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2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8月 #179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8月 #179 1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8月 #179

第179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79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最富創造力的大藝術家

 植物與生俱來便令人心生好奇。我們如何看待植物?它們是大地之母送給人類的禮物。從希臘植物學家至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由啟蒙時代的百科全書編撰者到19世紀的植物獵人、博物學家、彩飾畫師、花匠、園藝師……,人人都極力捕捉花瞬間消失的美態。當植物學家對珍貴的植物標本進行研究和分類時,花展現了我們和大自然的關係。探究植物生理學的法則,為藝術家呈現出花那神祕的面向。植物學文集當中盡是文化與科學的往事──不同年代繪圖師描繪的方法、勾勒刻畫的品種和採用的繪畫技巧……,顯示了我們對於植物世界認知的發展,也反映了植物如何令人入迷,8月專輯「綠之緣.植藝萬千」試圖一探蘊於人文發展的自然哲思。
 

 提起高第,人們很自然地將他在巴塞隆納的聖家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聯想在一起。這一座蓋了約140年,至今尚未完工的大教堂,在未來的10年內有機會全部完工。巴黎奧塞美術館舉辦高第大型回顧展,距離法國境內的上一檔高第大展已將近50年,該展覽吸引了許多觀眾,顯示這位西班牙大師魅力依舊。高第不僅是加泰隆尼亞新藝術(Art Nouveau)時期的代表人物,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西班牙的藝術家。
 

 1975年,在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逝世的兩年後,法國傳記作家皮耶.卡班(Pierre Cabanne)出版了《畢卡索世紀》(Le Siècle de Picasso)一書,奠定了後世將畢卡索的藝術實踐視為現代藝術的起點的基調。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舉辦「畢卡索世紀」名作展,聚焦於畢卡索與藝術家、詩人和知識份子之間的互動,梳理畢卡索長達70年的藝術探索的各個時期,將藝術家放回他所處的時代與地理脈絡,重新呈現畢卡索這位20世紀最知名且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與同時代藝術家群體的作品。
 

 畢卡索在幾個關鍵階段幫助確立了歐洲藝術史的進程。然而,在他的作品中仍有許多迄今尚待發現的面向。例如,畢卡索對葛利哥的熱情,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明顯的痕跡,巴塞爾美術館的「畢卡索—葛利哥」特展提出了一種全新視角,重新研究比對他們的創作後,發現畢卡索沉浸在葛利哥藝術的時間以及深度,不僅比你我所想像的要強烈得多,而且也持續更長時間:包括立體派畫作中,以及畢卡索所有後續階段的作品,葛利哥的影響力都清晰可見。
 

 對既定事物的質疑,以及現實生活的感悟,讓趙剛自華爾街投行工作轉回藝術創作時,首先要探索及思考的就是自我的價值。趙剛認為,藝術作品直接反應的是創作者的狀態,一是生理結構的對應,一是自身所培養的美學觀念,各方面交織在一起成為所謂自我。社會變遷、種族文化與個體身分的認同感是趙剛多年來思索的問題。從北京到紐約,由藝術領域跨足至華爾街,資本市場運作及菁英主義思想對應現實生活的衝擊,促使趙剛進一步探索人類歷史以反思自我價值,並藉由繪畫抒發內心感受。
 

 原住民藝術是連續統整的文化集合體,我們得以由其中發現新舊的交替、物質與文明的衝突,以及觀點的碰撞。早在文字發明之前,原住民就已經透過藝術、歌舞和傳奇故事的結合,傳承重要的文化知識。他們的作品提供了一系列的視覺對話,以探索創新與傳承如何激發關於藝術的全新思維模式。澳洲原住民藝術家薩莉.加博里(Sally Gabori)於2013年代表澳洲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在短短幾年內,她的作品被全世界主要的博物館收藏,掀起了全世界關注大洋洲土著文化的熱潮。對於生命的原鄉,加博里說:「這是我的土地,這是我的海洋,這就是我。」對她而言,一切盡在畫中。

藝術熱新聞
008 大象藝術首次登場2022雅加達藝術博覽會
  十三行博物館「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
  文心藝所「奈瑞‧巴格勒米安」台灣首個展
009 X光揭露梵谷〈農婦的頭像〉背後隱藏的自畫像
  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歐姬芙罕見紙上作品
  舊金山藝術學院宣布永久關閉
010 邦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開幕
  義大利政府禁止拍賣200萬美元真蒂萊斯基畫作
  佳士得推出「Christie’s Ventures」風險投資基金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愛 L'AMOUR II ⊙陳郁秀
   
文物專欄
014 來自外太空的寶石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6 人間有味是清歡─紀念兄長熊宜中 ⊙熊宜敬
   
聚焦畢卡索特別報導
018 打破孤獨天才的神話:畢卡索藝術創作的人際與地理關係網─墨爾本維多利亞美術館「畢卡索世紀」展 ⊙林芝禾
026 大師之遇,畢卡索與葛利哥的跨時空對話─巴塞爾美術館「畢卡索──葛利哥」特展 ⊙吳礽喻
   
藝術拍賣台前幕後特別報導
032 亞洲藏家帶動收藏品味與全球市場的轉變
─麥景力暢談拍賣生涯與市場觀察 ⊙韋怡忻
034 與藏家建立高效且深刻的良好溝通
─郭東杰掌握客戶關係與拍賣節奏的要訣 ⊙林志鴻
037 一期一會,善待每件拍品與每口競價
─何詩慧分享站上拍賣台的機緣與信念 ⊙林志鴻
040 拍賣需為買賣雙方的利益尋求平衡
─王浩東分析珍稀佳釀買家喜好與時俱變 ⊙韋怡忻
   
8月專輯 ⊙林志鴻
042 BOTANICAL: OBSERVING BEAUTY 綠之緣.植藝萬千
044 蘊於人文發展的自然哲思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植藝萬千」藝術展 ⊙林純雅
052 形塑景觀,自造樂園─從性格特異的花園看英國文化的「古怪」傳統 ⊙林芝禾
056 渾沌初闢,生命的原始湯
─自然史與人類世的怪奇寓言 ⊙詹育杰
   
藝術大觀
060 流動於真實與浪漫之間─戰間期英國藝術面面觀 ⊙林芝禾
   
藝術博覽
065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孕育藝術收藏風氣10年有成,主題策展已成趨勢 ⊙ 編輯部
   
市場觀察
066 時尚花都的藝術桂冠─復甦中的巴黎藝術盛景 ⊙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68 征服者入侵─張恩滿「非洲大蝸牛」的黏液絲路 ⊙ 賴志婷
   
對話藝術家系列:藉物之思 特別報導
072 陸先銘 與樹木共感的時光印痕 ⊙韋怡忻
074 徐薇蕙 日常事物中的隱喻之情 ⊙韋怡忻
076 齊簡 表象缺席的邊際維度 ⊙韋怡忻
   
播客藝聞
078 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麗奈特.伊阿德姆—博阿基耶(Lynette Yiadom-Boakye)
  莉迪亞.佩蒂特(Lydia Pettit)/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田中功起(Koki Tanaka)/阿弗列多.加爾(Alfredo Jaar)⊙山崎二十一
   
藝術家工作室
078 藝術最終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趙剛 ⊙許玉鈴
   
設計博覽
090 情感偶發的日常與模組化現實
─2022米蘭家具展 ⊙洪昱溱
   
珠寶美學
094 百年尋夢,傳奇典藏臻品
⊙林純雅
   
建築美學
098 在上帝的創造中探尋靈感─巴黎奧塞美術館之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特展 ⊙廖瓊芳
   
藝術視界
108 原鄉故土的生命印記─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薩莉.加博里回顧展 ⊙洪昱溱
110 夢境般的失憶圖像─塔蒂安娜.杜薇營造素描的雕塑感 ⊙鄭元智
   
綠與野專欄
114 會黏人的土地「療育」了他們 ─寄情池上,被綠意召喚的駐村藝術家 ⊙古碧玲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18 尋味山頭氣─曼松貢茶.芽裝沉香的修煉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奧爾多.羅西之城市建築視野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樂高®校園,歡樂的家外之家
123 以剖面為立面的蘇州伴宅
124 數位科技交糅文化行銷錨點
125 萬寶龍之家:書寫藝術的原點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野老朝雄之幾何美學/何翔宇「掛得比較低的果實」個展
127 逸春珍藏台灣1960年代出口老茶/手繪刷染:京都工藝織旅
128 夏花初綻的山林詩語/蕞爾之島.月讀島嶼
129 斯堪地那維亞的人文精神/分享微笑的正能量
   
藝想創見
130 當思緒定格於影像未及之處─安迪.薩莫斯鏡頭下的疏離與自適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最富創造力的大藝術家

 植物與生俱來便令人心生好奇。我們如何看待植物?它們是大地之母送給人類的禮物。從希臘植物學家至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由啟蒙時代的百科全書編撰者到19世紀的植物獵人、博物學家、彩飾畫師、花匠、園藝師……,人人都極力捕捉花瞬間消失的美態。當植物學家對珍貴的植物標本進行研究和分類時,花展現了我們和大自然的關係。探究植物生理學的法則,為藝術家呈現出花那神祕的面向。植物學文集當中盡是文化與科學的往事──不同年代繪圖師描繪的方法、勾勒刻畫的品種和採用的繪畫技巧……,顯示了我們對於植物世界認知的發展,也反映了植物如何令人入迷,8月專輯「綠之緣.植藝萬千」試圖一探蘊於人文發展的自然哲思。
 

 提起高第,人們很自然地將他在巴塞隆納的聖家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聯想在一起。這一座蓋了約140年,至今尚未完工的大教堂,在未來的10年內有機會全部完工。巴黎奧塞美術館舉辦高第大型回顧展,距離法國境內的上一檔高第大展已將近50年,該展覽吸引了許多觀眾,顯示這位西班牙大師魅力依舊。高第不僅是加泰隆尼亞新藝術(Art Nouveau)時期的代表人物,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西班牙的藝術家。
 

 1975年,在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逝世的兩年後,法國傳記作家皮耶.卡班(Pierre Cabanne)出版了《畢卡索世紀》(Le Siècle de Picasso)一書,奠定了後世將畢卡索的藝術實踐視為現代藝術的起點的基調。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舉辦「畢卡索世紀」名作展,聚焦於畢卡索與藝術家、詩人和知識份子之間的互動,梳理畢卡索長達70年的藝術探索的各個時期,將藝術家放回他所處的時代與地理脈絡,重新呈現畢卡索這位20世紀最知名且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與同時代藝術家群體的作品。
 

 畢卡索在幾個關鍵階段幫助確立了歐洲藝術史的進程。然而,在他的作品中仍有許多迄今尚待發現的面向。例如,畢卡索對葛利哥的熱情,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明顯的痕跡,巴塞爾美術館的「畢卡索—葛利哥」特展提出了一種全新視角,重新研究比對他們的創作後,發現畢卡索沉浸在葛利哥藝術的時間以及深度,不僅比你我所想像的要強烈得多,而且也持續更長時間:包括立體派畫作中,以及畢卡索所有後續階段的作品,葛利哥的影響力都清晰可見。
 

 對既定事物的質疑,以及現實生活的感悟,讓趙剛自華爾街投行工作轉回藝術創作時,首先要探索及思考的就是自我的價值。趙剛認為,藝術作品直接反應的是創作者的狀態,一是生理結構的對應,一是自身所培養的美學觀念,各方面交織在一起成為所謂自我。社會變遷、種族文化與個體身分的認同感是趙剛多年來思索的問題。從北京到紐約,由藝術領域跨足至華爾街,資本市場運作及菁英主義思想對應現實生活的衝擊,促使趙剛進一步探索人類歷史以反思自我價值,並藉由繪畫抒發內心感受。
 

 原住民藝術是連續統整的文化集合體,我們得以由其中發現新舊的交替、物質與文明的衝突,以及觀點的碰撞。早在文字發明之前,原住民就已經透過藝術、歌舞和傳奇故事的結合,傳承重要的文化知識。他們的作品提供了一系列的視覺對話,以探索創新與傳承如何激發關於藝術的全新思維模式。澳洲原住民藝術家薩莉.加博里(Sally Gabori)於2013年代表澳洲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在短短幾年內,她的作品被全世界主要的博物館收藏,掀起了全世界關注大洋洲土著文化的熱潮。對於生命的原鄉,加博里說:「這是我的土地,這是我的海洋,這就是我。」對她而言,一切盡在畫中。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大象藝術首次登場2022雅加達藝術博覽會
  十三行博物館「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
  文心藝所「奈瑞‧巴格勒米安」台灣首個展
009 X光揭露梵谷〈農婦的頭像〉背後隱藏的自畫像
  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歐姬芙罕見紙上作品
  舊金山藝術學院宣布永久關閉
010 邦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開幕
  義大利政府禁止拍賣200萬美元真蒂萊斯基畫作
  佳士得推出「Christie’s Ventures」風險投資基金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愛 L'AMOUR II ⊙陳郁秀
   
文物專欄
014 來自外太空的寶石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6 人間有味是清歡─紀念兄長熊宜中 ⊙熊宜敬
   
聚焦畢卡索特別報導
018 打破孤獨天才的神話:畢卡索藝術創作的人際與地理關係網─墨爾本維多利亞美術館「畢卡索世紀」展 ⊙林芝禾
026 大師之遇,畢卡索與葛利哥的跨時空對話─巴塞爾美術館「畢卡索──葛利哥」特展 ⊙吳礽喻
   
藝術拍賣台前幕後特別報導
032 亞洲藏家帶動收藏品味與全球市場的轉變
─麥景力暢談拍賣生涯與市場觀察 ⊙韋怡忻
034 與藏家建立高效且深刻的良好溝通
─郭東杰掌握客戶關係與拍賣節奏的要訣 ⊙林志鴻
037 一期一會,善待每件拍品與每口競價
─何詩慧分享站上拍賣台的機緣與信念 ⊙林志鴻
040 拍賣需為買賣雙方的利益尋求平衡
─王浩東分析珍稀佳釀買家喜好與時俱變 ⊙韋怡忻
   
8月專輯 ⊙林志鴻
042 BOTANICAL: OBSERVING BEAUTY 綠之緣.植藝萬千
044 蘊於人文發展的自然哲思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植藝萬千」藝術展 ⊙林純雅
052 形塑景觀,自造樂園─從性格特異的花園看英國文化的「古怪」傳統 ⊙林芝禾
056 渾沌初闢,生命的原始湯
─自然史與人類世的怪奇寓言 ⊙詹育杰
   
藝術大觀
060 流動於真實與浪漫之間─戰間期英國藝術面面觀 ⊙林芝禾
   
藝術博覽
065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孕育藝術收藏風氣10年有成,主題策展已成趨勢 ⊙ 編輯部
   
市場觀察
066 時尚花都的藝術桂冠─復甦中的巴黎藝術盛景 ⊙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68 征服者入侵─張恩滿「非洲大蝸牛」的黏液絲路 ⊙ 賴志婷
   
對話藝術家系列:藉物之思 特別報導
072 陸先銘 與樹木共感的時光印痕 ⊙韋怡忻
074 徐薇蕙 日常事物中的隱喻之情 ⊙韋怡忻
076 齊簡 表象缺席的邊際維度 ⊙韋怡忻
   
播客藝聞
078 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麗奈特.伊阿德姆—博阿基耶(Lynette Yiadom-Boakye)
  莉迪亞.佩蒂特(Lydia Pettit)/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田中功起(Koki Tanaka)/阿弗列多.加爾(Alfredo Jaar)⊙山崎二十一
   
藝術家工作室
078 藝術最終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趙剛 ⊙許玉鈴
   
設計博覽
090 情感偶發的日常與模組化現實
─2022米蘭家具展 ⊙洪昱溱
   
珠寶美學
094 百年尋夢,傳奇典藏臻品
⊙林純雅
   
建築美學
098 在上帝的創造中探尋靈感─巴黎奧塞美術館之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特展 ⊙廖瓊芳
   
藝術視界
108 原鄉故土的生命印記─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薩莉.加博里回顧展 ⊙洪昱溱
110 夢境般的失憶圖像─塔蒂安娜.杜薇營造素描的雕塑感 ⊙鄭元智
   
綠與野專欄
114 會黏人的土地「療育」了他們 ─寄情池上,被綠意召喚的駐村藝術家 ⊙古碧玲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18 尋味山頭氣─曼松貢茶.芽裝沉香的修煉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奧爾多.羅西之城市建築視野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樂高®校園,歡樂的家外之家
123 以剖面為立面的蘇州伴宅
124 數位科技交糅文化行銷錨點
125 萬寶龍之家:書寫藝術的原點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野老朝雄之幾何美學/何翔宇「掛得比較低的果實」個展
127 逸春珍藏台灣1960年代出口老茶/手繪刷染:京都工藝織旅
128 夏花初綻的山林詩語/蕞爾之島.月讀島嶼
129 斯堪地那維亞的人文精神/分享微笑的正能量
   
藝想創見
130 當思緒定格於影像未及之處─安迪.薩莫斯鏡頭下的疏離與自適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7月 #178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6月 #177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5月 #176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