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瑪斯.柯爾:從伊甸到帝國
倫敦國立美術館/2018年6月11日~10月7日
湯瑪斯.柯爾 「帝國的進程」系列─帝國的完善 1835-1836 油彩畫布 130.2×193cm 紐約歷史協會藏©Collection of The 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 New York / Digital image created by Oppenheimer Editions
今夏,倫敦國立美術館推出展覽「湯瑪斯.柯爾:從伊甸到帝國」,主要呈列19世紀美國畫家湯瑪斯.柯爾(Thomas Cole)的作品。柯爾以風景與歷史畫聞名,在展場中不僅看到他史詩般的鉅作,也可了解距今兩百年前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土地。除了他的作品之外,也同時展出其同儕的畫作,以及影響他畫風的英國風景畫家作品。如此安排,是為了更深入了解柯爾的藝術生涯與創作的來龍去脈。
柯爾1801年出生於英國蘭開夏郡博爾頓,十七歲那年,全家移民到美國,定居於俄亥俄州斯托本維爾。在繪畫方面,他可以說是一位完全自學的畫家,以閱讀書籍、研究其他畫家的作品,或主動向人討教等方式學畫。最初,他想要成為專職的肖像畫家,卻逐漸發覺自己與自然更為貼近,於是將焦點轉向風景畫。1825年秋天,他搭乘輪船航行到哈德遜,當時,伊利運河剛開始通行,原以西點為終站,後來才開發到卡茨基爾,並以此為終點。柯爾往西前行,到卡茨基爾山脈作畫,可以說是以卡茨基爾山脈為創作題材的第一人。此處為他的創作帶來諸多靈感,爾後他決定搬到附近的農場,設立一間工作室,命名為「雪松林」。柯爾有很多傑作是在「雪松林」完成的,目前工作室已被列為國家歷史古蹟,開放給大眾參觀。
湯瑪斯.柯爾 方圓之景─卡茨基爾山脈的頂端(哈德遜的週日清晨) 1827 油彩畫板 47.3×64.5cm 波士頓美術館藏©2018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柯爾創立的學派因地緣關係被稱作「哈德遜河學派」(HudsonRiver School),這詞彙據說是由《紐約論壇報》藝評家克拉倫斯.庫克(Clarence Cook)首先提出,亦有人認為第一個提出該指稱的是風景畫家荷馬.道奇.馬丁(Homer Dodge Martin),兩派說法至今仍無定論。一些美國畫家因受到浪漫派,特別是同期的杜塞道夫(Düsseldorf)學派與英國風景畫的影響而紛紛加入,他們最主要描繪哈德遜河谷與鄰近的風光,如卡茨基爾山脈、阿第倫達克山脈、白山山脈等。他們一般以寫實手法處理,偶爾也加入自己的幻想,或透過觀察,在同一張畫布上結合許多場景。為了找到更多視覺元素與材料,他們常常跑到很罕見或地勢極端的地方探險,先在當地做紀錄,回到工作室後再完成畫作。哈德遜河學派多以人與自然和平共存的狀態為主題,對經濟與工業發展始終抱持懷疑的態度,反映當時美國人最關心的三大主題──發明、探索與開拓。風景常被他們描繪得很理想、很浪漫,卻也常出現險峻的模樣,讓人心生敬畏。他們幾乎將美國的土地視為信仰,認為美麗風光就如同上帝賜予的天堂。這樣的價值觀正好呼應當時美國兩位重要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與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說法,也和當時美國熱情擁抱自然、國族、資產的風氣相互映照。
1848年柯爾過世後,哈德遜河學派中較年輕的成員,如佛列德利赫.愛德溫.切爾契(FredericEdwin Church)、約翰.肯塞特(John Frederick Kensett)、季弗德(Sanford Robinson Gifford)不但被廣泛地接受,在畫壇上擁有各自的地位,更一同創立一個對未來影響深遠的藝術機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湯瑪斯.柯爾 提香的高腳杯 1838 油彩畫布 49.2×41cm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Photo: Juan Trujillo)©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