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19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19年7月 #530

  • 藝術家2019年7月 #530 1

藝術家2019年7月 #530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版》
  • 目錄

解讀聲音與影像的藝術感知

 

 芭芭拉.倫敦在2013年紐約現代美術館「聲音:當代記錄」展覽圖錄裡寫道:「聲音藝術質疑我們傾聽的方式和內容,以及我們如何去理解它們。」近年,以抽象的聲音做為媒材或方法,結合視覺的、具象的影像或裝置藝術型態的創作形式,成為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不可分割共體,在展覽和表演中愈發常見。

 

 7月專輯討論近期推出的三檔展覽:「超音樂.異聲驅動」、「聲動:光與音的詩」與「無重力星空」,以及從策展人兼藝術評論者郭昭蘭和藝術家王福瑞、王新仁、葉廷皓、張永達的展覽、活動策畫或創作經驗,展現聲音藝術乃至於更強調聽╱視覺共時同步的音像藝術,如何改變觀眾感知藝術的方式。在著重聆聽經驗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看到由聲音現象所帶來的獨特場域氛圍拓展了觀者的感知能力,激發聽、視覺對當下時空乃至內在經驗的交感與重構。

 

 在介紹美國在台協會(AIT)內湖新館藝術典藏的特別報導單元中,《藝術家》雜誌獨家專訪美國在台協會文化新聞組美國文化中心主任區毅良(Eric Aldrich),向讀者暢談AIT內湖新館藝術典藏之作的風采。

 

 接續6月專輯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內容,本期特別報導單元為讀者帶來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及平行展的精選評介,包括獲國家館金獅獎的立陶宛館與獲特別提名獎的比利時館,並進一步解析本屆最佳藝術家金獅獎得主亞瑟.賈法的得獎作品「白色專輯」。

 

 法國素描與造形藝術國家基金會(FNAGP)在2018年年底正式改名為「藝術家基金會」(Fondation des Artistes),《藝術家》雜誌相當難得地邀請到藝術家基金會會長蘿倫絲.麥妮爾進行訪談,希望藉此了解這個以公眾利益為主,但具法人地位的私人機構是如何運作,它如何管理分散各地的據點與它們的操作模式,以及麥妮爾對於基金會的未來展望,將法國這間重要的藝術機構介紹給國內讀者與藝術家。

 

 在台灣於5月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之時,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特別關注多檔以同志、酷兒、性別、身體等議題為主的精采展覽,包括正在紐約如火如荼展開的「石牆之後的藝術:1969-1989」、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的瑪利亞.拉斯尼克回顧展、舊金山當代猶太美術館的「Show Me as I Want to Be Seen」、法國跨性別藝術家梅那爾「不道德的故事」行為表演、巴黎理查基金會「開燈的派對」等。名家傑作介紹近代日本美人畫家鏑木清方出身於插畫家的文學素養養成,以及在他畫筆下優美的女性形象。

118 7月專輯
  聲音×影像藝術感知解讀
120 聽╱聲與視╱見的感知距離 ☉賴依欣
126 酷兒化聲音─「聲音想怎樣?」論壇紀事 ☉郭昭蘭
128 追尋聲源的動態運動─台北市立美術館「聲動:光與音的詩」 ☉史旻玠
134 音像影響─音像藝術的台灣切片 ☉葉廷皓
140 聽覺與視覺共構的無垠─與聲音藝術家王福瑞談聲與光的並行 ☉高慧倩
144 隱身於邏輯之中的怪物─王新仁談音像藝術表演的現場衝擊 ☉張晏慈
148 感知的擴張─張永達作品的聲音經驗 ☉蔣嘉惠
   
92 特別報導─AIT新館藝術典藏
  以藝術搭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美國在台協會內湖新館藝術典藏 ☉藝術家雜誌獨家專訪/高慧倩
94 Art in AIT典藏作品介紹 ☉高慧倩、黃其安
   
196 特別報導─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
  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
  196⋯立陶宛 200⋯比利時 202⋯德國 208⋯日本 212⋯加拿大 216⋯迦納 218⋯芬蘭
220⋯韓國 224⋯克羅埃西亞 226⋯法國 230⋯奧地利 234⋯葡萄牙 236⋯土耳其
240⋯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242⋯喬治亞 244⋯巴基斯坦 246⋯義大利 250⋯丹麥
252⋯盧森堡 254⋯智利 258⋯沙烏地阿拉伯 260⋯菲律賓
☉謝佩君、鄭安齊、鄭元智、蔣嘉惠
264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精選
─格里曼尼宮、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基金會、葛拉西宮、齊尼宮、普拉達基金會、卡瓦尼斯宮 ☉鄭元智
278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精選─威尼斯美術學院「巴塞利茲─美術學院」 ☉蔣嘉惠
282 白色政治的視覺頻率─最佳藝術家金獅獎得主亞瑟.賈法的「白色專輯」 ☉謝佩君
284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與其他作品
  284⋯詹姆斯.李.拜爾斯之死 
  285⋯香港館
  286⋯梁平正─個人結構
  287⋯溫度─陳承衛油畫展 ☉整理/蔣嘉惠
   
67 藝術風景
  露意絲.布爾喬亞在阿姆斯特丹荷蘭國立博物館花園
   
68 藝術正論
  藝術史與當代藝術是對立的嗎? ☉廖仁義
   
69 美術之眼
  和克林姆在雨中邂逅 ☉陳長華
   
70 香港視線
  麥海珊個展「如此,攝影筆」 ☉卓有瑞
   
71 藝蹤尋探
  愛憐人 ☉吳曉芳
   
72 藝術新聞
  丁曉菁出任文策院第一屆董事長
73 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揭曉
  北美館藝想迴廊新計畫「24/7」
74 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
  雲門劇場藝廊李永沱畫作展
75 C-LAB「搗亂了所有的創作者」
  國美館「一○八年全國美術展」
76 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新館開幕
77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覺醒」特展
  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宣布策展人
78 布利碼頭博物館「極樂天堂」展
  阿爾國際攝影節
79 倫敦國家肖像館辛蒂.雪曼個展
  荷蘭國家博物館史基浦機場分館重新開幕
80 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亞瑟.賈法個展
81 大都會美術館「敢曝:時尚筆記」
  順天美術館藏品美東巡迴展
   
82 藝術拍賣
  羅芙奧台北2019年春季拍賣成績創紀錄 ☉本刊訊
   
84 藝術市場
  城市美學的藝術饗宴─2019台中藝術博覽會 ☉本刊訊
   
86 展事匯
  心景與情境─中國傳統繪畫的承續與破法 ☉許玉鈴
   
90 國際傳真
  美術館藝術推廣教育的新平台─MOOC ☉鄭元智
   
102 藝術趨勢
  什麼是潮藝術(URBART)─時尚文化新風暴 ☉陸蓉之
   
108 藝術視界
  梵谷失竊作品重回梵谷美術館 ☉許楚君
474 覲見薩迦南寺 ☉丘星星
   
112 封面藝術家
  須耕耘自己的花園─馬丹的藝術 ☉帕斯卡爾.勒托萊爾 翻譯/崔保仲、董強
   
152 藝術現場
  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克里斯坦.馬克雷:樂曲」
   
155 圍場散步
  亞洲藝術市場位移的可能,台灣準備好了嗎? ☉胡永芬
   
158 台灣美術
  超寫實主義的跨越與逼視─台灣美術變貌卅 ☉潘(示番)
   
166 台灣抽象藝術史
  戰後嬰兒潮的抽象探索(一)─《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卅章 ☉蕭瓊瑞
   
180 手繪古建築
  石拱橋─北京盧溝橋與福建龍潭村廊橋 ☉李乾朗
   
184 評藝廣場
  穿透故鄉的果香─鍾慶煌的異域戀曲 ☉蕭瓊瑞
   
188 交陪美學論
  妖氣都市:從人類之城到異類結界 ☉龔卓軍
   
192 影像邊緣
  性感的1990年代─蘇匯宇〈屁眼.淫書.速可達〉中的形象與自我問題 ☉王柏偉
   
288 舊文新刊
  表現美國精神的藝術家史都華.戴維斯 ☉威廉.英內斯.荷馬
   
292 美學入門
  物件.眼睛.造形美術─《美學入門》之九 ☉歐文.艾德曼 編譯/朱惠慈
   
296 數位藝術專欄
  數位藝術的當代性─以豪華朗機工〈聆聽花開的聲音〉為例 ☉林珮淳
   
302 聚焦當代
  調度感知─王德瑜的裝置藝術創作 ☉莊偉慈
   
308 名畫物語
  湯瑪斯.根茲巴羅的〈藍衣男孩〉 ☉盧穎
   
312 文化行政
  伴隨藝術家創作生涯的每一刻
─專訪法國「藝術家基金會」會長蘿倫絲.麥妮爾 ☉鄭元智
   
320 國際藝壇
  碎裂的自我之鏡
─舊金山當代猶太美術館「Show Me as I Want to Be Seen」 ☉許楚君
322 燃燒熱情、追求真理的文藝復興人
─倫敦白金漢宮女王美術館「達文西:素描人生」 ☉林盈君
330 危崖生花、牆後有光
─紐約大學格瑞美術館「石牆之後的藝術:1969-1989」 ☉戴尹宣
338 性別、身體、「生存的姿態」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瑪利亞.拉斯尼克回顧展 ☉陳宜艷
344 建築烏托邦歐洲和「跨」性別身體
─楠泰爾─阿蒙迪爾國家戲劇中心「不道德的故事」 ☉詹育杰
348 顛覆儀式與奇幻人物拼貼出恍惚場景
─巴黎理查基金會「開燈的派對」 ☉詹育杰
352 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經典大作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館藏特展 ☉周東曉
362 金碧映輝生命與情愛
─東京都美術館「克林姆展:1900年代的維也納與日本」 ☉劉育仁
370 當神祕的東方遇上西方
─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東方願景:從夢境到光明」 ☉黃杰敏
376 穿透大自然的吶喊
─倫敦大英博物館「愛德華.孟克:愛與焦慮」 ☉黃杰敏
380 達達主義開拓者與他的藝術家族
─費城美術館「杜象家族」特展 ☉劉育仁
488 跨越歷史的對話
─希臘提洛斯島安東尼.葛姆雷個展「SIGHT」 ☉林盈君
   
386 藝術家評介
  當代敦煌─張振宇的「量子臉書」系列創作(下) ☉潘安儀
396 東方精神的現代形貌─禪的顏色:蕭勤的繪畫 ☉許楚君
   
402 策展論述
  以《我》存有─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家聯展 ☉曾鈺涓
   
408 纖維藝術
  解碼色彩─理查.蘭迪斯的紀律美學織品藝術 ☉劉明惠
   
412 當代藝術
  拉緊的阿基里斯腱─思李明學「在放鬆的多數的陽光中」 ☉林育聖
   
416 美術流派
  虛構神話─美國普普藝術(上) ☉康斯坦斯.格仁 編譯╱吳虹霏
   
424 名家傑作
  近代日本美人畫家鏑木清方─懷藏眷念的繪畫世界 ☉羅珮慈
   
456 發現美術館
  坐看雲起─威靈頓戈威─布魯斯特美術館與林賴中心 ☉陳宜艷
   
460 雕塑藝術
  高松石雕三年展(中) ☉黃健敏
   
466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470 西域佛畫
  禪定形二十一佛.刺繡淨土圖殘片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478 創意陶藝
  炙熱濃烈的感性鄉愁─陶藝家陳美華的原鄉力量 ☉莊秀玲
   
482 當代新陶
  第八代清水六兵衛×馬克.郭第 ☉邵婷如
   
486 誌上話陶
  剛柔並濟的陶瓷大器─陶藝家陳淑耘 ☉黎翠玉
   
489 藝展目錄
   
490 藝展報導
   
498 藝術快遞
   
500 展覽月報
   
506 藝術市場行情表
   
510 藝術家圖書目錄
   
516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版》

解讀聲音與影像的藝術感知

 

 芭芭拉.倫敦在2013年紐約現代美術館「聲音:當代記錄」展覽圖錄裡寫道:「聲音藝術質疑我們傾聽的方式和內容,以及我們如何去理解它們。」近年,以抽象的聲音做為媒材或方法,結合視覺的、具象的影像或裝置藝術型態的創作形式,成為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不可分割共體,在展覽和表演中愈發常見。

 

 7月專輯討論近期推出的三檔展覽:「超音樂.異聲驅動」、「聲動:光與音的詩」與「無重力星空」,以及從策展人兼藝術評論者郭昭蘭和藝術家王福瑞、王新仁、葉廷皓、張永達的展覽、活動策畫或創作經驗,展現聲音藝術乃至於更強調聽╱視覺共時同步的音像藝術,如何改變觀眾感知藝術的方式。在著重聆聽經驗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看到由聲音現象所帶來的獨特場域氛圍拓展了觀者的感知能力,激發聽、視覺對當下時空乃至內在經驗的交感與重構。

 

 在介紹美國在台協會(AIT)內湖新館藝術典藏的特別報導單元中,《藝術家》雜誌獨家專訪美國在台協會文化新聞組美國文化中心主任區毅良(Eric Aldrich),向讀者暢談AIT內湖新館藝術典藏之作的風采。

 

 接續6月專輯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內容,本期特別報導單元為讀者帶來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及平行展的精選評介,包括獲國家館金獅獎的立陶宛館與獲特別提名獎的比利時館,並進一步解析本屆最佳藝術家金獅獎得主亞瑟.賈法的得獎作品「白色專輯」。

 

 法國素描與造形藝術國家基金會(FNAGP)在2018年年底正式改名為「藝術家基金會」(Fondation des Artistes),《藝術家》雜誌相當難得地邀請到藝術家基金會會長蘿倫絲.麥妮爾進行訪談,希望藉此了解這個以公眾利益為主,但具法人地位的私人機構是如何運作,它如何管理分散各地的據點與它們的操作模式,以及麥妮爾對於基金會的未來展望,將法國這間重要的藝術機構介紹給國內讀者與藝術家。

 

 在台灣於5月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之時,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特別關注多檔以同志、酷兒、性別、身體等議題為主的精采展覽,包括正在紐約如火如荼展開的「石牆之後的藝術:1969-1989」、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的瑪利亞.拉斯尼克回顧展、舊金山當代猶太美術館的「Show Me as I Want to Be Seen」、法國跨性別藝術家梅那爾「不道德的故事」行為表演、巴黎理查基金會「開燈的派對」等。名家傑作介紹近代日本美人畫家鏑木清方出身於插畫家的文學素養養成,以及在他畫筆下優美的女性形象。

目錄
118 7月專輯
  聲音×影像藝術感知解讀
120 聽╱聲與視╱見的感知距離 ☉賴依欣
126 酷兒化聲音─「聲音想怎樣?」論壇紀事 ☉郭昭蘭
128 追尋聲源的動態運動─台北市立美術館「聲動:光與音的詩」 ☉史旻玠
134 音像影響─音像藝術的台灣切片 ☉葉廷皓
140 聽覺與視覺共構的無垠─與聲音藝術家王福瑞談聲與光的並行 ☉高慧倩
144 隱身於邏輯之中的怪物─王新仁談音像藝術表演的現場衝擊 ☉張晏慈
148 感知的擴張─張永達作品的聲音經驗 ☉蔣嘉惠
   
92 特別報導─AIT新館藝術典藏
  以藝術搭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美國在台協會內湖新館藝術典藏 ☉藝術家雜誌獨家專訪/高慧倩
94 Art in AIT典藏作品介紹 ☉高慧倩、黃其安
   
196 特別報導─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
  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
  196⋯立陶宛 200⋯比利時 202⋯德國 208⋯日本 212⋯加拿大 216⋯迦納 218⋯芬蘭
220⋯韓國 224⋯克羅埃西亞 226⋯法國 230⋯奧地利 234⋯葡萄牙 236⋯土耳其
240⋯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242⋯喬治亞 244⋯巴基斯坦 246⋯義大利 250⋯丹麥
252⋯盧森堡 254⋯智利 258⋯沙烏地阿拉伯 260⋯菲律賓
☉謝佩君、鄭安齊、鄭元智、蔣嘉惠
264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精選
─格里曼尼宮、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基金會、葛拉西宮、齊尼宮、普拉達基金會、卡瓦尼斯宮 ☉鄭元智
278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精選─威尼斯美術學院「巴塞利茲─美術學院」 ☉蔣嘉惠
282 白色政治的視覺頻率─最佳藝術家金獅獎得主亞瑟.賈法的「白色專輯」 ☉謝佩君
284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與其他作品
  284⋯詹姆斯.李.拜爾斯之死 
  285⋯香港館
  286⋯梁平正─個人結構
  287⋯溫度─陳承衛油畫展 ☉整理/蔣嘉惠
   
67 藝術風景
  露意絲.布爾喬亞在阿姆斯特丹荷蘭國立博物館花園
   
68 藝術正論
  藝術史與當代藝術是對立的嗎? ☉廖仁義
   
69 美術之眼
  和克林姆在雨中邂逅 ☉陳長華
   
70 香港視線
  麥海珊個展「如此,攝影筆」 ☉卓有瑞
   
71 藝蹤尋探
  愛憐人 ☉吳曉芳
   
72 藝術新聞
  丁曉菁出任文策院第一屆董事長
73 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揭曉
  北美館藝想迴廊新計畫「24/7」
74 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
  雲門劇場藝廊李永沱畫作展
75 C-LAB「搗亂了所有的創作者」
  國美館「一○八年全國美術展」
76 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新館開幕
77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覺醒」特展
  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宣布策展人
78 布利碼頭博物館「極樂天堂」展
  阿爾國際攝影節
79 倫敦國家肖像館辛蒂.雪曼個展
  荷蘭國家博物館史基浦機場分館重新開幕
80 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亞瑟.賈法個展
81 大都會美術館「敢曝:時尚筆記」
  順天美術館藏品美東巡迴展
   
82 藝術拍賣
  羅芙奧台北2019年春季拍賣成績創紀錄 ☉本刊訊
   
84 藝術市場
  城市美學的藝術饗宴─2019台中藝術博覽會 ☉本刊訊
   
86 展事匯
  心景與情境─中國傳統繪畫的承續與破法 ☉許玉鈴
   
90 國際傳真
  美術館藝術推廣教育的新平台─MOOC ☉鄭元智
   
102 藝術趨勢
  什麼是潮藝術(URBART)─時尚文化新風暴 ☉陸蓉之
   
108 藝術視界
  梵谷失竊作品重回梵谷美術館 ☉許楚君
474 覲見薩迦南寺 ☉丘星星
   
112 封面藝術家
  須耕耘自己的花園─馬丹的藝術 ☉帕斯卡爾.勒托萊爾 翻譯/崔保仲、董強
   
152 藝術現場
  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克里斯坦.馬克雷:樂曲」
   
155 圍場散步
  亞洲藝術市場位移的可能,台灣準備好了嗎? ☉胡永芬
   
158 台灣美術
  超寫實主義的跨越與逼視─台灣美術變貌卅 ☉潘(示番)
   
166 台灣抽象藝術史
  戰後嬰兒潮的抽象探索(一)─《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卅章 ☉蕭瓊瑞
   
180 手繪古建築
  石拱橋─北京盧溝橋與福建龍潭村廊橋 ☉李乾朗
   
184 評藝廣場
  穿透故鄉的果香─鍾慶煌的異域戀曲 ☉蕭瓊瑞
   
188 交陪美學論
  妖氣都市:從人類之城到異類結界 ☉龔卓軍
   
192 影像邊緣
  性感的1990年代─蘇匯宇〈屁眼.淫書.速可達〉中的形象與自我問題 ☉王柏偉
   
288 舊文新刊
  表現美國精神的藝術家史都華.戴維斯 ☉威廉.英內斯.荷馬
   
292 美學入門
  物件.眼睛.造形美術─《美學入門》之九 ☉歐文.艾德曼 編譯/朱惠慈
   
296 數位藝術專欄
  數位藝術的當代性─以豪華朗機工〈聆聽花開的聲音〉為例 ☉林珮淳
   
302 聚焦當代
  調度感知─王德瑜的裝置藝術創作 ☉莊偉慈
   
308 名畫物語
  湯瑪斯.根茲巴羅的〈藍衣男孩〉 ☉盧穎
   
312 文化行政
  伴隨藝術家創作生涯的每一刻
─專訪法國「藝術家基金會」會長蘿倫絲.麥妮爾 ☉鄭元智
   
320 國際藝壇
  碎裂的自我之鏡
─舊金山當代猶太美術館「Show Me as I Want to Be Seen」 ☉許楚君
322 燃燒熱情、追求真理的文藝復興人
─倫敦白金漢宮女王美術館「達文西:素描人生」 ☉林盈君
330 危崖生花、牆後有光
─紐約大學格瑞美術館「石牆之後的藝術:1969-1989」 ☉戴尹宣
338 性別、身體、「生存的姿態」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瑪利亞.拉斯尼克回顧展 ☉陳宜艷
344 建築烏托邦歐洲和「跨」性別身體
─楠泰爾─阿蒙迪爾國家戲劇中心「不道德的故事」 ☉詹育杰
348 顛覆儀式與奇幻人物拼貼出恍惚場景
─巴黎理查基金會「開燈的派對」 ☉詹育杰
352 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經典大作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館藏特展 ☉周東曉
362 金碧映輝生命與情愛
─東京都美術館「克林姆展:1900年代的維也納與日本」 ☉劉育仁
370 當神祕的東方遇上西方
─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東方願景:從夢境到光明」 ☉黃杰敏
376 穿透大自然的吶喊
─倫敦大英博物館「愛德華.孟克:愛與焦慮」 ☉黃杰敏
380 達達主義開拓者與他的藝術家族
─費城美術館「杜象家族」特展 ☉劉育仁
488 跨越歷史的對話
─希臘提洛斯島安東尼.葛姆雷個展「SIGHT」 ☉林盈君
   
386 藝術家評介
  當代敦煌─張振宇的「量子臉書」系列創作(下) ☉潘安儀
396 東方精神的現代形貌─禪的顏色:蕭勤的繪畫 ☉許楚君
   
402 策展論述
  以《我》存有─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家聯展 ☉曾鈺涓
   
408 纖維藝術
  解碼色彩─理查.蘭迪斯的紀律美學織品藝術 ☉劉明惠
   
412 當代藝術
  拉緊的阿基里斯腱─思李明學「在放鬆的多數的陽光中」 ☉林育聖
   
416 美術流派
  虛構神話─美國普普藝術(上) ☉康斯坦斯.格仁 編譯╱吳虹霏
   
424 名家傑作
  近代日本美人畫家鏑木清方─懷藏眷念的繪畫世界 ☉羅珮慈
   
456 發現美術館
  坐看雲起─威靈頓戈威─布魯斯特美術館與林賴中心 ☉陳宜艷
   
460 雕塑藝術
  高松石雕三年展(中) ☉黃健敏
   
466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470 西域佛畫
  禪定形二十一佛.刺繡淨土圖殘片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478 創意陶藝
  炙熱濃烈的感性鄉愁─陶藝家陳美華的原鄉力量 ☉莊秀玲
   
482 當代新陶
  第八代清水六兵衛×馬克.郭第 ☉邵婷如
   
486 誌上話陶
  剛柔並濟的陶瓷大器─陶藝家陳淑耘 ☉黎翠玉
   
489 藝展目錄
   
490 藝展報導
   
498 藝術快遞
   
500 展覽月報
   
506 藝術市場行情表
   
510 藝術家圖書目錄
   
516 藝術線上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19年6月 #529
  • 藝術家2019年5月 #528
  • 藝術家2019年4月 #527
  • 藝時代崛起:李仲生與臺灣現代藝術發展(中英文對照)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