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0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0年1月 #536

  • 藝術家2020年1月 #536 1

藝術家2020年1月 #536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版
  • 目錄

2019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回首2019年,無論國內外均充斥著各種動盪局面、激化事件和伴隨而生的不確定感。做為當代藝術風向球的英國泰納獎,史無前例地共同頒發本年度獎項給四位入圍的藝術家並平分獎金,而這個結果,乃是四位藝術家在入圍後主動向泰納獎評審提出,呼籲不同的議題都不該因獎項競爭而被忽略,而是應該團結凝聚。作者戴映萱在2019年泰納獎特別報導單元中有詳盡的報導,並深度解析四位藝術家的入圍作品和背後的創作觀點與問題意識。

 

 《藝術家》雜誌自1987年1月號起首次辦理「1986年國內十大美術新聞」票選活動,並於1999年1月號納入「十大公辦好展覽」的票選統計。從第一次舉辦年度票選活動至今逾卅年光陰,現為「十大視覺藝術新聞」(2006年改稱)及「十大公辦好展覽」,透過網路問卷調查,邀請更廣大的民眾參與。

 

 2019年度回顧專輯,票選統計結果出爐:「十大公辦好展覽」由高雄市立美術館「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獲得第一名;「十大視覺藝術新聞」由「文化部部長鄭麗君留任」名列榜首,相關投票結果在專輯中進一步介紹。年度回顧評論邀請簡子傑、蔡淳任、邱誌勇三位作者,分別聚焦台灣視覺藝術展覽觀察、一整年的國家文化政策脈動,以及科技藝術發展等面向,論述過去一年來的現象與分析。視覺藝術新聞票選名單中票數較高卻未能入圍前十名者,則列入「視覺藝術大事記」,做為2019年重要藝術新聞之紀錄。

 

 巴黎現代美術館於10月推出曾為五月畫會成員、旅居法國長達五十五年的藝術家彭萬墀個展,「彭萬墀的繪畫」特別報導單元二篇文章由作者陳英德、張彌彌共筆,介紹展覽以及法國藝術界對彭萬墀的評論,並翻譯彭萬墀之女、藝術史學者彭昌明為父親以法文書寫的二篇文章。

 

 2019年是文藝復興巨擘達文西逝世五百週年,世界上各大美術館紛紛為大師推出紀念特展,本期特別報導單元由駐巴黎作者唐忠珊帶來紮實而精采的羅浮宮達文西大展特輯,重溫這位以一生致力追求完美理想的奇才之生平與知名作品。

 

 108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於12月推出十位藝術家的傳記,讀者能在此特別報導單元中搶先預覽新書內容介紹。

 

 本期雜誌新增二專欄:「給兒童的美育書簡」,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潘為文,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帶領年輕讀者賞析藝術作品、探索歷史文化。「藝術與記憶政治」由駐德國作者鄭安齊執筆,展開其以德國為例聚焦探討之「轉型正義中的文化實踐研究」系列文章,連載首篇以與柏林圍牆相關的紀念碑、物以及活動做為起始。

 

 眾所矚目的國家文藝獎於日前公布第廿一屆得主,美術類首獎由台灣低限主義具有高度代表性與創新性的藝術家莊普獲得;2019台北美術獎由楊登棋(登曼波)以非常態的父子關係獲得首獎。台灣重要的藝術與文化獎項相繼於歲末揭曉,提醒著我們即將翻開新頁的一年。

118 1月專輯
  2019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120 2019年十大公辦好展覽 ☉整理/許楚君
127 2019年十大視覺藝術新聞 ☉整理/羅珮慈
134 這風景既是主體也是政治─一個藝評人的2019年度回顧 ☉簡子傑
140 文化政策的後麗君時代─2019年文化政策觀察 ☉蔡淳任
144 寫在2019年末,關於台灣科技藝術發展回顧與省思 ☉邱誌勇
152 2019視覺藝術大事紀 ☉整理/編輯部
   
76 特別報導─2019年泰納獎
  當我們並肩面對當下與未來─2019年英國泰納獎綜合觀察 ☉戴映萱
   
94 特別報導─108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氣象一新─記108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新書發表會 ☉羅珮慈
98 《蓬萊.大觀.鄉原古統》─對台灣美術史深具開啟意義的日籍畫家
100 《絕對.奇安.趙春翔》─追求「絕對藝術」鞠躬盡瘁的畫家
102 《嫋嫋.清音.陳敬輝》─台灣美術運動及美術教育的先驅畫家
104 《礦夫.掘夢.蔣瑞坑》─詮釋九份風景最重要的畫家
106 《綠舍.創型.莊世和》─戰後台灣現代藝壇中獨樹一幟的畫家
108 《曼妙.彩影.沈哲哉》─結合古典情懷及純粹美感的畫家
110 《春望.遠航.秦松》─具有三隻手的藝術家
112 《迴旋.婉約.黃潤色》─戰後台灣現代畫壇傑出女尖兵
114 《微象.鏡映.姚慶章》─藝術理想在作品中達到極致的畫家
116 《尊嚴.容顏.哈古》─展現厚實寫實功力的雕刻家
   
164 特別報導─玉山文教基金會藝文講座
  重訪台灣美術的歷史長河─「站在玉山,看見台灣美術」系列講座的入門導論 ☉廖仁義
165 台灣美術的遞嬗與轉生
─記廖仁義主講「長河與流變:台灣美術的歷史跨度與時代變遷」 ☉高慧倩
   
216 特別報導─彭萬墀的繪畫
  巴黎現代美術館「看」彭萬墀的繪畫 ☉陳英德、張彌彌
226 言辭之外與核心─彭萬墀的繪畫 ☉彭昌明 翻譯/陳英德、張彌彌
   
296 特別報導─羅浮宮達文西大展
  以一生達到完美的雋永─羅浮宮達文西逝世五百週年紀念大展 ☉唐忠珊
   
51 藝術風景
  激猛:威廉.凡.亨克
   
52 藝術正論
  何謂美術館的核心價值? ☉廖仁義
   
53 巴黎隨筆
  圖象言語的表情力量 ☉李明明
   
54 美術之眼
  子隆山房的魅力 ☉陳長華
   
55 香港視線
  屏東之行 ☉卓有瑞
   
56 藝蹤尋探
  行動的藝術評論頑童 ☉吳曉芳
   
57 藝術新聞
  第廿一屆國家文藝獎公布得主
  2019台北美術獎
58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
59 台北市立美術館「董陽孜:行墨」
  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
60 台北當代藝術館台日藝術家雙個展
  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
61 後.技.藝:科技部藝術研究展
  臺南市美術館「看見光影」
62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陷阱」
  大東大門彩繪計畫
63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藏緣」
  昊美術館「美麗新世界」
64 2019年新加坡雙年展開展
65 光.合作用Ⅱ第二站於曼谷開幕
  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宣布新館長
66 王淑鈴獲頒赫希宏美術館和雕塑花園2019年最高榮譽獎項
  澳洲聯邦政府縮編藝術主責部門
   
67 藝術市場
  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登場 ☉本刊訊
   
68 藝術拍賣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19秋季拍賣成交結果 ☉本刊訊
69 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19秋季拍賣成交結果 ☉本刊訊
   
70 展事匯
  人,既是主體也是客體─從他者感受自我的存在性 ☉許玉鈴
   
74 國際傳真
  淺探英國影響力與海外文化策略邏輯─以「創意中亞」高峰論壇為例 ☉李二
   
86 封面藝術家
  閱世走人間,觀身臥雲嶺─康木祥以雕塑成就生命流轉 ☉王焜生
92 以藝術連結無限的生命─康木祥的雕塑之旅 ☉許楚君
   
158 藝術現場
  巴黎104藝文中心「近來好嗎?─數位世界的考掘學」
   
161 圍場散步
  藝術產業政策改革刻不容緩 ☉胡永芬
   
168 台灣抽象藝術史
  女性抽象藝術家的持續湧現─《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卅六章 ☉蕭瓊瑞
   
182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勞孔像〉的靈魂 ☉潘(示番)
184 〈有翼的勝利女神〉的審美昇華 ☉潘(示番)
   
188 評藝廣場
  凝視.靜觀─邱勤庭的攝影美學 ☉蕭瓊瑞
   
192 美學入門
  藝術與哲學─《美學入門》之十五 ☉歐文.艾德曼 編譯/朱惠慈
   
198 交陪美學論
  記憶的殖民與殖民的記憶─評總爺藝文中心與蕭文化園區的駐村展覽 ☉龔卓軍
   
202 影像邊緣
  「混沌的庇護所.zip李亦凡個展」中的透明性問題 ☉王柏偉
   
206 聚焦當代
  角色與自我設計的第二自然─余政達的藝術創作 ☉莊偉慈
   
212 藝術與記憶政治
  「轉型正義中的文化實踐研究」前言 ☉鄭安齊
213 冷戰前線的紀念─如何記得柏林圍牆?德國紀念地景的縮影(上) ☉鄭安齊
   
230 國際藝壇
  文藝復興最後一位大師─巴黎大皇宮葛利哥回顧展 ☉唐忠珊
238 人生的劇院─巴黎奧塞美術館「竇加:歌劇院」 ☉黃其安
244 現世的微妙溫度─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躁動的畫家─菲利.瓦洛東」 ☉高慕曦
250 溫柔而熾烈的蛻變─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蒙德利安的具象繪畫」 ☉黃杰敏
256 從瞬間萃取永恆─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印象派和攝影」 ☉周芳蓮
262 燃燒的永恆:梵谷創作回顧─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 ☉劉育仁
272 平面寫實的結構幻象─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畢卡索:繪畫之魔幻」 ☉周亞澄
276 處理媒材與影像的高手─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朵拉.瑪爾」 ☉方秀雲
280 我們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巴黎錢幣博物館奇奇.史密斯個展 ☉鄭元智
286 多元的混生風景─第十五屆里昂當代藝術雙年展會外展「國際青年創作展」 ☉廖瓊芳
294 電影如何成為公共藝術?─巴黎龐畢度中心2019年杜象獎得主埃里克.波特萊爾 ☉楊詩涵
   
306 藝術家評介
  當代水墨畫的創新醞釀新值觀─瀰力村男的版畫酒 ☉許寧珍
   
308 台灣美術
  台灣美術院 十年續磨劍 ☉廖新田
   
312 名家傑作
  近代日本美人畫家上村松園─女性之美的捫心自問 ☉羅珮慈
   
332 建築藝術
  美術館×工地劇場─「國美4.0建築事件簿」挖掘藝術載體的生命週期 ☉趙欣怡
   
336 當代藝術
  在重工業之城,絞纈一口墨綠色的河─回家的河─吳有容創作展 ☉羅倩
   
340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42 西域佛畫
  楊柳觀音菩薩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 編譯/林保堯
   
350 創意陶藝
  土的巔峰時代.典範徐永旭 ☉莊秀玲
   
354 當代新陶
  吳育霈×朗.蓋伯爾 ☉邵婷如
   
358 誌上話陶
  追尋「老味道」的陶藝氣韻─陶藝家楊國賓 ☉黎翠玉
   
360 新書出版
  和一位台灣美術耕耘者分享鄉土的滋味─《鄉土凝視》新書出版 ☉廖新田
   
362 藝展目錄
   
363 藝展報導
   
370 藝術快遞
   
372 展覽月報
   
378 藝術市場行情表
   
382 藝術家圖書目錄
   
388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版

2019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回首2019年,無論國內外均充斥著各種動盪局面、激化事件和伴隨而生的不確定感。做為當代藝術風向球的英國泰納獎,史無前例地共同頒發本年度獎項給四位入圍的藝術家並平分獎金,而這個結果,乃是四位藝術家在入圍後主動向泰納獎評審提出,呼籲不同的議題都不該因獎項競爭而被忽略,而是應該團結凝聚。作者戴映萱在2019年泰納獎特別報導單元中有詳盡的報導,並深度解析四位藝術家的入圍作品和背後的創作觀點與問題意識。

 

 《藝術家》雜誌自1987年1月號起首次辦理「1986年國內十大美術新聞」票選活動,並於1999年1月號納入「十大公辦好展覽」的票選統計。從第一次舉辦年度票選活動至今逾卅年光陰,現為「十大視覺藝術新聞」(2006年改稱)及「十大公辦好展覽」,透過網路問卷調查,邀請更廣大的民眾參與。

 

 2019年度回顧專輯,票選統計結果出爐:「十大公辦好展覽」由高雄市立美術館「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獲得第一名;「十大視覺藝術新聞」由「文化部部長鄭麗君留任」名列榜首,相關投票結果在專輯中進一步介紹。年度回顧評論邀請簡子傑、蔡淳任、邱誌勇三位作者,分別聚焦台灣視覺藝術展覽觀察、一整年的國家文化政策脈動,以及科技藝術發展等面向,論述過去一年來的現象與分析。視覺藝術新聞票選名單中票數較高卻未能入圍前十名者,則列入「視覺藝術大事記」,做為2019年重要藝術新聞之紀錄。

 

 巴黎現代美術館於10月推出曾為五月畫會成員、旅居法國長達五十五年的藝術家彭萬墀個展,「彭萬墀的繪畫」特別報導單元二篇文章由作者陳英德、張彌彌共筆,介紹展覽以及法國藝術界對彭萬墀的評論,並翻譯彭萬墀之女、藝術史學者彭昌明為父親以法文書寫的二篇文章。

 

 2019年是文藝復興巨擘達文西逝世五百週年,世界上各大美術館紛紛為大師推出紀念特展,本期特別報導單元由駐巴黎作者唐忠珊帶來紮實而精采的羅浮宮達文西大展特輯,重溫這位以一生致力追求完美理想的奇才之生平與知名作品。

 

 108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於12月推出十位藝術家的傳記,讀者能在此特別報導單元中搶先預覽新書內容介紹。

 

 本期雜誌新增二專欄:「給兒童的美育書簡」,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潘為文,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帶領年輕讀者賞析藝術作品、探索歷史文化。「藝術與記憶政治」由駐德國作者鄭安齊執筆,展開其以德國為例聚焦探討之「轉型正義中的文化實踐研究」系列文章,連載首篇以與柏林圍牆相關的紀念碑、物以及活動做為起始。

 

 眾所矚目的國家文藝獎於日前公布第廿一屆得主,美術類首獎由台灣低限主義具有高度代表性與創新性的藝術家莊普獲得;2019台北美術獎由楊登棋(登曼波)以非常態的父子關係獲得首獎。台灣重要的藝術與文化獎項相繼於歲末揭曉,提醒著我們即將翻開新頁的一年。

目錄
118 1月專輯
  2019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120 2019年十大公辦好展覽 ☉整理/許楚君
127 2019年十大視覺藝術新聞 ☉整理/羅珮慈
134 這風景既是主體也是政治─一個藝評人的2019年度回顧 ☉簡子傑
140 文化政策的後麗君時代─2019年文化政策觀察 ☉蔡淳任
144 寫在2019年末,關於台灣科技藝術發展回顧與省思 ☉邱誌勇
152 2019視覺藝術大事紀 ☉整理/編輯部
   
76 特別報導─2019年泰納獎
  當我們並肩面對當下與未來─2019年英國泰納獎綜合觀察 ☉戴映萱
   
94 特別報導─108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氣象一新─記108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新書發表會 ☉羅珮慈
98 《蓬萊.大觀.鄉原古統》─對台灣美術史深具開啟意義的日籍畫家
100 《絕對.奇安.趙春翔》─追求「絕對藝術」鞠躬盡瘁的畫家
102 《嫋嫋.清音.陳敬輝》─台灣美術運動及美術教育的先驅畫家
104 《礦夫.掘夢.蔣瑞坑》─詮釋九份風景最重要的畫家
106 《綠舍.創型.莊世和》─戰後台灣現代藝壇中獨樹一幟的畫家
108 《曼妙.彩影.沈哲哉》─結合古典情懷及純粹美感的畫家
110 《春望.遠航.秦松》─具有三隻手的藝術家
112 《迴旋.婉約.黃潤色》─戰後台灣現代畫壇傑出女尖兵
114 《微象.鏡映.姚慶章》─藝術理想在作品中達到極致的畫家
116 《尊嚴.容顏.哈古》─展現厚實寫實功力的雕刻家
   
164 特別報導─玉山文教基金會藝文講座
  重訪台灣美術的歷史長河─「站在玉山,看見台灣美術」系列講座的入門導論 ☉廖仁義
165 台灣美術的遞嬗與轉生
─記廖仁義主講「長河與流變:台灣美術的歷史跨度與時代變遷」 ☉高慧倩
   
216 特別報導─彭萬墀的繪畫
  巴黎現代美術館「看」彭萬墀的繪畫 ☉陳英德、張彌彌
226 言辭之外與核心─彭萬墀的繪畫 ☉彭昌明 翻譯/陳英德、張彌彌
   
296 特別報導─羅浮宮達文西大展
  以一生達到完美的雋永─羅浮宮達文西逝世五百週年紀念大展 ☉唐忠珊
   
51 藝術風景
  激猛:威廉.凡.亨克
   
52 藝術正論
  何謂美術館的核心價值? ☉廖仁義
   
53 巴黎隨筆
  圖象言語的表情力量 ☉李明明
   
54 美術之眼
  子隆山房的魅力 ☉陳長華
   
55 香港視線
  屏東之行 ☉卓有瑞
   
56 藝蹤尋探
  行動的藝術評論頑童 ☉吳曉芳
   
57 藝術新聞
  第廿一屆國家文藝獎公布得主
  2019台北美術獎
58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
59 台北市立美術館「董陽孜:行墨」
  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
60 台北當代藝術館台日藝術家雙個展
  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
61 後.技.藝:科技部藝術研究展
  臺南市美術館「看見光影」
62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陷阱」
  大東大門彩繪計畫
63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藏緣」
  昊美術館「美麗新世界」
64 2019年新加坡雙年展開展
65 光.合作用Ⅱ第二站於曼谷開幕
  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宣布新館長
66 王淑鈴獲頒赫希宏美術館和雕塑花園2019年最高榮譽獎項
  澳洲聯邦政府縮編藝術主責部門
   
67 藝術市場
  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登場 ☉本刊訊
   
68 藝術拍賣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19秋季拍賣成交結果 ☉本刊訊
69 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19秋季拍賣成交結果 ☉本刊訊
   
70 展事匯
  人,既是主體也是客體─從他者感受自我的存在性 ☉許玉鈴
   
74 國際傳真
  淺探英國影響力與海外文化策略邏輯─以「創意中亞」高峰論壇為例 ☉李二
   
86 封面藝術家
  閱世走人間,觀身臥雲嶺─康木祥以雕塑成就生命流轉 ☉王焜生
92 以藝術連結無限的生命─康木祥的雕塑之旅 ☉許楚君
   
158 藝術現場
  巴黎104藝文中心「近來好嗎?─數位世界的考掘學」
   
161 圍場散步
  藝術產業政策改革刻不容緩 ☉胡永芬
   
168 台灣抽象藝術史
  女性抽象藝術家的持續湧現─《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卅六章 ☉蕭瓊瑞
   
182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勞孔像〉的靈魂 ☉潘(示番)
184 〈有翼的勝利女神〉的審美昇華 ☉潘(示番)
   
188 評藝廣場
  凝視.靜觀─邱勤庭的攝影美學 ☉蕭瓊瑞
   
192 美學入門
  藝術與哲學─《美學入門》之十五 ☉歐文.艾德曼 編譯/朱惠慈
   
198 交陪美學論
  記憶的殖民與殖民的記憶─評總爺藝文中心與蕭文化園區的駐村展覽 ☉龔卓軍
   
202 影像邊緣
  「混沌的庇護所.zip李亦凡個展」中的透明性問題 ☉王柏偉
   
206 聚焦當代
  角色與自我設計的第二自然─余政達的藝術創作 ☉莊偉慈
   
212 藝術與記憶政治
  「轉型正義中的文化實踐研究」前言 ☉鄭安齊
213 冷戰前線的紀念─如何記得柏林圍牆?德國紀念地景的縮影(上) ☉鄭安齊
   
230 國際藝壇
  文藝復興最後一位大師─巴黎大皇宮葛利哥回顧展 ☉唐忠珊
238 人生的劇院─巴黎奧塞美術館「竇加:歌劇院」 ☉黃其安
244 現世的微妙溫度─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躁動的畫家─菲利.瓦洛東」 ☉高慕曦
250 溫柔而熾烈的蛻變─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蒙德利安的具象繪畫」 ☉黃杰敏
256 從瞬間萃取永恆─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印象派和攝影」 ☉周芳蓮
262 燃燒的永恆:梵谷創作回顧─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 ☉劉育仁
272 平面寫實的結構幻象─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畢卡索:繪畫之魔幻」 ☉周亞澄
276 處理媒材與影像的高手─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朵拉.瑪爾」 ☉方秀雲
280 我們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巴黎錢幣博物館奇奇.史密斯個展 ☉鄭元智
286 多元的混生風景─第十五屆里昂當代藝術雙年展會外展「國際青年創作展」 ☉廖瓊芳
294 電影如何成為公共藝術?─巴黎龐畢度中心2019年杜象獎得主埃里克.波特萊爾 ☉楊詩涵
   
306 藝術家評介
  當代水墨畫的創新醞釀新值觀─瀰力村男的版畫酒 ☉許寧珍
   
308 台灣美術
  台灣美術院 十年續磨劍 ☉廖新田
   
312 名家傑作
  近代日本美人畫家上村松園─女性之美的捫心自問 ☉羅珮慈
   
332 建築藝術
  美術館×工地劇場─「國美4.0建築事件簿」挖掘藝術載體的生命週期 ☉趙欣怡
   
336 當代藝術
  在重工業之城,絞纈一口墨綠色的河─回家的河─吳有容創作展 ☉羅倩
   
340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42 西域佛畫
  楊柳觀音菩薩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 編譯/林保堯
   
350 創意陶藝
  土的巔峰時代.典範徐永旭 ☉莊秀玲
   
354 當代新陶
  吳育霈×朗.蓋伯爾 ☉邵婷如
   
358 誌上話陶
  追尋「老味道」的陶藝氣韻─陶藝家楊國賓 ☉黎翠玉
   
360 新書出版
  和一位台灣美術耕耘者分享鄉土的滋味─《鄉土凝視》新書出版 ☉廖新田
   
362 藝展目錄
   
363 藝展報導
   
370 藝術快遞
   
372 展覽月報
   
378 藝術市場行情表
   
382 藝術家圖書目錄
   
388 藝術線上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19年12月 #535
  • 藝術家2019年11月 #534
  • 藝術家2019年10月 #533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