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歡慶四十週年,宣布2024年度重點計畫
整理╱蔣嘉惠(藝術家2024年2月585期)
為迎接創立四十週年,台北市立美術館於2023年12月20日公布「2023北美館日」特別企畫之演出活動,並正式開放展覽歷史資料庫,回溯開館第一個十年(1983-1994)的豐碩積累,同時宣布2024年度重點計畫。
北美館首季延續前一年的展覽計畫「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與「2023臺北美術獎」,試圖以嶄新的視野觀看世界,揭開年度序幕。3月首先迎來第一檔旗艦展覽「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由吳光庭、王俊雄、王增榮共同研究策畫,透過六個子題聚焦探討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影響台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繼4月下旬袁廣鳴與策展人陳暢以「日常戰爭」為主題的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在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正式開幕,5月北美館隆重推出活躍於國際藝壇的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大型個展,這也是他首次在台展出,展覽由北美館與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攜手合作策畫,重現2022年於該機構展出之同名展覽,從肯特里奇的早期素描到他知名的素描定格電影一探藝術家四十年來的創作能量,以及他針對種族、社會和政治等南非現實議題提出的深刻思辨。
威廉.肯特里奇 媽媽您別擔心 2022 印度墨、彩色鉛筆手工麻纖紙粗畫布托裱 228.7×191.7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FAM ©William Kentridge
在台灣藝術家個展方面,同樣於5月推出許雨仁五十年創作生涯首次回顧型展覽,將透過系統性梳理其創作,整合手稿、素描、早期實驗性作品,呈現藝術家創作脈絡與個人精神;7月底的「TFAM年度個展」帶來四位新生代創作者: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各自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殊異的藝術語境,與時俱進地回應當代議題;而2021年台北美術獎首獎得主林彥君個展則於年底12月壓軸登場。
北美館表示去年獲得近百件作品及重要文獻捐贈,典藏作品增至將近六千件,其中包含資深藝術家劉新祿和于彭的經典畫作,而洪美玲、洪藝真和鄭瓊娟三位女性藝術家鮮少曝光的作品則系統性地擴充北美館典藏品的多元面向,展延不同研究脈絡。今年北美館持續以研究為核心,推動鮮少曝光的館藏作品,10月展出由館方策畫的兩檔主題性展覽:「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挪用人文地理概念比喻女性藝術家的心理狀態,映照其豐富的內在情狀與特質,並延伸文學中常見的自傳式敘事,呈現女性創作者的多重生命經驗,藉此窺見藝術家在不同階段的創作歷程與生命關照;「膠彩.台灣」(暫名)同樣以館藏作品為起點,試圖聚合台灣膠彩畫的發展圖譜,探看膠彩繪畫創作者是否自原生來源、外在激盪等吸納與反芻中重新詮釋出新樣貌。
黃靜山 南國之船 1941 膠彩紙本 150×328.5cm 台北市立美術館藏 「膠彩.台灣」(暫名)展品
(圖版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
而為回應未來更豐富多元的藝術創作方向及強化觀眾參與的可能性,北美館推出新型態線上計畫──TFAM NET.OPEN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今年與柏林KW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納迪姆.沙曼(Nadim Samma)合作,邀請加拿大藝術家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紐西蘭藝術家賽門.丹尼(Simon Denny)以及台灣藝術家鄭先喻發表全新的委託創作;此外以「Co-working」的概念為核心推出線下公眾活動計畫,深化觀眾及社群的參與和共創,試圖打開更多的對話空間及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