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渡海.詩歌沃野
浪漫主義者的札幌─好太郎的原點
北海道立三岸好太郎美術館/2020年9月11日~11月29日
「……從窗外翩翩飛來的蝴蝶,佇足在不會呼吸的白牆上,蝴蝶的冬眠開始了,就這樣掙脫被扣上的圖釘再次起飛,自由了……。」畫家三岸好太郎所作「視覺詩」〈蝴蝶與貝殼〉的其中一段,與他於1934年繪製之代表作〈飛舞的蝴蝶〉唱和有應。六隻色彩、身形相異蝶類並置於白色背景上,平整敞開的翅膀展示著牠們的美麗,而穿刺於頭胸之間的紅色圖釘則說明著牠們因美麗而死亡。右上角,一根圖釘落下的同時,一隻蝴蝶從白底上懸浮了起來,牠以青空色的翅膀撐起鱗粉包裹的軀幹,準備啟程……。三岸好太郎細心地在均一的粉色調中配置彩度差異,使這些蝴蝶的生命力產生強弱之分,更特別為畫作訂做圓角金屬框,營造俯瞰盒子內部的意象。然而,在這些蝴蝶開始展現令世人屏息的超現實之美的那年,三岸好太郎溘然長逝,身影永遠地停在卅一歲的模樣。這起於北海道札幌、止於被三岸好太郎稱作「貝殼之旅」的夏季創作旅途間短暫卻豐沛的畫家生涯,至今仍如傳奇彗星,衝擊著日本洋畫界。
三岸好太郎 飛舞的蝴蝶 1934 油彩合板 121.2×84.9cm 北海道立三岸好太郎美術館藏
除了蝴蝶之外,前述視覺詩中重要的元素「貝殼」,也是三岸好太郎當年震撼畫壇的主題之一。〈悠閒的貝殼〉中的膚色地平是濱海沙灘,也或許是仰臥水邊的胴體,貝殼──準確來說是無脊椎動物死後殘留的外骨骼──盛著光線,毫無企圖,就這樣慘白地存在,夢幻而殘酷。其實在「蝴蝶與貝殼」系列誕生的前一年,三岸好太郎專注發展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他在畫布上布滿厚實的黑色顏料,再抹上像是模擬聚光燈的效果、又像是幻覺再現的白影,然後以尖銳物刮出在樂池中演奏的「火柴人們」,創作出名作〈交響樂〉。紊亂交錯的線條迸出迴盪於演奏廳間的聲響,連結著「刻」畫布的畫家腦中那些指揮家與樂手們的動勢。1967年,三岸好太郎遺孀、也是他最重要的創作夥伴──畫家三岸節子,將包含前述作品在內的兩百廿件作品捐贈給北海道政府,成立以三岸好太郎作品為基底的「北海道立美術館」。1977年「北海道立近代美術館」開館,原北海道立美術館因此改稱為「北海道立三岸好太郎美術館」,正式成為日本罕見以個人藝術家為主的公立美術館。該館現正推出「浪漫主義者的札幌─好太郎的原點」展,以作品帶領觀者回顧孕育三岸好太郎自由、詩意性格的故鄉,以及他與這片土地的羈絆。
三岸好太郎 悠閒的貝殼 1934 油彩畫布 50.9×107.4cm 北海道立三岸好太郎美術館藏
1903年出生於北海道札幌區(現札幌市)的三岸好太郎,成長於現代化蓬勃發展、充滿可能性的時代,見證市政擴編、市中心的防火帶兼公園綠地「大通逍遙地」(現大通公園)及路面電車的誕生。1921年他自札幌第一中學畢業後,跟著考上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科的好友俣野第四郎前往東京,過起一面四處打工、一面創作的艱苦生活。他在十八歲那一年留下了一張自某處撕下的自畫像,鮮明的雙眼皮、銳利的斜視眼神訴說著少年三岸好太郎的自命不凡,令人玩味的是他特別研究了自己鼻頭與嘴唇的痕跡。廿歲時,三岸好太郎以〈拿著檸檬的少女〉入選首屆春陽會,並在這個訴求強烈個人風格的畫會中逐步崛起,成為畫壇新秀,更首次以畫家身分回到北海道,在札幌與小樽舉辦展覽。翌年他以〈哥哥與他的長女〉一作拿下春陽會首獎,樹立其獨有的幽默風格。畫中蓊綠到察覺不出空間感的林間,突兀地擺著一大一小沙發,「五五身」、四肢呆板垂下的男子與女孩僵硬地並肩而坐,整體構圖像是未曾習畫之人所作,然而仔細一瞧,則會發現所有元素以安定的形狀彼此扣合,光源工整地從左上角注入,引導觀者立即注意到「如此樸實無華的人物」而會心一笑。1925年,他帶著包含此作在內的數幅自信作品,與丹羽秀雄、吉田節子(當時新婚未滿1年)一起回到札幌,風光地舉辦了三人展,更受邀以特別會員身分參展首屆北海道美術協會展(簡稱「道展」)。
三岸好太郎 自畫像 1921 墨水紙本 29×19.3cm 北海道立三岸好太郎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