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寫實的革新
凡艾克:視覺革命
比利時根特美術館/2020年2月1日~4月30日
比利時根特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Ghent)近期推出凡艾克的大型個展,此次將一次展出超過全世界保存一半數量的十三件凡艾克作品。值得關注的是,自2012至2016年間於皇家文化遺產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for Cultural Heritage)修復完成的〈根特祭壇畫〉,將自根特聖巴夫主教座堂(St Bavo's Cathedral)搬運至根特美術館盛大展出,而此次也被認為可能是該作最後一次離開座堂公開展示的機會。「凡艾克:視覺革命」聚焦在凡艾克具備科學知識和高度的油畫技巧所帶來的視覺革命,展示其致力於細節描繪的功力,同時探究他身為宮廷畫家身分的同時,受該時期法蘭德斯城市根特和布魯日環境影響所發展的創作風格,進而透過並置展陳同時代的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八十件於中世紀晚期帶到根特美術館的展品,揭示凡艾克於六世紀前在此地留下的生活印記。
凡艾克以極為細膩的寫實畫風為世人稱道,並且一度蔚為風尚,他在服飾、物件和風景等細節部分的筆法,還帶動了北方尼德蘭繪畫聚焦在寫實技法和宗教題材的風氣。他於1422年開始以宮廷畫家的身分先後服務荷蘭的約翰.拜爾(Jan of Bavaria)公爵和第三代勃艮第公爵菲利普(Philip the Good),為公爵及重要人士描繪肖像畫。其中菲利普三世做為一位著名的藝術贊助者,與凡艾克建立起深厚的情誼,他曾邀請凡艾克以外交密使的角色陪同出訪他國,例如至葡萄牙描繪菲利普三世未來的新娘伊莎貝拉公主(Infanta Isabella)的肖像。凡艾克在擔任宮廷畫家時得以圍繞在貴族社交圈,從而遊歷歐洲各國,並拓展自身視野的不凡經歷。
左/凡艾克 鮑德茵.德.蘭諾肖像 約1435 油彩畫板 26.6×19.6cm 柏林國立美術館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藏 ©KIK-IRPA, Brussel
右/凡艾克 楊.德.勒弗肖像 1436 油彩畫板 33×27.5cm 維也那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藏
在凡艾克的作品中,常見多樣的奢華物品,他於此時期主要的活動範圍,特別是在1431年置產的布魯日,是法蘭德斯的文化中心,也是歐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些地區原是紡織貿易的中繼地,隨著城市發展和地區經濟的活絡,14世紀末開始對奢侈品的需求與日俱增,人民以及貨物間的交流熱絡也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繁榮,進而帶動周圍的列日、科隆、奈美根、布魯日和巴黎,串聯出城市網絡,推動城市菁英對於藝術品的需求。
此次最受到矚目的作品莫過於凡艾克的〈根特祭壇畫〉,該畫將展示修復完成的八個外部面板,以及內部尚未修復的亞當和夏娃像。〈根特祭壇畫〉首次離開聖巴夫主教座堂,以分開展陳的形式使觀者能夠在充足的光源下近距離欣賞作品的色彩和實際細節。凡艾克在此件作品中充分展現他對於世界的細微觀察,透過人物、物體和室內空間中顯現的光線和陰影,使得畫面產生三維空間的透視感。〈根特祭壇畫〉外部面版即描繪出極其真實、自右側灑落的光線,若考量到凡艾克所屬年代,工作室僅能仰賴陽光或燭光等非恆定的照明進行創作,可推定凡艾克除了仰賴直接的視覺感知外,亦充分具備相關的光學知識。
凡艾克、休伯特.凡艾克 根特祭壇畫(外部閉闔畫板) 1432 油彩畫板 根特聖巴夫主教座堂藏 ©www.lukasweb.be - Art in Flanders vzw
綜合以上所述,「視覺革命」從三個層面來探究凡艾克所帶來的革命,包含他在細節上的觀察,成功嫁接中世紀拘謹的傳統畫風至開創北方文藝復興描繪細節的創作取向,同時將人文思想融入宗教題材的作品,以及著墨光線於作品中所帶來的視覺效果。在15世紀畫家安東尼羅歐.達密西納(Antonello da Messina)的傳記中,喬治歐.瓦薩利(Giorgio Vasari)指出凡艾克作品之所以能展現如此精緻的細節描繪,是由於他發明了「油畫」,文中更提到達密西納曾為了揭示這項技術的祕密而拜訪凡艾克的工作室。「凡艾克:視覺革命」為了清楚比對凡艾克在油畫的表現,特地並置展陳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體現南北方藝術家運用不同媒材所帶來的風格差異。
「凡艾克:視覺革命」展場一景(Photo: David Levene) ©MSK Ghent
「凡艾克:視覺革命」以凡艾克宮廷畫家身分為探索起點,揭開他個人生命歷程如何影響他的創作語彙,而光學和油畫技術等層面的知識,更為他奠下細膩寫實的描繪功力。此次將〈根特祭壇畫〉等作於展場恆定的光源下展示,突顯凡艾克不受時代束縛的視野,也為現下觀者帶來自身視覺的探索與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