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10月 #217
萬象匯流,創藝唯心
時光如涓滴匯流,遠去的過往如飛絮般散逸,唯有在我們的凝視與穿越中,這些被埋藏的歷史才得以重現,激起深沉而微妙的漣漪,令心靈因而悸動。藝術家的目光,恆常停留於生命最為本質的紋理。10月專輯「懸浮的心徑」檢視其以創作為介質,使藝術與人生相互註解,彼此映照。他們的作品不僅捕捉物理環境的瞬息變化,更追索我們的記憶與情感如何與時空交織聚匯。
韓國藝術家徐道獲(Do Ho Suh)最為人熟知的,是他以布料打造的建築作品——以透明布料等比例再現他曾生活或工作過的空間,他的創作實踐從不同的層面揭示了跨文化的個人感知生成過程,藉由疊合不同時空的結構造型之美,呈現出有機的流變與交織樣態。
如來自異界的生靈,披覆長毛的巨型身軀棲居於柏林漢堡車站國家當代藝術美術館的大廳。這些龐然懸垂的掛毯,雕塑般的量體中鑲嵌著精細的刺繡,呈現出片段化的圖像。在偌大的展廳中,已知與未知的世界彼此交織,織就成一張複雜的網絡,由時尚品牌香奈兒(CHANEL)首度委託創作的巨型裝置展覽「克拉拉.霍斯涅德洛娃,擁抱」(Klára Hosnedlová. embrace),將漢堡車站大廳轉化為一處神話般的景觀,是近期歐洲藝術界最受矚目的項目之一。
莫內(Claude Monet)說:「喚醒我心的是斑斕的寂靜。」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作品為世界帶來純粹的喜悅,觸動你我的情感與思緒。他邀請我們重新發現自我,他的作品散發著一股極具感染力的樂觀特質。當霍克尼凝視世界時,他將我們置於其中。他用雙眼與雙手,引領我們分享最單純的喜悅。他的視角揭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那是他的畫中世界,卻在你我觀看的瞬間,成為我們共同擁有的宇宙。這正是他身為偉大畫家的理由:藝術在他的手中不僅是造形的技藝,更是畢生奉獻所成的一門生命課題。
相信事物皆有靈魂,彭弘智認為藝術家的角色近乎靈媒——在創作時,他讓帶來強烈感受的事物、能量進入自身,經提煉、內化與複雜辯證轉化為作品,呈現與過往階段不同的存在狀態與境界。他的創作自早期便圍繞對「轉換」、「轉化」的思考,並從媒材、視角、物質到非物質的轉換,逐漸深入靈性的、超物質的領域。這些探索不僅回應了實驗藝術先驅白南準所言「我見非我所見,是我飛」的境界,也體現著藝術擁有如鯤化作鵬鳥般,集結一切可能性、自由的轉化力道。
以藝術家的身分參與社會運動,李紫彤對人們激情與行動的觀察、凝望,同時預留了未來觀眾連結、觀看的可能。看見許多個體的生命經驗在所謂「大局」中被忽略,她透過參與式計畫,將少數的、性別的、創傷的、被遮蔽的經驗,以多元的形式帶進可見、可討論的公共視野,力求壯大渺小的經驗,因為敏感的故事也有它的公共性。藝術的聲音是什麼?在李紫彤的實踐裡,是扎實的田野、私人情感與觀點的交織,是以失真為靠近的方法、在多重觀點的碰撞間療癒,以不斷轉身的連結與想像,突破議題的困圍。
2025年適逢藝術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稍早前,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展過「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這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推出特展「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從張捷的收藏品,鋪展開一位藝術家生命中最柔軟卻也最堅毅的面向。從畫作背後的種種生活細節出發,重新建構一位藝術家、一位妻子、一個家庭、一座閣樓「藏畫」的故事,我們走在展場,猶如踏入那個時代的文化風景。
藝術熱新聞 | |
012 |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
在東海岸,藝術與自然共振的2025臺東美展 | |
現代畫廊於ART TAIPEI呈獻「心流:在記憶與物質間的凝視」 | |
013 | 文心藝所呈獻李元佳個展 |
克林姆〈伊麗莎白.萊德勒肖像〉上拍,蘇富比將呈獻雷納德.蘭黛珍藏 | |
霍克尼雙人肖像代表作之一〈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與唐.巴查迪〉將上拍佳士得 | |
藝術縱貫線專欄 | |
014 | 台南的Y字路 ── 從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到城市雙年展的方法 ◎龔卓軍 |
藝術龍門陣 | |
020 | 張大千的台灣藝緣補遺 ◎熊宜敬 |
文物專欄 | |
022 | 卡達謝赫王子,揮金如土的皇室王子收藏家 ◎戴忠仁 |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 |
024 | 英國成交金額最高的單一藏家拍賣──倫敦蘇富比「保琳.卡皮達斯:倫敦收藏」系列拍賣總成交額1億90萬2297英鎊 ◎編輯部 |
026 | 〈南宋 官窯青釉葵口盤〉以5588萬5000港幣成交奪冠──香港蘇富比「伊勢彥信珍藏重要中國陶瓷」專場拍賣總成交額達3億5897萬7010港幣 ◎編輯部 |
藝術焦點 | |
028 | 日常之上,萬象之間──大衛.霍克尼對藝術作為分享的禮讚 ◎林純雅 |
藝術大觀 | |
036 | 重見艾蜜莉.沙金──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艾蜜莉.沙金:家族側寫」展 ◎韋怡忻 |
藝術人物誌 | |
040 | 從加勒比海神話到英國現代主義──羅納德.克里夫.穆迪的雕塑人生 ◎林芝禾 |
封面紀事 | |
046 | 化藝術為沉浸式的感官奇遇── 充氣藝術的新貌,創造與共享的瞬間 ◎洪昱溱 |
藝術博覽 | |
054 | 在體驗與交流中聚焦,畫廊、藏家、藝博會的互動新態── 陳菁螢談市場變化、ART TAIPEI與台北藝術週 ◎陳玟妤 |
對話藝術家:罔兩問景 特別報導 | |
058 | 彭弘智 存在即萬化媒合,提煉事物的靈與感 ◎陳玟妤 |
060 | 李紫彤 以失真的嗓音,壯大渺小的經驗 ◎陳玟妤 |
ART HISTORY NOW | |
062 | 藝術史,定義美和權力的人性與文化──探索創造力、圖像學、精神世界與文化價值的研究之路(九) ◎陳玟妤 |
10月專輯 | |
064 | Unfolding Stories懸浮的心徑 ◎林志鴻 |
066 | 穿行於家與故土之間的無可言說之境──時空交疊,徐道獲的跨文化歸屬感知 ◎林純雅 |
074 | 未竟的歷史,在巨大的裂隙間凝視深淵──克拉拉.霍斯涅德洛娃以「擁抱」延展文化與記憶的網絡 ◎洪昱溱 |
藝術視界 | |
080 | 以歡樂重寫黑色藝術史,泛非洲現代性的藝術社群能量集結──Bozar布魯塞爾美術中心「當我們看到我們」凝縮百年非裔具象繪畫 ◎詹育杰 |
084 | 如孩子一般,用身體打開奇怪的盒子──艾琳.布維「潮熱」展 ◎詹育杰 |
A博物館巡禮 | |
086 | 浮現中的中亞藝境與城市夢想──哈薩克兩座新美術館的誕生 ◎林盈君 |
綠與野專欄 | |
090 | 超級藏家張捷與陳澄波的當代啟示錄 ◎古碧玲 |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 |
094 | 砂銚,可以煮的古董── 柔化水質真功夫 ◎池宗憲 |
建築觀點 | |
096 | 山田守 日本現代建築的指標建築師之一 ◎黃健敏 |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 |
098 | 費城柯爾達花園,藝術與自然的交響詩 |
099 | 上海大歌劇院,黃浦江畔新地標 |
100 | 設計以天地為法,凝聚自然與生命的脈動 |
101 | 光影的烹飪術,材質的溫度敘事 |
創意萬象 ◎林志鴻 | |
102 | 摺與展的詩學,從演算法到結構肌理的形體遊戲 |
104 | 豹影躍動,女性力量的轉化/花影流光,以風格化筆觸勾勒花魂 |
105 | 色彩與餘料循環的跨界永續創意計畫/以設計連結家的美味關 |
藝想創見 | |
106 | 都市肖像:與徠卡學院徜徉街巷──威茲勒徠茲公園舉辦森林戶外攝影展 ◎林志鴻 |
萬象匯流,創藝唯心
時光如涓滴匯流,遠去的過往如飛絮般散逸,唯有在我們的凝視與穿越中,這些被埋藏的歷史才得以重現,激起深沉而微妙的漣漪,令心靈因而悸動。藝術家的目光,恆常停留於生命最為本質的紋理。10月專輯「懸浮的心徑」檢視其以創作為介質,使藝術與人生相互註解,彼此映照。他們的作品不僅捕捉物理環境的瞬息變化,更追索我們的記憶與情感如何與時空交織聚匯。
韓國藝術家徐道獲(Do Ho Suh)最為人熟知的,是他以布料打造的建築作品——以透明布料等比例再現他曾生活或工作過的空間,他的創作實踐從不同的層面揭示了跨文化的個人感知生成過程,藉由疊合不同時空的結構造型之美,呈現出有機的流變與交織樣態。
如來自異界的生靈,披覆長毛的巨型身軀棲居於柏林漢堡車站國家當代藝術美術館的大廳。這些龐然懸垂的掛毯,雕塑般的量體中鑲嵌著精細的刺繡,呈現出片段化的圖像。在偌大的展廳中,已知與未知的世界彼此交織,織就成一張複雜的網絡,由時尚品牌香奈兒(CHANEL)首度委託創作的巨型裝置展覽「克拉拉.霍斯涅德洛娃,擁抱」(Klára Hosnedlová. embrace),將漢堡車站大廳轉化為一處神話般的景觀,是近期歐洲藝術界最受矚目的項目之一。
莫內(Claude Monet)說:「喚醒我心的是斑斕的寂靜。」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作品為世界帶來純粹的喜悅,觸動你我的情感與思緒。他邀請我們重新發現自我,他的作品散發著一股極具感染力的樂觀特質。當霍克尼凝視世界時,他將我們置於其中。他用雙眼與雙手,引領我們分享最單純的喜悅。他的視角揭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那是他的畫中世界,卻在你我觀看的瞬間,成為我們共同擁有的宇宙。這正是他身為偉大畫家的理由:藝術在他的手中不僅是造形的技藝,更是畢生奉獻所成的一門生命課題。
相信事物皆有靈魂,彭弘智認為藝術家的角色近乎靈媒——在創作時,他讓帶來強烈感受的事物、能量進入自身,經提煉、內化與複雜辯證轉化為作品,呈現與過往階段不同的存在狀態與境界。他的創作自早期便圍繞對「轉換」、「轉化」的思考,並從媒材、視角、物質到非物質的轉換,逐漸深入靈性的、超物質的領域。這些探索不僅回應了實驗藝術先驅白南準所言「我見非我所見,是我飛」的境界,也體現著藝術擁有如鯤化作鵬鳥般,集結一切可能性、自由的轉化力道。
以藝術家的身分參與社會運動,李紫彤對人們激情與行動的觀察、凝望,同時預留了未來觀眾連結、觀看的可能。看見許多個體的生命經驗在所謂「大局」中被忽略,她透過參與式計畫,將少數的、性別的、創傷的、被遮蔽的經驗,以多元的形式帶進可見、可討論的公共視野,力求壯大渺小的經驗,因為敏感的故事也有它的公共性。藝術的聲音是什麼?在李紫彤的實踐裡,是扎實的田野、私人情感與觀點的交織,是以失真為靠近的方法、在多重觀點的碰撞間療癒,以不斷轉身的連結與想像,突破議題的困圍。
2025年適逢藝術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稍早前,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展過「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這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推出特展「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從張捷的收藏品,鋪展開一位藝術家生命中最柔軟卻也最堅毅的面向。從畫作背後的種種生活細節出發,重新建構一位藝術家、一位妻子、一個家庭、一座閣樓「藏畫」的故事,我們走在展場,猶如踏入那個時代的文化風景。
藝術熱新聞 | |
012 |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
在東海岸,藝術與自然共振的2025臺東美展 | |
現代畫廊於ART TAIPEI呈獻「心流:在記憶與物質間的凝視」 | |
013 | 文心藝所呈獻李元佳個展 |
克林姆〈伊麗莎白.萊德勒肖像〉上拍,蘇富比將呈獻雷納德.蘭黛珍藏 | |
霍克尼雙人肖像代表作之一〈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與唐.巴查迪〉將上拍佳士得 | |
藝術縱貫線專欄 | |
014 | 台南的Y字路 ── 從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到城市雙年展的方法 ◎龔卓軍 |
藝術龍門陣 | |
020 | 張大千的台灣藝緣補遺 ◎熊宜敬 |
文物專欄 | |
022 | 卡達謝赫王子,揮金如土的皇室王子收藏家 ◎戴忠仁 |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 |
024 | 英國成交金額最高的單一藏家拍賣──倫敦蘇富比「保琳.卡皮達斯:倫敦收藏」系列拍賣總成交額1億90萬2297英鎊 ◎編輯部 |
026 | 〈南宋 官窯青釉葵口盤〉以5588萬5000港幣成交奪冠──香港蘇富比「伊勢彥信珍藏重要中國陶瓷」專場拍賣總成交額達3億5897萬7010港幣 ◎編輯部 |
藝術焦點 | |
028 | 日常之上,萬象之間──大衛.霍克尼對藝術作為分享的禮讚 ◎林純雅 |
藝術大觀 | |
036 | 重見艾蜜莉.沙金──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艾蜜莉.沙金:家族側寫」展 ◎韋怡忻 |
藝術人物誌 | |
040 | 從加勒比海神話到英國現代主義──羅納德.克里夫.穆迪的雕塑人生 ◎林芝禾 |
封面紀事 | |
046 | 化藝術為沉浸式的感官奇遇── 充氣藝術的新貌,創造與共享的瞬間 ◎洪昱溱 |
藝術博覽 | |
054 | 在體驗與交流中聚焦,畫廊、藏家、藝博會的互動新態── 陳菁螢談市場變化、ART TAIPEI與台北藝術週 ◎陳玟妤 |
對話藝術家:罔兩問景 特別報導 | |
058 | 彭弘智 存在即萬化媒合,提煉事物的靈與感 ◎陳玟妤 |
060 | 李紫彤 以失真的嗓音,壯大渺小的經驗 ◎陳玟妤 |
ART HISTORY NOW | |
062 | 藝術史,定義美和權力的人性與文化──探索創造力、圖像學、精神世界與文化價值的研究之路(九) ◎陳玟妤 |
10月專輯 | |
064 | Unfolding Stories懸浮的心徑 ◎林志鴻 |
066 | 穿行於家與故土之間的無可言說之境──時空交疊,徐道獲的跨文化歸屬感知 ◎林純雅 |
074 | 未竟的歷史,在巨大的裂隙間凝視深淵──克拉拉.霍斯涅德洛娃以「擁抱」延展文化與記憶的網絡 ◎洪昱溱 |
藝術視界 | |
080 | 以歡樂重寫黑色藝術史,泛非洲現代性的藝術社群能量集結──Bozar布魯塞爾美術中心「當我們看到我們」凝縮百年非裔具象繪畫 ◎詹育杰 |
084 | 如孩子一般,用身體打開奇怪的盒子──艾琳.布維「潮熱」展 ◎詹育杰 |
A博物館巡禮 | |
086 | 浮現中的中亞藝境與城市夢想──哈薩克兩座新美術館的誕生 ◎林盈君 |
綠與野專欄 | |
090 | 超級藏家張捷與陳澄波的當代啟示錄 ◎古碧玲 |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 |
094 | 砂銚,可以煮的古董── 柔化水質真功夫 ◎池宗憲 |
建築觀點 | |
096 | 山田守 日本現代建築的指標建築師之一 ◎黃健敏 |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 |
098 | 費城柯爾達花園,藝術與自然的交響詩 |
099 | 上海大歌劇院,黃浦江畔新地標 |
100 | 設計以天地為法,凝聚自然與生命的脈動 |
101 | 光影的烹飪術,材質的溫度敘事 |
創意萬象 ◎林志鴻 | |
102 | 摺與展的詩學,從演算法到結構肌理的形體遊戲 |
104 | 豹影躍動,女性力量的轉化/花影流光,以風格化筆觸勾勒花魂 |
105 | 色彩與餘料循環的跨界永續創意計畫/以設計連結家的美味關 |
藝想創見 | |
106 | 都市肖像:與徠卡學院徜徉街巷──威茲勒徠茲公園舉辦森林戶外攝影展 ◎林志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