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9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0月 #145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0月 #145 1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0月 #145

第145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45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靈光共振.美之隱喻

 生活本無物,瞬間即永恆。鏡頭下的影像封存了一切事物,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們,在畫面裡凝止了所有關於美的悸動。攝影工藝自1830年代啟始,歷經了需要大量科學技術製作的銀鹽相紙時代,輾轉進化到人人皆可簡易操作的數位當代。進入「後真相」時代,攝影作為一門工藝,在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中又如何展現隱晦的靈光?這便是10月專輯「光影機杼」以快門作為線索的題解。

 

 攝影是為了記錄所有情感由不可見變得可見的現象與事件。影像藝術家用相機界定了情感演變的歷程與狀態,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有別尋常的情感頻率。攝影本就具有跨界的特質,它兼容了多重的文化意義,美學、文學、哲學……,表演學也含納其中。在藝術家的作品裡,種種情感化為令人好奇的故事情節,搭建出你我無法預期的情境。將彼時的創意轉換為此時的解讀與創造,展開一系列異常生動的畫面,讓時間的軌跡再度折回眼前,創造出情感形態的共振,不也是影像創造者對於世界的隱喻性觀點?

 

 高更是法國知名的後印象派畫家、版畫家及雕塑家,他年輕時當過水手、從事過金融業,隨著社會地位逐漸上升、生活愈趨富裕,才開始接觸藝術,以業餘的身分習畫,同時也是位眼光獨到的收藏家,馬奈、莫內、塞尚、雷諾瓦、畢沙羅等人的畫都在他的牆上閃耀。高更的作品20多年來在市場上的表現相當出色且穩定成長,反映出他於藝術史上不容忽視的地位,以及藏家對其作品的熱情與喜愛。

 

 根據古代圖像學的歷史研究表明,作為地球生態圖像代表的有機森林與芬芳花卉,構成了印度藝術的基本核心,森林、花卉不僅是人們悉心照料的園林植物,更是情感與精神的守護者。印度藝術家馬里納里尼.穆克吉(Mrinalini Mukherjee)的創作既源自民族考古學,也是當代工藝創作轉型的景觀考古學。在大自然的啟發下,她那有機的纖維雕塑形態,盡情展現個人對於印度文化、歷史性雕塑、現代設計、在地工藝與紡織傳統的熱情。

 

 1990年代,張見在傳統工筆畫的基礎上將歐洲文藝復興早期造型風格與超現實理念融合,發展出「置於風景前的肖像」系列,為當時的工筆畫界開拓新的視野。歷經多年的創作實踐後,張見的注意力逐漸從圖式、隱喻轉向修辭及潛古,他讓傳統與現代的元素在畫面上得到安置,卻使可辨識的圖像逐漸隱退,以虛運實,讓畫面在隱現之間傳遞通透氣息。

 

 從2010年愛知萬國博覽會開始舉辦的愛知三年展,與橫濱三年展、越後妻有三年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等並列日本最重要的大型藝術節之一。相較於結合觀光休閒的越後妻有、瀨戶內等藝術祭,都會型的愛知三年展更著重於知性議題。本屆愛知三年展主題為「情的時代」,其中「情」字,有著「感情」、「情報(資訊)」、「人情(同情心)」三重意思。當今世界面臨恐怖攻擊頻頻、工作機會減少、治安問題、生活困難、難民與移民困境、排外主義,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的衝突等現狀。大量充斥的資訊觸撥大眾情緒的爆發,愛知三年展藝術監督津田大介認為:「抑制激情的『人情』,也應該是人的本能。」

 

 在明信片那尋常的訊息載體上,可見日常生活的靈光。相對於手寫、郵寄的慢調情感,數位時代的即時訊息流通,讓明信片儼然成了懷舊之物。藝術家的明信片是容易被人們誤解且難以定義的收藏,其創作形式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非既有作品的圖像複製品。吉伯與喬治曾創作「明信片雕塑」(postcard sculpture),同時指出明信片的創作形式有助於表達更美好的感受、激勵人心的思想與美麗的景色。

 
藝術熱新聞
008 陳筱君接任中華文物學會第15屆理事長
  永恆的純真─皇.雷普耶斯的什秘花園
  北歐家具與當代藝術的火花
010 2020年台北雙年展主題「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
  2019年亞洲藝術雙年展
  城市震盪之下的邊際視角
  愛之苑—陳思穎個展
012 刺青─身之印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捨棄「黃金時代」一詞
  拉斐爾前派女性藝術家的不朽故事
014 美國對中國藝術品課徵15%關稅
  上海teamlab無界美術館11月開幕
  印象派與攝影的交互影響
016 貝聿銘伉儷收藏專拍
  佳士得戰後藝術晚拍
  邦瀚斯呈現藤田嗣治「雪肌」情人油畫鉅作
018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中國藝術品拍賣表現亮眼
  無涯:吉利翁.庫維中國當代藝術珍藏
  常玉鉅作〈曲腿裸女〉登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
   
藝術龍門陣
019 訪遊貴州省博.人文地貌兼優(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20 滿清的中國人最喜歡使用外國錢 ⊙戴忠仁
   
藝術焦點
022 梵谷與不列顛 ⊙李二
   
市場觀察
028 高更作品市場分析 ⊙陳瑜
   
藝術大觀
032 黑色大西洋─特寫美術史的黑人肖像 ⊙賴志婷
038 專輯:Eyes on the Time 光影機杼 ⊙林志鴻
040 關於表象測度所能夠揭發的─辛蒂.雪曼的扮裝攝影 ⊙吳家瑀
046 超現實她夢─朵拉.瑪爾的意識影像 ⊙賴志婷
052 從銀版攝影法到前衛當代─V&A博物館收藏中的攝影史 ⊙施雅恬
   
藝術視界
056  30年軼事─老天爺的劇本 ⊙黃慈美
062 真實與幻象之間:陳陽熙的意識視界 ⊙洪裕宏
120 由貓眼窺視人生─ClayArch金海美術館「貓視角」特展 ⊙楊爾寧
   
藝術收藏
064 古董收藏的創新思維─黑國強的混搭哲學 ⊙李二
   
藝術家工作室
070 圖像之消隱─《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張見 ⊙許玉鈴
   
藝術博覽
080 光之再現亞太藝壇─2019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藝術博覽
082 不自由之後,情何以堪─2019愛知三年展 ⊙邱馨慧
   
物之魅力特別報導
090 物質誘惑─淺探中國當代藝術「媒材」的主題性格 ⊙李二
094 在物之形象與文化本質之間─馬里納里尼.穆克吉「非凡的自然」展覽 ⊙林純雅
098 顛覆全知的多元宇宙─阿麗佳.柯維德的裝置實驗 ⊙林純雅
102 嚮往自由的雲朵─金順基回顧展 ⊙楊爾寧
   
藝術人物誌
104 探究根源的一生─郭仁植百年回顧展 ⊙楊爾寧
   
畫外之藝特別報導
106 新藝術運動與女性形象─慕夏的海報創作 ⊙李二
110 藝術家的明信片創作 ⊙洪昱溱
   
當代藝術
116 手作怪物的反叛派對 ⊙詹育杰
   
珠寶美學
124 文學與珠寶的遇合 ⊙林純雅
   
山海經.風土考
126 旅行與履行的距離 ⊙淦克萍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32 鑑古知今藏建盞─現代建盞1.1億身價的拍案驚奇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36 房地產開發建築師 約翰.波特曼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38 2019倫敦蛇形藝廊展廊:石上純也的「自由空間」 ⊙Jade Hong
139 卡達國家博物館:盛綻的沙漠玫瑰 ⊙Jade Hong
140 北京人文藝術旅店 ⊙Jade Hong
141 加勒比海安圭拉島原生景致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42  Tetsuo Mizù的詩意烏托邦/「翻牆」實驗特展 ⊙林志鴻
143 超越繪畫平面的想像山水/李依庭打造「華人動畫IP敷化器」/海人與夜獸 ⊙林志鴻
144 「鑽石之王」譜寫名鑽傳奇/步入鑽石實驗室/麗似夏花 ⊙林志鴻
145 大衛.拉夏培爾的跨文化語境圖像/理查.昆恩的時裝極繁主義/雜誌創意企畫的人文景貌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46  Martin Schoeller 馬丁.舍勒 知人識面 ⊙林志鴻


編輯手記

靈光共振.美之隱喻

 生活本無物,瞬間即永恆。鏡頭下的影像封存了一切事物,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們,在畫面裡凝止了所有關於美的悸動。攝影工藝自1830年代啟始,歷經了需要大量科學技術製作的銀鹽相紙時代,輾轉進化到人人皆可簡易操作的數位當代。進入「後真相」時代,攝影作為一門工藝,在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中又如何展現隱晦的靈光?這便是10月專輯「光影機杼」以快門作為線索的題解。

 

 攝影是為了記錄所有情感由不可見變得可見的現象與事件。影像藝術家用相機界定了情感演變的歷程與狀態,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有別尋常的情感頻率。攝影本就具有跨界的特質,它兼容了多重的文化意義,美學、文學、哲學……,表演學也含納其中。在藝術家的作品裡,種種情感化為令人好奇的故事情節,搭建出你我無法預期的情境。將彼時的創意轉換為此時的解讀與創造,展開一系列異常生動的畫面,讓時間的軌跡再度折回眼前,創造出情感形態的共振,不也是影像創造者對於世界的隱喻性觀點?

 

 高更是法國知名的後印象派畫家、版畫家及雕塑家,他年輕時當過水手、從事過金融業,隨著社會地位逐漸上升、生活愈趨富裕,才開始接觸藝術,以業餘的身分習畫,同時也是位眼光獨到的收藏家,馬奈、莫內、塞尚、雷諾瓦、畢沙羅等人的畫都在他的牆上閃耀。高更的作品20多年來在市場上的表現相當出色且穩定成長,反映出他於藝術史上不容忽視的地位,以及藏家對其作品的熱情與喜愛。

 

 根據古代圖像學的歷史研究表明,作為地球生態圖像代表的有機森林與芬芳花卉,構成了印度藝術的基本核心,森林、花卉不僅是人們悉心照料的園林植物,更是情感與精神的守護者。印度藝術家馬里納里尼.穆克吉(Mrinalini Mukherjee)的創作既源自民族考古學,也是當代工藝創作轉型的景觀考古學。在大自然的啟發下,她那有機的纖維雕塑形態,盡情展現個人對於印度文化、歷史性雕塑、現代設計、在地工藝與紡織傳統的熱情。

 

 1990年代,張見在傳統工筆畫的基礎上將歐洲文藝復興早期造型風格與超現實理念融合,發展出「置於風景前的肖像」系列,為當時的工筆畫界開拓新的視野。歷經多年的創作實踐後,張見的注意力逐漸從圖式、隱喻轉向修辭及潛古,他讓傳統與現代的元素在畫面上得到安置,卻使可辨識的圖像逐漸隱退,以虛運實,讓畫面在隱現之間傳遞通透氣息。

 

 從2010年愛知萬國博覽會開始舉辦的愛知三年展,與橫濱三年展、越後妻有三年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等並列日本最重要的大型藝術節之一。相較於結合觀光休閒的越後妻有、瀨戶內等藝術祭,都會型的愛知三年展更著重於知性議題。本屆愛知三年展主題為「情的時代」,其中「情」字,有著「感情」、「情報(資訊)」、「人情(同情心)」三重意思。當今世界面臨恐怖攻擊頻頻、工作機會減少、治安問題、生活困難、難民與移民困境、排外主義,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的衝突等現狀。大量充斥的資訊觸撥大眾情緒的爆發,愛知三年展藝術監督津田大介認為:「抑制激情的『人情』,也應該是人的本能。」

 

 在明信片那尋常的訊息載體上,可見日常生活的靈光。相對於手寫、郵寄的慢調情感,數位時代的即時訊息流通,讓明信片儼然成了懷舊之物。藝術家的明信片是容易被人們誤解且難以定義的收藏,其創作形式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非既有作品的圖像複製品。吉伯與喬治曾創作「明信片雕塑」(postcard sculpture),同時指出明信片的創作形式有助於表達更美好的感受、激勵人心的思想與美麗的景色。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陳筱君接任中華文物學會第15屆理事長
  永恆的純真─皇.雷普耶斯的什秘花園
  北歐家具與當代藝術的火花
010 2020年台北雙年展主題「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
  2019年亞洲藝術雙年展
  城市震盪之下的邊際視角
  愛之苑—陳思穎個展
012 刺青─身之印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捨棄「黃金時代」一詞
  拉斐爾前派女性藝術家的不朽故事
014 美國對中國藝術品課徵15%關稅
  上海teamlab無界美術館11月開幕
  印象派與攝影的交互影響
016 貝聿銘伉儷收藏專拍
  佳士得戰後藝術晚拍
  邦瀚斯呈現藤田嗣治「雪肌」情人油畫鉅作
018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中國藝術品拍賣表現亮眼
  無涯:吉利翁.庫維中國當代藝術珍藏
  常玉鉅作〈曲腿裸女〉登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
   
藝術龍門陣
019 訪遊貴州省博.人文地貌兼優(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20 滿清的中國人最喜歡使用外國錢 ⊙戴忠仁
   
藝術焦點
022 梵谷與不列顛 ⊙李二
   
市場觀察
028 高更作品市場分析 ⊙陳瑜
   
藝術大觀
032 黑色大西洋─特寫美術史的黑人肖像 ⊙賴志婷
038 專輯:Eyes on the Time 光影機杼 ⊙林志鴻
040 關於表象測度所能夠揭發的─辛蒂.雪曼的扮裝攝影 ⊙吳家瑀
046 超現實她夢─朵拉.瑪爾的意識影像 ⊙賴志婷
052 從銀版攝影法到前衛當代─V&A博物館收藏中的攝影史 ⊙施雅恬
   
藝術視界
056  30年軼事─老天爺的劇本 ⊙黃慈美
062 真實與幻象之間:陳陽熙的意識視界 ⊙洪裕宏
120 由貓眼窺視人生─ClayArch金海美術館「貓視角」特展 ⊙楊爾寧
   
藝術收藏
064 古董收藏的創新思維─黑國強的混搭哲學 ⊙李二
   
藝術家工作室
070 圖像之消隱─《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張見 ⊙許玉鈴
   
藝術博覽
080 光之再現亞太藝壇─2019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藝術博覽
082 不自由之後,情何以堪─2019愛知三年展 ⊙邱馨慧
   
物之魅力特別報導
090 物質誘惑─淺探中國當代藝術「媒材」的主題性格 ⊙李二
094 在物之形象與文化本質之間─馬里納里尼.穆克吉「非凡的自然」展覽 ⊙林純雅
098 顛覆全知的多元宇宙─阿麗佳.柯維德的裝置實驗 ⊙林純雅
102 嚮往自由的雲朵─金順基回顧展 ⊙楊爾寧
   
藝術人物誌
104 探究根源的一生─郭仁植百年回顧展 ⊙楊爾寧
   
畫外之藝特別報導
106 新藝術運動與女性形象─慕夏的海報創作 ⊙李二
110 藝術家的明信片創作 ⊙洪昱溱
   
當代藝術
116 手作怪物的反叛派對 ⊙詹育杰
   
珠寶美學
124 文學與珠寶的遇合 ⊙林純雅
   
山海經.風土考
126 旅行與履行的距離 ⊙淦克萍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32 鑑古知今藏建盞─現代建盞1.1億身價的拍案驚奇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36 房地產開發建築師 約翰.波特曼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38 2019倫敦蛇形藝廊展廊:石上純也的「自由空間」 ⊙Jade Hong
139 卡達國家博物館:盛綻的沙漠玫瑰 ⊙Jade Hong
140 北京人文藝術旅店 ⊙Jade Hong
141 加勒比海安圭拉島原生景致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42  Tetsuo Mizù的詩意烏托邦/「翻牆」實驗特展 ⊙林志鴻
143 超越繪畫平面的想像山水/李依庭打造「華人動畫IP敷化器」/海人與夜獸 ⊙林志鴻
144 「鑽石之王」譜寫名鑽傳奇/步入鑽石實驗室/麗似夏花 ⊙林志鴻
145 大衛.拉夏培爾的跨文化語境圖像/理查.昆恩的時裝極繁主義/雜誌創意企畫的人文景貌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46  Martin Schoeller 馬丁.舍勒 知人識面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9月 #144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8月 #143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7月 #142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6月 #141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