藝壇
  從「自然」的不同象徵與觀念出發
─烏托邦─第六屆里爾3000藝術節 ⊙鄭元智
296 來自芬蘭的光線─埃德爾費爾特、加倫
─卡雷拉與邁松─拉菲特的城堡 ⊙唐忠珊
304 解構歐洲藝術史的傳統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從莫內到莫莉索─歐洲藝術中的真實與想像」 ⊙黃杰敏
312 女人的條件─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露易絲.布爾喬亞:繪畫」 ⊙賴懷宇
318 藝術的情緒飆升─愛丁堡蘇格蘭國家藝廊「黑普瓦絲:藝術與生活」 ⊙方秀雲
   
324 藝術史學
  給亞洲人,關於你的國與你學的美術
─福田隆真的「亞洲現代美術的四層構造與美術教育」理論 ⊙趙宜恬
   
332 藝壇動態
  紀念周澄──以古潤今的水墨畫實踐者 ⊙潘(示番)
   
336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班森〈夏日〉的假日美好時光 ⊙潘(示番)
340 布提波恩〈年輕登山者們〉的山岳休閒 ⊙潘(示番)
   
344 名家傑作
  馬格利特視界的奧祕
─魔幻超現實主義代表畫家雷內.馬格利特 ⊙大衛.羅斯 編譯/北辰
364 藝術視界
  西班牙藝術小鎮利索亞因 ⊙周芳蓮
   
368 時尚美學
  美式風華的政治紋理─紐約大都會美術館2021-2022時尚特展 ⊙陽寶頤
   
376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80 西域佛畫
  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相關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88 當代新陶
  胡安.奧提+吳偉丞 ⊙邵婷如
   
392 藝術線上
   
395 藝術快遞
   
396 藝展目錄
   
397 藝展報導
   
402 展覽月報
   
408 藝術市場行情表
   
412 藝術家圖書目錄


編輯留言板

凝視的流轉與女性自覺

 

 隨著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於4月盛大開幕,從主題展「夢的乳汁」參展女性藝術家佔比之高,到最佳藝術家金獅獎、國家館與終身成就金獅獎均由女性獲獎,雖然二元性別的絕對區分已不適用於當代社會,卻也令人再次意識到女性藝術家在長遠的歷史中一路走來的不易。

 

 做為延續2019年10月號「被再現的女性形象」專輯當中,關於女性自身凝視的討論,7月專輯以倒敘的時間從當代往回推至1920年代與19世紀,透過現正展出三檔以繪畫為主的展覽及其論述,討論其中性別凝視的流轉與女性自覺:周亞澄梳理德州沃斯堡當代美術館「女人畫女人」特展,聚焦從1960年代晚期至今女性具象畫家筆下的女人肖像所展現的女性觀點和視野,如何多樣地表現女性獨有的魅力與形象。廖瓊芳書寫巴黎盧森堡美術館「巴黎瘋狂年代的女性先驅藝術家」特展中活躍於1920年代巴黎的女性藝術家和在藝文產業出眾的女性人物,她們也成為彼此的凝視對象。唐忠珊論及巴黎浪漫生活博物館「浪漫主義中的女主角」,以男性為大宗的浪漫主義藝術家再現歷史與藝文作品知名女性人物的傑出繪畫,卻也體現當時社會對她們的狹隘認知,而畫中主角本身的故事與才華以及同時期女作家喬治.桑所標示的主體性,藉此展也被重新認識和看見。

 

 國際藝壇單元中,從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露易絲.布爾喬亞:繪畫」和愛丁堡蘇格蘭國家藝廊「黑普瓦絲:藝術與生活」兩檔展覽,則可看到兩位女性藝術名家各自呈現她們以自我與自身生活為觀看對象的創作。

 

 特別報導單元,為讀者帶來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與平行展的觀察報導,鄒婷與陳宜艷親炙現場,精選評述十四間國家館展覽,其中包含獲本屆國家館金獅獎的英國館「索尼婭.博伊斯:感受她的方式」與獲國家館特別提名獎的法國館「夢無題」,以及共四檔官方和會外平行展;許玉鈴專訪本屆中國館策展人張子康,談及此次如何以文化自性來思考藝術的創新。

 

 國際傳真單元,作者李二觀察近期國際上幾家藍籌畫廊如佩斯畫廊、卓納畫廊等,在後疫情時代走向具多角化價值的模式位移與營運策略,以及其臻致的外溢效應。

 

 藝術史學單元,作者趙宜恬訪談山口大學名譽教授福田隆真,並參考其論文研究之「亞洲現代美術的四層構造與美術教育」理論,論述東亞與東南亞國家的近代美術及美術教育對國民素養的養成影響。

 

 文化部於6月6日宣布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廖仁義接任,成為國美館第十任館長。在正式於國美館履新前,廖仁義接受《藝術家》雜誌專訪,分享他對博物館的理想與想像,以及對於國美館館長此一重任所秉持的態度和期待。

目錄
82 7月專輯
  從繪畫看性別凝視的流轉與女性自覺
84 現代繪畫中的凝視開放與多元傳承
─沃斯堡當代美術館「女人畫女人」特展 ⊙周亞澄
100 1920年代巴黎社會氛圍下的女力崛起
─巴黎盧森堡美術館「巴黎瘋狂年代的女性先驅藝術家」 ⊙廖瓊芳
116 被再現的她者─巴黎浪漫生活博物館「浪漫主義中的女主角」 ⊙唐忠珊
   
122 特別報導─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
  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精選
─英國館│法國館│澳洲館│比利時館│丹麥館│芬蘭館│以色列館│韓國館│羅馬尼亞館│
馬爾他館│墨西哥館│紐西蘭館│阿曼館│新加坡館 ⊙鄒婷、陳宜艷
182 以文化自性來思考藝術的創新─專訪中國館策展人張子康 ⊙許玉鈴
188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選介─香港館「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 ⊙鄒婷
192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選介─總督宮、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基金會與「星球B」 ⊙陳宜艷
202 眾志.廣場─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推出〈烏克蘭廣場〉 ⊙蔣嘉惠
   
51 藝術風景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的〈哥倫比亞沿海混血兒〉
   
52 藝術正論
  「歷史理解」是重建台灣藝術史不可或缺的基礎 ⊙廖仁義
   
53 美術之眼
  頂級博物館的競爭力 ⊙陳長華
   
54 藝術野台戲
  是藝術內容管理,不只是藝術管理 ⊙阿田教授
   
55 香港視線
  藝術盛季 ⊙卓有瑞
   
56 藝術新聞
  廖仁義接任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專任史博館館長
  文策院第二屆董監事出爐
57 北美館擴建案正式啟動
  挑戰─安藤忠雄展
58 關美館「晶體湍流─金雅瑛個展」
  桃美館首度展出捐贈作品選粹
59 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策展人及展題公布
  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
60 國藝會支持四組共廿三位台灣藝術家參展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
61 泰德現代美術館推出李明維作品
  2024雪梨雙年展公布總策展人
   
62 國際傳真
  畫廊模式的位移─價值多角化與外溢效應 ⊙李二
   
64 藝術人物
  腳踏實地的美術館理想主義─專訪新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 ⊙蔣嘉惠
   
68 畫廊圈
  真實,藝術的本質─日升月鴻畫廊喬遷新空間 ⊙羅珮慈
   
70 封面藝術家
  攀登藝術之山─寫在回顧展前 ⊙侯翠杏
73 宇宙.微觀─侯翠杏創作五十年回顧展 ⊙陳長華
   
76 台灣美術
  「臺灣美術全集」推出第43卷《侯翠杏》 ⊙藝術家出版部
78 鳴鳳朝陽丹青志─侯翠杏藝術創作 ⊙黃光男
   
204 藝術觀點
  驚世變 說昨今 想未來─後川、拜時代的藝術 ⊙何懷碩
   
220 藝術現場
  李禹煥阿爾中心開幕
   
223 圍場散步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觀察後記 ⊙胡永芬
   
226 台灣水墨變相史
  戰後中國大陸遷台書畫家(三)─《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廿四章 ⊙蕭瓊瑞
   
244 臨界區藝術
  行走.非知狀態.流域共同體─論陳伯義的「地質紀念碑」 ⊙龔卓軍
   
248 評藝廣場
  既然沒什麼好失去,不如讓事情好玩一點
─水谷藝術「吸尾流─張程鈞個展」 ⊙張晴文
252 百一其偉.藝術永存─記劉其偉辭世廿週年特展 ⊙蕭瓊瑞
   
256 藝點觀察
  木刻版畫的集體協作─「群體深鑿」中的藝術行動主義 ⊙莊偉慈
   
258 展事匯
  現實與神話世界之間─本體與異質的對應存在 ⊙許玉鈴
   
262 藝術著作
  新的原始人(之四)─《現代藝術史》第一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278 美術教育
  蕃童(原住民族)學校美術課 ⊙楊孟哲
   
283 國際藝壇
  從「自然」的不同象徵與觀念出發
─烏托邦─第六屆里爾3000藝術節 ⊙鄭元智
296 來自芬蘭的光線─埃德爾費爾特、加倫
─卡雷拉與邁松─拉菲特的城堡 ⊙唐忠珊
304 解構歐洲藝術史的傳統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從莫內到莫莉索─歐洲藝術中的真實與想像」 ⊙黃杰敏
312 女人的條件─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露易絲.布爾喬亞:繪畫」 ⊙賴懷宇
318 藝術的情緒飆升─愛丁堡蘇格蘭國家藝廊「黑普瓦絲:藝術與生活」 ⊙方秀雲
   
324 藝術史學
  給亞洲人,關於你的國與你學的美術
─福田隆真的「亞洲現代美術的四層構造與美術教育」理論 ⊙趙宜恬
   
332 藝壇動態
  紀念周澄──以古潤今的水墨畫實踐者 ⊙潘(示番)
   
336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班森〈夏日〉的假日美好時光 ⊙潘(示番)
340 布提波恩〈年輕登山者們〉的山岳休閒 ⊙潘(示番)
   
344 名家傑作
  馬格利特視界的奧祕
─魔幻超現實主義代表畫家雷內.馬格利特 ⊙大衛.羅斯 編譯/北辰
364 藝術視界
  西班牙藝術小鎮利索亞因 ⊙周芳蓮
   
368 時尚美學
  美式風華的政治紋理─紐約大都會美術館2021-2022時尚特展 ⊙陽寶頤
   
376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80 西域佛畫
  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相關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88 當代新陶
  胡安.奧提+吳偉丞 ⊙邵婷如
   
392 藝術線上
   
395 藝術快遞
   
396 藝展目錄
   
397 藝展報導
   
402 展覽月報
   
408 藝術市場行情表
   
412 藝術家圖書目錄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臺灣美術全集43.侯翠杏
  • 藝術家2022年6月 #565
  • 藝術家2022年5月 #564
  • 藝術家2022年4月 #563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