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0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0年10月 #545

  • 藝術家2020年10月 #545 1

藝術家2020年10月 #545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版
  • 目錄

疫情下的雙年展

 

 2020年進入秋季,數月以來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面衝擊下,蔓延全球的疫情局勢依舊不容鬆懈,迫使高度仰賴國際行旅交流、往往聚集大批各國與會者的大型藝術展覽採取應對措施如延後展期、直接取消抑或尋求線上模式呈現維持展出等異動方法。

 

 10月專輯聚焦甫於秋季展開的三場國際藝術雙年展。受疫情影響延宕開幕時日的第十一屆柏林雙年展,早自2019年開始即陸續展開預展項目,鄒婷回顧一年以來的三檔預展篇章所體現的策展進路,評論本屆主展覽「裂縫從內開始」,由鄭安齊選介重點作品進一步探究。今年選址於法國馬賽舉辦的第十三屆歐洲聲言展同樣將展期挪後並分區逐次開放,曾筱如介紹策展概念脈絡及目前所開放的展區,拉開雙年展序幕對「住家」概念的探討。2020年釜山雙年展因韓國政府下令延長禁止群聚措施,目前將實體展示改為線上展出,楊爾寧談及釜山雙年展的場域背景以及其將策展題目與展覽轉化為數位形式而難以避免的侷限。

 

 對比於國際上嚴峻的疫情環境,相對穩定的台灣即將迎來第廿七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本期台北藝博特別報導中預告今年展會「登峰.造極」,並帶讀者先行一窺部分參展畫廊及其展呈的藝術家與作品。

 

 特別報導單元分別講述兩位同樣出生於1920年代晚期的知名藝術家:草間彌生和伊夫.克萊因。草間彌生九十一歲高齡仍創作不輟,以她最為人熟知的圓點度量無限。今年草間彌生原定於華盛頓特區赫希宏博物館與雕塑花園的個展「永恆合一」宣布因疫情暫緩推出之際,她發出「致全世界的一則訊息」中言:「期望身處黑暗的我們,不要放棄光明的希望。」伊夫.克萊因在卅四歲英年早逝,所構思的「國際克萊因藍」(IKB)為其代表性標誌,今年在法國的三間藝術機構同時推出以克萊因為主題的個展和群展,呈現他短暫創作生涯中的精采作品與他富前瞻性的藝術概念。

 

 提到以色彩著稱的藝術家,被譽為「旅之版畫家」的川瀬巴水,其「巴水藍」以藍色的深淺變化表現夜幕的空氣氛圍及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漾,尤其經常用來抒情冬夜的寂靜之美。名家傑作單元介紹這位以版畫再現風景的藝術家追求極致的藝途與精神。

 

 本期新設專欄「臨界區藝術」,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所長龔卓軍執筆,觀思當代藝術和策展行動中「臨界區研究、深度描述、自由表現」方法的臨界區美學,首篇文章討論《小事報》的曾文溪流域藝術扎根行動。

 

 發現美術館單元帶領讀者認識即將邁入創館第十五年的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無論是運用「土」、「雪」等象徵所在地的自然元素嵌入地表而建的館所建築,還是該館的收藏方針與展覽策畫,均展現出緊密與土地及當地文化結合的特色。

134 10月專輯
  2020秋季雙年展
136 脆弱的力量─第十一屆柏林雙年展「裂縫從內開始」 ☉鄒婷
148 第十一屆柏林雙年展作品選介 ☉鄭安齊
156 無以為家的城市焦慮─第十三屆歐洲聲言展 ☉曾筱如
164 抗疫令藝術提早夢見電子羊
─線上一窺2020釜山雙年展「十章故事與五篇詩」 ☉楊爾寧
   
100 特別報導─伊夫.克萊因
  想像力是感性的載體─伊夫.克萊因的藝術世界 ☉鄭元智
   
110 特別報導─草間彌生
  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活在光與影的邊界 ☉許玉鈴
   
244 特別報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登峰.造極
─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48 雅逸藝術中心   249 阿波羅畫廊
  250 月臨畫廊     251 99°藝術中心
  252 大象藝術空間館  253 采泥藝術
  254 名山藝術     255 凡亞丁丁藝術空間
  256 日升月鴻畫廊   257 飛皇畫廊
   
83 藝術風景
  李.克拉絲娜的〈構成〉
   
84 藝術正論
  當代藝術是非常脆弱的藝術 ☉廖仁義
   
85 巴黎隨筆
  19世紀學院式「浮世繪」畫家─堤索 ☉李明明
   
86 美術之眼
  《杜蘭朵》的書畫情調 ☉陳長華
   
87 香港視線
  新藝潮「+VE/-VE」 ☉卓有瑞
   
88 藝蹤尋探
  星光的無畏與必然 ☉吳曉芳
   
89 藝術新聞
89 文化部2021年度預算完成編列
90 洪瑞麟一百五十件作品捐贈北美館
  關渡美術館大卷伸嗣個展
91 桃源國際藝術獎公布入圍名單
  臺南市美術館「不均的平面」
92 KAWS:太空假期計畫
  新加坡NTU CCA線上慈善拍賣
93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重新開館
  威尼斯雙年展2020特別金獅獎頒發
   
94 藝術市場
  巴塞爾藝術展調查報告分析疫情影響 ☉本刊訊
   
96 藝點觀察
  抄襲、模仿與諧擬
─抄襲可以做為藝術觀念的展現嗎? ☉莊偉慈
   
98 國際傳真
  文化中立與社會正義的論戰 ☉李二
   
124 封面藝術家
  立於紙上,無問西東
─藝術家劉可明繪畫語言初探 ☉王芹
130 對話劉可明
─把個人與作品當做宇宙和遠古文明共鳴的載體 ☉王芹
   
168 藝術現場
  2020林茲電子藝術節
   
170 以相生心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菩薩─自覺覺他─慈悲 ☉林谷芳
   
186 台灣水墨變相史
  狂野氣質:本土書畫家的浮現(二)
─《台灣水墨變相史》第三章 ☉蕭瓊瑞
   
204 藝術新潮
  潮藝術動向(七)─潮藝術中的動漫美學(下) ☉陸蓉之、唐妮詩
   
224 評藝廣場
  Cubism的台灣民俗─施良玫現代宗教圖象 ☉蕭瓊瑞
   
228 臨界區藝術
  流域藝術.臨界美學
─《小事報》與曾文溪流域的藝術扎根行動 ☉龔卓軍
   
232 圖說希臘神話
  赫菲斯托斯─火神 ☉朱惠慈
   
240 名作物語
  烏東雕塑的〈伏爾泰〉 ☉北辰
   
258 展事匯
  心靈的美麗新世界─在天堂、地獄與地球之間 ☉許玉鈴
   
262 國際藝壇
  永遠在途中
─北京今日美術館「鮑勃.迪倫藝術大展」 ☉邱筱臻
270 宛如和煦春風般的溫柔與堅定
─杜哈馬薩夫阿拉伯現代美術館「胡格特.蓋蘭:面孔與地方」 ☉周亞澄
276 時間的微觀
─愛丁堡蘇格蘭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現今」系列展(上) ☉方秀雲
282 東洋畫家筆下的地支與萬物百相
─京都嵯峨嵐山文華館「動物語─十二生肖與未被選上的貓兒」 ☉謝佳華
290 倫敦國家藝廊史上首次大型海外特展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倫敦國家藝廊展」 ☉劉育仁
302 在布列塔尼的藝術寶庫
─雷恩美術館的典藏脈絡與藏品選介 ☉唐忠珊
   
308 藝術動態
  失常時代下的新生存方式
─新加坡展覽觀察與藝術機構對疫情影響的因應機制 ☉鄧聿檠
   
314 藝術與記憶政治
  為空間加上註腳─去中心化的紀念(上) ☉鄭安齊
   
322 藝術家評介
  觀山望海:山水畫的當代墨變
─楚戈、劉國松、鄭百重、馮永基、李君毅 ☉白雪蘭
326 繽紛詩境─黃騰輝藝術創作的美學歷程 ☉廖仁義
332 提煉貨幣符碼
─再造獨特視覺語彙的紐約當代藝術家胡本.切克勒夫 ☉歐展榮
   
334 展覽評介
  凝視.進入.填寫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當居所成為景點─對觀看者的凝視」 ☉蔡念儒
336 夏娃克隆啟示錄
─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創作展 ☉陳明惠
340 彩墨國際化的實踐與演進
─兼介2020國際彩墨「船」藝術大展及新人賞作品 ☉黃朝湖
   
342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魯本斯〈瑪莉登陸馬賽〉文化融合氣象 ☉潘(示番)
348 失序偏見的波希〈看這個人〉 ☉潘(示番)
   
352 名家傑作
  在旅行中凝視日常─旅之版畫家川瀬巴水 ☉羅珮慈
   
374 發現美術館
  文化與地層的堆積─青森縣立美術館的過去、現在、未來 ☉趙宜恬
   
382 攝影藝術
  「後設與換位」的創作思考 ☉洪世聰
   
388 藝術占星
  在業力與浴火鳳凰之間:杜米埃 ☉彭宇薰
   
392 藝術視界
  新發現豐子愷1941年的六幅插畫圖釋 ☉郭存孝
   
396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400 西域佛畫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416 創意陶藝
  土的逆光與祕光─陶藝家黃歆淳的實驗旅程 ☉莊秀玲
   
420 當代新陶
  喬納斯.維騰堡×蘇菲亞.卡爾塞 ☉邵婷如
   
454 新書出版
  藝術博物館:藝術與博物館應該建立什麼關係? ☉廖仁義
458 優游形意之間─趙明強的文人水彩─《趙明強水彩畫集》序 ☉蕭瓊瑞
464 《丹青耀風華 承繼.開創.膠彩藝術》出版序 ☉盧秀燕
465 《丹青耀風華 承繼.開創.膠彩藝術》出版序 ☉張大春
   
424 藝展目錄
   
425 藝展報導
   
434 藝術快遞
   
436 展覽月報
   
442 藝術市場行情表
   
446 藝術家圖書目錄
   
451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版

疫情下的雙年展

 

 2020年進入秋季,數月以來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面衝擊下,蔓延全球的疫情局勢依舊不容鬆懈,迫使高度仰賴國際行旅交流、往往聚集大批各國與會者的大型藝術展覽採取應對措施如延後展期、直接取消抑或尋求線上模式呈現維持展出等異動方法。

 

 10月專輯聚焦甫於秋季展開的三場國際藝術雙年展。受疫情影響延宕開幕時日的第十一屆柏林雙年展,早自2019年開始即陸續展開預展項目,鄒婷回顧一年以來的三檔預展篇章所體現的策展進路,評論本屆主展覽「裂縫從內開始」,由鄭安齊選介重點作品進一步探究。今年選址於法國馬賽舉辦的第十三屆歐洲聲言展同樣將展期挪後並分區逐次開放,曾筱如介紹策展概念脈絡及目前所開放的展區,拉開雙年展序幕對「住家」概念的探討。2020年釜山雙年展因韓國政府下令延長禁止群聚措施,目前將實體展示改為線上展出,楊爾寧談及釜山雙年展的場域背景以及其將策展題目與展覽轉化為數位形式而難以避免的侷限。

 

 對比於國際上嚴峻的疫情環境,相對穩定的台灣即將迎來第廿七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本期台北藝博特別報導中預告今年展會「登峰.造極」,並帶讀者先行一窺部分參展畫廊及其展呈的藝術家與作品。

 

 特別報導單元分別講述兩位同樣出生於1920年代晚期的知名藝術家:草間彌生和伊夫.克萊因。草間彌生九十一歲高齡仍創作不輟,以她最為人熟知的圓點度量無限。今年草間彌生原定於華盛頓特區赫希宏博物館與雕塑花園的個展「永恆合一」宣布因疫情暫緩推出之際,她發出「致全世界的一則訊息」中言:「期望身處黑暗的我們,不要放棄光明的希望。」伊夫.克萊因在卅四歲英年早逝,所構思的「國際克萊因藍」(IKB)為其代表性標誌,今年在法國的三間藝術機構同時推出以克萊因為主題的個展和群展,呈現他短暫創作生涯中的精采作品與他富前瞻性的藝術概念。

 

 提到以色彩著稱的藝術家,被譽為「旅之版畫家」的川瀬巴水,其「巴水藍」以藍色的深淺變化表現夜幕的空氣氛圍及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漾,尤其經常用來抒情冬夜的寂靜之美。名家傑作單元介紹這位以版畫再現風景的藝術家追求極致的藝途與精神。

 

 本期新設專欄「臨界區藝術」,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所長龔卓軍執筆,觀思當代藝術和策展行動中「臨界區研究、深度描述、自由表現」方法的臨界區美學,首篇文章討論《小事報》的曾文溪流域藝術扎根行動。

 

 發現美術館單元帶領讀者認識即將邁入創館第十五年的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無論是運用「土」、「雪」等象徵所在地的自然元素嵌入地表而建的館所建築,還是該館的收藏方針與展覽策畫,均展現出緊密與土地及當地文化結合的特色。

目錄
134 10月專輯
  2020秋季雙年展
136 脆弱的力量─第十一屆柏林雙年展「裂縫從內開始」 ☉鄒婷
148 第十一屆柏林雙年展作品選介 ☉鄭安齊
156 無以為家的城市焦慮─第十三屆歐洲聲言展 ☉曾筱如
164 抗疫令藝術提早夢見電子羊
─線上一窺2020釜山雙年展「十章故事與五篇詩」 ☉楊爾寧
   
100 特別報導─伊夫.克萊因
  想像力是感性的載體─伊夫.克萊因的藝術世界 ☉鄭元智
   
110 特別報導─草間彌生
  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活在光與影的邊界 ☉許玉鈴
   
244 特別報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登峰.造極
─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48 雅逸藝術中心   249 阿波羅畫廊
  250 月臨畫廊     251 99°藝術中心
  252 大象藝術空間館  253 采泥藝術
  254 名山藝術     255 凡亞丁丁藝術空間
  256 日升月鴻畫廊   257 飛皇畫廊
   
83 藝術風景
  李.克拉絲娜的〈構成〉
   
84 藝術正論
  當代藝術是非常脆弱的藝術 ☉廖仁義
   
85 巴黎隨筆
  19世紀學院式「浮世繪」畫家─堤索 ☉李明明
   
86 美術之眼
  《杜蘭朵》的書畫情調 ☉陳長華
   
87 香港視線
  新藝潮「+VE/-VE」 ☉卓有瑞
   
88 藝蹤尋探
  星光的無畏與必然 ☉吳曉芳
   
89 藝術新聞
89 文化部2021年度預算完成編列
90 洪瑞麟一百五十件作品捐贈北美館
  關渡美術館大卷伸嗣個展
91 桃源國際藝術獎公布入圍名單
  臺南市美術館「不均的平面」
92 KAWS:太空假期計畫
  新加坡NTU CCA線上慈善拍賣
93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重新開館
  威尼斯雙年展2020特別金獅獎頒發
   
94 藝術市場
  巴塞爾藝術展調查報告分析疫情影響 ☉本刊訊
   
96 藝點觀察
  抄襲、模仿與諧擬
─抄襲可以做為藝術觀念的展現嗎? ☉莊偉慈
   
98 國際傳真
  文化中立與社會正義的論戰 ☉李二
   
124 封面藝術家
  立於紙上,無問西東
─藝術家劉可明繪畫語言初探 ☉王芹
130 對話劉可明
─把個人與作品當做宇宙和遠古文明共鳴的載體 ☉王芹
   
168 藝術現場
  2020林茲電子藝術節
   
170 以相生心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菩薩─自覺覺他─慈悲 ☉林谷芳
   
186 台灣水墨變相史
  狂野氣質:本土書畫家的浮現(二)
─《台灣水墨變相史》第三章 ☉蕭瓊瑞
   
204 藝術新潮
  潮藝術動向(七)─潮藝術中的動漫美學(下) ☉陸蓉之、唐妮詩
   
224 評藝廣場
  Cubism的台灣民俗─施良玫現代宗教圖象 ☉蕭瓊瑞
   
228 臨界區藝術
  流域藝術.臨界美學
─《小事報》與曾文溪流域的藝術扎根行動 ☉龔卓軍
   
232 圖說希臘神話
  赫菲斯托斯─火神 ☉朱惠慈
   
240 名作物語
  烏東雕塑的〈伏爾泰〉 ☉北辰
   
258 展事匯
  心靈的美麗新世界─在天堂、地獄與地球之間 ☉許玉鈴
   
262 國際藝壇
  永遠在途中
─北京今日美術館「鮑勃.迪倫藝術大展」 ☉邱筱臻
270 宛如和煦春風般的溫柔與堅定
─杜哈馬薩夫阿拉伯現代美術館「胡格特.蓋蘭:面孔與地方」 ☉周亞澄
276 時間的微觀
─愛丁堡蘇格蘭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現今」系列展(上) ☉方秀雲
282 東洋畫家筆下的地支與萬物百相
─京都嵯峨嵐山文華館「動物語─十二生肖與未被選上的貓兒」 ☉謝佳華
290 倫敦國家藝廊史上首次大型海外特展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倫敦國家藝廊展」 ☉劉育仁
302 在布列塔尼的藝術寶庫
─雷恩美術館的典藏脈絡與藏品選介 ☉唐忠珊
   
308 藝術動態
  失常時代下的新生存方式
─新加坡展覽觀察與藝術機構對疫情影響的因應機制 ☉鄧聿檠
   
314 藝術與記憶政治
  為空間加上註腳─去中心化的紀念(上) ☉鄭安齊
   
322 藝術家評介
  觀山望海:山水畫的當代墨變
─楚戈、劉國松、鄭百重、馮永基、李君毅 ☉白雪蘭
326 繽紛詩境─黃騰輝藝術創作的美學歷程 ☉廖仁義
332 提煉貨幣符碼
─再造獨特視覺語彙的紐約當代藝術家胡本.切克勒夫 ☉歐展榮
   
334 展覽評介
  凝視.進入.填寫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當居所成為景點─對觀看者的凝視」 ☉蔡念儒
336 夏娃克隆啟示錄
─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創作展 ☉陳明惠
340 彩墨國際化的實踐與演進
─兼介2020國際彩墨「船」藝術大展及新人賞作品 ☉黃朝湖
   
342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魯本斯〈瑪莉登陸馬賽〉文化融合氣象 ☉潘(示番)
348 失序偏見的波希〈看這個人〉 ☉潘(示番)
   
352 名家傑作
  在旅行中凝視日常─旅之版畫家川瀬巴水 ☉羅珮慈
   
374 發現美術館
  文化與地層的堆積─青森縣立美術館的過去、現在、未來 ☉趙宜恬
   
382 攝影藝術
  「後設與換位」的創作思考 ☉洪世聰
   
388 藝術占星
  在業力與浴火鳳凰之間:杜米埃 ☉彭宇薰
   
392 藝術視界
  新發現豐子愷1941年的六幅插畫圖釋 ☉郭存孝
   
396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400 西域佛畫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416 創意陶藝
  土的逆光與祕光─陶藝家黃歆淳的實驗旅程 ☉莊秀玲
   
420 當代新陶
  喬納斯.維騰堡×蘇菲亞.卡爾塞 ☉邵婷如
   
454 新書出版
  藝術博物館:藝術與博物館應該建立什麼關係? ☉廖仁義
458 優游形意之間─趙明強的文人水彩─《趙明強水彩畫集》序 ☉蕭瓊瑞
464 《丹青耀風華 承繼.開創.膠彩藝術》出版序 ☉盧秀燕
465 《丹青耀風華 承繼.開創.膠彩藝術》出版序 ☉張大春
   
424 藝展目錄
   
425 藝展報導
   
434 藝術快遞
   
436 展覽月報
   
442 藝術市場行情表
   
446 藝術家圖書目錄
   
451 藝術線上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20年9月 #544
  • 藝術家2020年8月 #543
  • 藝術家2020年7月 #542
  • 藝術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
  • 趙明強水彩畫集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