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與風景畫家──水彩巨匠泰納
泰納,繪畫與水彩
巴黎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2020年3月13日~7月20日
從18世紀後期開始,水彩作品的繪製不再只是豪門、貴族休閒生活的一部分,而是逐漸成為許多職業畫家的一個重要創作媒介。直到20世紀初期為止,這個現象幾乎傳遍整個歐洲,其中又以英國畫壇最為熱絡。儘管幾乎所有的畫家都會使用這種媒材,但最為人稱道且傑出的藝術家自然非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莫屬。眾人皆知他是一位著名的風景畫家,然而鮮少有人見過他利用水彩所作的各種紀錄與測試。他在遺囑中將工作室內的所有作品捐贈給國家,這約莫一萬九千件的畫作與文字紀錄也讓英國成為他最大的收藏者。為了讓更多藝術愛好者能進一步認識這位英國著名畫家,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Tate Britain)特地挑選七十件具代表性的油畫與水彩,讓巴黎雅葛─安德烈美術館(Musée Jacquemart-André)的觀眾有機會欣賞到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藏。
泰納 杜倫大教堂內部 1797-1798 石墨、水彩、不透明水彩紙本 75.8×57.9cm 泰德美術館藏(英國於1856年接受泰納遺贈)©Tate
泰納推測是於1775年在倫敦出生,父親是理髮師,其父的身分毋庸置疑,但他出生的年分則是眾多歷史學家與研究學者共同認證的結果。因為,這位著名的大畫家除了神祕之外還是神祕,不僅工作室謝絕參訪,對於一些生活上的事宜也極為保密,許多相關的重要事件都有不同版本,當然也包含了他的出生日期。可以確定的是,泰納自幼就喜愛繪畫,而且應該頗有天分,因為在他年僅十二歲時,父親就已經將他的簽名畫作展示在自己理髮鋪的櫥窗中。也因為這個天賦,讓他在十四歲時成為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生,並且在建築師的工作室中參與繪製各種建築圖樣和地形圖,這個經驗對他往後的創作有很大助益。從此時期開始一直到1790年,他主要的生活環繞在學校的課程、建築工作室的繪圖,以及臨摹前輩大師們的作品。
1790年對泰納來說非常重要,就是從這個夏天開始,他漸漸成為後人眼中所認定的「專業旅行者」。他開始旅行的目的,不外是尋找新的視覺經驗、感受與創作題材。從最初的倫敦外圍開始,延伸至每年夏天的長途旅行,足跡遍及英格蘭、威爾斯與蘇格蘭。在這些行旅中,他必定隨身攜帶素描本,方便隨時繪製所見景致,然而,他絕大多數的戶外速寫都只用石墨或炭筆繪畫,關於色彩的部分則是回到住處之後才添加上去。這些數量龐大的圖象與文字紀錄都是他回到工作室後重要的創作資料,因為他不僅要為每年在皇家藝術學院的展覽做準備,同時還得繪製不少私人訂製的作品。而這些以英國當地風景或歷史古蹟為主題的畫作,不僅是泰納自己理想中的和諧畫面,更是許多畫商與收藏家獵取的目標。
泰納 里奇蒙山丘的景觀與橋梁 1808年展出 油彩畫布 91.4×121.9cm 泰德美術館藏(英國於1856年接受泰納遺贈)©Tate
除了耗時費工的大型畫作外,泰納也接受出版商的訂單,描繪可以用來製作成版畫的小型水彩風景。這些可大量發行的版畫作品,不僅讓更多人能欣賞到英國各地的風景與古蹟,也大大地增加他的知名度與收入。喜愛旅行的泰納早年只能在英國各地遊走,直到1802年才首次橫越英吉利海峽,造訪心儀已久的歐洲大陸。因為當時期的大英帝國雖然殖民地遍及全球,更有所謂「日不落國」的霸氣稱號,但由於英法戰爭的緣故,英國法律明確禁止人民穿越這片重要的海域前往歐陸各地。這個禁令在1802年多國共同簽訂《亞眠合約》之後解除,也讓甫獲選為皇家藝術學院院士的泰納,終於有機會造訪雄偉的阿爾卑斯山,當然他更預留了時間到羅浮宮臨摹克勞德.洛蘭(Claude Lorrain)與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這兩位他崇拜已久的法國風景畫大師的畫作。
雖然從一開始泰納就被定位為一位風景畫家,但這並沒有侷限他的創作主題,反而成為一個無人能出其右的特長。因為,無論是歷史畫或風俗畫,背景的布置都是必須的,風景的存在更是理所當然,而泰納則是透過自己腦海中的理想景致,賦予歷史或是風俗主題的畫作一個全新的詮釋。正因為如此,他的風景畫作同時可以是風俗畫和歷史畫。由於他對光線及色彩有著與眾不同的敏感度,所以在建構作品時也摒棄了傳統的方式,而是直接用色彩在畫紙上尋找腦海中理想的畫面,之後再延用到各類主題的畫作中。
泰納 金色的樹枝 1834年展出 油彩畫布 104.1×163.8cm 泰德美術館藏 ©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