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解放建築,石上純也建築設計個展

  • 首頁
  • 藝文消息
  • 海外

從自然意象出發來想像建築

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解放建築,石上純也建築設計個展」

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2018年3月30日~9月9日

撰文/鄭元智(藝術家2018年6月517期)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 portrait - photo ©Renaud Monfourny


 或許我們應該先將建築學的基礎原理如手法、類別與共同特性拋在一旁,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它,就像是試圖在一個建築觀念不存在的世界中進行建築的工作。——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出生於1974年日本神奈川縣,2000年自東京藝術大學畢業,最初於知名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建築事務所(SANAA)工作,並於2004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自2010年贏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之後,石上純也在建築業界中享有盛名,進而開始許多國際性的建築計畫。這次法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於3月底推出的個展「解放建築」,是他首次在巴黎舉辦個展,展覽展出許多目前正在進行,尚未完成的建案。
 石上純也的建築基礎概念與大自然有緊密的關係,自然景觀(landscape)在他的建築作品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透過玻璃、鏡子與木頭等材料的應用,他瓦解外部與內部、公共與私有、表與裡空間之間的界線;而藉由水泥、鋼鐵與岩石的特性,他建立起高遠與寬廣的象徵,並同時組織規畫外在環境與內在空間。他時常也喜歡玩弄尺寸大小的不同,透過觀點或概念上的差異點出、加強視覺及感受上,或是建築原理上的對比,這些均是石上純也建築設計中幾個明顯的特色。

從自然意象出發的觀看

 自由地思考建築並不意味著創造出只能滿足建築師的建築形式;相反地,這代表嘗試真心誠意地去檢驗並面對我們對於建築的期待,以及我們真正的需求。——石上純也

 由兩層樓展覽空間所組成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這次共展出石上純也近廿件建築設計作品草圖、模型、文件與錄像紀錄,其多元的創意與成果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研究石上純也的建築理念與設計想法,同樣也從大自然的觀點出發,正好可以用以下五種自然意象:「山」、「水」、「石」、「木」、「雲」,來歸類其大多數的建築作品。 


山
 位於中國山東省日照市,由白鷺灣鎮委托設計的「山中教堂」,可視為石上純也最新,也最具挑戰性的建築計畫之一。石上純也將山轉為建築設計的優勢,在山坡上挖出一道深20幾公尺的崖谷,完成一高45公尺、寬度最短只有1.3公尺,一座前所未見的禮拜堂。建築體由一片對折彎曲的鋼筋水泥牆形成,牆最薄處厚度僅22公分。「山中教堂」的牆壁應用現代建材與四周大自然的景觀產生強烈的對比,同時成功地創造出宗教象徵的神聖性與廣大性,顛覆觀者一般對於禮拜堂的印象。

「山中教堂」從外到內間不同建築過程階段的呈現 Exposition〈Junya Ishigami, Freeing Architecture〉, 2018. Courtesy: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水

 石上純也另一件受中國山東日照白鷺灣鎮委託進行的建築案是一間文化中心,在這件作品中,石上純也設計一座相當細長、以步道為主所構思的空間,富含趣味。他邀請觀眾沿著這條被玻璃牆圍繞的水道漫步在茂密的樹林間,透明外牆讓觀者可以欣賞戶外景觀,而數個展廳、休閒區與餐廳則分布在走道之中,提供一種頗不尋常的文化體驗。
 位於日本栃木縣的「有機植物農場花園/餐廳/綠園」建築計畫共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邊是餐廳與旅館,另一邊則是充滿許多池塘的綠園。這項計畫特殊之處,在於石上純也將旅館建地上所有的樹木轉植到原本為稻田的綠地上,並重新啟動稻田中原有的水道系統。石上純也在這個滿布池塘的綠園旁建造一個以玻璃為主,由簡單的鐵框架支撐的天花板,餐廳與綠園間的界線看似不復存在。在這具極簡風格的餐廳中,所有建材的存在性均減低到幾乎無形的狀態。

「有機植物農場花園」設計草稿 Exposition〈Junya Ishigami, Freeing Architecture〉, 2018. Courtesy: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石

 當石上純也受山口縣一位廚藝大師委託,設計一間可以結合住家與餐廳的住所時,他想出一個相當違背常理但也深富創意的奇想,決定用建地完成未來家居的架構。因此他先在建地中挖出房子的結構,在其中灌入水泥,當水泥乾掉之後,他先將模型取出,重新將地面填滿,然後再將用水泥完成的結構擺在建地上,房屋的結構因此就完成了。它的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型洞穴,有不同的出入口。石上純也用許多透明玻璃片以在屋中引進大量的光線,並設計簡單的三條走道隔離出所需要的三個獨立空間:住家、花園與餐廳。有別於平凡簡單的家居住所,它看起來就像是一件雕塑品。應用雕塑創作的手法,山口縣的「住家與餐廳」建案完全不遵守傳統建築規範,因此達到一個相當特殊、前所未見的成果。

山口縣「住家與餐廳」建築設計計畫工程一景 Exposition〈Junya Ishigami, Freeing Architecture〉, 2018. Courtesy: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山口縣「住家與餐廳」建築設計計畫於展場一景 Exposition〈Junya Ishigami, Freeing Architecture〉, 2018. Courtesy: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Giovanni Emilio Galanello


木

 由神奈川工科大學委託所完成的「KAIT工房」是石上純也成立工作室後首件執行的大型案件,那是一間用超過三百根漆成白色的木柱,搭配玻璃組成的外牆的開放性空間。乍看之下完全自由開放,毫無隔間,事實上,工房中的空間規畫隨著寬厚不同的白色木柱部屬、定位決定。透過這種巧妙的組織模式,「KAIT工房」很完整地具現石上純也一慣消除界線的建築理念,創造出一個可以自由移動的工作空間。
 荷蘭北方的古特維福斯博格公園(Park Groot Vijversburg)是一個受到保護的自然文化園區,園區中心有一間建於19世紀中期新古典風格的別墅,現今為經營園區的員工辦公室。2014年為整修該建築,並擴建一間新的旅客中心做為展覽、座談或音樂會之用,石上純也與荷蘭建築師瑪麗卡.肯斯(Marieke Kums)攜手合作,決定從園區最初即存在的三條步道出發,以避免對四周大自然環境產生過多干擾。兩人共同設計完成的作品相當極簡,整片的玻璃牆面消除建築內外的界線,讓參觀旅客漫步其中時,身感彷彿漫步在充滿樹木、池塘的園區之中。
(全文閱讀517期藝術家雜誌)
 

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外觀一景 Exposition〈Junya Ishigami, Freeing Architecture〉, 2018. Courtesy: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古特維福斯博格公園旅客步道景觀 Exposition〈Junya Ishigami, Freeing Architecture〉, 2018. Courtesy: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