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9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7月 #142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7月 #142 1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7月 #142

第142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42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繁麗似錦的藏藝奇蹟

 女性藝術史學家卡拉.隆奇(Carla Lonzi)在其著作《唾棄黑格爾》(Let's Spit on Hegel)中闡明:「我們意識到自身能夠實現改變生活的能力,我們並未被囚困在主從二分的辯證法中,我們成為自我意識的主宰;我們就是出乎預期的時代命題。」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邏輯,投射出對於當下文化意識型態的思考。她們將自身的情感滲透其間,讓身體的存在感知導入作品,以手工勞作的過程作為催化,寄寓著對於精神、存在、意識與情感的關注,使自體生命的經驗與社會文化特質,透過多元媒材具體呈現,她們既由此觀塑自我之貌,而這也是藝術家「以柔克剛」心境的寫照。置身於外,動情其中,女性藝術家的手法多變,各有所寓,成為7月專輯「女藝.靈動之境」篇章間合奏的主題。

 

 2019年2月下旬的倫敦藝術市場一如既往地熱鬧翻騰,三場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拍賣會加上一場超現實主義藝術晚拍,締造了2億1950萬美元的輝煌成績,其中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拍賣場上最穩健的表演者──以莫內為首的法國印象派畫家們。巴黎的藝壇在戰後幾年裡首當其衝,創造出其後任何時空都無法超越的榮景,收藏家與學術界至今不斷推崇當時的光輝與榮耀。當這個具有豐富藝術底蘊與渾厚藝術資產的國家,還有許多尚待挖掘的出色時代與藝術奇才被市場低估的時候,買家最熱切渴望的,依然是莫內與印象派的作品。

 

 艾米爾.畢勒(Emile Bührle)是全球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也是爭議性頗高的一位收藏家。畢勒珍貴的藏品令人對他獨特的藝術眼光感到讚嘆,但也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所收藏的部分作品曾被列為納粹搜刮的藝術品而充滿煙硝味。關於畢勒的收藏經歷,他曾經於 1954年在蘇黎世大學的一場演講中,以「將石頭丟入水中所泛起的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作為比喻。2008年2月,三名蒙面歹徒持槍闖入畢勒基金會,搶走四幅梵谷、莫內、竇加與塞尚的價值非凡油畫,其中兩件作品,歷時四年、經過六國警方的合作,於2012年4月,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被尋獲,破獲了一個專門偷竊藝術品的國際集團。

 

 距今100年前,日本造船鉅子松方幸次郎(1866-1950)懷著在國內打造美術館的宏願,在歐洲「爆買」包括羅丹和莫內、雷諾瓦、高更、梵谷、塞尚等印象派畫家在內的大量近代藝術傑作。他的美術館夢想隨著時代的劇烈動盪而幻滅,上萬件收藏品遭遇失散、燒毀、沒收等流離命運,最終存留的作品群,形成了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尺幅之間、平面之限,如何表現創作者所理解的世界?出身於書法世家的王鑒為,其繪畫創作善用中國傳統藝術寓繁複於單純、應物而無累於物之精要,創意造言,不仿前人。他融合傳統繪畫與道法之妙,以己意塑造「佛」與「雲」的形象;前者代表眾生、萬物與個人,後者寓意為氣,為道的顯化,兩者並存於天地之間。他所描繪的自然萬物,超脫了既定的形象與存在形式,物與物之間如同宇宙能量的活動,在結構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勢,在畫面上是層層疊加之象。

 

 自然極限是否得以延展?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有限的自然資源?人類還能從大自然中學到什麼?如何再次將人與自然界融合為一?史密森尼庫柏修伊設計博物館第六屆設計三年展以「自然」為題,集合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師、生物學家、科學家、人類學家、資訊媒體達人、工程師等跨領域專業英才智囊,同心協力構思形現的高、低科技突破性解決方案,檢視自然生態迫在眉睫的困境。

藝術熱新聞
008 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
  林明弘「24/7」計畫於北美館藝想迴廊登場
  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
009 台中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
  當代文化實驗基地的開放想像
  生態想想─故宮×臺博×蘭博三館聯合特展
010 印象派畫家貝絲.莫莉索個展
  法蘭斯.哈爾斯家庭肖像畫展
  西班牙文藝復興大師巴托洛梅.貝爾梅霍
011 覺醒:1960-1990年代亞洲社會中的藝術
  萬花筒藝術家─珍.史塔克
  魯道夫.斯汀格爾個展
012 法國傳媒大亨德拉希收購蘇富比
  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表現強勁
  佳士得「羅斯柴爾德收藏傑作」專拍
   
藝術龍門陣
013 追求快樂人生的真諦(中)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4 宣德皇帝沒見過的宣德爐賣了天價 ⊙戴忠仁
   
翫藏雜記
016 台灣藝術拍賣業的愚公移山 ⊙黃議震
   
藝術大觀
018 十個關於〈寶島長春〉的有趣訊息 ⊙廖新田
   
市場觀察
022 法國印象派及現當代藝術市場概況 ⊙陳瑜
   
藝術焦點
030 為愛而生,為愛而死─「愛德華.孟克:愛與焦慮」展 ⊙黃其安
   
世界大藏家特別報導
036 艾米爾.畢勒 藝術收藏的漣漪效應 ⊙廖瓊芳
044 「松方收藏」實業家的美術館之夢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誕生物語 ⊙邱馨慧
052 珀爾斯坦 藝術收藏的無盡旅程 ⊙林純雅
   
藝術博覽
058 藝文薈澳─以藝術與文化提升城市格局 ⊙澳門文化局
   
藝術視界
060 歐勁 接合上帝視角的無限創造力 ⊙殷雅迪
102 純粹之藝─極簡主義先驅桑山忠明×內藤樂子 ⊙陳瑜
114 半明半昧間繁星灩灩,「太陽雨」後迸發虹彩 ⊙林易萱
   
藝術家工作室
062 自心與所見─《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王鑒為 ⊙許玉鈴
   
七月專輯
072 Silent Narratives 女藝.靈動之境
074 影中維度─李.克雷斯納的負空間繪畫 ⊙賴志婷
080 出乎預期的時代命題─1978年的義大利藝術與女性主義 ⊙林純雅
084 露西亞.烏爾塔多─99歲的魔幻寫實人生 ⊙吳礽喻
088 來自俄羅斯多彩民間的前衛藝術
─細賞娜塔莉亞.岡察洛娃之作 ⊙施雅恬
092 艾瑪.昆茲 神祕的藝術療育實踐者 ⊙李二
   
藝術人物誌
096 慾望景觀的積累暗潮─艾爾.安納祖的創作實踐 ⊙陳庭榕
   
當代創作的生態意識特別報導
104 重返綠林.與蝶共舞
─史密森尼庫柏修伊設計博物館第六屆設計三年展 ⊙劉明惠
110 怪誕神祕的人造宇宙
─假石頭的考古學家提奧.梅西耶 ⊙詹育杰
   
米蘭家具展特別報導
118 向天才達文西致意─第58屆米蘭家具展 ⊙洪昱溱
124 原質創意生活的思溯與返潮 ⊙洪昱溱
   
建築觀點
130 輕結構建築師 弗瑞.奧圖 ⊙黃健敏
   
山海經.風土考
132 感情用事 里山動物列車 ⊙淦克萍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36 米其林美食的變奏好滋味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38 淨化心靈的挪威社區教堂 ⊙Jade Hong
139 北愛爾蘭透明氣泡屋 ⊙Jade Hong
140 坐擁青城山的山林之美 ⊙Jade Hong
141 坐觀北歐天地極境之美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42 箱瀬淳一以漆繪勾勒蝴蝶振翅之美 ⊙林志鴻
143 一握清風 人文之美與物用之道 ⊙林志鴻
144 當代人工智能之「科技水墨園」 ⊙林志鴻
  永續地球資源的時尚姿態 ⊙林志鴻
145 丹尼爾.阿瑟姆創生異變時空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46 Slim Aarons史林姆.亞諾斯 ⊙林志鴻


編輯手記

繁麗似錦的藏藝奇蹟

 女性藝術史學家卡拉.隆奇(Carla Lonzi)在其著作《唾棄黑格爾》(Let's Spit on Hegel)中闡明:「我們意識到自身能夠實現改變生活的能力,我們並未被囚困在主從二分的辯證法中,我們成為自我意識的主宰;我們就是出乎預期的時代命題。」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邏輯,投射出對於當下文化意識型態的思考。她們將自身的情感滲透其間,讓身體的存在感知導入作品,以手工勞作的過程作為催化,寄寓著對於精神、存在、意識與情感的關注,使自體生命的經驗與社會文化特質,透過多元媒材具體呈現,她們既由此觀塑自我之貌,而這也是藝術家「以柔克剛」心境的寫照。置身於外,動情其中,女性藝術家的手法多變,各有所寓,成為7月專輯「女藝.靈動之境」篇章間合奏的主題。

 

 2019年2月下旬的倫敦藝術市場一如既往地熱鬧翻騰,三場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拍賣會加上一場超現實主義藝術晚拍,締造了2億1950萬美元的輝煌成績,其中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拍賣場上最穩健的表演者──以莫內為首的法國印象派畫家們。巴黎的藝壇在戰後幾年裡首當其衝,創造出其後任何時空都無法超越的榮景,收藏家與學術界至今不斷推崇當時的光輝與榮耀。當這個具有豐富藝術底蘊與渾厚藝術資產的國家,還有許多尚待挖掘的出色時代與藝術奇才被市場低估的時候,買家最熱切渴望的,依然是莫內與印象派的作品。

 

 艾米爾.畢勒(Emile Bührle)是全球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也是爭議性頗高的一位收藏家。畢勒珍貴的藏品令人對他獨特的藝術眼光感到讚嘆,但也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所收藏的部分作品曾被列為納粹搜刮的藝術品而充滿煙硝味。關於畢勒的收藏經歷,他曾經於 1954年在蘇黎世大學的一場演講中,以「將石頭丟入水中所泛起的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作為比喻。2008年2月,三名蒙面歹徒持槍闖入畢勒基金會,搶走四幅梵谷、莫內、竇加與塞尚的價值非凡油畫,其中兩件作品,歷時四年、經過六國警方的合作,於2012年4月,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被尋獲,破獲了一個專門偷竊藝術品的國際集團。

 

 距今100年前,日本造船鉅子松方幸次郎(1866-1950)懷著在國內打造美術館的宏願,在歐洲「爆買」包括羅丹和莫內、雷諾瓦、高更、梵谷、塞尚等印象派畫家在內的大量近代藝術傑作。他的美術館夢想隨著時代的劇烈動盪而幻滅,上萬件收藏品遭遇失散、燒毀、沒收等流離命運,最終存留的作品群,形成了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尺幅之間、平面之限,如何表現創作者所理解的世界?出身於書法世家的王鑒為,其繪畫創作善用中國傳統藝術寓繁複於單純、應物而無累於物之精要,創意造言,不仿前人。他融合傳統繪畫與道法之妙,以己意塑造「佛」與「雲」的形象;前者代表眾生、萬物與個人,後者寓意為氣,為道的顯化,兩者並存於天地之間。他所描繪的自然萬物,超脫了既定的形象與存在形式,物與物之間如同宇宙能量的活動,在結構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勢,在畫面上是層層疊加之象。

 

 自然極限是否得以延展?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有限的自然資源?人類還能從大自然中學到什麼?如何再次將人與自然界融合為一?史密森尼庫柏修伊設計博物館第六屆設計三年展以「自然」為題,集合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師、生物學家、科學家、人類學家、資訊媒體達人、工程師等跨領域專業英才智囊,同心協力構思形現的高、低科技突破性解決方案,檢視自然生態迫在眉睫的困境。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
  林明弘「24/7」計畫於北美館藝想迴廊登場
  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
009 台中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
  當代文化實驗基地的開放想像
  生態想想─故宮×臺博×蘭博三館聯合特展
010 印象派畫家貝絲.莫莉索個展
  法蘭斯.哈爾斯家庭肖像畫展
  西班牙文藝復興大師巴托洛梅.貝爾梅霍
011 覺醒:1960-1990年代亞洲社會中的藝術
  萬花筒藝術家─珍.史塔克
  魯道夫.斯汀格爾個展
012 法國傳媒大亨德拉希收購蘇富比
  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表現強勁
  佳士得「羅斯柴爾德收藏傑作」專拍
   
藝術龍門陣
013 追求快樂人生的真諦(中)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4 宣德皇帝沒見過的宣德爐賣了天價 ⊙戴忠仁
   
翫藏雜記
016 台灣藝術拍賣業的愚公移山 ⊙黃議震
   
藝術大觀
018 十個關於〈寶島長春〉的有趣訊息 ⊙廖新田
   
市場觀察
022 法國印象派及現當代藝術市場概況 ⊙陳瑜
   
藝術焦點
030 為愛而生,為愛而死─「愛德華.孟克:愛與焦慮」展 ⊙黃其安
   
世界大藏家特別報導
036 艾米爾.畢勒 藝術收藏的漣漪效應 ⊙廖瓊芳
044 「松方收藏」實業家的美術館之夢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誕生物語 ⊙邱馨慧
052 珀爾斯坦 藝術收藏的無盡旅程 ⊙林純雅
   
藝術博覽
058 藝文薈澳─以藝術與文化提升城市格局 ⊙澳門文化局
   
藝術視界
060 歐勁 接合上帝視角的無限創造力 ⊙殷雅迪
102 純粹之藝─極簡主義先驅桑山忠明×內藤樂子 ⊙陳瑜
114 半明半昧間繁星灩灩,「太陽雨」後迸發虹彩 ⊙林易萱
   
藝術家工作室
062 自心與所見─《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王鑒為 ⊙許玉鈴
   
七月專輯
072 Silent Narratives 女藝.靈動之境
074 影中維度─李.克雷斯納的負空間繪畫 ⊙賴志婷
080 出乎預期的時代命題─1978年的義大利藝術與女性主義 ⊙林純雅
084 露西亞.烏爾塔多─99歲的魔幻寫實人生 ⊙吳礽喻
088 來自俄羅斯多彩民間的前衛藝術
─細賞娜塔莉亞.岡察洛娃之作 ⊙施雅恬
092 艾瑪.昆茲 神祕的藝術療育實踐者 ⊙李二
   
藝術人物誌
096 慾望景觀的積累暗潮─艾爾.安納祖的創作實踐 ⊙陳庭榕
   
當代創作的生態意識特別報導
104 重返綠林.與蝶共舞
─史密森尼庫柏修伊設計博物館第六屆設計三年展 ⊙劉明惠
110 怪誕神祕的人造宇宙
─假石頭的考古學家提奧.梅西耶 ⊙詹育杰
   
米蘭家具展特別報導
118 向天才達文西致意─第58屆米蘭家具展 ⊙洪昱溱
124 原質創意生活的思溯與返潮 ⊙洪昱溱
   
建築觀點
130 輕結構建築師 弗瑞.奧圖 ⊙黃健敏
   
山海經.風土考
132 感情用事 里山動物列車 ⊙淦克萍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36 米其林美食的變奏好滋味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38 淨化心靈的挪威社區教堂 ⊙Jade Hong
139 北愛爾蘭透明氣泡屋 ⊙Jade Hong
140 坐擁青城山的山林之美 ⊙Jade Hong
141 坐觀北歐天地極境之美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42 箱瀬淳一以漆繪勾勒蝴蝶振翅之美 ⊙林志鴻
143 一握清風 人文之美與物用之道 ⊙林志鴻
144 當代人工智能之「科技水墨園」 ⊙林志鴻
  永續地球資源的時尚姿態 ⊙林志鴻
145 丹尼爾.阿瑟姆創生異變時空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46 Slim Aarons史林姆.亞諾斯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6月 #141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5月 #140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4月 #139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