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 赤粒藝術
當代相對論
「當代水墨」一直是赤粒藝術持續關注的重點,我們拋開傳統以形式、媒材、世代為分類的框架,試圖站在較高的歷史觀點,為台灣當代水墨發展開創更寬廣的視野與詮釋的可能性,同時超越國界,建構台韓水墨對話的新視界。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赤粒以「當代相對論」為題策展,從兩個層面呈現我們對當代水墨的觀察與期待。
世代相對論:這次展覽闢出「夏一夫紀念特區」,向這位出身傳統,卻不拘泥於傳統的畫家致敬。夏一夫以焦墨枯筆,心境山水獨樹一格,最特別的是作品中不受時間限制的「現代性」與「年輕性」;對繪畫的熱情與追求創新的執著,讓他永遠站在「當下」的浪頭上。
有趣的是,展覽可同時觀察到台灣水墨幾位傑出新秀,畫風各自精彩,1980年代後的年輕身體裡,閃爍著若隱若現的老靈魂。曾建穎、周柏翰、顏妤庭、蕭珮宜、林郁珮、洪瑄,他們懷抱青春的優勢,以明快、甚至帶著某種趣味性的方式顛覆傳統,不受墨、彩限制,作品中往往可以讀到尖銳又敏銳的社會觀察,卻不見憤世嫉俗,微妙的平衡世故與天真,潛力令人期待。
國界相對論:赤粒藝術連續三年以台、韓為主題策畫展覽,除持續引薦韓國藝術家來台展出,更促成首爾大學美術館舉辦2015年「巨視與微視:韓國.台灣水墨畫的現象」大展。本次展覽邀請楊世芝、李茂成二位台灣藝術家,其中楊世芝為西畫出身,留學海外,選擇水墨為媒材,拼貼為技法,切斷線條,重新結構,在抽象與具象間流動;李茂成以修行的態度面對自我與繪畫,作品題材多半與山、海有關,筆墨結構卻帶著抽象性,這兩位出色的當代藝術家都具有學院外、非主流的特色,展現邊緣力量,與台灣在國際地緣政治的位置不謀而合。更重要的是,楊世芝與李茂成並不刻意強調聯結時代,切割傳統,只是忠於自己,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數,這正是台灣當代水墨的特色之一。
韓國當代水墨則強調切割東洋畫,發展「韓國畫」,這次參展的金浩得、安美子、鄭光熙三位藝術家在韓國畫壇各具分量,金浩得作品中的「身體性」一直以來都是藝評焦點;安美子以漢字字符為主題,重墨渲染,探索禪的意境;鄭光熙媒材運用較多元,實驗性較強。他們都致力於探索藝術現代性的發展,為韓國水墨創作開創全新風貌。
在這些優秀藝術家身上可看見超越世代與國界,不願意被限定,不能被歸類的生猛精神,他們從水墨出發,對立西方藝術形式,一方面探索水、墨的本質,一方面挑戰本質的界限,這種企圖與能量正是藝術迷人之處,同時也是讓作品放在任何時代都不失其「當代性」的火種。
左/ 夏一夫 綠草白石 2002 水墨紙本設色 146.5×125cm
右/ 金浩得 山17-1 2017 壓克力畫布 116.8×9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