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讓 萬世千秋 2013 水墨紙本設色 89×89cm
聚焦亞洲,放眼世界。名山藝術於本次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線性符號相遇」為主題,策畫吳學讓與鄭麗雲雙個展。這兩位卓越的藝術家,不僅代表台灣豐沛的藝術創作能量,更象徵國際能見度的高度成長。
已故現代水墨大師吳學讓,經過創價藝文中心、國立台灣美術館以及國立國父紀念館國家畫廊的展出,讓世人再度震懾於這位謙遜為懷的藝術家的巨大成就。早在五十年前,吳學讓便已開始嘗試在水墨畫中加入現代元素,為傳統的水墨藝術增添新的可能性。
鄭麗雲 瀑布 2017 油彩畫布 227×145.5cm(圖版提供/名山藝術)
來自中國四川的吳學讓,在杭州藝專的學習期間,奠定了深厚的傳統水墨基礎。隨著國民政府遷台後,好學不倦、勇於創新的他於1966年便展開新水墨的探索,將過去的文化底蘊化為創作的動力,融入書法筆墨、篆刻線條,在結構主義式的創作下,為傳統的水墨畫找到新的時代意義與定位。
去年甫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盛大舉辦個展的鄭麗雲,曾得過帕洛克—克拉絲娜獎學金,是美國聯邦政府聘任的文化大使。從紐約回到台灣後,旺盛的創作能量,在藝術界引起一陣旋風。求學時期的水墨根柢,讓鄭麗雲得以用獨特的刮線技法,以及中國思想的美學觀點,藉由細密綿長的線條,表現地、氣、水、火的宇宙元素。
永遠在求新求變的鄭麗雲,特在本次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發表全新作品。改變以往平行的線條,以垂直的刮線來表現水的動勢,或為瀑布,或為雨水,充滿能量的表現,值得觀眾期待。從色彩上來說,鄭麗雲也一改「花卉」系列繽紛的色彩運用,改以素雅淺色的質樸美學來呈現水的多重意義。
水墨和油彩的交會,吳學讓與鄭麗雲將中國哲學的思想、美學的啟發,化為縱橫交錯的線條。在作品中所展現的線性思維,跨越了時代、地域的隔閡,為當代藝術的交融作了最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