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運動再續─洪瑞麟作品返台
整理╱曾筱如(藝術家2020年2月537期)
台灣前輩畫家洪瑞麟的作品,由其長子洪鈞雄決定捐贈給文化部。這是繼2018年爾灣順天美術館將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李梅樹、廖繼春等超過六百件重要館藏捐贈文化部,2019年逾兩千五百件林玉山早期水墨和膠彩作品由家屬捐贈予國立台灣美術館後,再次傳出的好消息。
洪瑞麟1912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1938年赴日學成回台後,前往倪蔣懷經營的瑞芳煤礦場工作長達卅五年,期間描繪大量以礦工為主題的作品,並以此聞名於世。洪瑞麟擅長用簡練而粗獷的線條描繪勞動者的辛勤姿態,曾將礦工形容為「偉大的無名勇士」、「崇高的人類拓荒者」。晚年移居洛杉磯的洪瑞麟仍然持續創作,至1996年逝世前累積大量作品存放於美國的工作室和住處。
洪瑞麟 礦工 1956 素描(圖版提供:文化部)
洪瑞麟與順天美術館素有淵源與往來,2019年8月於台舉辦的捐贈活動之際,文化部部長鄭麗君透過順天美術館館長陳飛龍輾轉得知洪家欲將其作品捐回台灣一事。洪瑞麟長子洪鈞雄表示,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深具使命感與方向性,而自己年事已高,對於父親留下的作品與文物雖有濃厚的情感,卻深覺應讓其回到台灣,讓更多喜歡洪瑞麟作品的人能夠看見,也期待未來能讓作品文物數位化、國際化。
洪瑞麟 人物(洪鈞雄嬰兒時) 1943 水彩(圖版提供:文化部)
2019年12月,文化部特別商請國立台灣美術館偕同台灣藝術史學者蕭瓊瑞前往洪鈞雄住處了解、檢視作品狀況。經初步清點,作品及文物的創作年代自1930至1996年,包括礦工、人物與裸女、風景、動物與植物等主題,以及水彩、水墨、油畫和大量日本留學時期的石膏像素描與其他時期的素描本等,總計逾兩千五百件。蕭瓊瑞此行也同時於大洛杉磯台灣會館舉行藝文講座,洪瑞麟的次子洪南山現身參與,暢談洪瑞麟充滿人性關懷的創作世界,得到聽眾的熱烈迴響。
左起藝術史學者蕭瓊瑞、洪瑞麟長子洪鈞雄、順天美術館館長陳飛龍與洪瑞麟於1996年最後的油畫作品合影(圖版提供: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