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5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08月 #215

  • 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08月 #215 1

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08月 #215

第215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215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多元連結的情感圖譜

 藝術,以生活的紐帶為弦,每一次的落筆、每一回的觀看,於物理的層次、在智識的層面,意味著對於生命的體驗與學習──無需言說,便已盡訴萬象。你可以在其中見山面海,讓藝術為你代言曾經走過的高峰與低谷。你可以遁入藝術的造夢空間,卻也無法逃離那如刀鋒般劃開時代陰暗面的銳利。

 面對作品,我們內心的提問從不止息,因為那是不斷貼近自我感受、並試圖同理於時代情境的認知醒覺之旅。且讓藝術成為校準人生悲喜歡樂的地平線,8月專輯「框架內外」定格於藝術家以構圖框定的視野及想像,那色彩與線條的走向,從來不是浮於表面的情感經緯。任其帶領你我連結起多重時空、文化與情懷的敘事圖譜。

 20世紀初的奧地利,文明的裂痕與創造的激情並行不悖,而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正是這場精神風暴中最激烈、也最脆弱的見證者。他的畫筆如刃,在一個形將傾覆的世界中,追尋自我的形體與靈魂。他的藝術生涯雖短暫,卻濃縮了那個時代精神的複雜與焦慮,也揭示了藝術家個人與歷史洪流交織的深刻紋理。

 從一名初抵巴黎、接受正統藝術訓練的異鄉人,到1890年代具煽動性的〈X夫人〉轟動法國上流社交圈,這10年的巴黎時光,不但深深形塑了沙金(John Singer Sargent)的藝術語彙,更展現其對巴黎社會及藝術圈的敏銳觀察。這段關鍵時期,也使沙金成了當時舉世公認「最偉大的當代肖像畫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沙金與巴黎」展,重現了昔日的社交盛景,並揭露了他在巴黎的迅速崛起及無可否認的出眾才華。

 倫敦國家肖像藝廊「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繪畫的解剖」展像是一場由巨幅畫布搭建的臨床劇場。走進展廳,觀者被迫抬頭仰望那些超過2公尺高、如同紀念碑般存在的身體。策展人莎拉.霍蓋特如此形容這些畫作:「同時檢視肉體與顏料的密度。」意思即是,每一道筆觸都在質問,繪畫本身能否承受如此沉重的生命載荷。

 自1990年代初開始藝術創作以來,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便對「知覺」深感興趣,尤其是形塑知覺的認知與文化系統。臺北市立美術館 現正舉辦「你的好奇旅程」,埃利亞松在與《藝術收藏+設計》的專訪中表示,生命的顯現,是透過你與它的主動相遇,是透過你的感知,藝術亦然。唯有全然調動我們的感官,才能真正理解我們與作品的關係,也才能從中產生有意義的知識與理解。

 梅丁衍於2024年獲頒第23屆國家文藝獎。普普藝術與達達的觀念及實驗性,恰與他看似反骨、實則誠實面對存在的創作態度不謀而合。他那多元媒材與形式的藝術實踐,具有哲學思辨的智慧,視覺與觀念猶若禪宗的當頭棒喝,在衝擊觀者心神的瞬間,留下直面存在的偈語。

 伍斯特美術館早在20世紀初即展現出國際化視野與前瞻的策展觀點,尤以1910年館方購入的莫內〈睡蓮〉為標誌,這不僅是莫內最早被美國博物館典藏的作品之一,也象徵著印象派藝術從歐洲步入美國公共藝術機構的關鍵。伍斯特美術館館長馬提亞斯.瓦謝克與本刊暢談藝術史的當代意義、伍斯特美術館如何推動以「連結大眾、社群與文化」為使命的館務;策展事務總監克萊爾.惠特納則帶著我們檢視館方的收藏與策展視角,重新理解印象派的文化流動與時代變異。

 從佳士得亞洲區主席及總裁、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到創立國際型藝術諮詢公司「藝蔚閣」,魏蔚分享近年對藝術市場的觀察、藝蔚閣創立的契機,並剖析在目前「市場遇冷」的普遍現象背後,仍可察覺的積極訊號。

 

藝術熱新聞
009 三義木雕博物館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千鑿萬刻」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富藝斯推出預先競投獎勵,提前參與拍賣可享較低買家酬金費率
   
藝術縱貫線專欄
010 縱貫線的臺南美──從大阪夢洲到聯境藝術群島 ◎龔卓軍
   
藝術龍門陣
016 安岳石刻,壯美多元(上)◎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20世紀初薪水最高的傳奇女性是一位圖書館管理員 ◎戴忠仁
   
封面紀事
020 貓影百態,浮世繪中的靈妙之境──神奈川橫濱崇光美術館「浮世繪貓百科」展 ◎洪昱溱
   
藝術博覽
024 高端降溫,基層活躍的交易現象──2025年瑞士巴塞爾藝術展觀察筆記 ◎林盈君
   
市場觀察
028 專業,是樂觀前行的底氣──魏蔚談市場波動與藝蔚閣的成立 ◎陳玟妤
   
藝術焦點
034 啟動感官,藝術是全景覺知的召喚──奧拉弗.埃利亞松分享「你的好奇旅程」所感 ◎林純雅
   
播客藝聞
042 芭芭拉.格萊斯頓Barbara Gladstone/李克特.提拉瓦尼加Rirkrit Tiravanija/瓦埃勒.沙夫基Wael Shawky/何子彥Ho Tzu Nyen/艾米.謝拉德Amy Sherald/阿莫阿科.博阿福 Amoako Boafo ◎韋怡忻
   
對話藝術家:無羈之境 特別報導
044 梅丁衍 破執,以符號觸發時代的波動 ◎陳玟妤
046 彼得.庫克 繪築融合奇想 ◎陳玟妤
   
ART HISTORY NOW
042 藝術史,定義美和權力的人性與文化──探索創造力、圖像學、精神世界與文化價值的研究之路(七) ◎陳玟妤
   
伍斯特美術館與印象派特別報導
050 以藝術啟動連結,尊重多元文化的創造力──伍斯特美術館館長馬提亞斯.瓦謝克談演變中的藝術與文化地景 ◎林純雅
056 透過策展活化藏品的連結,建立起貫穿歷史與當代的軸線──克萊爾.惠特納分享館藏計畫的文化流動與時代質變  ◎洪昱溱
   
8月專輯
062 The Gaze from the Frame框架內外 ◎林志鴻
064 埃貢.席勒,人性的解譯者──維也納利奧波德美術館「時代異變:席勒的最後歲月1914-1918」展 ◎林純雅
070 唯願此生不為巴黎所忘──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沙金與巴黎」回顧展 ◎韋怡忻
076 迫擊人心的筆觸,一如人性臨界的利刃──倫敦國家肖像藝廊「珍妮.薩維爾:繪畫的解剖」展 ◎林盈君
080 跨越文化語境,尋找圖像、色彩與生命最為純粹的表達──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加布莉爾.明特回顧展 ◎廖瓊芳
   
藝術博覽
083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融入城市脈絡  ◎編輯部
   
藝術視界
084 以影像技術擷取大眾媒體的宗教體驗──「保羅.菲佛:自由誕生故事的序言」巡迴展 ◎詹育杰
   
藝術視界
086 卡通動物形象的大人學──盧森堡穆丹美術館科西瑪.馮.波寧個展「給快樂的狗之歌」 ◎詹育杰
   
藝術視界
088 鬧鬼?當展覽空間盡是幽魂──波爾多美術館「幻影之路」聯展」 ◎詹育杰
   
綠與野專欄
090 蘭之國度,博物誌視角下的文化尋跡──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蘭花百姿─臺北展」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094 體會茶湯千層風浪變化── 潮州功夫茶21項修練 ◎池宗憲
   
建築觀點
096 日本職人建築師北川原溫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098 札哈.哈蒂建築事務所贏得維爾紐斯機場入境航廈設計案
099 安縵式奢華,於義大利山間尋隱
100 時光如花綻放之所─百花公社的自然共生哲思
101 遠行即詩─從行囊之藝至未來之境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02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形於無形之間
103 藝術之境,織就風格/經典如初,風格重生於日常
104 形於字,現於心─解構品牌力量/玻璃孵化的未來:a-We與奇蹟之島的生命想像
105 味蕾萌詩,時光精釀的亞洲風味
   
藝想創見
106 於光的源頭,尋美的變奏──拉夫.吉布森的光影書寫 ◎林志鴻


編輯手記

多元連結的情感圖譜

 藝術,以生活的紐帶為弦,每一次的落筆、每一回的觀看,於物理的層次、在智識的層面,意味著對於生命的體驗與學習──無需言說,便已盡訴萬象。你可以在其中見山面海,讓藝術為你代言曾經走過的高峰與低谷。你可以遁入藝術的造夢空間,卻也無法逃離那如刀鋒般劃開時代陰暗面的銳利。

 面對作品,我們內心的提問從不止息,因為那是不斷貼近自我感受、並試圖同理於時代情境的認知醒覺之旅。且讓藝術成為校準人生悲喜歡樂的地平線,8月專輯「框架內外」定格於藝術家以構圖框定的視野及想像,那色彩與線條的走向,從來不是浮於表面的情感經緯。任其帶領你我連結起多重時空、文化與情懷的敘事圖譜。

 20世紀初的奧地利,文明的裂痕與創造的激情並行不悖,而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正是這場精神風暴中最激烈、也最脆弱的見證者。他的畫筆如刃,在一個形將傾覆的世界中,追尋自我的形體與靈魂。他的藝術生涯雖短暫,卻濃縮了那個時代精神的複雜與焦慮,也揭示了藝術家個人與歷史洪流交織的深刻紋理。

 從一名初抵巴黎、接受正統藝術訓練的異鄉人,到1890年代具煽動性的〈X夫人〉轟動法國上流社交圈,這10年的巴黎時光,不但深深形塑了沙金(John Singer Sargent)的藝術語彙,更展現其對巴黎社會及藝術圈的敏銳觀察。這段關鍵時期,也使沙金成了當時舉世公認「最偉大的當代肖像畫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沙金與巴黎」展,重現了昔日的社交盛景,並揭露了他在巴黎的迅速崛起及無可否認的出眾才華。

 倫敦國家肖像藝廊「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繪畫的解剖」展像是一場由巨幅畫布搭建的臨床劇場。走進展廳,觀者被迫抬頭仰望那些超過2公尺高、如同紀念碑般存在的身體。策展人莎拉.霍蓋特如此形容這些畫作:「同時檢視肉體與顏料的密度。」意思即是,每一道筆觸都在質問,繪畫本身能否承受如此沉重的生命載荷。

 自1990年代初開始藝術創作以來,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便對「知覺」深感興趣,尤其是形塑知覺的認知與文化系統。臺北市立美術館 現正舉辦「你的好奇旅程」,埃利亞松在與《藝術收藏+設計》的專訪中表示,生命的顯現,是透過你與它的主動相遇,是透過你的感知,藝術亦然。唯有全然調動我們的感官,才能真正理解我們與作品的關係,也才能從中產生有意義的知識與理解。

 梅丁衍於2024年獲頒第23屆國家文藝獎。普普藝術與達達的觀念及實驗性,恰與他看似反骨、實則誠實面對存在的創作態度不謀而合。他那多元媒材與形式的藝術實踐,具有哲學思辨的智慧,視覺與觀念猶若禪宗的當頭棒喝,在衝擊觀者心神的瞬間,留下直面存在的偈語。

 伍斯特美術館早在20世紀初即展現出國際化視野與前瞻的策展觀點,尤以1910年館方購入的莫內〈睡蓮〉為標誌,這不僅是莫內最早被美國博物館典藏的作品之一,也象徵著印象派藝術從歐洲步入美國公共藝術機構的關鍵。伍斯特美術館館長馬提亞斯.瓦謝克與本刊暢談藝術史的當代意義、伍斯特美術館如何推動以「連結大眾、社群與文化」為使命的館務;策展事務總監克萊爾.惠特納則帶著我們檢視館方的收藏與策展視角,重新理解印象派的文化流動與時代變異。

 從佳士得亞洲區主席及總裁、厲蔚閣亞洲聯合創始人,到創立國際型藝術諮詢公司「藝蔚閣」,魏蔚分享近年對藝術市場的觀察、藝蔚閣創立的契機,並剖析在目前「市場遇冷」的普遍現象背後,仍可察覺的積極訊號。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9 三義木雕博物館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千鑿萬刻」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富藝斯推出預先競投獎勵,提前參與拍賣可享較低買家酬金費率
   
藝術縱貫線專欄
010 縱貫線的臺南美──從大阪夢洲到聯境藝術群島 ◎龔卓軍
   
藝術龍門陣
016 安岳石刻,壯美多元(上)◎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20世紀初薪水最高的傳奇女性是一位圖書館管理員 ◎戴忠仁
   
封面紀事
020 貓影百態,浮世繪中的靈妙之境──神奈川橫濱崇光美術館「浮世繪貓百科」展 ◎洪昱溱
   
藝術博覽
024 高端降溫,基層活躍的交易現象──2025年瑞士巴塞爾藝術展觀察筆記 ◎林盈君
   
市場觀察
028 專業,是樂觀前行的底氣──魏蔚談市場波動與藝蔚閣的成立 ◎陳玟妤
   
藝術焦點
034 啟動感官,藝術是全景覺知的召喚──奧拉弗.埃利亞松分享「你的好奇旅程」所感 ◎林純雅
   
播客藝聞
042 芭芭拉.格萊斯頓Barbara Gladstone/李克特.提拉瓦尼加Rirkrit Tiravanija/瓦埃勒.沙夫基Wael Shawky/何子彥Ho Tzu Nyen/艾米.謝拉德Amy Sherald/阿莫阿科.博阿福 Amoako Boafo ◎韋怡忻
   
對話藝術家:無羈之境 特別報導
044 梅丁衍 破執,以符號觸發時代的波動 ◎陳玟妤
046 彼得.庫克 繪築融合奇想 ◎陳玟妤
   
ART HISTORY NOW
042 藝術史,定義美和權力的人性與文化──探索創造力、圖像學、精神世界與文化價值的研究之路(七) ◎陳玟妤
   
伍斯特美術館與印象派特別報導
050 以藝術啟動連結,尊重多元文化的創造力──伍斯特美術館館長馬提亞斯.瓦謝克談演變中的藝術與文化地景 ◎林純雅
056 透過策展活化藏品的連結,建立起貫穿歷史與當代的軸線──克萊爾.惠特納分享館藏計畫的文化流動與時代質變  ◎洪昱溱
   
8月專輯
062 The Gaze from the Frame框架內外 ◎林志鴻
064 埃貢.席勒,人性的解譯者──維也納利奧波德美術館「時代異變:席勒的最後歲月1914-1918」展 ◎林純雅
070 唯願此生不為巴黎所忘──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沙金與巴黎」回顧展 ◎韋怡忻
076 迫擊人心的筆觸,一如人性臨界的利刃──倫敦國家肖像藝廊「珍妮.薩維爾:繪畫的解剖」展 ◎林盈君
080 跨越文化語境,尋找圖像、色彩與生命最為純粹的表達──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加布莉爾.明特回顧展 ◎廖瓊芳
   
藝術博覽
083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融入城市脈絡  ◎編輯部
   
藝術視界
084 以影像技術擷取大眾媒體的宗教體驗──「保羅.菲佛:自由誕生故事的序言」巡迴展 ◎詹育杰
   
藝術視界
086 卡通動物形象的大人學──盧森堡穆丹美術館科西瑪.馮.波寧個展「給快樂的狗之歌」 ◎詹育杰
   
藝術視界
088 鬧鬼?當展覽空間盡是幽魂──波爾多美術館「幻影之路」聯展」 ◎詹育杰
   
綠與野專欄
090 蘭之國度,博物誌視角下的文化尋跡──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蘭花百姿─臺北展」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094 體會茶湯千層風浪變化── 潮州功夫茶21項修練 ◎池宗憲
   
建築觀點
096 日本職人建築師北川原溫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098 札哈.哈蒂建築事務所贏得維爾紐斯機場入境航廈設計案
099 安縵式奢華,於義大利山間尋隱
100 時光如花綻放之所─百花公社的自然共生哲思
101 遠行即詩─從行囊之藝至未來之境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02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形於無形之間
103 藝術之境,織就風格/經典如初,風格重生於日常
104 形於字,現於心─解構品牌力量/玻璃孵化的未來:a-We與奇蹟之島的生命想像
105 味蕾萌詩,時光精釀的亞洲風味
   
藝想創見
106 於光的源頭,尋美的變奏──拉夫.吉布森的光影書寫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07月 #214
  • 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06月 #213
  • 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05月 #212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