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8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2月 #125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2月 #125 1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2月 #125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藝蘊時代的思與變

 

    藝術領域常見以時間為題的視覺思考,基里訶的〈時間之謎〉將腕錶懸置於超自然的謎團當中,達利在〈記憶的執著〉中改變了時鐘的形狀,使其液化而柔軟,從莫內在一天裡不同時間內繪製完成的數幅〈魯昂大教堂〉,以及安迪.沃荷對紐約帝國大廈長達八小時的拍攝影片中,我們都看到了時間,感受了時間的流逝,經歷著藝術以視覺為手段來展現、顯現、提示、象徵時間的存在及意義。

    在藝術家的創意世界裡,所有現象都是意識的外化,時間觀念不光只是由外在形貌傳達,它也依附於真實的氣息、觸覺等故事情境,乃至對於身體知覺的挑釁。在這些創意結構的彼此嵌合中,每個部件都呈現了時間運行的鮮明動態,在戲劇化的展演當中,分秒的變化融入了尋常的日日夜夜,這些概念介入了生與死的持續交流,收納著時光終將成為歷史的紀錄,這便是2月專輯「跨時之思」的楔引。

    藝術家的創作凝結了過去的時間,在或快或慢的提煉過程中被人們所感知。時間在加速度間聚合爆炸,藝術的創作模式也已改觀,他們的創作歷程改變了你我的閱視思考,多元化的時間觀與文化色彩,處理的正是雙重策略的表態,恰如羅馬神話中朝向過去與未來不同時間的雙面亞努斯(Janus),借藝術家之手,開展出朝氣蓬勃的藝術景觀。不論世界如何變動,這些創意物件在光陰的流動之間,幫助人們建構著日常生活的系統,也提出了對世界的看法,而這種視角恰恰來自於對平凡日常生活的經驗轉換。

 乾隆皇帝是18世紀的風格人物,堪稱現代文青的始祖。身為清宮主人,他建立起前所未見的收藏規模,經他之手的文物及載錄各類知識、經典的書籍等,包羅萬象而得以重建屬於18世紀的世界網絡。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以乾隆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作為展覽主軸,透過18世紀器物、書畫及圖書文獻各類精美選件,呈現當時文物包裝與設計巧思,帶領觀者從「風格人物選品店」概念認識乾隆皇帝陶醉於收藏雅好的前瞻眼界。

 西藏狼毒草紙的粗糙紋裡上,厚堆的顏料間透著微妙的光彩,畫面上令人感到熟悉的形象融合於奇特的場景與視覺衝擊強烈的色彩構成,臧躍軍的西藏題材畫作,以自己的方式傳達了他於藏區生活的感悟,既擺脫了傳統筆墨的侷限,亦殊異於普遍認知的用色與構圖規則。學院派畫家認為臧躍軍的創作在規矩之外自創其法,成就其藝術的精神性與單純性;西藏專業畫師則以「不是壁畫,更不是唐卡,但還是西藏。」肯定其畫作對於藏畫的開拓意義。

 紐約MoMA館藏與20世紀當代藝術發展脈絡密不可分,它既是牽繫歐洲現代性的橋樑,也是美國當代藝術的先鋒支持者,更是國際藝術界饒富前瞻視野的美學殿堂之一,薈萃了奠定20世紀現代藝術發展的一時之選。創始於莉莉.布利斯(Lillie P. Bliss)、艾比.艾爾德利契.洛克斐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與瑪麗.奎因.蘇立文(Mary Quinn Sullivan)三名女士之手的紐約MoMA,自1929年成立以來便樹立了當代美術館的願景:館藏觀點出於理性與直覺、與藝術愛好者關係密切、致力於塑造與公眾共享的典範。MoMA全新擴建的館舍將於2019年落成,貫徹其兼納繪畫、雕塑、攝影、版畫、表演藝術、建築、設計、媒體藝術與電影的創作跨域理念,以期達到畢卡索所述的感知經驗:「藝術為靈魂滌盡了日常生活的喧囂。」

 

藝術熱新聞

008 畢卡索「金髮繆思」傑作首登拍場/Face-Off : Picasso/Condo/佳士得春拍呈現安東尼.塔皮埃斯珍藏
010 過於人性—20世紀下半葉英國畫家作品展/力量與優雅:魯本斯、范.戴克及約爾登斯作品展/挑釁:安森.基弗作品展

藝術龍門陣

011 理性來臨,市場迎曙光 ◎熊宜敬

市場專欄

012 真誠燃燒如梵谷(中) ◎陸潔民

文物專欄

014 佛像背後的間諜戰 ◎戴忠仁

藝術市場

016 文化前瞻:美術館串連計畫 ◎胡懿勳

市場觀察

020 亞洲藏家的回溯性收藏現象—專訪巴賽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 ◎黃其安

封面紀事

022 重現的齊白石早年山水畫二幀 ◎林藝

拍賣情報

027 第12屆亞洲當代藝術展春季重臨──匯聚全球200位藝術家精選藝術品 ◎編輯部

藝術視界

028 鄭百重:開拓青綠山水的時代氣象 ◎范迪安

收藏焦點

030 查爾斯二世 一席燦爛的巴洛克藝術饗宴 ◎方秀雲

藝術收藏

040 從收藏與策展中建構當代藝術生態—鄭妤與其「昊美術館」計畫 ◎沈奇嵐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46 建構當代抽象藝術收藏殿堂—大隱開發董事長張裕能的美學啟蒙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52 林嘉瑞 藝術收藏是時間累積,而非金錢堆砌 ◎孫曉彤

藝術人物誌

058 日常的寫照.杏眼的凝視—莫迪利亞尼的繪畫與雕塑 ◎楊蟬蓉

收藏大觀

064 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 ◎國立故宮博物院

藝術家工作室

068 以繪畫重解西藏人文密碼—《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臧躍軍 ◎許玉鈴

藝術焦點

078 新女性在韓國:近代女性藝術家與她們的命運 ◎楊爾寧

藝術大觀

086 熟悉卻陌生的藝術語言 拉丁美洲前衛藝術 ◎楊爾寧

092 專輯:跨時之思 MIRAGE  ◎林志鴻

094 野地莽生的音象—57俱樂部與紐約東村藝術 ◎吳家瑀
102 社會伏流的定影解構 慕尼黑藝術之家展出托馬斯.斯拖特「形象底碁」攝影特展 ◎陳庭榕
108 海市蜃樓中文本的相互引與介入 慕尼黑現代藝術建築攝影計畫特展 ◎陳庭榕

藝術焦點

114 20世紀現代藝術發展的殿堂之作 路易威登基金會「迎向現代:MoMa在巴黎」展 ◎洪昱溱

文化與創意

120 細賞節氣飲食設計的芬芳 「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 ◎詹立群

當代藝術

124 跟著白色兔子入現實世界 姜叡伸的童趣奇境 ◎楊爾寧

藝術跨界

128 傑夫.孔斯 穿越時空的美感連動 ◎洪昱溱

珠寶美學

132 護身符的原始藝象 ◎林純雅

藝術博覽

136 人工智慧科技藝術盛會—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楊蟬蓉

建築博覽

142 走在他人的夢想中 法國奧爾良第1屆建築雙年展 ◎廖瓊芳

建築觀點

148 藝大利結構建築師 皮爾.魯易吉.奈維 ◎黃健敏

茶器與茶葉

152 茶裝風起雲湧掀藏熱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54 無糖不歡的夢奇地

155 南非穀倉的創意變身

156 佐藤大的公共空間遊樂奇想

157 於愛琴海追懷荷馬史詩勝地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58 黑白超現實的奇幻造景

160 童.樂——岩崎知弘經典插畫展/見證愛情的甜蜜珍寶

161 田中一光作品的線性流動之美/年畫的美好生活想象


藝想創見

162 胡蝶 見證中國影業新頁 ◎林志鴻



編輯手記

藝蘊時代的思與變

 

    藝術領域常見以時間為題的視覺思考,基里訶的〈時間之謎〉將腕錶懸置於超自然的謎團當中,達利在〈記憶的執著〉中改變了時鐘的形狀,使其液化而柔軟,從莫內在一天裡不同時間內繪製完成的數幅〈魯昂大教堂〉,以及安迪.沃荷對紐約帝國大廈長達八小時的拍攝影片中,我們都看到了時間,感受了時間的流逝,經歷著藝術以視覺為手段來展現、顯現、提示、象徵時間的存在及意義。

    在藝術家的創意世界裡,所有現象都是意識的外化,時間觀念不光只是由外在形貌傳達,它也依附於真實的氣息、觸覺等故事情境,乃至對於身體知覺的挑釁。在這些創意結構的彼此嵌合中,每個部件都呈現了時間運行的鮮明動態,在戲劇化的展演當中,分秒的變化融入了尋常的日日夜夜,這些概念介入了生與死的持續交流,收納著時光終將成為歷史的紀錄,這便是2月專輯「跨時之思」的楔引。

    藝術家的創作凝結了過去的時間,在或快或慢的提煉過程中被人們所感知。時間在加速度間聚合爆炸,藝術的創作模式也已改觀,他們的創作歷程改變了你我的閱視思考,多元化的時間觀與文化色彩,處理的正是雙重策略的表態,恰如羅馬神話中朝向過去與未來不同時間的雙面亞努斯(Janus),借藝術家之手,開展出朝氣蓬勃的藝術景觀。不論世界如何變動,這些創意物件在光陰的流動之間,幫助人們建構著日常生活的系統,也提出了對世界的看法,而這種視角恰恰來自於對平凡日常生活的經驗轉換。

 乾隆皇帝是18世紀的風格人物,堪稱現代文青的始祖。身為清宮主人,他建立起前所未見的收藏規模,經他之手的文物及載錄各類知識、經典的書籍等,包羅萬象而得以重建屬於18世紀的世界網絡。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以乾隆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作為展覽主軸,透過18世紀器物、書畫及圖書文獻各類精美選件,呈現當時文物包裝與設計巧思,帶領觀者從「風格人物選品店」概念認識乾隆皇帝陶醉於收藏雅好的前瞻眼界。

 西藏狼毒草紙的粗糙紋裡上,厚堆的顏料間透著微妙的光彩,畫面上令人感到熟悉的形象融合於奇特的場景與視覺衝擊強烈的色彩構成,臧躍軍的西藏題材畫作,以自己的方式傳達了他於藏區生活的感悟,既擺脫了傳統筆墨的侷限,亦殊異於普遍認知的用色與構圖規則。學院派畫家認為臧躍軍的創作在規矩之外自創其法,成就其藝術的精神性與單純性;西藏專業畫師則以「不是壁畫,更不是唐卡,但還是西藏。」肯定其畫作對於藏畫的開拓意義。

 紐約MoMA館藏與20世紀當代藝術發展脈絡密不可分,它既是牽繫歐洲現代性的橋樑,也是美國當代藝術的先鋒支持者,更是國際藝術界饒富前瞻視野的美學殿堂之一,薈萃了奠定20世紀現代藝術發展的一時之選。創始於莉莉.布利斯(Lillie P. Bliss)、艾比.艾爾德利契.洛克斐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與瑪麗.奎因.蘇立文(Mary Quinn Sullivan)三名女士之手的紐約MoMA,自1929年成立以來便樹立了當代美術館的願景:館藏觀點出於理性與直覺、與藝術愛好者關係密切、致力於塑造與公眾共享的典範。MoMA全新擴建的館舍將於2019年落成,貫徹其兼納繪畫、雕塑、攝影、版畫、表演藝術、建築、設計、媒體藝術與電影的創作跨域理念,以期達到畢卡索所述的感知經驗:「藝術為靈魂滌盡了日常生活的喧囂。」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畢卡索「金髮繆思」傑作首登拍場/Face-Off : Picasso/Condo/佳士得春拍呈現安東尼.塔皮埃斯珍藏
010 過於人性—20世紀下半葉英國畫家作品展/力量與優雅:魯本斯、范.戴克及約爾登斯作品展/挑釁:安森.基弗作品展

藝術龍門陣

011 理性來臨,市場迎曙光 ◎熊宜敬

市場專欄

012 真誠燃燒如梵谷(中) ◎陸潔民

文物專欄

014 佛像背後的間諜戰 ◎戴忠仁

藝術市場

016 文化前瞻:美術館串連計畫 ◎胡懿勳

市場觀察

020 亞洲藏家的回溯性收藏現象—專訪巴賽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 ◎黃其安

封面紀事

022 重現的齊白石早年山水畫二幀 ◎林藝

拍賣情報

027 第12屆亞洲當代藝術展春季重臨──匯聚全球200位藝術家精選藝術品 ◎編輯部

藝術視界

028 鄭百重:開拓青綠山水的時代氣象 ◎范迪安

收藏焦點

030 查爾斯二世 一席燦爛的巴洛克藝術饗宴 ◎方秀雲

藝術收藏

040 從收藏與策展中建構當代藝術生態—鄭妤與其「昊美術館」計畫 ◎沈奇嵐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46 建構當代抽象藝術收藏殿堂—大隱開發董事長張裕能的美學啟蒙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52 林嘉瑞 藝術收藏是時間累積,而非金錢堆砌 ◎孫曉彤

藝術人物誌

058 日常的寫照.杏眼的凝視—莫迪利亞尼的繪畫與雕塑 ◎楊蟬蓉

收藏大觀

064 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 ◎國立故宮博物院

藝術家工作室

068 以繪畫重解西藏人文密碼—《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臧躍軍 ◎許玉鈴

藝術焦點

078 新女性在韓國:近代女性藝術家與她們的命運 ◎楊爾寧

藝術大觀

086 熟悉卻陌生的藝術語言 拉丁美洲前衛藝術 ◎楊爾寧

092 專輯:跨時之思 MIRAGE  ◎林志鴻

094 野地莽生的音象—57俱樂部與紐約東村藝術 ◎吳家瑀
102 社會伏流的定影解構 慕尼黑藝術之家展出托馬斯.斯拖特「形象底碁」攝影特展 ◎陳庭榕
108 海市蜃樓中文本的相互引與介入 慕尼黑現代藝術建築攝影計畫特展 ◎陳庭榕

藝術焦點

114 20世紀現代藝術發展的殿堂之作 路易威登基金會「迎向現代:MoMa在巴黎」展 ◎洪昱溱

文化與創意

120 細賞節氣飲食設計的芬芳 「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 ◎詹立群

當代藝術

124 跟著白色兔子入現實世界 姜叡伸的童趣奇境 ◎楊爾寧

藝術跨界

128 傑夫.孔斯 穿越時空的美感連動 ◎洪昱溱

珠寶美學

132 護身符的原始藝象 ◎林純雅

藝術博覽

136 人工智慧科技藝術盛會—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楊蟬蓉

建築博覽

142 走在他人的夢想中 法國奧爾良第1屆建築雙年展 ◎廖瓊芳

建築觀點

148 藝大利結構建築師 皮爾.魯易吉.奈維 ◎黃健敏

茶器與茶葉

152 茶裝風起雲湧掀藏熱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54 無糖不歡的夢奇地

155 南非穀倉的創意變身

156 佐藤大的公共空間遊樂奇想

157 於愛琴海追懷荷馬史詩勝地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58 黑白超現實的奇幻造景

160 童.樂——岩崎知弘經典插畫展/見證愛情的甜蜜珍寶

161 田中一光作品的線性流動之美/年畫的美好生活想象


藝想創見

162 胡蝶 見證中國影業新頁 ◎林志鴻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