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4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12月 #207

  •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12月 #207 1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12月 #207

第207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207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藝術史的回訪與日常的實踐

 英國藝術史學會(Association for Art History)在慶祝50周年之際推出「Art History Now」線上倡議活動,邀集近90位藝術家、藝術史家、館長、作家、主持人等藝術界重要人士,從各自視角分享藝術史對於個人及社會而言的重要性,也期待以此呼籲更多年輕人投入藝術與視覺文化的學習研究。在當前影像充斥的世界中,圖像識讀的素養與藝術史的研究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英國藝術史學會相信,藝術史這門學科,這門對於來自全球、古今藝術的研究,將讓人們得以審視歷史,也能形塑人們對所身處世界的理解視角。這使人們有了詮釋、連結愈加重視視覺的世界的技巧與工具,也強化了人們分析、提問、面對和討論社會與個人議題的批判能力。
 

 「班克斯(Banksy)不僅是當今全球最負盛名的街頭藝術家,更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敏銳的藝術史學者之一。」暢銷藝術作家凱利.格羅維爾(Kelly Grovier)在其新作《班克斯如何拯救藝術史》(How Banksy Saved Art History)中如此大膽宣稱。30年來,班克斯創作了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對藝術史提出了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批判。格羅維爾仔細地拼湊他與藝術史經典名作的互動,檢視班克斯如何運用經典圖像回應各種當代議題。《班克斯如何拯救藝術史》一書的核心正是在探討「當代如何塑造過去」。在藝術被認為「走向終結」之前,衡量藝術家影響力的關鍵標準之一,就是他能否讓我們以新視角審視過往藝術。在格羅維爾筆下,與其說班克斯借鑑藝術史,不如說他更像是從美術館「打劫」藝術史,將一件又一件經典傑作引入街頭巷弄,剝去它們隨時間而疊加的浮華外衣,將其改頭換面為適合於街頭的模樣,在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回應這個時代最迫切的議題,12月專輯「超凡日常」由此延伸觀看生活的視角,檢視日常生活與藝術創作的連結。
 

 歐文.沃姆(Erwin Wurm)的創作彷彿是對於瞬間的凝視,他以充滿靈性的藝術語言,將那些稍縱即逝的片刻與其中隱藏的荒誕予以具象化。他的核心概念圍繞著深刻的洞見而生──人類在追尋生命意義的旅途中,似乎注定徒勞無功。這種存在的荒謬與無解,正如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所言:「在人生的任何街角,荒謬感都可能突然襲來,直擊你我。」沃姆的藝術不僅描摹了這種感受,更將它轉化為兼具幽默與深度的視覺表達,讓觀眾得以在笑聲中反思人生的矛盾與荒誕。他試圖揭示這種存在主義的荒謬,將人類賦予生命意義的努力,化為耐人尋味的嘲諷。
 

 在貝爾維德雷21世紀美術館,飛蛾、蝙蝠與天鵝絨蟲展開了一場奇幻的占領行動,迎接異端者與女巫的來訪。「怪物.切特溫德:飛蛾、蝙蝠和天鵝絨蟲!飛蛾、蝙蝠和異教徒!」展覽是藝術家怪物.切特溫德(Monster Chetwynd)在奧地利的首場大型個展,融合了藝術、歷史、理論、手工藝與社群參與,特別為美術館量身打造充滿空間感的巨作,並於兩場特定的演出中,由表演者的共同參與,為這場彷若降靈者的聚會賦予生命力。
 

 自古至今世界各地,許多拒絕階級統治的人,選擇逃離政府的掠奪和霸權。如今資本主義和社會經濟結構加劇貧富不均,國際較勁導致戰爭升溫,難以承受不當統治與剝削、抗拒現代化資產階級與消費主義的人,選擇從分歧衝突的世界出走,另闢理想中自由平等的生活。無政府主義體現自由精神,與藝術家的思想有其一致之處,豐田市美術館舉辦「無為─藝術與生活中的無政府主義」(Anarchism and Art)展,展示藝術中的無政府主義實踐。
 

藝術熱新聞
008 陳智權「永恆的花園」鈦金藝術展於加州寶爾博物館華麗登場
  邱子晏獲「2024臺北美術獎」首獎
  景薰樓2024秋季拍賣會
010 大英博物館獲贈10億英鎊中國瓷器收藏
  肯尼斯.格里芬捐贈1000萬美元予邁阿密佩雷茲藝術博物館
  英國博物館館長表示於美術館的環保抗議必須停止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原鄉、新故鄉(四)Le Pays IV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6 江兆申藝文散葉(之一)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被戳了個洞的畢卡索20億名畫,整形搶救後在台灣展出  ◎戴忠仁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020 2024年藝術拍賣最高價作品,馬格利特〈光之帝國〉1億2116萬美元破紀錄成交
──佳士得紐約「米卡.艾特根珍藏」與「二十世紀藝術」兩場晚拍成交總額4億8592萬美元 ◎編輯部
022 莫內〈睡蓮〉6550萬美元易主,領銜西德爾.米勒收藏專場白手套成交
──紐約蘇富比「西德爾.米勒收藏」、「現代藝術晚間拍賣」及「The Now與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成交總額4億2058萬4500美元 ◎編輯部
024 傑克遜.帕洛克〈無題〉1533萬5000美元成交領銜
──富藝斯紐約「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成交總額5414萬4400美元 ◎編輯部
026 羅斯柯〈無題(黃與藍)〉2億5250萬港幣領銜
──香港蘇富比旗艦藝廊首場現當代藝術晚拍4億946萬港幣收槌 ◎編輯部
   
Art History Now
028 藝術史,連結過往與未來的知識宇宙
──探索創造力、圖像學、精神世界與文化價值的研究之路 ◎陳玟妤
   
12月專輯
032 Beyond Ordinary超凡日常 ◎林志鴻
034 從美術館到街頭
──班克斯以塗鴉重述藝術經典 ◎林芝禾
040 讓匆忙的人生所經歷的一切,擁有超越荒謬的意義
──歐文.沃姆的觀念雕塑與有機創造 ◎林純雅
046 交織歷史與文化寓意的藝術狂想
──怪物.切特溫德社會人類學式的集體創造 ◎洪昱溱
   
藝術焦點
052 拒絕統治的自由
──藝術中的無政府主義實踐   ◎邱馨慧
   
播客藝聞 ◎韋怡忻
058 Nan Goldin南.戈丁/Wu Tsang曾吳/Adriano Pedrosa阿德里安諾.佩德羅薩/Jeffrey Gibson傑弗瑞.吉布森/Carrie Mae Weems凱莉.梅.威姆斯/Cecilia Vicuña塞西莉亞.維庫尼亞
   
對話藝術家系列:凝觀.祕語
060 陳傳興 所有的影像,都是為了未來的觀眾而生 ◎陳玟妤
062 陳珮怡 膠彩的美感延異與文化對影 ◎陳玟妤
   
藝術視界
064 騷動的靈魂──第35章「城市神話」 ◎黃慈美
   
藝術視界
070 真實的探求與自然觀──論杉浦康益的陶藝 ◎外舘和子
   
藝術家工作室
074 用身體處理作品質地,在混沌中找尋永恆
──丹尼爾.克魯斯-丘博的創作觀點 ◎林盈君
   
藝術視界
078 在迎月路上見證城市歲月更迭
──「連接兩城市的諸多方法」台韓交流展 ◎楊爾寧
   
藝術博覽
082 ART TAIPEI 2024×Taipei Art Week雙重奏
──展現台灣藝術產業多元發展,共創城市藝術盛宴 ◎編輯部
   
當代藝術
084 領導東歐女性社群參與藝術的先鋒
──安娜.盧帕斯的社會與文化實踐 ◎詹育杰
   
綠與野專欄
086 那些對萬物款款情深的南部膠彩畫家 ◎古碧玲
   
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專欄
090 候鳥時間:面對危機,我們還能共感嗎? ◎鄭衍偉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94 台灣茶拍場火熱──真偽行情增值的修練    ◎池宗憲
   
建築觀點
96 尚.努維爾之摩天大樓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098 2024年台灣光環境獎揭曉
099 10年有成,荷蘭鹿特丹市集住宅
100 南興里,城市人文社區的營造與想像
101 敞亮通透的人文藝術聚所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02 樂觀園,致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103 以夢幻氛圍迎接愉悅詩意的節日/微型的時代訊號,讓迷你的願景成真
104 藝述二十:以建築視野,雕塑生命的力量/向蒙德利安致意的居家生活擺飾/羅馬國立21世紀藝術博物館與寶格麗雙年獎
105 風土交感,味之奇旅
   
藝想創見
106 拍攝的對話與交流,是文化和思想的起源
──赫爾琳德.科布爾的好奇與等待   ◎林志鴻


編輯手記

藝術史的回訪與日常的實踐

 英國藝術史學會(Association for Art History)在慶祝50周年之際推出「Art History Now」線上倡議活動,邀集近90位藝術家、藝術史家、館長、作家、主持人等藝術界重要人士,從各自視角分享藝術史對於個人及社會而言的重要性,也期待以此呼籲更多年輕人投入藝術與視覺文化的學習研究。在當前影像充斥的世界中,圖像識讀的素養與藝術史的研究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英國藝術史學會相信,藝術史這門學科,這門對於來自全球、古今藝術的研究,將讓人們得以審視歷史,也能形塑人們對所身處世界的理解視角。這使人們有了詮釋、連結愈加重視視覺的世界的技巧與工具,也強化了人們分析、提問、面對和討論社會與個人議題的批判能力。
 

 「班克斯(Banksy)不僅是當今全球最負盛名的街頭藝術家,更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敏銳的藝術史學者之一。」暢銷藝術作家凱利.格羅維爾(Kelly Grovier)在其新作《班克斯如何拯救藝術史》(How Banksy Saved Art History)中如此大膽宣稱。30年來,班克斯創作了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對藝術史提出了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批判。格羅維爾仔細地拼湊他與藝術史經典名作的互動,檢視班克斯如何運用經典圖像回應各種當代議題。《班克斯如何拯救藝術史》一書的核心正是在探討「當代如何塑造過去」。在藝術被認為「走向終結」之前,衡量藝術家影響力的關鍵標準之一,就是他能否讓我們以新視角審視過往藝術。在格羅維爾筆下,與其說班克斯借鑑藝術史,不如說他更像是從美術館「打劫」藝術史,將一件又一件經典傑作引入街頭巷弄,剝去它們隨時間而疊加的浮華外衣,將其改頭換面為適合於街頭的模樣,在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回應這個時代最迫切的議題,12月專輯「超凡日常」由此延伸觀看生活的視角,檢視日常生活與藝術創作的連結。
 

 歐文.沃姆(Erwin Wurm)的創作彷彿是對於瞬間的凝視,他以充滿靈性的藝術語言,將那些稍縱即逝的片刻與其中隱藏的荒誕予以具象化。他的核心概念圍繞著深刻的洞見而生──人類在追尋生命意義的旅途中,似乎注定徒勞無功。這種存在的荒謬與無解,正如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所言:「在人生的任何街角,荒謬感都可能突然襲來,直擊你我。」沃姆的藝術不僅描摹了這種感受,更將它轉化為兼具幽默與深度的視覺表達,讓觀眾得以在笑聲中反思人生的矛盾與荒誕。他試圖揭示這種存在主義的荒謬,將人類賦予生命意義的努力,化為耐人尋味的嘲諷。
 

 在貝爾維德雷21世紀美術館,飛蛾、蝙蝠與天鵝絨蟲展開了一場奇幻的占領行動,迎接異端者與女巫的來訪。「怪物.切特溫德:飛蛾、蝙蝠和天鵝絨蟲!飛蛾、蝙蝠和異教徒!」展覽是藝術家怪物.切特溫德(Monster Chetwynd)在奧地利的首場大型個展,融合了藝術、歷史、理論、手工藝與社群參與,特別為美術館量身打造充滿空間感的巨作,並於兩場特定的演出中,由表演者的共同參與,為這場彷若降靈者的聚會賦予生命力。
 

 自古至今世界各地,許多拒絕階級統治的人,選擇逃離政府的掠奪和霸權。如今資本主義和社會經濟結構加劇貧富不均,國際較勁導致戰爭升溫,難以承受不當統治與剝削、抗拒現代化資產階級與消費主義的人,選擇從分歧衝突的世界出走,另闢理想中自由平等的生活。無政府主義體現自由精神,與藝術家的思想有其一致之處,豐田市美術館舉辦「無為─藝術與生活中的無政府主義」(Anarchism and Art)展,展示藝術中的無政府主義實踐。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陳智權「永恆的花園」鈦金藝術展於加州寶爾博物館華麗登場
  邱子晏獲「2024臺北美術獎」首獎
  景薰樓2024秋季拍賣會
010 大英博物館獲贈10億英鎊中國瓷器收藏
  肯尼斯.格里芬捐贈1000萬美元予邁阿密佩雷茲藝術博物館
  英國博物館館長表示於美術館的環保抗議必須停止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原鄉、新故鄉(四)Le Pays IV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6 江兆申藝文散葉(之一)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被戳了個洞的畢卡索20億名畫,整形搶救後在台灣展出  ◎戴忠仁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020 2024年藝術拍賣最高價作品,馬格利特〈光之帝國〉1億2116萬美元破紀錄成交
──佳士得紐約「米卡.艾特根珍藏」與「二十世紀藝術」兩場晚拍成交總額4億8592萬美元 ◎編輯部
022 莫內〈睡蓮〉6550萬美元易主,領銜西德爾.米勒收藏專場白手套成交
──紐約蘇富比「西德爾.米勒收藏」、「現代藝術晚間拍賣」及「The Now與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成交總額4億2058萬4500美元 ◎編輯部
024 傑克遜.帕洛克〈無題〉1533萬5000美元成交領銜
──富藝斯紐約「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成交總額5414萬4400美元 ◎編輯部
026 羅斯柯〈無題(黃與藍)〉2億5250萬港幣領銜
──香港蘇富比旗艦藝廊首場現當代藝術晚拍4億946萬港幣收槌 ◎編輯部
   
Art History Now
028 藝術史,連結過往與未來的知識宇宙
──探索創造力、圖像學、精神世界與文化價值的研究之路 ◎陳玟妤
   
12月專輯
032 Beyond Ordinary超凡日常 ◎林志鴻
034 從美術館到街頭
──班克斯以塗鴉重述藝術經典 ◎林芝禾
040 讓匆忙的人生所經歷的一切,擁有超越荒謬的意義
──歐文.沃姆的觀念雕塑與有機創造 ◎林純雅
046 交織歷史與文化寓意的藝術狂想
──怪物.切特溫德社會人類學式的集體創造 ◎洪昱溱
   
藝術焦點
052 拒絕統治的自由
──藝術中的無政府主義實踐   ◎邱馨慧
   
播客藝聞 ◎韋怡忻
058 Nan Goldin南.戈丁/Wu Tsang曾吳/Adriano Pedrosa阿德里安諾.佩德羅薩/Jeffrey Gibson傑弗瑞.吉布森/Carrie Mae Weems凱莉.梅.威姆斯/Cecilia Vicuña塞西莉亞.維庫尼亞
   
對話藝術家系列:凝觀.祕語
060 陳傳興 所有的影像,都是為了未來的觀眾而生 ◎陳玟妤
062 陳珮怡 膠彩的美感延異與文化對影 ◎陳玟妤
   
藝術視界
064 騷動的靈魂──第35章「城市神話」 ◎黃慈美
   
藝術視界
070 真實的探求與自然觀──論杉浦康益的陶藝 ◎外舘和子
   
藝術家工作室
074 用身體處理作品質地,在混沌中找尋永恆
──丹尼爾.克魯斯-丘博的創作觀點 ◎林盈君
   
藝術視界
078 在迎月路上見證城市歲月更迭
──「連接兩城市的諸多方法」台韓交流展 ◎楊爾寧
   
藝術博覽
082 ART TAIPEI 2024×Taipei Art Week雙重奏
──展現台灣藝術產業多元發展,共創城市藝術盛宴 ◎編輯部
   
當代藝術
084 領導東歐女性社群參與藝術的先鋒
──安娜.盧帕斯的社會與文化實踐 ◎詹育杰
   
綠與野專欄
086 那些對萬物款款情深的南部膠彩畫家 ◎古碧玲
   
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專欄
090 候鳥時間:面對危機,我們還能共感嗎? ◎鄭衍偉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94 台灣茶拍場火熱──真偽行情增值的修練    ◎池宗憲
   
建築觀點
96 尚.努維爾之摩天大樓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098 2024年台灣光環境獎揭曉
099 10年有成,荷蘭鹿特丹市集住宅
100 南興里,城市人文社區的營造與想像
101 敞亮通透的人文藝術聚所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02 樂觀園,致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103 以夢幻氛圍迎接愉悅詩意的節日/微型的時代訊號,讓迷你的願景成真
104 藝述二十:以建築視野,雕塑生命的力量/向蒙德利安致意的居家生活擺飾/羅馬國立21世紀藝術博物館與寶格麗雙年獎
105 風土交感,味之奇旅
   
藝想創見
106 拍攝的對話與交流,是文化和思想的起源
──赫爾琳德.科布爾的好奇與等待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11月 #206
  •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10月 #205
  •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09月 #204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