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3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3年7月 #578

  • 藝術家2023年7月 #578 1

藝術家2023年7月 #578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板
  • 目錄

給未來的時空膠囊

 

 法國歷史學家亨利.胡梭(Henry Rousso)曾說:「即使是以社會為範圍對記憶進行研究,記憶仍然像是由遺忘所組成的結構體。」逐引人思考,面對當下的世界,我們如何記憶?而面對過去,不同時空可能紊亂、不一致或逐漸消失的記憶,又要如何看待、歸納?從集體到個人、從主流的大敘事到個人的私密故事,透過藝術,我們如何辨識所謂已知的「現實」,從過去汲取通往未來的智慧?

 

 7月專輯「致未來的記憶」聚焦現正展出的三檔特展,做為以上思考的憑藉。徐升潔親訪費城由賓州藝術學院及費城非裔美國人博物館共同策畫的「旭日東升:處於未知的美國的藝術家們」,提問美國民主的政治實驗走到今日是成功抑或失敗,藝術家各從不同的族群角度和價值模式回溯歷史、重視多元文化根源,或是發掘重現被遺忘的過去做為反思及回應。林于嫣觀看於柏林人民宮舉辦的德意志銀行典藏展「掙扎的記憶」,闡述國家集體和個人主體記憶之間的落差,探索身體如何封存、解讀記憶,以及藝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今年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年度展覽「崩塌記憶之宮」由游崴擔任策展人,探問歷史記憶在當代生活中留存的面貌,對此,蔣嘉惠為文隨著參展藝術家及作品一同品讀、聆聽。

 

 國際傳真單元,作者李二著眼於藝文生態系對新興科技如AI的實際應用與討論,並以歐美案例為對象談及政府政策、文化機構、民間組織、藝術家等面對創新技術浪潮的反思以及其中的作為。

 

 由陸蓉之執筆的《潮藝術動向》連載專文於本期復刊,復刊首篇以「從眾的AI與藝術創想的博弈」為題,從回溯歷史上人類最初對人工智慧的想像,繼續未完的篇章。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選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為紀念梵谷一百七十週年誕辰而推出史上第一次以絲柏樹為核心的展覽,導引觀眾思考它如何成為梵谷筆下不朽的主題;東京都美術館「馬諦斯展」聚焦其作品過去較少被注意的裝飾性和協調性,以此再一次回看這位野獸派領航者的創作生涯。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藝術巨匠,國際當代藝術家的部分則帶領讀者閱讀以酷兒女性自居的克莉絲丁娜.夸爾斯、西班牙幾何詩人巴勃羅.帕拉蘇埃洛,以及在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兩大藝術機構的藝術家個展,讓我們看到藝術家透過個人的尺度所能延展出的可能性和對話性。

 

 名家傑作單元收錄陳傳席撰述之〈陳洪綬:高古細微,蒼勁潤潔〉一文,探究少時即洋溢卓越才華的陳洪綬,為報國而追求仕途、希望為社稷一盡己力,在明末清初的時代重錘下保有高風亮節心志的藝術道路,並賞析伴隨他度過流離一生的繪畫作品。

84 7月專輯
  致未來的記憶
86 艱難卻仍充滿希望─費城「旭日東升:處於未知的美國的藝術家們」特展 ⊙徐升潔
98 無法消弭的掙扎與未來的寬恕─德意志銀行典藏展「掙扎的記憶」 ⊙林于嫣
106 誰的記憶?誰的歷史感?─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崩塌記憶之宮」 ⊙蔣嘉惠
   
51 藝術風景
  理查.朗在荷蘭國家博物館花園
   
52 藝術正論
  台灣美術史是國史的重要脈絡 ⊙廖仁義
   
53 美術之眼
  情牽大稻埕 ⊙陳長華
   
54 藝術野台戲
  文化快炒店、藝術速來得 ⊙阿田教授
   
55 藝蹤尋探
  閃動溫純光彩的愉悅 ⊙吳曉芳
   
56 藝術新聞
  陳貺怡接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楊德昌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
57 亞洲文化協會公布2023年獎助計畫名單
  黨若洪獲第廿一屆台新獎年度大獎
58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揭牌成立
  橫山書法藝術館「榜書」
59 奇美博物館年度大展「跳出格子吧!」
  高美館「播種者─2023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
60 X美術館遷址開館大展「少女的收藏101」
  余德耀美術館新館落成推出首展「洄游」
61 靠近你的寶藏─六角彩子個展
  安聖惠參展第十二屆利物浦雙年展
62 國立新美術館蔡國強大型個展「宇宙游」
   
63 藝術市場
  巴黎臨時大皇宮「創新工藝雙年展」 ⊙唐忠珊
   
66 國際傳真
  人工智慧與數位浪潮─藝文生態系的作為和反思?(上) ⊙李二
   
68 藝術收藏
  菲利浦.佩爾斯坦〈兩個吟遊詩人木偶和模特〉
─林明哲的藝術收藏賞析之六 ⊙吳慧芳
69 布萊恩.唐納利〈你沒有籌碼了〉
─林明哲的藝術收藏賞析之七 ⊙陳柏年
   
70 封面藝術家
  保羅.克利:線描與色彩的魔術師 ⊙編輯部
   
114 藝術現場
  艾薩克.朱利安:自由對我而言為何
   
120 台灣水墨變相史
  鄉野與自然─《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卅六章 ⊙蕭瓊瑞
   
140 人類世藝術
  海浪的聲音那麼大─《認識之浪:海景認識論》在東海岸 ⊙龔卓軍
   
144 藝點觀察
  觀念做為生產藝術的機器─陳曉朋的「鹿圖」 ⊙莊偉慈
   
146 評藝廣場
  世紀的容顏─台灣設計百年大展 ⊙蕭瓊瑞
   
150 無牆藝術史
  古典美與遛鳥俠:時尚在他穿上衣服前已存在 ⊙楊育睿
   
156 生態女性主義與藝術
  我們的身體即是知識的顯現─殘疾認識論 ⊙吳虹霏
   
160 藝術新潮
  潮藝術動向(十六)─從眾的AI與藝術創想的博弈(上) ⊙陸蓉之
   
74 國際藝壇
  所有的執著與狂想─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梵谷的絲柏樹」 ⊙賴懷宇
168 法國餐飲文化的集大成者
─巴黎古監獄「巴黎,從中世紀至今的美食之都」 ⊙唐忠珊
176 過去是最好的老師─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近現代中國的繪畫學習」 ⊙黃杰敏
186 遍覽群山旖旎─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北齋 雄偉的山岳」 ⊙朱惠慈
192 從河流的主體性出發,溯源後在匯流處想像遠方─里昂匯流博物館「我們,河流」 ⊙詹育杰
202 萬象觀復─北京時代美術館「WAVELENGTH:瞬息湧現」 ⊙邱筱臻
210 生活經驗是滋養藝術創作的養分
─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兩大藝術機構藝術家個展 ⊙鄭元智
224 從野獸般的狂野色彩到建立新的審美─東京都美術館「馬諦斯展」 ⊙劉育仁
234 破碎人形之舞:酷兒經驗的內外聯繫與時空對話
─柏林漢堡車站美術館「克莉絲丁娜.夸爾斯:崩塌時空」 ⊙周亞澄
240 西班牙幾何詩人
─潘普洛納納瓦拉大學美術館「巴勃羅.帕拉蘇埃洛:幾何方法」 ⊙周芳蓮
246 生命之樹─文森城堡展出喬安娜.瓦思康絲勒大型裝置新作 ⊙廖瓊芳
250 阿姆斯特丹筆記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睽違卅餘年展出凱斯.哈林大型畫作 ⊙編譯/高慧倩
   
252 藝術著作
  戰後的繪畫和雕塑(之二)─《現代藝術史》第九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266 台灣美術
  記「Mouve」八十五週年 ⊙賴明珠
   
270 展覽評介
  光譜─黃光男水墨藝術返鄉特展 ⊙陳美靜
272 靜觀與超越─劉善恆的造境視界 ⊙廖新田
   
274 策展論述
  以「山」為名─藝術與科技交錯下的當代地景 ⊙白適銘
   
276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貝爾特利〈法國大革命對盧梭禮敬的寓意像〉的盧梭象徵 ⊙潘(示番)
280 維爾海姆.哈莫索伊〈室內的年輕女子背面〉的光線劇場 ⊙潘(示番)
   
284 名家傑作
  陳洪綬:高古細微,蒼勁潤潔 ⊙陳傳席
   
322 宗教藝術
  犍陀羅的佛教美術(下) ⊙田邊勝美 編譯/林保堯
334 西藏桑耶寺「三樣」建築構造融合大美 ⊙丘星星
   
340 西域佛畫
  天部或菩薩頭像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48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54 創意陶藝
  柴燒的日常 ⊙莊秀玲
   
360 當代新陶
  陳正勳+瑪塔.娜吉 ⊙邵婷如
   
390 名畫物語
  古典主義奠基者普桑的〈尼古拉.普桑肖像〉 ⊙北辰
   
394 新書出版
  無論活多久都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天─《美術館的覺醒》新書出版 ⊙廖仁義
   
366 藝術線上
   
369 藝術快遞
   
372 藝展目錄
   
373 藝展報導
   
378 展覽月報
   
382 藝術市場行情表
   
386 藝術家圖書目錄


編輯留言板

給未來的時空膠囊

 

 法國歷史學家亨利.胡梭(Henry Rousso)曾說:「即使是以社會為範圍對記憶進行研究,記憶仍然像是由遺忘所組成的結構體。」逐引人思考,面對當下的世界,我們如何記憶?而面對過去,不同時空可能紊亂、不一致或逐漸消失的記憶,又要如何看待、歸納?從集體到個人、從主流的大敘事到個人的私密故事,透過藝術,我們如何辨識所謂已知的「現實」,從過去汲取通往未來的智慧?

 

 7月專輯「致未來的記憶」聚焦現正展出的三檔特展,做為以上思考的憑藉。徐升潔親訪費城由賓州藝術學院及費城非裔美國人博物館共同策畫的「旭日東升:處於未知的美國的藝術家們」,提問美國民主的政治實驗走到今日是成功抑或失敗,藝術家各從不同的族群角度和價值模式回溯歷史、重視多元文化根源,或是發掘重現被遺忘的過去做為反思及回應。林于嫣觀看於柏林人民宮舉辦的德意志銀行典藏展「掙扎的記憶」,闡述國家集體和個人主體記憶之間的落差,探索身體如何封存、解讀記憶,以及藝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今年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年度展覽「崩塌記憶之宮」由游崴擔任策展人,探問歷史記憶在當代生活中留存的面貌,對此,蔣嘉惠為文隨著參展藝術家及作品一同品讀、聆聽。

 

 國際傳真單元,作者李二著眼於藝文生態系對新興科技如AI的實際應用與討論,並以歐美案例為對象談及政府政策、文化機構、民間組織、藝術家等面對創新技術浪潮的反思以及其中的作為。

 

 由陸蓉之執筆的《潮藝術動向》連載專文於本期復刊,復刊首篇以「從眾的AI與藝術創想的博弈」為題,從回溯歷史上人類最初對人工智慧的想像,繼續未完的篇章。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選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為紀念梵谷一百七十週年誕辰而推出史上第一次以絲柏樹為核心的展覽,導引觀眾思考它如何成為梵谷筆下不朽的主題;東京都美術館「馬諦斯展」聚焦其作品過去較少被注意的裝飾性和協調性,以此再一次回看這位野獸派領航者的創作生涯。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藝術巨匠,國際當代藝術家的部分則帶領讀者閱讀以酷兒女性自居的克莉絲丁娜.夸爾斯、西班牙幾何詩人巴勃羅.帕拉蘇埃洛,以及在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兩大藝術機構的藝術家個展,讓我們看到藝術家透過個人的尺度所能延展出的可能性和對話性。

 

 名家傑作單元收錄陳傳席撰述之〈陳洪綬:高古細微,蒼勁潤潔〉一文,探究少時即洋溢卓越才華的陳洪綬,為報國而追求仕途、希望為社稷一盡己力,在明末清初的時代重錘下保有高風亮節心志的藝術道路,並賞析伴隨他度過流離一生的繪畫作品。

目錄
84 7月專輯
  致未來的記憶
86 艱難卻仍充滿希望─費城「旭日東升:處於未知的美國的藝術家們」特展 ⊙徐升潔
98 無法消弭的掙扎與未來的寬恕─德意志銀行典藏展「掙扎的記憶」 ⊙林于嫣
106 誰的記憶?誰的歷史感?─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崩塌記憶之宮」 ⊙蔣嘉惠
   
51 藝術風景
  理查.朗在荷蘭國家博物館花園
   
52 藝術正論
  台灣美術史是國史的重要脈絡 ⊙廖仁義
   
53 美術之眼
  情牽大稻埕 ⊙陳長華
   
54 藝術野台戲
  文化快炒店、藝術速來得 ⊙阿田教授
   
55 藝蹤尋探
  閃動溫純光彩的愉悅 ⊙吳曉芳
   
56 藝術新聞
  陳貺怡接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楊德昌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
57 亞洲文化協會公布2023年獎助計畫名單
  黨若洪獲第廿一屆台新獎年度大獎
58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揭牌成立
  橫山書法藝術館「榜書」
59 奇美博物館年度大展「跳出格子吧!」
  高美館「播種者─2023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
60 X美術館遷址開館大展「少女的收藏101」
  余德耀美術館新館落成推出首展「洄游」
61 靠近你的寶藏─六角彩子個展
  安聖惠參展第十二屆利物浦雙年展
62 國立新美術館蔡國強大型個展「宇宙游」
   
63 藝術市場
  巴黎臨時大皇宮「創新工藝雙年展」 ⊙唐忠珊
   
66 國際傳真
  人工智慧與數位浪潮─藝文生態系的作為和反思?(上) ⊙李二
   
68 藝術收藏
  菲利浦.佩爾斯坦〈兩個吟遊詩人木偶和模特〉
─林明哲的藝術收藏賞析之六 ⊙吳慧芳
69 布萊恩.唐納利〈你沒有籌碼了〉
─林明哲的藝術收藏賞析之七 ⊙陳柏年
   
70 封面藝術家
  保羅.克利:線描與色彩的魔術師 ⊙編輯部
   
114 藝術現場
  艾薩克.朱利安:自由對我而言為何
   
120 台灣水墨變相史
  鄉野與自然─《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卅六章 ⊙蕭瓊瑞
   
140 人類世藝術
  海浪的聲音那麼大─《認識之浪:海景認識論》在東海岸 ⊙龔卓軍
   
144 藝點觀察
  觀念做為生產藝術的機器─陳曉朋的「鹿圖」 ⊙莊偉慈
   
146 評藝廣場
  世紀的容顏─台灣設計百年大展 ⊙蕭瓊瑞
   
150 無牆藝術史
  古典美與遛鳥俠:時尚在他穿上衣服前已存在 ⊙楊育睿
   
156 生態女性主義與藝術
  我們的身體即是知識的顯現─殘疾認識論 ⊙吳虹霏
   
160 藝術新潮
  潮藝術動向(十六)─從眾的AI與藝術創想的博弈(上) ⊙陸蓉之
   
74 國際藝壇
  所有的執著與狂想─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梵谷的絲柏樹」 ⊙賴懷宇
168 法國餐飲文化的集大成者
─巴黎古監獄「巴黎,從中世紀至今的美食之都」 ⊙唐忠珊
176 過去是最好的老師─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近現代中國的繪畫學習」 ⊙黃杰敏
186 遍覽群山旖旎─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北齋 雄偉的山岳」 ⊙朱惠慈
192 從河流的主體性出發,溯源後在匯流處想像遠方─里昂匯流博物館「我們,河流」 ⊙詹育杰
202 萬象觀復─北京時代美術館「WAVELENGTH:瞬息湧現」 ⊙邱筱臻
210 生活經驗是滋養藝術創作的養分
─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兩大藝術機構藝術家個展 ⊙鄭元智
224 從野獸般的狂野色彩到建立新的審美─東京都美術館「馬諦斯展」 ⊙劉育仁
234 破碎人形之舞:酷兒經驗的內外聯繫與時空對話
─柏林漢堡車站美術館「克莉絲丁娜.夸爾斯:崩塌時空」 ⊙周亞澄
240 西班牙幾何詩人
─潘普洛納納瓦拉大學美術館「巴勃羅.帕拉蘇埃洛:幾何方法」 ⊙周芳蓮
246 生命之樹─文森城堡展出喬安娜.瓦思康絲勒大型裝置新作 ⊙廖瓊芳
250 阿姆斯特丹筆記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睽違卅餘年展出凱斯.哈林大型畫作 ⊙編譯/高慧倩
   
252 藝術著作
  戰後的繪畫和雕塑(之二)─《現代藝術史》第九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266 台灣美術
  記「Mouve」八十五週年 ⊙賴明珠
   
270 展覽評介
  光譜─黃光男水墨藝術返鄉特展 ⊙陳美靜
272 靜觀與超越─劉善恆的造境視界 ⊙廖新田
   
274 策展論述
  以「山」為名─藝術與科技交錯下的當代地景 ⊙白適銘
   
276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貝爾特利〈法國大革命對盧梭禮敬的寓意像〉的盧梭象徵 ⊙潘(示番)
280 維爾海姆.哈莫索伊〈室內的年輕女子背面〉的光線劇場 ⊙潘(示番)
   
284 名家傑作
  陳洪綬:高古細微,蒼勁潤潔 ⊙陳傳席
   
322 宗教藝術
  犍陀羅的佛教美術(下) ⊙田邊勝美 編譯/林保堯
334 西藏桑耶寺「三樣」建築構造融合大美 ⊙丘星星
   
340 西域佛畫
  天部或菩薩頭像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48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54 創意陶藝
  柴燒的日常 ⊙莊秀玲
   
360 當代新陶
  陳正勳+瑪塔.娜吉 ⊙邵婷如
   
390 名畫物語
  古典主義奠基者普桑的〈尼古拉.普桑肖像〉 ⊙北辰
   
394 新書出版
  無論活多久都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天─《美術館的覺醒》新書出版 ⊙廖仁義
   
366 藝術線上
   
369 藝術快遞
   
372 藝展目錄
   
373 藝展報導
   
378 展覽月報
   
382 藝術市場行情表
   
386 藝術家圖書目錄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23年6月 #577
  • 藝術家2023年5月 #576
  • 藝術家2023年4月 #575
  • 形色絕響—常玉的繪畫藝術
  • 美術館的覺醒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