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大自然,窺見無形之音
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
蘇珊娜.佛提歇爾,輕柔的顫抖/2020年3月21日~9月14日
久塞普.佩諾內,模糊的邊界-胡桃木/2020年2月21日~2021年1月11日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閉館近三個月,還因此取消5月歡慶十週年藝術盛會的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正式於6月12日重新對外開放,並藉此推出數場全新特展,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奧地利藝術家蘇珊娜.佛提歇爾(Susanna Fritscher)與義大利藝術家久塞普.佩諾內(Giuseppe Penone)個展,分別佔據該館三樓展廳與一樓大廳。
「個展」一詞事實上並不恰當,因為兩位藝術家均只展出一件大型裝置作品,前者推出的是一件以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展場特性所設計的全新作品〈輕柔的顫抖〉,後者的〈模糊的邊界─胡桃木〉作於2017年。這兩件創作的靈感均與大自然素材及能量息息相關,除了挑戰觀者的感官,同時邀請我們思考人類與自然元素之間的互動關係,在一切還相當謹慎的「後禁閉期間」相對帶來一絲開放與自由的藝術情懷。
進入朦朧之境,聆聽風的聲音
我們在此可以聽到風的流動,就像呼氣的聲音,就像我們可以聽到呼吸的氣流一樣。──蘇珊娜.佛提歇爾
奧地利藝術家蘇珊娜.佛提歇爾的創作一貫喜歡挑戰觀者的感官,尤其是我們的視覺與觸覺系統。在此以「空氣」為創作素材,蘇珊娜.佛提歇爾巧用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展室的建築特色:它的出風口位於地板,因此空間中的氣流流動是由下往上而非由上往下的。藝術家應用此一特色將空氣結合聲音,在此成功地創作出一件不但要用眼睛觀察、用肌膚感受,還要用耳朵聆聽的多元裝置作品。
當步入展場時,我們彷彿面對一間被細雨或薄霧所填滿的虛幻空間,這些細雨會不定時地左右擺盪,並伴隨一支相當低沉、低調的音樂。從展室中心出發,左右兩條路徑讓觀者得以「漫步」在作品之中,可以一直走到兩側大扇玻璃窗遙望外面的梅茲市景。然而面對館外現實生活的景象,它們反而更加深我們處於一種非現實的想像世界之感受。在回答「妳是如何構思作品中的路線?」的問題時,蘇珊娜.佛提歇爾說道:「這的確並不容易,這個展覽空間並不是很大但卻很長,我一開始就不希望觀者單單從一頭走到另一頭,漫遊與散步的概念也就因此產生。我希望可以有兩條不同的路線,從展場中心出發,觀者可以自由選擇從一邊出發然後走到另一邊,或者甚至可以忘掉路徑的存在。」
蘇珊娜.佛提歇爾 輕柔的顫抖 2020 複合媒材 尺寸依場地而定©Susanna Fritscher
這件裝置作品共由六萬條白色細線所組成,動用了廿五位藝術學院的學生,花費整整四週才得以製作完成。伴隨著這些細線,七個管狀式的通風器分布在展場中,它們不定時360°自轉將空氣向四周排出,同時將空氣的流動透過擴音器往外播放。蘇珊娜.佛提歇爾很巧妙地將細線的頂端稍稍扭曲,形成一種魚勾的形狀,因此當風「觸摸」細線時,它們飄蕩的姿態看起來就像「舞動」的感覺,非常優雅而協調。作品原文名稱的「Frémissements」有「震抖」之意,但並不是指一種強烈與暴力性的抖動,而是一種緩慢、甚至冗長的觸感反應現象,在此很忠實地勾勒出細線舞動的姿態。
介於白雨與朦朧之境,介於微風與催眠之舞,介於輕音與無形之流,揭露我們一般無視的一面,邀展藝術家的前任館長艾瑪.拉維尼(Emma Lavigne)描述:「蘇珊娜.佛提歇爾的創作就像是將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建築物內部〔氣流〕的代謝過程向世人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