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1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2月 #161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2月 #161 1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2月 #161

第161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61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時光為鑑的美學思索

 時間曾經與星辰、季節和永恆的神學視野同步。從上古時代開始,生命的飛逝就已經成為吸引藝術家目光的重要命題。藝術家以時間為題,進行視覺思考,將時計打造為反映、反思及挑釁之物,達利在畫中改變了時鐘的形狀,使其液化而柔軟如棉,從莫內在一天裡不同時間內繪製完成的數件〈魯昂大教堂〉畫作,以及安迪.沃荷對紐約帝國大廈長達8小時的拍攝影片中,我們都看到了時間,感受了時間的流逝,經歷著藝術以視覺為手段,來展演、顯現、提示、象徵時間的存在及意義,2月專輯「時光譜:美之軸承」以此為核心,在光陰的移走之間,探視時光對於人世的意義所在,以及物與靈的美之本質。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拍賣公司在積極尋求轉型契機的同時,2020年最終交出的成績單略顯低迷,但網上拍賣、私人洽購以及來自亞洲藏家的強勁需求,仍有助於拍賣行業自疫情困局突圍並穩步前行。即使熱絡競價的實體拍賣盛況不再,但創新數位科技於網上拍賣的應用,也為藝術品市場交易的熱度帶來積極的信號──當藝術交易轉往線上平台進行,並不意味著高水準的交易不復存在。這在佳士得、蘇富比與富藝斯的高價藝術品交易排行中,可見端倪。「2020年藝術市場回顧特別報導」整理了國際三大拍賣會的全球拍賣十大最高價藝術品,同時分析2020年度成交狀況,以及疫情期間的嶄新銷售模式與數位體驗,如何帶動藝術產業的變革,同時分析2021年的收藏市場趨勢。

 

 將歷史記憶、現世景觀與人性的觀察融入,以古典繪畫語言為表述,是龐茂琨於繪畫創作持續探索的重點。在198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思潮風起雲湧之際,龐茂琨潛心於繪畫本體,他以古典藝術為線索,鑽研繪畫語言、表達方式與藝術技巧,並將自己存世的感知融入畫面,近期作品更嘗試擺脫既定的慣性視域與觀念,促使人們藉此思考時代與社會的轉變,而臨摹古代經典畫作,除了探索表現技法,也為能更貼近創作者於所處時代及環境的感受。

 

 本期「以收藏.致未來」專欄專訪了余至柔(Justine Alexandria),2015年之前她的身分是著名收藏家──印尼華僑余德耀的女兒。2015年,她正式進入余德耀美術館工作。現在她的身分是余德耀美術館的執行CEO。「創始人的女兒」這個身分並未讓她這一路更為輕鬆,她深知肩上的榮耀和責任。在余至柔的成長過程中,途經了印尼、台灣、美國、中國內地,這些地域都組構著她的世界觀,如此多元的文化視野,在新的世紀,意味著開闊的未來。

 

 人本,是潘冀、孫寶年、潘貝思與潘貝寧一家人的創作信仰。正如他在《人生基本功》書中所說:「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基本功;而基本功來自於既深且廣的歷練。」旅行,是重要的歷練之一。每一段旅程的點滴感受,化為一件件藏品,引動無限情感與靈感。

 

 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夫人陳曹倩,收藏並研究古董織品繡片,創立中國女紅坊,將中國地方媽媽的女紅手藝,提升為「母親的藝術」。歷經27年的研發、創作、推廣教學,陳曹倩致力於轉化古老紋樣,為其賦予新意,勾勒出女紅的當代價值。婆婆陳曹倩的女紅,帶來強大的愛與能量,媳婦央金拉姆從中感受了人世的難得,以及「利他之心」是為快樂的泉源,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藝術熱新聞
008 高雄市立美術館重新開館
  形而上畫廊「不限溫度─陶文岳個展」
  台電公共藝術祭暫停舉辦
  第十五屆畫廊協會團隊公布未來方向
009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美術館線上訪客突破新高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推出AR虛擬博物館
  古根漢美術館首任非裔副館長
010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將重整常設館藏
  巴黎龐畢度美術館將為修館關閉四年
  S.E.A. Focus藝術博覽會聯合新加坡藝術週開幕
011 英國正式脫歐,改變藝術交易生態
  美國國會古董交易納入規範
   
藝術龍門陣
012 綠油精與魚藻圖─哲如館收藏往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4 抄家抄出60噸的胡椒 這是什麼收藏概念? ⊙戴忠仁
   
以收藏.致未來
016 余至柔 榮耀與責任 ⊙沈奇嵐
   
回顧2020年藝術市場特別報導
022 私人洽購增長,展望2021年樂觀前景─佳士得2020年市場分析 ⊙編輯部
026 亞洲藏家崛起,藝術交易的數位新時代─蘇富比於2020年的創新與變革 ⊙編輯部
030 數位創新帶動線上購藏趨勢─富藝斯全球成交持續穩定增長 ⊙編輯部
   
當代藝術
034 從物品生產線到共活生育系統─談三屆聚焦生態環境議題的台北雙年展 ⊙余思穎
   
2月專輯
038 Time Capsules 時光譜:美之軸承
040 關於時間:時尚與雋永─大都會博物館展出150年的衣裝時尚與美學軌跡 ⊙林純雅
046 返景入深白─德瓦爾的「寒山」紀行 ⊙賴志婷
050 在頂上穿游時空─里昂匯流博物館「心中的世界」德卡爾伯頭飾捐贈展 ⊙游騰緯
   
藝術家工作室
054 以異化喚起現實的覺知─《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龐茂琨 ⊙許玉鈴
   
傳世,愛與美的承繼特別報導
064 行旅為憶 時光疊合的賦格─潘冀、孫寶年、潘貝思、潘貝寧共築人本之家 ⊙詹立群
070 針黹閨閣 星月如炬─陳曹倩與央金拉姆 從女紅的藝術到母親的顏色 ⊙詹立群
   
直線迷宮:生態產生術與化殖生態系
076 從寫字到造字的何佳興─台灣的線條與線條的亞細亞 ⊙黃建宏
   
複寫當代
080 關係擬態、經驗拓樸─「液態之愛」與「聲經絡」 ⊙許楚君
   
藝術視界
083 南島當代的優雅詮釋─宜德思.盧信 ⊙張雅晴
   
藝術大觀
086 翻轉性別閾限的女性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
─法蘭克福席恩藝術中心與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聯合策劃「幻奇女人」展 ⊙林純雅
   
藝術人物誌
092 在化妝品廣告安裝炸彈的女子─石岡瑛子鮮烈的視覺世界 ⊙邱馨慧
   
藝術視界
098 當代藝術家與玻璃媒材的距離─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項目 ⊙洪昱溱
   
影像美學
104 黑白:一種攝影美學─巴黎大皇宮舉辦法國國家圖書館黑白攝影典藏特展 ⊙鄭元智
   
齊家.治國.肖像特別報導
110 帝后肖像見威儀─「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后像」特展 ⊙編輯部
113 從敬祖、悅己到享神
─上海龍美術館「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專題展 ⊙編輯部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18 普洱茶王之王道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前瞻未來的建築模型博物館
123 天人合一的山水意象
124 烏鎮棲巷自然人文村落
125 韓國濟州島的夢想之境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
127 以食物設計整合萬華文化景觀
  〈匠心神技〉以動畫譯解青銅器之美
128 珠寶般璀璨的懸置雕塑
  目不見睫,視線與未知的交會
  月逝無聲,詰問世界的易變性
129 游走柔韌兩極的善變女子
   
藝想創見
130 永恆之城 羅馬情致集錦─邁爾斯.海曼的圖像式轉譯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時光為鑑的美學思索

 時間曾經與星辰、季節和永恆的神學視野同步。從上古時代開始,生命的飛逝就已經成為吸引藝術家目光的重要命題。藝術家以時間為題,進行視覺思考,將時計打造為反映、反思及挑釁之物,達利在畫中改變了時鐘的形狀,使其液化而柔軟如棉,從莫內在一天裡不同時間內繪製完成的數件〈魯昂大教堂〉畫作,以及安迪.沃荷對紐約帝國大廈長達8小時的拍攝影片中,我們都看到了時間,感受了時間的流逝,經歷著藝術以視覺為手段,來展演、顯現、提示、象徵時間的存在及意義,2月專輯「時光譜:美之軸承」以此為核心,在光陰的移走之間,探視時光對於人世的意義所在,以及物與靈的美之本質。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拍賣公司在積極尋求轉型契機的同時,2020年最終交出的成績單略顯低迷,但網上拍賣、私人洽購以及來自亞洲藏家的強勁需求,仍有助於拍賣行業自疫情困局突圍並穩步前行。即使熱絡競價的實體拍賣盛況不再,但創新數位科技於網上拍賣的應用,也為藝術品市場交易的熱度帶來積極的信號──當藝術交易轉往線上平台進行,並不意味著高水準的交易不復存在。這在佳士得、蘇富比與富藝斯的高價藝術品交易排行中,可見端倪。「2020年藝術市場回顧特別報導」整理了國際三大拍賣會的全球拍賣十大最高價藝術品,同時分析2020年度成交狀況,以及疫情期間的嶄新銷售模式與數位體驗,如何帶動藝術產業的變革,同時分析2021年的收藏市場趨勢。

 

 將歷史記憶、現世景觀與人性的觀察融入,以古典繪畫語言為表述,是龐茂琨於繪畫創作持續探索的重點。在198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思潮風起雲湧之際,龐茂琨潛心於繪畫本體,他以古典藝術為線索,鑽研繪畫語言、表達方式與藝術技巧,並將自己存世的感知融入畫面,近期作品更嘗試擺脫既定的慣性視域與觀念,促使人們藉此思考時代與社會的轉變,而臨摹古代經典畫作,除了探索表現技法,也為能更貼近創作者於所處時代及環境的感受。

 

 本期「以收藏.致未來」專欄專訪了余至柔(Justine Alexandria),2015年之前她的身分是著名收藏家──印尼華僑余德耀的女兒。2015年,她正式進入余德耀美術館工作。現在她的身分是余德耀美術館的執行CEO。「創始人的女兒」這個身分並未讓她這一路更為輕鬆,她深知肩上的榮耀和責任。在余至柔的成長過程中,途經了印尼、台灣、美國、中國內地,這些地域都組構著她的世界觀,如此多元的文化視野,在新的世紀,意味著開闊的未來。

 

 人本,是潘冀、孫寶年、潘貝思與潘貝寧一家人的創作信仰。正如他在《人生基本功》書中所說:「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基本功;而基本功來自於既深且廣的歷練。」旅行,是重要的歷練之一。每一段旅程的點滴感受,化為一件件藏品,引動無限情感與靈感。

 

 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夫人陳曹倩,收藏並研究古董織品繡片,創立中國女紅坊,將中國地方媽媽的女紅手藝,提升為「母親的藝術」。歷經27年的研發、創作、推廣教學,陳曹倩致力於轉化古老紋樣,為其賦予新意,勾勒出女紅的當代價值。婆婆陳曹倩的女紅,帶來強大的愛與能量,媳婦央金拉姆從中感受了人世的難得,以及「利他之心」是為快樂的泉源,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高雄市立美術館重新開館
  形而上畫廊「不限溫度─陶文岳個展」
  台電公共藝術祭暫停舉辦
  第十五屆畫廊協會團隊公布未來方向
009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美術館線上訪客突破新高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推出AR虛擬博物館
  古根漢美術館首任非裔副館長
010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將重整常設館藏
  巴黎龐畢度美術館將為修館關閉四年
  S.E.A. Focus藝術博覽會聯合新加坡藝術週開幕
011 英國正式脫歐,改變藝術交易生態
  美國國會古董交易納入規範
   
藝術龍門陣
012 綠油精與魚藻圖─哲如館收藏往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4 抄家抄出60噸的胡椒 這是什麼收藏概念? ⊙戴忠仁
   
以收藏.致未來
016 余至柔 榮耀與責任 ⊙沈奇嵐
   
回顧2020年藝術市場特別報導
022 私人洽購增長,展望2021年樂觀前景─佳士得2020年市場分析 ⊙編輯部
026 亞洲藏家崛起,藝術交易的數位新時代─蘇富比於2020年的創新與變革 ⊙編輯部
030 數位創新帶動線上購藏趨勢─富藝斯全球成交持續穩定增長 ⊙編輯部
   
當代藝術
034 從物品生產線到共活生育系統─談三屆聚焦生態環境議題的台北雙年展 ⊙余思穎
   
2月專輯
038 Time Capsules 時光譜:美之軸承
040 關於時間:時尚與雋永─大都會博物館展出150年的衣裝時尚與美學軌跡 ⊙林純雅
046 返景入深白─德瓦爾的「寒山」紀行 ⊙賴志婷
050 在頂上穿游時空─里昂匯流博物館「心中的世界」德卡爾伯頭飾捐贈展 ⊙游騰緯
   
藝術家工作室
054 以異化喚起現實的覺知─《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龐茂琨 ⊙許玉鈴
   
傳世,愛與美的承繼特別報導
064 行旅為憶 時光疊合的賦格─潘冀、孫寶年、潘貝思、潘貝寧共築人本之家 ⊙詹立群
070 針黹閨閣 星月如炬─陳曹倩與央金拉姆 從女紅的藝術到母親的顏色 ⊙詹立群
   
直線迷宮:生態產生術與化殖生態系
076 從寫字到造字的何佳興─台灣的線條與線條的亞細亞 ⊙黃建宏
   
複寫當代
080 關係擬態、經驗拓樸─「液態之愛」與「聲經絡」 ⊙許楚君
   
藝術視界
083 南島當代的優雅詮釋─宜德思.盧信 ⊙張雅晴
   
藝術大觀
086 翻轉性別閾限的女性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
─法蘭克福席恩藝術中心與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聯合策劃「幻奇女人」展 ⊙林純雅
   
藝術人物誌
092 在化妝品廣告安裝炸彈的女子─石岡瑛子鮮烈的視覺世界 ⊙邱馨慧
   
藝術視界
098 當代藝術家與玻璃媒材的距離─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項目 ⊙洪昱溱
   
影像美學
104 黑白:一種攝影美學─巴黎大皇宮舉辦法國國家圖書館黑白攝影典藏特展 ⊙鄭元智
   
齊家.治國.肖像特別報導
110 帝后肖像見威儀─「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后像」特展 ⊙編輯部
113 從敬祖、悅己到享神
─上海龍美術館「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專題展 ⊙編輯部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18 普洱茶王之王道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前瞻未來的建築模型博物館
123 天人合一的山水意象
124 烏鎮棲巷自然人文村落
125 韓國濟州島的夢想之境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
127 以食物設計整合萬華文化景觀
  〈匠心神技〉以動畫譯解青銅器之美
128 珠寶般璀璨的懸置雕塑
  目不見睫,視線與未知的交會
  月逝無聲,詰問世界的易變性
129 游走柔韌兩極的善變女子
   
藝想創見
130 永恆之城 羅馬情致集錦─邁爾斯.海曼的圖像式轉譯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1月 #160
  •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2月 #159
  •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1月 #158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