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4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03月 #198

  •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03月 #198 1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03月 #198

第198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98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時代巨流下的科技之眼

 幻想著毫無邊界的空間、沒有終點的屏幕形影,它們占據了世界,塑造著世界,猶如集合的生命體般,向四面八方延伸、錯進,任你我的身體穿流而過。數位時代的流量密碼,是否已然成為連結新時代觀展體驗的主流模式?這正是3月專輯「沉浸於藝,心馳無界」所欲解析的命題。
 

  2021年雷菲克.安納多爾於NFT藝術平台Feral File發布了〈無人監控〉計畫,將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MoMA)的館藏作為開源資料庫,訓練了一個得以讀取且運算MoMA館藏的模型,藉機器之眼重新「視覺化」現代藝術的進程,也讓觀者思考一個問題──濃縮在宏觀之眼下的藝術的巨碑和灑落的歷史碎片,是否得以穿透關於藝術的未來軌跡?
 

 2月9日揭幕的東京麻布台之丘「teamLab無界數位藝術美術館」,延續創始人豬子壽之與團隊關於「連續」與「無界」的創作觀點。觀者進入空間場域的行為,成為teamLab開宗明義闡述「超主觀空間」創意視點的第一件作品〈人類不會像鏡頭所見的去審視世界〉。teamLab團隊表示:「我們希望創造一個作品世界與身體連續,由人們的存在動態改變,以自己為一體的身體藝術,透過有意志的身體行走體驗,創造一個無限擴展的身體空間藝術。這正是teamLab無界的基礎。」
 

 超現實主義始於1920年代初巴黎的文學實驗。事實上,超現實主義這個詞是由詩人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所創造的。他在1917年使用這個詞來表示戲劇表演所帶來的驚奇體驗。丹麥奧爾胡斯美術館與荷蘭博伊曼斯.范.伯寧根博物館合作舉辦「超現實的震撼──博伊曼斯.范.伯寧根博物館傑作展」,展出博伊曼斯在1977至1979年間購藏的180件超現實主義藝術品。該收藏中的幾件標誌性作品最初由英國收藏家愛德華.詹姆斯所擁有,他是達利和馬格里特長年以來的贊助者。藉由展覽,觀者得以親身體驗超現實主義者用以挑釁和破壞社會理性原則的潛意識感官語彙實驗。
 

 在日本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本阿彌光悅(1558-1637)在東洋美術界的地位,相當於達文西在西方美術界的地位。生於戰亂的時代,光悅一生涉獵廣泛,志在復興桃山時代以來因戰爭而消失的文化,因而創作出許多帶有革新意味的傑出作品,對後世的日本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然而,光悅的世界就如浩瀚無際的宇宙般深不可測,想要探究其全貌並非易事,藉由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特別展「本阿彌光悅的大宇宙」,世人得以一探光悅其人其事與其創作理念。
 

 2013年,巴塞爾藝術展首次於香港舉辦展會,以此為起點深耕巴塞爾藝術展在亞洲地區的文化藝術版圖。藝術展對於畫廊、藝術家、收藏家、機構以及城市和更廣泛地區的藝術生態系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致力促進文化交流和公眾參與,也幫助收藏家們了解更多值得關注的藝術家和作品。2024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即將到來,《藝術收藏+設計》邀請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巴塞爾藝術展在香港扎根超過10年的運營策略,以及亞洲市場、新興收藏世代的發展前景。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擴散和互融、並行的參與,也如同在數位時代界與界之間互相消融、混合、重疊。然而是否真的有「界」的存在?人類不斷地朝著突破界限的方向發展,尤其在疫情時代後,更試圖透過數位工具突破界線的存在。科技打破了許多的限制,且更關注於使用者,透過科技藝術的實踐,並非僅僅展示出令觀眾驚嘆的科技,而是使得科技被了解與使用。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策展人黃雅玲的對話中,她特別分享關於科技藝術的時代意義觀察,以及藝術家如何透過AI創作,引領你我重新省思人文、藝術與數位科技之間的關係。

藝術熱新聞
008 奇美博物館超級大展呈獻從拉斐爾到梵谷50位大師真跡
  高美館30周年打造「你的美好日常」,引人「瞬間」 穿梭泰德與高雄
  白卡藝廊舉辦布魯諾.莫伊納爾在亞 洲首次個展
010 沉浸式梵谷展覽創奧塞美術館觀展人次新高
  保險公司 建議美術館、博物館慎防「自拍之災」
  反洗錢法規嚴 格 英國藝術市場感受高壓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海港基隆(二)Le Port II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6 傳統無處不當代 ──書法篇(中)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一夜輸掉一條街的盛四公子和盛家的寶貝  ◎戴忠仁
   
藝術大觀
020 東方美學之雅,不世出的天才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特別展「本阿彌光悅的大宇宙」◎洪昱溱
   
藝術焦點
024 圖像中的威尼斯──穿越時空的藝術之城  ◎林芝禾
   
藝術焦點
030 從巴黎的文學實驗到文化意識的革命
──丹麥奧爾胡斯美術館「超現實的震撼──博伊曼斯.范.伯寧根博物館傑作展」
 ◎林純雅
   
藝術大觀
034 以時序為線索,返觀肖像的多元特質──肖像──龍美術館10週年特展◎龍美術館
   
3月專輯  ◎林志鴻
040 Between Screens & Databases 沉浸於藝,心馳無界
042 數據的敘事與夢囈
──雷菲克.安納多爾的「活」檔案 ◎賴志婷
048 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創造感官聯動的回圈
──東京麻布台之丘team.Lab無界數位藝術美術館   ◎林純雅
   
藝術博覽
054 從商業平台到藝術生態建設,以展會多元活動強化地區──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  ◎陳玟妤
   
藝術視界
058 無辜者的呢喃──哥特弗里德.赫文的寫實與虛構◎邱馨慧
   
當代藝術
064 柔中之韌 重塑身分記憶中的共鳴
──美國華盛頓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無限天際」展覽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72 當代人文與情感的智能未來
──對話「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策展人黃雅玲 
◎洪昱溱
   
藝術博覽
078 當台南藝博遇上臺南400,時空交錯的文化之旅 ◎編輯部
   
藝術視界
080 從龐克批判到療癒的荒謬劇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館「麥克.凱利:幽靈與精神」回顧展 
◎詹育杰
   
影像美學
088 從觀念藝術到科幻的旅程
──巴黎網球場藝術中心維克多.布爾金回顧展 ◎詹育杰
   
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專欄
092 當汽車業變成相機業:如何問問題  ◎鄭衍偉
   
綠與野專欄
096 蜷川實花與OpenAI Sora──生活在一起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00 收藏的修煉──陳文正以壺修身,用茶正心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04 荷蘭建築師喬.柯寧的都市主義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06 不丹南部蓋勒普鎮「正念之城」
107 元視界:未來即現在
108 以光為空間核心:熟地工藝展示館
109 普華永道「未來空間」綠能智慧碳中和園區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10 並蒂花開,耀眼芳菲/視聽聯覺,藝術跨界之作
111 AKACHEN純鈦藝術珠寶,幻化極光之美/藉感官之旅 向越南手工技藝致意
112 緣起迪士尼經典的米奇雕 塑/以蠟雕藝術推動文化交融
113 里山動物律動圖鑑與海的樂章/匠人的町畦──燕三条
   
藝想創見
114 生活當是一場樂而忘憂的慶典
──伊斯梅爾.費爾杜斯鏡頭下的科克斯巴扎爾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時代巨流下的科技之眼

 幻想著毫無邊界的空間、沒有終點的屏幕形影,它們占據了世界,塑造著世界,猶如集合的生命體般,向四面八方延伸、錯進,任你我的身體穿流而過。數位時代的流量密碼,是否已然成為連結新時代觀展體驗的主流模式?這正是3月專輯「沉浸於藝,心馳無界」所欲解析的命題。
 

  2021年雷菲克.安納多爾於NFT藝術平台Feral File發布了〈無人監控〉計畫,將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MoMA)的館藏作為開源資料庫,訓練了一個得以讀取且運算MoMA館藏的模型,藉機器之眼重新「視覺化」現代藝術的進程,也讓觀者思考一個問題──濃縮在宏觀之眼下的藝術的巨碑和灑落的歷史碎片,是否得以穿透關於藝術的未來軌跡?
 

 2月9日揭幕的東京麻布台之丘「teamLab無界數位藝術美術館」,延續創始人豬子壽之與團隊關於「連續」與「無界」的創作觀點。觀者進入空間場域的行為,成為teamLab開宗明義闡述「超主觀空間」創意視點的第一件作品〈人類不會像鏡頭所見的去審視世界〉。teamLab團隊表示:「我們希望創造一個作品世界與身體連續,由人們的存在動態改變,以自己為一體的身體藝術,透過有意志的身體行走體驗,創造一個無限擴展的身體空間藝術。這正是teamLab無界的基礎。」
 

 超現實主義始於1920年代初巴黎的文學實驗。事實上,超現實主義這個詞是由詩人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所創造的。他在1917年使用這個詞來表示戲劇表演所帶來的驚奇體驗。丹麥奧爾胡斯美術館與荷蘭博伊曼斯.范.伯寧根博物館合作舉辦「超現實的震撼──博伊曼斯.范.伯寧根博物館傑作展」,展出博伊曼斯在1977至1979年間購藏的180件超現實主義藝術品。該收藏中的幾件標誌性作品最初由英國收藏家愛德華.詹姆斯所擁有,他是達利和馬格里特長年以來的贊助者。藉由展覽,觀者得以親身體驗超現實主義者用以挑釁和破壞社會理性原則的潛意識感官語彙實驗。
 

 在日本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本阿彌光悅(1558-1637)在東洋美術界的地位,相當於達文西在西方美術界的地位。生於戰亂的時代,光悅一生涉獵廣泛,志在復興桃山時代以來因戰爭而消失的文化,因而創作出許多帶有革新意味的傑出作品,對後世的日本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然而,光悅的世界就如浩瀚無際的宇宙般深不可測,想要探究其全貌並非易事,藉由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特別展「本阿彌光悅的大宇宙」,世人得以一探光悅其人其事與其創作理念。
 

 2013年,巴塞爾藝術展首次於香港舉辦展會,以此為起點深耕巴塞爾藝術展在亞洲地區的文化藝術版圖。藝術展對於畫廊、藝術家、收藏家、機構以及城市和更廣泛地區的藝術生態系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致力促進文化交流和公眾參與,也幫助收藏家們了解更多值得關注的藝術家和作品。2024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即將到來,《藝術收藏+設計》邀請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巴塞爾藝術展在香港扎根超過10年的運營策略,以及亞洲市場、新興收藏世代的發展前景。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擴散和互融、並行的參與,也如同在數位時代界與界之間互相消融、混合、重疊。然而是否真的有「界」的存在?人類不斷地朝著突破界限的方向發展,尤其在疫情時代後,更試圖透過數位工具突破界線的存在。科技打破了許多的限制,且更關注於使用者,透過科技藝術的實踐,並非僅僅展示出令觀眾驚嘆的科技,而是使得科技被了解與使用。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策展人黃雅玲的對話中,她特別分享關於科技藝術的時代意義觀察,以及藝術家如何透過AI創作,引領你我重新省思人文、藝術與數位科技之間的關係。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奇美博物館超級大展呈獻從拉斐爾到梵谷50位大師真跡
  高美館30周年打造「你的美好日常」,引人「瞬間」 穿梭泰德與高雄
  白卡藝廊舉辦布魯諾.莫伊納爾在亞 洲首次個展
010 沉浸式梵谷展覽創奧塞美術館觀展人次新高
  保險公司 建議美術館、博物館慎防「自拍之災」
  反洗錢法規嚴 格 英國藝術市場感受高壓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海港基隆(二)Le Port II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6 傳統無處不當代 ──書法篇(中)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一夜輸掉一條街的盛四公子和盛家的寶貝  ◎戴忠仁
   
藝術大觀
020 東方美學之雅,不世出的天才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特別展「本阿彌光悅的大宇宙」◎洪昱溱
   
藝術焦點
024 圖像中的威尼斯──穿越時空的藝術之城  ◎林芝禾
   
藝術焦點
030 從巴黎的文學實驗到文化意識的革命
──丹麥奧爾胡斯美術館「超現實的震撼──博伊曼斯.范.伯寧根博物館傑作展」
 ◎林純雅
   
藝術大觀
034 以時序為線索,返觀肖像的多元特質──肖像──龍美術館10週年特展◎龍美術館
   
3月專輯  ◎林志鴻
040 Between Screens & Databases 沉浸於藝,心馳無界
042 數據的敘事與夢囈
──雷菲克.安納多爾的「活」檔案 ◎賴志婷
048 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創造感官聯動的回圈
──東京麻布台之丘team.Lab無界數位藝術美術館   ◎林純雅
   
藝術博覽
054 從商業平台到藝術生態建設,以展會多元活動強化地區──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  ◎陳玟妤
   
藝術視界
058 無辜者的呢喃──哥特弗里德.赫文的寫實與虛構◎邱馨慧
   
當代藝術
064 柔中之韌 重塑身分記憶中的共鳴
──美國華盛頓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無限天際」展覽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72 當代人文與情感的智能未來
──對話「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策展人黃雅玲 
◎洪昱溱
   
藝術博覽
078 當台南藝博遇上臺南400,時空交錯的文化之旅 ◎編輯部
   
藝術視界
080 從龐克批判到療癒的荒謬劇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館「麥克.凱利:幽靈與精神」回顧展 
◎詹育杰
   
影像美學
088 從觀念藝術到科幻的旅程
──巴黎網球場藝術中心維克多.布爾金回顧展 ◎詹育杰
   
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專欄
092 當汽車業變成相機業:如何問問題  ◎鄭衍偉
   
綠與野專欄
096 蜷川實花與OpenAI Sora──生活在一起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00 收藏的修煉──陳文正以壺修身,用茶正心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04 荷蘭建築師喬.柯寧的都市主義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06 不丹南部蓋勒普鎮「正念之城」
107 元視界:未來即現在
108 以光為空間核心:熟地工藝展示館
109 普華永道「未來空間」綠能智慧碳中和園區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10 並蒂花開,耀眼芳菲/視聽聯覺,藝術跨界之作
111 AKACHEN純鈦藝術珠寶,幻化極光之美/藉感官之旅 向越南手工技藝致意
112 緣起迪士尼經典的米奇雕 塑/以蠟雕藝術推動文化交融
113 里山動物律動圖鑑與海的樂章/匠人的町畦──燕三条
   
藝想創見
114 生活當是一場樂而忘憂的慶典
──伊斯梅爾.費爾杜斯鏡頭下的科克斯巴扎爾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02月 #197
  •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01月 #196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2月 #195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