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背後滾熱的情感
倫敦國立美術館「凱泰萊湖:芬蘭景象」
倫敦國立美術館/2017年9月15日~2018年2月4日
於入冬之際,倫敦國立美術館呈列一系列北歐的作品,展覽名為「凱泰萊湖:芬蘭景象」,探討芬蘭畫家阿克塞利.加倫—卡雷拉(Akseli Gallen-Kallela)從十九歲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橫跨卅多年的作品,並以凱泰萊湖(Lake Keitele)的描繪為焦點。加倫—卡雷拉的作品帶有浪漫國族主義、寫實主義與象徵主義,他為芬蘭的民族史詩《卡列瓦拉》描繪插畫,其中對國家的纏綿情感,使他的名字至今演變為芬蘭境內國家認同的代名詞。今年正逢芬蘭獨立一百週年,倫敦國立美術館準備十三件作品,包括油彩、彩繪玻璃與粉彩,慎重地介紹此位藝術家。
凱泰萊湖
這回展覽的構想起源於倫敦國立美術館收藏的一件加倫—卡雷拉的畫作,即1905年的〈凱泰萊湖〉;根據策展人安.羅賓斯(Anne Robbins)的說法,此畫是館中最受歡迎的其中一件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一大片的湖面,佔據85%左右的畫面,上方留給天空與山脈,但只佔有小小的面積;右上方是一座小島,有一叢濃密的樹,湖面上映有天空圖騰與樹叢拉長的倒影,更有好幾道灰色曲折的Z字形線條,以風吹拂的痕跡賦予強烈的視覺感,最前端的區塊則有細小的波紋。對大多數觀者而言,這幅畫看來安詳、寧靜而相當吸引人。以此畫為起點,展場中也呈列另外三幅描繪凱泰萊湖的畫作,四幅並列,乍看之下十分相像,細看又可觀察出這四幅畫在細節上的不同。其實,這些作品繪製的時間相當接近,細節上的改變自然有其深意。
加倫—卡雷拉在1904年夏季,攜家帶眷來到凱泰萊湖度假。他們住在林圖拉(Lintula)的一間別墅,加倫—卡雷拉便在凱泰萊湖湖濱進行創作。這座湖位於芬蘭中央,面積493.6平方公里,為芬蘭第九大湖。加倫—卡雷拉一共描繪了卅多幅凱泰萊湖,從這次展覽挑選的幾件,我們可以感覺得到藝術家對這座湖的迷戀。最早完成的兩幅,畫布前端有一片灰色鋪陳,1904年那幅的灰面比1905年的稍小一些,樹叢顏色也較深;之後的兩幅,前端的灰面消失而以波紋取代,若與1905年的畫作相比,會發現不論是波紋或樹叢,其表現與顏色都顯得較為混濁。這些細緻的變化,可與畫家的藝術生涯做一對照。
在描繪這四幅畫之前,加倫—卡雷拉正在事業飛黃騰達的時期。1900年,世界博覽會於巴黎盛大舉辦,為芬蘭第一次參與的世博會。加倫—卡雷拉不僅為芬蘭館設計天花板與壁畫,以《卡列瓦拉》的英雄故事為題材(如將「伊爾瑪利寧耕植有毒蛇的田」的情節入畫),同時也為愛爾蘭室設計家具。他的表現相當好,一舉獲得芬蘭頂尖藝術家的頭銜。1901年,他受到委託,為赫爾辛基學生聯盟的音樂大廳繪製壁畫,後來完成的巨作名為〈庫列沃騎乘戰爭〉,並再次處理《卡列瓦拉》的英雄角色。1901至1903年,實業家朱瑟柳斯(F. A. Juselius)聘請加倫—卡雷拉為死去的女兒希格瑞德(Sigrid)設計陵墓,負責繪製壁畫,總共完成六幅,包括〈春〉、〈建構〉、〈翁內拉河邊〉、〈毀壞〉、〈冬〉與〈秋〉,這座哥德復興式陵墓現在已成為芬蘭最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這些成就都發生於藝術家描繪凱泰萊湖之前,然而在這四幅〈凱泰萊湖〉完成之後,畫家做了人生中的重大決定:1907年,他更換自己的姓,從原來的「加倫」(Gallen)改為「加倫—卡雷拉」,將原先瑞典語的姓氏芬蘭化。當時他四十二歲,改名換姓一舉彷彿帶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