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台灣館「島嶼記憶體—邊陲記憶」
整理/曾筱如(藝術家2025年7月602期)
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Ulaanbaatar Biennale)於6月6日至20日舉行,以「地平線之上,月光之下」為主題,集結來自廿五個國家逾一百卅位藝術家,透過十四檔展覽共同探討地景、記憶與當代生命經驗。
台灣館以「島嶼記憶體—邊陲記憶」為展題,由策展人謝宇婷策畫,邀集七位藝術家:蔡國傑、紀凱淵、洪鈞元、黃贊倫、蘇匯宇,以及藝術雙人組邱杰森與莫珊嵐,共同思索身處全球科技網絡關鍵位置的台灣,如何在半導體、人工智慧與數位基礎建設持續突破之際,更加突顯創新與地方身分、記憶與時間之間的錯位及張力。展覽以科技鄉愁(Technostalgia)為線索,回應在快速科技化的時代背景下,島嶼文化記憶如何被保存、消逝或轉化。科技鄉愁不僅指涉對過去的懷舊,或對過時技術與類比記憶的感性回望,更觸及一種深層的渴望。副展題「邊陲記憶」則引用電腦運算中的「擴充記憶體」概念,同時呼應那些被主流歷史敘事遺忘,卻潛藏強韌生命力的文化殘響。這些作品如同記憶的隨身硬碟,重新喚起人們與土地、身體與歷史之間早已斷裂或模糊的連結。
謝宇婷指出,隨著蒙古迎來首屆以「土地、家園與祖先連結」為主題的雙年展,此展將台灣的科技轉型置入一場更廣闊的全球對話之中,聚焦於記憶、流離與韌性的共同關切,藉由作品直面科技資本主義時間下記憶的脆弱,並指向一種仍可想像的未來。
蘇匯宇〈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於烏蘭巴托雙年展台灣館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謝宇婷)
(圖版提供:謝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