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2年12月 #571
權力的肖像與再建構
今年6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滿七十週年,舉國許多民眾共同歡慶此「白金禧年」;9月8日女王辭世,在倫敦西敏寺舉辦的國喪受到全世界矚目。她備受國民愛戴,藉由新媒體的應用使王室更貼近人民,形象深植人心。繼任的查爾斯三世遵循傳統,在10月發行新硬幣,由皇家鑄幣廠鑄造,上面鑄有新任國王的側面肖像,由英國雕塑家馬丁.詹寧斯(Martin Jennings)創作。在英國,可追溯自約16世紀初伊始發展的人物肖像繪畫透過藝術為媒介,發揮在政治、社會和文化上的意義功能,直到今日因傳播的便利,王室人物的氣質和形象更鮮明地存在於人民心中。
12月專輯,蔣嘉惠介紹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都鐸王朝─英格蘭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王權」中的王室肖像,和倫敦國家肖像藝廊國際巡迴至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當中權力的面貌之創造與轉變以及承載名望、身分的意義形構。周亞澄查看凡爾賽宮「路易十五:君主的熱情」特展中洛可可盛世的宮廷藝術與肖像政治,並論及路易十五的知名情婦龐巴杜夫人以肖像做為鞏固宮中權力地位的有效利器,在文化意義上又如何以藝術潮流翻轉社會階層的界線。若從權力光譜的另一端反視,自從黑奴被引入歐美,他們出現在繪畫中的附庸形象往往作用在彰顯白人主角的權力與財富。陳傳揚比較20世紀黑人攝影師詹姆斯.范.德西作品與18世紀和19世紀視覺文化中黑人形象的差異,同時從橫向檢視與他同時期其他知名攝影師的黑人肖像題材作品,闡述其創作如何對美國「新黑人」形象的建構產生推動與影響。
本期名家傑作單元著眼於18世紀知名肖像畫家尚─馬克.納提葉,他運用歷史畫和肖像畫兩者特色將人物肖像混合神話、寓言、歷史等體裁所發展出的「歷史肖像」,從中探尋肖像照實描繪本質以外的可能性。
國際藝壇單元中介紹的數檔展覽各自精采地呈現文學對藝術家創作帶來的啟發和影響,抑或藝術作品中蘊藏的文學性:於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回顧展的傑哈.賈胡斯特遊走於經典內外;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展出被譽為最善於詮釋莎士比亞劇作的畫家菲斯利;尼斯夏卡爾國立美術館發掘夏卡爾罕為人知的插畫圖畫書作品以及他對詩歌與文字的喜愛。
文化行政單元,鄭元智專訪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請她分享就任一年多以來關於台法文化交流的工作與觀察,以及對巴文中心的定位與未來展望。
台府展圖錄於今年完成修復,台灣美術單元中,劉錡豫談及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圖錄掃描工作與圖錄修復的重要意義,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文物修護中心修復師鄭世強詳述台府展百年圖錄的修復紀實,以及當中修復師們所面對的考驗與課題。
| 76 | 12月專輯 |
| 權力的肖像與再建構 | |
| 78 | 權與名,肖像繪畫的意義形構 ─大都會美術館「都鐸王朝」特展與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 ⊙蔣嘉惠 |
| 90 | 以愛之名:洛可可盛世中的宮廷藝術與肖像政治 ─凡爾賽宮「路易十五:君主的熱情」 ⊙周亞澄 |
| 102 | 詹姆斯.范.德西的肖像攝影與美國「新黑人」形象的建構 ⊙陳傳揚 |
| 112 | 特別報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後記 ⊙藝術家編輯部 | |
| 116 |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報導 ⊙藝術家編輯部 |
| 260 | 特別報導─第16屆里昂雙年展 |
| 第十六屆里昂雙年展六間展場作品選介 ⊙廖瓊芳 | |
| 51 | 藝術風景 |
| 喬琪.歐姬芙的〈音樂,粉紅與藍No. 2〉 | |
| 52 | 藝術正論 |
| 一位值得尊敬的首都市長 ⊙廖仁義 | |
| 53 | 美術之眼 |
| 破損的碗盤.精采的展覽 ⊙陳長華 | |
| 54 | 藝術野台戲 |
| 為台灣許一座藝術燈塔 ⊙阿田教授 | |
| 55 | 香港視線 |
| Digital Art Fair 2022 ⊙卓有瑞 | |
| 56 | 藝蹤尋探 |
| 虛實自我的摸索與看見 ⊙吳曉芳 | |
| 57 | 藝術新聞 |
| 北美館公布第十三屆台北雙年展策展團隊 | |
| 58 | 台北當代藝術館雙展覽聯合開幕 |
|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 | |
| 59 | 太平國小博物館專案啟動 |
| 國研院國網中心×C-LAB「HPC國網動畫影展」 | |
| 60 | 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黃土水〈甘露水〉典藏展 |
| 61 | 高雄內惟藝術中心第二階段試營運 |
| 黃光男美術館開幕 | |
| 62 | 昊美術館「烏雷:無量之物」 |
| 香港故宮推出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 | |
| 63 | 2022杜象獎公布得獎者 |
| 64 | 藝術市場 |
| 巴黎成為秋季當代藝術國際重鎮 ─首屆「藝+巴黎: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 ⊙鄭元智 |
|
| 68 | 國際傳真 |
| 文化遺產管理的風向儀─博物館體系公義多元兼容原則的實踐(下) ⊙李二 | |
| 108 | 藝術現場 |
| 歐拉弗.艾利森:在你的時間 | |
| 120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 戰後水墨書畫的復甦(二)─《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廿九章 ⊙蕭瓊瑞 | |
| 136 | 台灣美術 |
| 絢爛的時光寶盒─台府展圖錄的掃描與修復 ⊙劉錡豫 | |
| 138 | 台府展百年圖錄修復紀實 ⊙鄭世強 |
| 144 | 臨界區藝術 |
| 地景相位的循環─場址特定、大地藝術與生態藝術的辨證 ⊙龔卓軍 | |
| 148 | 評藝廣場 |
| 在接近和道別之間來回─關於「霧中風景─劉文瑄攝影雕塑個展」 ⊙張晴文 | |
| 230 | 忘形.比興─楊嚴囊抽象新作展(2016-2022) ⊙蕭瓊瑞 |
| 152 | 藝點觀察 |
| 參與的力量─「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中的參與式藝術計畫 ⊙莊偉慈 | |
| 154 | 翡冷翠美術經典 |
| 視覺驚喜,逆風而行:馬索里諾 ⊙劉碧旭 | |
| 162 | 名畫物語 |
| 閃耀銀色光輝洋溢生命力─哥雅的女性肖像畫 ⊙北辰 | |
| 70 | 國際藝壇 |
| 從奇珍異寶的世紀到國之瑰寶的時代 ─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150週年紀念特展「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全貌」 ⊙趙宜恬 |
|
| 168 | 不安一隅的漫遊者─巴黎龐畢度中心傑哈.賈胡斯特回顧展 ⊙許楚君 |
| 176 | 由奇想構成的暗黑劇目 ─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遊走於夢境與幻想之間的菲斯利」 ⊙唐忠珊 |
| 184 | 詩性與畫──夏卡爾的插畫創作 ─尼斯國立夏卡爾美術館「限量發行中的馬克.夏卡爾─圖畫書」 ⊙陳宜艷 |
| 194 | 自由而任性的藝術空間 ─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潛入你眼簾─皮皮洛第.瑞斯特」 ⊙楊宜瑄 |
| 200 | 從宇宙大爆炸與恐龍骨架擴展視野 ─桑坦德波汀藝術中心「達米安.歐特加:擴展視野」展覽 ⊙周芳蓮 |
| 206 | 藝術著作 |
| 召喚秩序─《現代藝術史》第五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 |
| 222 | 美學思潮 |
| 藝術與安那其主義運動(下) ⊙安德烈.雷斯勒 編譯/朱惠慈 | |
| 226 | 文化行政 |
| 藝術是一個自成的國度─專訪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 ⊙鄭元智 | |
| 234 | 新書出版 |
| 楊嚴囊藝術美學與創作 ─《楊嚴囊:妙極.成采|風骨.通變|忘形.比興》新書出版 ⊙黃光男 |
|
| 238 | 展覽評介 |
| 可能性的開始:「陶藝作為社會新動能」 ─2022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
|
| 240 | 登入公海─第四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 ⊙有章藝術博物館 |
| 242 | 走著走著就到了 |
| ─閱讀張芳薇策展「在夾縫中行走」 ⊙孫曉彤 | |
| 248 | 真實自然的時代容顏─影紀母校.尋藝一生─莊靈校友攝影特展 ⊙潘(示番) |
| 252 | 策展論述 |
| 體感邊界─當代藝術的跨接與共顯 ⊙白適銘 | |
| 256 | 攝影藝術 |
| 一時之間,無人的控訴─評「游本寬2022《既遠又近⋯⋯》一時個展」 ⊙林貞吟 | |
| 278 | 當代藝術 |
| 「娜塔莎」(Natasha)──2022新加坡雙年展主題引出多視角旅程 ⊙鄧聿檠 | |
| 284 | 巫毒與抵抗─海地貧民窟雙年展 ⊙吳尚霖 |
| 288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老彼得.布魯格爾〈兒童遊戲〉的趣味意義 ⊙潘(示番) | |
| 292 | 溫斯洛.荷馬〈著裝參加嘉年華〉的宿命感 ⊙潘(示番) |
| 296 | 名家傑作 |
| 理想化的裝扮風尚─18世紀法國肖像畫家尚─馬克.納提葉 ⊙曾筱如 | |
| 316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20 | 宗教藝術 |
| 靜默凝視的存在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文明的印記─敦煌藝術大展」 ⊙邱筱臻 |
|
| 334 | 西域佛畫 |
| 日前摩利支天.供養人像.飛天像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 344 | 創意陶藝 |
| 在肉身的策進與反動之間─談陶藝家蔡佳宏的「褶肉記」 ⊙莊秀玲 | |
| 348 | 當代新陶 |
| 多巴尼.桑多+陳加峯 ⊙邵婷如 | |
| 352 | 藝術線上 |
| 355 | 藝展目錄 |
| 356 | 藝展報導 |
| 362 | 藝術快遞 |
| 364 | 展覽月報 |
| 370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74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權力的肖像與再建構
今年6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滿七十週年,舉國許多民眾共同歡慶此「白金禧年」;9月8日女王辭世,在倫敦西敏寺舉辦的國喪受到全世界矚目。她備受國民愛戴,藉由新媒體的應用使王室更貼近人民,形象深植人心。繼任的查爾斯三世遵循傳統,在10月發行新硬幣,由皇家鑄幣廠鑄造,上面鑄有新任國王的側面肖像,由英國雕塑家馬丁.詹寧斯(Martin Jennings)創作。在英國,可追溯自約16世紀初伊始發展的人物肖像繪畫透過藝術為媒介,發揮在政治、社會和文化上的意義功能,直到今日因傳播的便利,王室人物的氣質和形象更鮮明地存在於人民心中。
12月專輯,蔣嘉惠介紹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都鐸王朝─英格蘭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王權」中的王室肖像,和倫敦國家肖像藝廊國際巡迴至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當中權力的面貌之創造與轉變以及承載名望、身分的意義形構。周亞澄查看凡爾賽宮「路易十五:君主的熱情」特展中洛可可盛世的宮廷藝術與肖像政治,並論及路易十五的知名情婦龐巴杜夫人以肖像做為鞏固宮中權力地位的有效利器,在文化意義上又如何以藝術潮流翻轉社會階層的界線。若從權力光譜的另一端反視,自從黑奴被引入歐美,他們出現在繪畫中的附庸形象往往作用在彰顯白人主角的權力與財富。陳傳揚比較20世紀黑人攝影師詹姆斯.范.德西作品與18世紀和19世紀視覺文化中黑人形象的差異,同時從橫向檢視與他同時期其他知名攝影師的黑人肖像題材作品,闡述其創作如何對美國「新黑人」形象的建構產生推動與影響。
本期名家傑作單元著眼於18世紀知名肖像畫家尚─馬克.納提葉,他運用歷史畫和肖像畫兩者特色將人物肖像混合神話、寓言、歷史等體裁所發展出的「歷史肖像」,從中探尋肖像照實描繪本質以外的可能性。
國際藝壇單元中介紹的數檔展覽各自精采地呈現文學對藝術家創作帶來的啟發和影響,抑或藝術作品中蘊藏的文學性:於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回顧展的傑哈.賈胡斯特遊走於經典內外;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展出被譽為最善於詮釋莎士比亞劇作的畫家菲斯利;尼斯夏卡爾國立美術館發掘夏卡爾罕為人知的插畫圖畫書作品以及他對詩歌與文字的喜愛。
文化行政單元,鄭元智專訪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請她分享就任一年多以來關於台法文化交流的工作與觀察,以及對巴文中心的定位與未來展望。
台府展圖錄於今年完成修復,台灣美術單元中,劉錡豫談及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圖錄掃描工作與圖錄修復的重要意義,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文物修護中心修復師鄭世強詳述台府展百年圖錄的修復紀實,以及當中修復師們所面對的考驗與課題。
| 76 | 12月專輯 |
| 權力的肖像與再建構 | |
| 78 | 權與名,肖像繪畫的意義形構 ─大都會美術館「都鐸王朝」特展與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 ⊙蔣嘉惠 |
| 90 | 以愛之名:洛可可盛世中的宮廷藝術與肖像政治 ─凡爾賽宮「路易十五:君主的熱情」 ⊙周亞澄 |
| 102 | 詹姆斯.范.德西的肖像攝影與美國「新黑人」形象的建構 ⊙陳傳揚 |
| 112 | 特別報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後記 ⊙藝術家編輯部 | |
| 116 |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報導 ⊙藝術家編輯部 |
| 260 | 特別報導─第16屆里昂雙年展 |
| 第十六屆里昂雙年展六間展場作品選介 ⊙廖瓊芳 | |
| 51 | 藝術風景 |
| 喬琪.歐姬芙的〈音樂,粉紅與藍No. 2〉 | |
| 52 | 藝術正論 |
| 一位值得尊敬的首都市長 ⊙廖仁義 | |
| 53 | 美術之眼 |
| 破損的碗盤.精采的展覽 ⊙陳長華 | |
| 54 | 藝術野台戲 |
| 為台灣許一座藝術燈塔 ⊙阿田教授 | |
| 55 | 香港視線 |
| Digital Art Fair 2022 ⊙卓有瑞 | |
| 56 | 藝蹤尋探 |
| 虛實自我的摸索與看見 ⊙吳曉芳 | |
| 57 | 藝術新聞 |
| 北美館公布第十三屆台北雙年展策展團隊 | |
| 58 | 台北當代藝術館雙展覽聯合開幕 |
|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 | |
| 59 | 太平國小博物館專案啟動 |
| 國研院國網中心×C-LAB「HPC國網動畫影展」 | |
| 60 | 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黃土水〈甘露水〉典藏展 |
| 61 | 高雄內惟藝術中心第二階段試營運 |
| 黃光男美術館開幕 | |
| 62 | 昊美術館「烏雷:無量之物」 |
| 香港故宮推出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 | |
| 63 | 2022杜象獎公布得獎者 |
| 64 | 藝術市場 |
| 巴黎成為秋季當代藝術國際重鎮 ─首屆「藝+巴黎: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 ⊙鄭元智 |
|
| 68 | 國際傳真 |
| 文化遺產管理的風向儀─博物館體系公義多元兼容原則的實踐(下) ⊙李二 | |
| 108 | 藝術現場 |
| 歐拉弗.艾利森:在你的時間 | |
| 120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 戰後水墨書畫的復甦(二)─《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廿九章 ⊙蕭瓊瑞 | |
| 136 | 台灣美術 |
| 絢爛的時光寶盒─台府展圖錄的掃描與修復 ⊙劉錡豫 | |
| 138 | 台府展百年圖錄修復紀實 ⊙鄭世強 |
| 144 | 臨界區藝術 |
| 地景相位的循環─場址特定、大地藝術與生態藝術的辨證 ⊙龔卓軍 | |
| 148 | 評藝廣場 |
| 在接近和道別之間來回─關於「霧中風景─劉文瑄攝影雕塑個展」 ⊙張晴文 | |
| 230 | 忘形.比興─楊嚴囊抽象新作展(2016-2022) ⊙蕭瓊瑞 |
| 152 | 藝點觀察 |
| 參與的力量─「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中的參與式藝術計畫 ⊙莊偉慈 | |
| 154 | 翡冷翠美術經典 |
| 視覺驚喜,逆風而行:馬索里諾 ⊙劉碧旭 | |
| 162 | 名畫物語 |
| 閃耀銀色光輝洋溢生命力─哥雅的女性肖像畫 ⊙北辰 | |
| 70 | 國際藝壇 |
| 從奇珍異寶的世紀到國之瑰寶的時代 ─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150週年紀念特展「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全貌」 ⊙趙宜恬 |
|
| 168 | 不安一隅的漫遊者─巴黎龐畢度中心傑哈.賈胡斯特回顧展 ⊙許楚君 |
| 176 | 由奇想構成的暗黑劇目 ─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遊走於夢境與幻想之間的菲斯利」 ⊙唐忠珊 |
| 184 | 詩性與畫──夏卡爾的插畫創作 ─尼斯國立夏卡爾美術館「限量發行中的馬克.夏卡爾─圖畫書」 ⊙陳宜艷 |
| 194 | 自由而任性的藝術空間 ─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潛入你眼簾─皮皮洛第.瑞斯特」 ⊙楊宜瑄 |
| 200 | 從宇宙大爆炸與恐龍骨架擴展視野 ─桑坦德波汀藝術中心「達米安.歐特加:擴展視野」展覽 ⊙周芳蓮 |
| 206 | 藝術著作 |
| 召喚秩序─《現代藝術史》第五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 |
| 222 | 美學思潮 |
| 藝術與安那其主義運動(下) ⊙安德烈.雷斯勒 編譯/朱惠慈 | |
| 226 | 文化行政 |
| 藝術是一個自成的國度─專訪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 ⊙鄭元智 | |
| 234 | 新書出版 |
| 楊嚴囊藝術美學與創作 ─《楊嚴囊:妙極.成采|風骨.通變|忘形.比興》新書出版 ⊙黃光男 |
|
| 238 | 展覽評介 |
| 可能性的開始:「陶藝作為社會新動能」 ─2022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
|
| 240 | 登入公海─第四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 ⊙有章藝術博物館 |
| 242 | 走著走著就到了 |
| ─閱讀張芳薇策展「在夾縫中行走」 ⊙孫曉彤 | |
| 248 | 真實自然的時代容顏─影紀母校.尋藝一生─莊靈校友攝影特展 ⊙潘(示番) |
| 252 | 策展論述 |
| 體感邊界─當代藝術的跨接與共顯 ⊙白適銘 | |
| 256 | 攝影藝術 |
| 一時之間,無人的控訴─評「游本寬2022《既遠又近⋯⋯》一時個展」 ⊙林貞吟 | |
| 278 | 當代藝術 |
| 「娜塔莎」(Natasha)──2022新加坡雙年展主題引出多視角旅程 ⊙鄧聿檠 | |
| 284 | 巫毒與抵抗─海地貧民窟雙年展 ⊙吳尚霖 |
| 288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老彼得.布魯格爾〈兒童遊戲〉的趣味意義 ⊙潘(示番) | |
| 292 | 溫斯洛.荷馬〈著裝參加嘉年華〉的宿命感 ⊙潘(示番) |
| 296 | 名家傑作 |
| 理想化的裝扮風尚─18世紀法國肖像畫家尚─馬克.納提葉 ⊙曾筱如 | |
| 316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20 | 宗教藝術 |
| 靜默凝視的存在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文明的印記─敦煌藝術大展」 ⊙邱筱臻 |
|
| 334 | 西域佛畫 |
| 日前摩利支天.供養人像.飛天像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 344 | 創意陶藝 |
| 在肉身的策進與反動之間─談陶藝家蔡佳宏的「褶肉記」 ⊙莊秀玲 | |
| 348 | 當代新陶 |
| 多巴尼.桑多+陳加峯 ⊙邵婷如 | |
| 352 | 藝術線上 |
| 355 | 藝展目錄 |
| 356 | 藝展報導 |
| 362 | 藝術快遞 |
| 364 | 展覽月報 |
| 370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74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