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19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19年1月 #524

  • 藝術家2019年1月 #524 1

藝術家2019年1月 #524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版》
  • 目錄

2018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2018年英國泰納獎與法國杜象獎,兩大重要獎項的入圍作品不約而同地著眼於錄像、電影、影音裝置的當代藝術形式;而在被視為VR應用元年的2017年之後,數位與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加入更多沉浸式體驗與VR技術的影像觀,科技時代下的藝術趨勢,遂成為本期2018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專輯的主軸,邀請作者針對台灣數位與新媒體藝術展覽、整體發展與VR影像觸發的新觀點,就其觀察與評析撰文。

 

 2018年也是台灣藝術界變動頻仍的一年,除了幾間重要館所進行翻新整修而閉館抑或重啟,更有新興藝術機構帶來嶄新能量,伴隨著對藝文工作者的權益與藝文產業資源分配的關注;2018年「十大公辦好展覽」與「十大視覺藝術新聞」票選結果出爐,分別由高雄市立美術館「靜河流深」和「臺南市美術館開館試營運」獲得第一,也說明了這點,本期專輯亦有專文回顧2018文化政策與藝術環境觀察。

 

 特別報導單元介紹舉辦於歲末年終之際的國際重要展覽,作者戴映萱評論本屆聚焦政治性議題的泰納獎,文中分析入圍者與獎項得主夏洛特.普勞哲的作品。首屆曼谷藝術雙年展華麗登場,作者鄧聿檠訪談藝術總監阿皮南.珀切那達,並親赴現場帶來第一手報導;張懿文則介紹雙年展中於曼谷藝術文化中心展出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學院長時間表演「A Possible Island?」。現正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本期特別精選作品介紹給讀者。

 

 國際藝壇單元呈現多檔從古典、現代到當代的年底重點精采展覽:紐約現代美術館「布魯斯.諾曼:消失的行為」、巴黎大皇宮「耀眼的威尼斯!」和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拉丁美洲的幾何圖象」、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老布魯格爾回顧展」、愛丁堡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羅特列克與名流的藝術」等;也帶來藝術史上幾位重要女性創作者的個展,如: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安娜.曼帝耶塔個展與卡地亞—布列松基金會瑪汀.法蘭克回顧展,以及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安妮.艾伯絲回顧展,這些分別在錄像、攝影、編織藝術創作上成就不俗、風格獨特的藝術家,值得一讀。

 發現美術館單元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潘襎為文揭示日本建築名家坂茂在臺南市美術館建築與環境營造上的設計理念,讀者可先行一窺坂茂賦予美術館的特質與內在精神。臺南市美術館2館即將於2019年1月27日舉行正式開館儀式,可以預見將會在台灣的美術館發展史上記下新的一頁。

110 1月專輯
  2018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112 2018年十大公辦好展覽 ⊙整理/羅珮慈
119 2018年十大視覺藝術新聞 ⊙整理/許楚君
126 台灣錄像新媒體藝術的當代趨勢與未來想像 ⊙陳永賢
134 匱乏與掙扎中對時代的回應
─2018年台灣數位藝術發展的綜觀性回顧 ⊙邱誌勇
142 注意力的調度.中陰身的影像
─2018 VR影像年度觀察報告 ⊙龔卓軍
148 以地方做為驅動
─2018文化政策與藝術環境觀察 ⊙蔡淳任
152 2018視覺藝術大事紀 ⊙整理/編輯部
   
90 特別報導─2018年泰納獎
  藝術與政治的課題
─2018年英國泰納獎綜合觀察 ⊙戴映萱
   
230 特別報導─2018台北雙年展
  我們如何共同生存?
─2018台北雙年展報導 ⊙許楚君
234 2018台北雙年展作品選介 ⊙許楚君、羅珮慈
   
238 特別報導─2018曼谷藝術雙年展
  當曼谷做為雙年展場域─2018曼谷藝術雙年展 ⊙鄧聿檠
246 2018曼谷藝術雙年展作品選介 ⊙鄧聿檠
250 尋找遺失孤島的可能性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學院長時間表演「A Possible Island?」 ⊙張懿文
   
67 藝術風景
  蘿莉.虹的〈無題〉
   
68 巴黎隨筆
  海報王慕夏和他的女人花 ⊙李明明
   
69 美術之眼
  貓在故宮行走 ⊙陳長華
   
70 香港視線
  南韓秋色 ⊙卓有瑞
   
71 藝術新聞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3×3×6」
  大未來林舍畫廊陳界仁個展
72 2018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
  今日美術館妮基.聖法爾特展
73 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
  畫廊周北京2019新布局
74 上海博物館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
75 何香凝美術館北歐四國設計展
  2019新加坡藝術週1月登場
76 比爾.維歐拉與米開朗基羅
  知名美國藝術家傑夫.孔斯被判侵權有罪
   
78 藝術市場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初登場 ⊙蔣嘉惠
80 聚焦台北─訪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總監任天晉 ⊙蔣嘉惠
82 再創南台灣藝術新契機
─「2018高雄藝術博覽會」展後報導 ⊙高雄藝術博覽會
84 藝術熱點在上海
─2018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和西岸設計與藝術博覽會 ⊙翁浩原
   
100 封面藝術家
  走自己的創作之路─劉雲的山水畫 ⊙邵大箴
   
104 發現美術館
  與大自然偶遇的美術館
─臺南市美術館與設計者坂茂的理念 ⊙潘(示番)
   
156 藝術現場
  巴塞爾美術館「更巨大的睡眠:曼諾美術獎展」
   
159 圍場散步
  全台灣只熱中做當代藝術,這樣好嗎? ⊙胡永芬
   
162 畫廊圈
  日曜寰宇的藝術想望─曜畫廊開幕 ⊙羅珮慈
   
164 台灣美術
  禪在東西方美術上的流動(一)─台灣美術變貌廿四 ⊙潘(示番)
   
176 台灣抽象藝術史
  李仲生南下後的第二波影響(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廿四章 ⊙蕭瓊瑞
   
190 水墨畫世界
  詩意畫境 優雅樸實─齊白石的〈石門二十四景〉 ⊙北辰
   
206 手繪古建築
  浙南與閩西的木拱橋─追求木橋梁的極限 ⊙李乾朗
   
210 舊文新刊
  新春試筆和飲春酒 ⊙林錦鴻
   
212 文化行政
  法國藝術評論與藝術創作人才的養成與文化政策
─國立台灣美術館「重建台灣藝術史」大師講座紀實(上) 
⊙主講/馬克.巴杜胥 整理/蔣嘉惠
   
216 評藝廣場
  生活.日常─阮義忠的「淡水小鎮70年代」 ⊙蕭瓊瑞
   
220 影像邊緣
  亞洲是如何煉成的?─吳其育〈亞洲大氣〉中的影像與界面問題 ⊙王柏偉
   
224 聚焦當代
  日常生活做為創作的容器─溫孟瑜的藝術創作 ⊙莊偉慈
   
256 國際藝壇
  當消失的行為成為一種隱喻
─紐約現代美術館「布魯斯.諾曼:消失的行為」 ⊙周東曉
268 自然的內在力量
─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時間與歷史將我覆蓋─安娜.曼帝耶塔個展」 ⊙鄭元智
272 生態考察的經驗轉化
─柏林市立美術館「朱利安.夏利耶:我們曾漂浮著」 ⊙楊詩涵
276 以「形式」為對話的基礎
─法國國家圖書館特展「Make It New」 ⊙劉京璇
282 探索「拉美」的幾何美學
─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拉丁美洲的幾何圖象」特展 ⊙鄭元智
288 18世紀的威尼斯、藝術與歐洲
─巴黎大皇宮「耀眼的威尼斯!」特展 ⊙唐忠珊
298 充滿戲劇性的北方文藝復興大師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老布魯格爾回顧展」 ⊙林盈君
306 光影與色彩的魔術師
─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非同凡響:維梅爾與荷蘭藝術」 ⊙劉育仁
314 立體主義史前史
─巴黎奧塞美術館「畢卡索:藍色至玫瑰色時期」特展 ⊙許楚君
322 19世紀末巴黎的浮光聲色
─愛丁堡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羅特列克與名流的藝術」特展 ⊙方秀雲
330 魔力的延續
─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美術館「達利和超現實主義」 ⊙周芳蓮
336 圖象移民史
─柏林夏洛滕堡區公共藝廊「第一人稱敘事─移民檔案實驗室」 ⊙鄭安齊
340 自成一格的大島文明
─巴黎布利碼頭─席哈克博物館「馬達加斯加:大島上的藝術」 ⊙廖瓊芳
   
348 藝術家評介
  克雷爾.莫蘿:繪畫與書法在文字中交融 ⊙孫成安、柯孟德 翻譯/胡嘉興
   
352 展覽評介
  走入山海環繞的生命情境─國立中正紀念堂「山.海 靈境─Malang美的釋放」 ⊙高慧倩
354 「只在此山中」的留色與透意─郭正參創作個展 ⊙簡政展
   
356 藝術動態
  機械複製時代下的異花盛開
─國立中正紀念堂「安迪.沃荷─普普狂想」特展 ⊙整理/許楚君
   
360 美術流派
  追求新而理想的美─唯美主義(上) ⊙史蒂芬.柯羅威 編譯/朱燕翔
   
372 名家傑作
  圓山應舉的寫生繪畫─開創追求真實的新時代 ⊙羅珮慈
   
394 攝影藝術
  對世界堅定溫柔的探索
─巴黎卡地亞─布列松基金會「瑪汀.法蘭克回顧展」 ⊙林盈君
   
398 美學入門
  藝術與文明─《美學入門》之三 ⊙歐文.艾德曼 編譯/朱惠慈
   
402 藝術著作
  美術學校學生的競試之路─學院主義的誕生及藝術實踐(四) ⊙楊墀
   
408 藝術視界
  諸事順遂─都市空間中的「豬」 ⊙黃健敏
   
414 纖維藝術
  編織於設計與藝術之間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安妮.艾伯絲回顧展」 ⊙康雅筑
420 百年慶典下的國際紡織藝術展
─陶格夫匹爾斯馬克.羅斯柯藝術中心2018季末節目 ⊙曾嬿圩
   
426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430 西域佛畫
  唐代至五代的觀經變相圖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438 創意陶藝
  關於家、關於愛的告白
─陶藝家許旭倫的敘述本事 ⊙莊秀玲
   
442 當代新陶
  尹率×迪恩.史密斯 ⊙邵婷如
   
446 誌上話陶
  從觀念藝術到天目釉碗皆熔融於地土當中─陶藝家羅森豪 ⊙黎翠玉
   
448 新書出版
  《道與技之間─林珮淳藝術的啟示與警示》出版序 ⊙林麗真
   
450 《學院藝術三百年》新書出版 ⊙楊墀
452 《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跋 ⊙藍宇文
   
454 藝術新刊
  一場豐富的藝術饗宴─《國美藝誌》第五期出刊 ⊙賴岳貞
   
455 藝展目錄
   
456 藝展報導
   
466 藝術快遞
   
468 展覽月報
   
474 藝術市場行情表
   
478 藝術家圖書目錄
   
484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版》

2018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2018年英國泰納獎與法國杜象獎,兩大重要獎項的入圍作品不約而同地著眼於錄像、電影、影音裝置的當代藝術形式;而在被視為VR應用元年的2017年之後,數位與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加入更多沉浸式體驗與VR技術的影像觀,科技時代下的藝術趨勢,遂成為本期2018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專輯的主軸,邀請作者針對台灣數位與新媒體藝術展覽、整體發展與VR影像觸發的新觀點,就其觀察與評析撰文。

 

 2018年也是台灣藝術界變動頻仍的一年,除了幾間重要館所進行翻新整修而閉館抑或重啟,更有新興藝術機構帶來嶄新能量,伴隨著對藝文工作者的權益與藝文產業資源分配的關注;2018年「十大公辦好展覽」與「十大視覺藝術新聞」票選結果出爐,分別由高雄市立美術館「靜河流深」和「臺南市美術館開館試營運」獲得第一,也說明了這點,本期專輯亦有專文回顧2018文化政策與藝術環境觀察。

 

 特別報導單元介紹舉辦於歲末年終之際的國際重要展覽,作者戴映萱評論本屆聚焦政治性議題的泰納獎,文中分析入圍者與獎項得主夏洛特.普勞哲的作品。首屆曼谷藝術雙年展華麗登場,作者鄧聿檠訪談藝術總監阿皮南.珀切那達,並親赴現場帶來第一手報導;張懿文則介紹雙年展中於曼谷藝術文化中心展出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學院長時間表演「A Possible Island?」。現正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本期特別精選作品介紹給讀者。

 

 國際藝壇單元呈現多檔從古典、現代到當代的年底重點精采展覽:紐約現代美術館「布魯斯.諾曼:消失的行為」、巴黎大皇宮「耀眼的威尼斯!」和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拉丁美洲的幾何圖象」、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老布魯格爾回顧展」、愛丁堡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羅特列克與名流的藝術」等;也帶來藝術史上幾位重要女性創作者的個展,如: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安娜.曼帝耶塔個展與卡地亞—布列松基金會瑪汀.法蘭克回顧展,以及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安妮.艾伯絲回顧展,這些分別在錄像、攝影、編織藝術創作上成就不俗、風格獨特的藝術家,值得一讀。

 發現美術館單元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潘襎為文揭示日本建築名家坂茂在臺南市美術館建築與環境營造上的設計理念,讀者可先行一窺坂茂賦予美術館的特質與內在精神。臺南市美術館2館即將於2019年1月27日舉行正式開館儀式,可以預見將會在台灣的美術館發展史上記下新的一頁。

目錄
110 1月專輯
  2018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112 2018年十大公辦好展覽 ⊙整理/羅珮慈
119 2018年十大視覺藝術新聞 ⊙整理/許楚君
126 台灣錄像新媒體藝術的當代趨勢與未來想像 ⊙陳永賢
134 匱乏與掙扎中對時代的回應
─2018年台灣數位藝術發展的綜觀性回顧 ⊙邱誌勇
142 注意力的調度.中陰身的影像
─2018 VR影像年度觀察報告 ⊙龔卓軍
148 以地方做為驅動
─2018文化政策與藝術環境觀察 ⊙蔡淳任
152 2018視覺藝術大事紀 ⊙整理/編輯部
   
90 特別報導─2018年泰納獎
  藝術與政治的課題
─2018年英國泰納獎綜合觀察 ⊙戴映萱
   
230 特別報導─2018台北雙年展
  我們如何共同生存?
─2018台北雙年展報導 ⊙許楚君
234 2018台北雙年展作品選介 ⊙許楚君、羅珮慈
   
238 特別報導─2018曼谷藝術雙年展
  當曼谷做為雙年展場域─2018曼谷藝術雙年展 ⊙鄧聿檠
246 2018曼谷藝術雙年展作品選介 ⊙鄧聿檠
250 尋找遺失孤島的可能性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學院長時間表演「A Possible Island?」 ⊙張懿文
   
67 藝術風景
  蘿莉.虹的〈無題〉
   
68 巴黎隨筆
  海報王慕夏和他的女人花 ⊙李明明
   
69 美術之眼
  貓在故宮行走 ⊙陳長華
   
70 香港視線
  南韓秋色 ⊙卓有瑞
   
71 藝術新聞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3×3×6」
  大未來林舍畫廊陳界仁個展
72 2018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
  今日美術館妮基.聖法爾特展
73 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
  畫廊周北京2019新布局
74 上海博物館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
75 何香凝美術館北歐四國設計展
  2019新加坡藝術週1月登場
76 比爾.維歐拉與米開朗基羅
  知名美國藝術家傑夫.孔斯被判侵權有罪
   
78 藝術市場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初登場 ⊙蔣嘉惠
80 聚焦台北─訪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總監任天晉 ⊙蔣嘉惠
82 再創南台灣藝術新契機
─「2018高雄藝術博覽會」展後報導 ⊙高雄藝術博覽會
84 藝術熱點在上海
─2018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和西岸設計與藝術博覽會 ⊙翁浩原
   
100 封面藝術家
  走自己的創作之路─劉雲的山水畫 ⊙邵大箴
   
104 發現美術館
  與大自然偶遇的美術館
─臺南市美術館與設計者坂茂的理念 ⊙潘(示番)
   
156 藝術現場
  巴塞爾美術館「更巨大的睡眠:曼諾美術獎展」
   
159 圍場散步
  全台灣只熱中做當代藝術,這樣好嗎? ⊙胡永芬
   
162 畫廊圈
  日曜寰宇的藝術想望─曜畫廊開幕 ⊙羅珮慈
   
164 台灣美術
  禪在東西方美術上的流動(一)─台灣美術變貌廿四 ⊙潘(示番)
   
176 台灣抽象藝術史
  李仲生南下後的第二波影響(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廿四章 ⊙蕭瓊瑞
   
190 水墨畫世界
  詩意畫境 優雅樸實─齊白石的〈石門二十四景〉 ⊙北辰
   
206 手繪古建築
  浙南與閩西的木拱橋─追求木橋梁的極限 ⊙李乾朗
   
210 舊文新刊
  新春試筆和飲春酒 ⊙林錦鴻
   
212 文化行政
  法國藝術評論與藝術創作人才的養成與文化政策
─國立台灣美術館「重建台灣藝術史」大師講座紀實(上) 
⊙主講/馬克.巴杜胥 整理/蔣嘉惠
   
216 評藝廣場
  生活.日常─阮義忠的「淡水小鎮70年代」 ⊙蕭瓊瑞
   
220 影像邊緣
  亞洲是如何煉成的?─吳其育〈亞洲大氣〉中的影像與界面問題 ⊙王柏偉
   
224 聚焦當代
  日常生活做為創作的容器─溫孟瑜的藝術創作 ⊙莊偉慈
   
256 國際藝壇
  當消失的行為成為一種隱喻
─紐約現代美術館「布魯斯.諾曼:消失的行為」 ⊙周東曉
268 自然的內在力量
─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時間與歷史將我覆蓋─安娜.曼帝耶塔個展」 ⊙鄭元智
272 生態考察的經驗轉化
─柏林市立美術館「朱利安.夏利耶:我們曾漂浮著」 ⊙楊詩涵
276 以「形式」為對話的基礎
─法國國家圖書館特展「Make It New」 ⊙劉京璇
282 探索「拉美」的幾何美學
─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拉丁美洲的幾何圖象」特展 ⊙鄭元智
288 18世紀的威尼斯、藝術與歐洲
─巴黎大皇宮「耀眼的威尼斯!」特展 ⊙唐忠珊
298 充滿戲劇性的北方文藝復興大師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老布魯格爾回顧展」 ⊙林盈君
306 光影與色彩的魔術師
─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非同凡響:維梅爾與荷蘭藝術」 ⊙劉育仁
314 立體主義史前史
─巴黎奧塞美術館「畢卡索:藍色至玫瑰色時期」特展 ⊙許楚君
322 19世紀末巴黎的浮光聲色
─愛丁堡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羅特列克與名流的藝術」特展 ⊙方秀雲
330 魔力的延續
─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美術館「達利和超現實主義」 ⊙周芳蓮
336 圖象移民史
─柏林夏洛滕堡區公共藝廊「第一人稱敘事─移民檔案實驗室」 ⊙鄭安齊
340 自成一格的大島文明
─巴黎布利碼頭─席哈克博物館「馬達加斯加:大島上的藝術」 ⊙廖瓊芳
   
348 藝術家評介
  克雷爾.莫蘿:繪畫與書法在文字中交融 ⊙孫成安、柯孟德 翻譯/胡嘉興
   
352 展覽評介
  走入山海環繞的生命情境─國立中正紀念堂「山.海 靈境─Malang美的釋放」 ⊙高慧倩
354 「只在此山中」的留色與透意─郭正參創作個展 ⊙簡政展
   
356 藝術動態
  機械複製時代下的異花盛開
─國立中正紀念堂「安迪.沃荷─普普狂想」特展 ⊙整理/許楚君
   
360 美術流派
  追求新而理想的美─唯美主義(上) ⊙史蒂芬.柯羅威 編譯/朱燕翔
   
372 名家傑作
  圓山應舉的寫生繪畫─開創追求真實的新時代 ⊙羅珮慈
   
394 攝影藝術
  對世界堅定溫柔的探索
─巴黎卡地亞─布列松基金會「瑪汀.法蘭克回顧展」 ⊙林盈君
   
398 美學入門
  藝術與文明─《美學入門》之三 ⊙歐文.艾德曼 編譯/朱惠慈
   
402 藝術著作
  美術學校學生的競試之路─學院主義的誕生及藝術實踐(四) ⊙楊墀
   
408 藝術視界
  諸事順遂─都市空間中的「豬」 ⊙黃健敏
   
414 纖維藝術
  編織於設計與藝術之間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安妮.艾伯絲回顧展」 ⊙康雅筑
420 百年慶典下的國際紡織藝術展
─陶格夫匹爾斯馬克.羅斯柯藝術中心2018季末節目 ⊙曾嬿圩
   
426 塞尚傳記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430 西域佛畫
  唐代至五代的觀經變相圖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438 創意陶藝
  關於家、關於愛的告白
─陶藝家許旭倫的敘述本事 ⊙莊秀玲
   
442 當代新陶
  尹率×迪恩.史密斯 ⊙邵婷如
   
446 誌上話陶
  從觀念藝術到天目釉碗皆熔融於地土當中─陶藝家羅森豪 ⊙黎翠玉
   
448 新書出版
  《道與技之間─林珮淳藝術的啟示與警示》出版序 ⊙林麗真
   
450 《學院藝術三百年》新書出版 ⊙楊墀
452 《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跋 ⊙藍宇文
   
454 藝術新刊
  一場豐富的藝術饗宴─《國美藝誌》第五期出刊 ⊙賴岳貞
   
455 藝展目錄
   
456 藝展報導
   
466 藝術快遞
   
468 展覽月報
   
474 藝術市場行情表
   
478 藝術家圖書目錄
   
484 藝術線上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18年11月 #522
  • 藝術家2018年10月 #521
  • 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
  • 學院藝術三百年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