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迴響
東瀛的鐘聲─井上有一作品回顧展
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020年11月20日~2021年3月28日
隨著漢字傳入日本,書法也因儒學和佛教在日本的流傳而發展,雖然日本書道與中國書法一脈相承,但因各自文化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審美觀,在技法與風格上形成各自獨特的藝術表現。中國書畫源起同宗,兩者都是造形藝術,以點、線構成形象的根本;兩者使用相同工具,講究用筆的輕重疾徐、行墨的枯濕濃淡;賞析書畫先觀整體起承開合、行氣布局、氣勢脈絡,再留心筆法、字畫的結體與層次,字裡行間講究形、意、神以及筆意的靈動氣韻。日本書道根源於中國書法,在自身文化演繹中又受西方美學影響,具有設計感的布局以及書寫行為的儀式性,仿如一場藝術悟道之旅,流淌著線條間彼此的雄辯,展現書法家的精神內涵和所欲表達的意境。因此,中國書法與日本書道作品不但各有其對於藝術美學的詮釋方式,也分別延伸出書寫者展現在字意行氣中不同的宇宙觀。
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推出的「東瀛的鐘聲―井上有一作品回顧展」,貫穿井上有一創作生涯的一百一十二件水墨作品,呈現他自1955至1985年守貧揮毫的最主要創作階段,帶給觀者一個在墨色黑白之間所構築的多維藝術世界,可從作品中感知他翰墨書寫中的精神領域、他孤獨叛逆所擁有的內在能量。
「東瀛的鐘聲─井上有一作品回顧展」展場一景
聽東瀛鐘聲,看每日絕筆
誰也不能保證長壽,不能保證書寫的最佳狀態。不知何時會倏然倒下,我不懈地為自己加油,顫顫巍巍地前行著,實話說,我每日都當作彷彿是絕筆一樣地在書寫。仔細思量,這或許值得慶幸。──井上有一
古樸鐘聲在靜謐的展場響起,彷彿一種召喚,召喚出井上有一書寫時的音律感,也召喚出他每日絕筆的生命領悟,每敲一鐘就如一日又過,每敲一鐘就是當下的一期一會,伴隨著觀展過程,在凝視與遙想之間,自有節奏地輕叩心扉。正如展覽導言開宗明義地說明「展覽是除了錄像和現場之外對藝術作品最好的闡述方式,其語言兼具文本與空間屬性」,在凝寂場域、充滿意念張力的作品中,遙遠、簡單而規律的鐘聲襯映出幽玄孤寂的境界。鐘聲是這展覽中詩意的隱喻,既表達時光消逝之感,又是一種精神能量的呼喚,讓觀者通過井上有一的作品,聆聽內心沉寂的鐘聲。
「東瀛的鐘聲─井上有一作品回顧展」展場一景。左至右:井上有一 喝 1961 凍墨和紙
94×186cm;井上有一 座 1966 水墨和紙 146×214cm;井上有一 想 1964
水墨和紙 121.4×180.8cm
展場播放曾獲第十六屆義大利阿索洛國際藝術影展(Asolo Art Film Festival)大獎的紀錄片「守貧揮毫三十年」,影片中井上有一單手提著黑墨桶,另一隻手握著如椽大筆,腳踏紙面、嘴上沉吟,傾盡全力地透過書寫投放出內心的躍動,仿若要寫出生命的鏗鏘之音。確實,井上有一自投入書道便以書為命,不斷探索各種創新書寫的可能,從抽象表達的介入使其意欲掙脫文字的束縛,並在各種審視之後再度回歸文字,無論是筆法、墨色、紙張、質感或是空間營造,他嘗試了各式各樣的表現形式。每一天都是決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日日都是創作和自我彼此糾纏和決斷之間慘烈的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