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寬25《拾像圖》
AI強敵環伺,攝影家從何突起?
2025年9月27日~12月13日
AI時代,幾乎任何圖像都可以人工生成,那麼平面藝術家還有出場機會嗎?攝影家還有存在空間嗎?游本寬的「抽像繪」《拾像圖》是美術攝影家的垂死掙扎嗎?
游本寬今年的年度作品《拾像圖》共展出十件大幅繁複的並置影像,這十張作品是「像」?是「圖」?是「畫」?還是十個藝術家的提問?他提出了十個什麼樣的大哉問?
類比時代,鏡頭前面的對象早已存在於現場,美術攝影家能夠決定的是觀景窗裡框取的內容,以及現場中被割捨的資料。類比時代的攝影,是拍攝者在現場才能完成成像結果的創作模式。
後攝影時代,以照片為基礎,影像後製成為隨手可得的創作過程,攝影不再追求決定性的瞬間。
後數位時代,攝影者隱身,所謂影像已經不再必須經由相機鏡頭的光學作用才能產生。
那麼,紀錄攝影的真實性是否已經徹底死亡?類比時代的影像記錄有跡可循,後數位時代是否必須白紙黑字來還原或驗證紀錄影像的足跡?
那麼,美術攝影還需要拍攝者站在對象面前嗎?美術攝影裡的攝影本質還有意義嗎?美術攝影家還能自稱為美術「攝影」家嗎?
繪畫作品,可以百分之百在工作室實現,甚至早有研究指出維梅爾的作品利用了照片做為基礎。而攝影和繪畫的本質差異,就在於「攝影」兩字的實現,不能在工作室無中生有。那麼AI時代,攝影還有生存可能嗎?紀錄攝影的可信度如何判定?美術攝影的創造性從何而生?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拾像圖》的創作歷程花費了比往年更長的時間來醞釀,游本寬從攝影的角度,以點、線、面、色、形的美術語言,加上鏡頭中光暈、反光的光學現象,從裡到外細思靜態影像在框、時間、焦點以及平面性美學的各種可能性。他意圖找出後數位時代,攝影家還有沒有呼吸的縫隙?他用美術攝影的本質來探討藝術的基本要素,致敬抽象藝術,從抽像到抽象,從照像畫到抽像畫,用攝影對於對象的擷取和轉譯,來形塑觀眾對於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接收。
游本寬指出:「藝術操作甚少是原況的再現,經常是作者刪減原本眾多、次要的內容,透過情感變形、添加、邏輯重構的結果。簡單的說,任何再寫實的藝術品都是抽象的。拍照,選擇、主觀、有感或刻意忽視的將一個流動的世界給靜態化──抽象的活動。大眾面對面簡約帶抽象的溝通經驗,本不難理解:電子影像、輸出的照片,都是生活印象的抽象圖。只可惜,唯有歷經攝影的數位化,AI的影像生成才能冷靜的面對:照像和現實世界的分離,放棄照像是『最具真實感』紀錄的認知。從平面藝術的觀點來看,照像活動的本質為藝術,成像的結果是(光學式的)抽象畫。」
如同既往,游本寬的年度展覽再次主動走到觀眾面前。但翻開《拾像圖》,從頭翻到尾,一頁一頁,全部是白頁。這是游本寬再次提出「白」的控訴?根據游本寬,「沒有圖沒有文的白色頁面,不是彩色圖像的空背景。」他希望白畫面召喚出觀眾對於鋪天蓋地而來的訊息的多重省思:白色,看來沒有內容,卻是在暗示「默默抵抗消費體制下的視覺順從」,也是意在「推遲自動生成的文化」快速漫延和佔領視覺世界。他認為,我們面對的是科技把文明快步推進,卻把後遺症滯留在原地的情境。《拾像圖》的全白似乎陳述了,我們一方面因為被科技奴役而變得空洞而蒼白;但另一方面他是否也指出了,回到視覺的原點,不止是視覺藝術家創作的根本,也是我們被科技吞噬之前的求生之路?仔細推敲,似乎左側的全白和右側大圖的白色線索之間,也隱含了視覺元素和色彩之間流動的關係。

展開十張大「圖」,無法避免的摺痕,是「破壞」了影像的觀看,還是「升級」了影像作品的可變性?恐怕這是人工生成無法創造的視點。相機可以被取代,圖庫可以被製造,但藝術家腦子裡思索的觀念,本身就是虛無縹緲不可抓取的抽象藝術。

(〈游9〉局部)

(國立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活動現場)
弔詭的是,《拾像圖》不僅影像被隱藏了,在游本寬長年創作中佔有極關鍵地位的文字也消失了。要說是恐懼AI的無所不能,游本寬把文字藏在雲端,是借位,是否也是一種對於後數位時代的調侃?
《拾像圖》是個令人驚喜的觀念性實踐,影像消失了,文字消失了。在新的混沌時代中,雖然AI帶來的衝擊猶未可知(或心知肚明?),但或許游本寬的觀念仍然可以創造出美術攝影家新的生機。
游本寬2025新作《拾像圖》至12月13日止巡迴展出。
09.27(六)台南新泰興被服廠.當「攝影」成為一種藝術創作
10.18(六)台北游宅藝術下午茶.25《拾像圖》
10.19(日)台南目圍攝影獨立書店.美術攝影創作工作坊
10.27(一)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從非單張影像到《拾像圖》
10.28(二)台南崑山科技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AI時代的美術攝影創作
10.28(二)國立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攝影藝術書「虛」「實」形式的表現
11.07(五)台南目圍獨立書店.《拾像圖》中擬真圖像的抽象化
11.08(六)高雄On The Road藝術空間.《拾像圖》的「虛」「實」藝術
11.15(六)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影像編與導的背後
11.26(三)19:00-21:00 台南成功大學攝影社.非單張的「美術攝影」創作表現
11.27(四)17:00-18:00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學系.從閱讀影像到撫摸照片的藝術
11.29(六)11:00-13:00 嘉義山鳩咖啡.AI時代還需要懂拍照嗎?
12.06(六)14:00-16:00 台中中央書局.《拾像圖》的影像創作輻射
12.07(日)11:00-13:00 台南新泰興被服廠.攝影藝術書的非單張影像美學
12.13(六)14:00-16:00 台北游宅餐桌影像論壇.25《拾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