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繪畫
高行健
師大美術館/2025年9月23日~11月23日
高行健(1940~)在劇作家、小說家、詩人、導演及理論家等多重身分外,將其精神哲思藉著筆墨渲染擴展,自1980年代末旅居巴黎以來,逐漸將水墨畫視為心靈的安棲之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近年接受高行健親自捐贈數件水墨作品,為感念其信任與深厚淵源,師大美術館將於9月推出「心象繪畫—高行健」,展示其橫跨三十餘年的四十餘件創作。本展既是對繪畫熱情的致敬,也迎接師大美術館正式設立的關鍵時刻,藉此期許美術館在典藏保存與藝術教育的道路上,熱忱不輟,綿延不息。
心象的映現
走近高行健的水墨,觀者往往會先被氤氳飄忽、如夢似幻的氣息所壟罩。墨色濃淡相生,線條或奔放飛白,或凝重如思,彷彿觸及內在尚未形成的情緒記憶。這些畫既不源自傳統山水範式,也非完全抽象,而是在臨界處呼吸。高行健稱之為「心象繪畫」—不是外界的描摹,而是對內心感知的直覺映現,帶領觀者穿梭於現實與精神的縫隙。


墨痕的試驗
這份看似自由的筆觸,其實建立在嚴謹的前置試驗之上。高行健在落筆前,會反覆揀選紙材、試墨,觀察水墨在紙面間的滲透與暈染,直至捕捉到與心境契合的墨韻與紋理。音樂更是他創作中不可或缺的背景,古典樂或當代音樂滲入筆觸,使墨痕與韻律彼此纏繞,最終形成一個共生而純粹的藝術場域。
本展以水墨畫為主,同時展出十件版畫,包括腐蝕銅版與石版版畫。他延續水墨的語彙,運用版畫獨特質地,彰顯氤氳的墨韻層次。除了不同媒材外,藉著交錯展示的散文詩篇,一探所稱之內心境地,理解這些創作在如何的時空情境下,逐步形塑而成。


回顧這批作品的時間跨度,從1988年初抵巴黎後的探索,到2023年的近作,它們如同一條隱形時間軸,記錄藝術家心靈與筆墨的互動,既與他在文學和戲劇上的思索交織,也映照出他對「自由」的不斷追尋與堅持。「心象繪畫—高行健」正如一次精神邀約,邀請觀者在墨色浮動中,聆聽寂靜,凝視未形。看到的不只是色彩與形體,還能從中感受,當心象與詩意散句交織,共譜而出的那首無聲樂章。
欲了解展覽與直播主講,請參見師大美術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