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06月 #213
美,是文化層理的探尋
關西,自古以來即為通往大陸的門戶之地,承接四方風土、孕育萬象文化。在日本文化的版圖中,關西不僅是一方地理上的古都集群,更是一座記憶與創造交織的廣袤文化場域。2025年「大阪.關西萬博」以「未來社會的實驗場」為概念,於夢洲揭幕;這座面向未來的國際舞台,也讓日本古美術界重新回望自身。作為與萬博遙相呼應的文化象徵,6月專輯「日本國寶展:時光與信仰的遺珍」聚焦於由大阪市立美術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的國寶大展。這場前所未有的壯闊匯聚,不僅是一場文化饗宴,更是一段歷史與美學於關西大地上的深刻共鳴,一次對於日本文化根源的回溯與致意。
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在《杜伊諾哀歌》中問道:「美只是恐懼的開始嗎?」作為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安瑟姆.基弗(Anselm Kiefer)或許並未直接回答里爾克那句追問,但他以無數混合油彩、鉛與詩行的畫布,讓我們得以在美與恐懼之間看見一條可能的通道——那是時間與記憶鍛燒出來的詩性之光,是從歷史殘骸中誕生的黑曜之花。美,或許不再只是形式的愉悅,而是穿越傷痕後,仍能頑強開展的靈魂風景,而這便是「安瑟姆.基弗:史與塵」專輯的核心意旨。
梵谷美術館與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彼此為鄰,至今已超過半世紀。儘管並肩多年,兩館從未真正攜手完成一項實質性的策展對話。如今,「安瑟姆.基弗─花兒都到哪裡去了」這場難得的聯展,如一幅雙聯畫,終於誕生──這不僅是一次對當代藝術巨匠的致敬,也是一場關於創傷、記憶與詩性的交響。
世界遺產京都二条城舉辦亞洲最大規模的安瑟姆.基弗個展「安瑟姆.基弗 太陽」,在「日出之國」日本舉辦的個展以「太陽」為題,綜觀人類文化對太陽的崇拜與詮釋,並對照熱衷使用金箔的日本藝術,探討基弗作品中金箔的運用,也透過文明科學與人類生滅的關係,以廢墟風景詮釋戰爭記憶與傷痕,為二戰結束80年後世界各地仍爭戰不休的當今,留下一記啟示。
在出版環境屢遭挑戰的年代,能長年持守於藝術與美學的專業報導領域,並非易事,正因其不易,更顯其珍貴。在數位浪潮與即時資訊主宰文化消費的時代,《藝術家》雜誌以紙本出版為核心,透過精緻編排與深度策畫,提供了多元觀點碰撞與交織的可能性,讓閱讀化為思維的沉澱與感知的延展,也將藝術從單一的視覺經驗,推向文化、生態與社會結構的更深層次。《藝術家》雜誌創刊50週年,即是一種具體而堅定的文化行動,這不僅是一本雜誌的成就,更是半世紀來台灣藝術文化累積的結晶。它帶領我們不斷探問:藝術如何反映時代?又如何超越時代?
位於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是一座靠基金會經營的私人美術館。每年於李梅樹生日的3月起都會舉辦「梅樹月」,今年(2025年)所策畫的展覽是為了紀念立石鐵臣這位日籍畫家。該館雖屬私人單位,但辦展絲毫不含糊。「風土的花蕊—獻給臺灣的情書」的展品來源涵蓋公立美術館、私人收藏家與藝術家後代,甚至還向日本的法政大學商借〈身邊,由秋到冬〉這張曾經外借、但從未離開日本的百號巨作,可想見借展的難度。其內容規畫和展品豐富度,似有2020年於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的餘緒感,深度與創意毫不遜色。
藝術熱新聞 | |
008 |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於故宮隆重登場 |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望地之謎-林欽賢繪畫創作展」 | |
010 | 探索中東市場潛力,巴塞爾藝術展2026年推出卡達展會 |
瑪琳.杜馬斯〈一月小姐〉創下女性在世藝術家拍賣新高 | |
具顯赫收藏來源的卡納萊托名作上拍佳士得,佳士得、富藝斯高層人事異動 | |
品牌、科技、新思維專欄 | |
012 | 關鍵(二)Point Clé II ◎陳郁秀 |
文物專欄 | |
018 | 從一尊龍女像,談明朝皇帝拜託教宗組十字軍東征,救大明王朝 ◎戴忠仁 |
藝術龍門陣 | |
020 | 張大千的台灣藝緣(上) ◎熊宜敬 |
紐約藝術博覽特別報導 | |
022 | 蒙德里安〈構成:大紅色平面、藍灰色、黃色、黑色和藍色〉以4756萬美元成交 ──佳士得紐約6場拍賣斬獲6億9306萬9562美元 ◎編輯部 |
024 | 巴斯奇亞〈無題〉以1636萬5000美元成交──紐約蘇富比現代與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暨藏家專場拍賣成交總額3億7250萬3800美元 ◎編輯部 |
026 | 巴斯奇亞〈無題〉以659萬4000美元成交──富藝斯紐約「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總成交額5195萬2350美元 ◎編輯部 |
6月專輯 | |
028 | Sacred Heritage, Timeless Devotion日本國寶展:時光與信仰的遺珍 ◎林志鴻 |
030 | 美的靜觀,文化意志的型塑──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國寶展」 ◎洪昱溱 |
034 | 佛影神姿,跨越塵世的聖性凝視──奈良博建館130週年特別展「超國寶─信仰之光」 ◎林純雅 |
042 | 風起東瀛,文明交會中的日本美術轉化與創造──京都國立博物館「日本,美之熔爐──跨文化交流的軌跡」展 ◎洪昱溱 |
藝術收藏 | |
046 | 一燈能破千古暗,一香能解百年塵──香起心生,趙明明的沉香雅談 ◎陳玟妤 |
藝術視界 | |
054 | 思想的匯聚,視野的繼承──《藝術家》雜誌創刊50週年 ◎林志鴻 |
ART HISTORY NOW | |
058 | 藝術史,定義美和權力的人性與文化──探索創造力、圖像學、精神世界與文化價值的研究之路(五)◎陳玟妤 |
對話藝術家 藝識共生 特別報導 | |
060 | 毛利悠子 開展日常的異質景觀 ◎蔣美喬 |
062 | 羅晟文 用藝術偷渡生態意識 ◎陳玟妤 |
064 | 平子雄一 理想的風景不在遠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陳玟妤 |
藝術博覽 | |
066 | 2025台中藝術博覽會──當世界失序,當代藝術的內在回聲 ◎編輯部 |
Anselm Kiefer: Among the Ruins of Time安瑟姆.基弗:史與塵專輯 | |
070 | 焦土重生,席捲歷史與情感的風暴──安瑟姆.基弗尋跡梵谷創作的日與夜 ◎林純雅 |
076 | 歲月流金二条城──安瑟姆.基弗對話古都 ◎邱馨慧 |
082 | 在廢墟與神話之間──安瑟姆.基弗作品中的女性重聲 ◎高慈敏 |
藝術視界 | |
088 | 想像與現實之間,起義的奴隸正翩翩起舞──巴黎東京宮拉斐爾.巴隆蒂尼「在夜晚的某個地方,人們在跳舞」個展 ◎詹育杰 |
綠與野專欄 | |
090 | 花蕊雖凋,種子將長於風土中──立石鐵臣寫給台灣的情書 ◎古碧玲 |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 |
094 | 一起和皇帝喝茶去!藏雲南貢茶真滋味 ◎池宗憲 |
建築觀點 | |
096 | 在空間中鐫刻永恆 日本建築師篠原一男 ◎黃健敏 |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 |
098 | 從歷史港口到文化重生,鹿特丹Fenix博物館的演變與再造 |
099 | 首爾Audeum博物館,載錄聽覺的詩篇 |
100 | 一場從北京中軸線出發的精神歸返:和木.歸的時空禮讚 |
101 | 邦瀚斯紐約總部啟幕遷址史坦威音樂廳 |
創意萬象 ◎林志鴻 | |
102 | 「永恆花園:陳智權鈦金藝術展」移師美國德州休士頓 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 |
103 | 在靈感縫合之處,記憶的線結與螺旋/ 約翰.史隆伯杰經典「石上鳥」60 週年誌慶 |
104 | 綠意的織夢者,裁剪美的輪廓 |
105 | 山海入畫,啟封風土繪卷 |
藝想創見 | |
106 | 攝影是政治性的親密書寫──科拉爾.卡巴洛重組由記憶構築的無名地圖 ◎林志鴻 |
美,是文化層理的探尋
關西,自古以來即為通往大陸的門戶之地,承接四方風土、孕育萬象文化。在日本文化的版圖中,關西不僅是一方地理上的古都集群,更是一座記憶與創造交織的廣袤文化場域。2025年「大阪.關西萬博」以「未來社會的實驗場」為概念,於夢洲揭幕;這座面向未來的國際舞台,也讓日本古美術界重新回望自身。作為與萬博遙相呼應的文化象徵,6月專輯「日本國寶展:時光與信仰的遺珍」聚焦於由大阪市立美術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的國寶大展。這場前所未有的壯闊匯聚,不僅是一場文化饗宴,更是一段歷史與美學於關西大地上的深刻共鳴,一次對於日本文化根源的回溯與致意。
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在《杜伊諾哀歌》中問道:「美只是恐懼的開始嗎?」作為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安瑟姆.基弗(Anselm Kiefer)或許並未直接回答里爾克那句追問,但他以無數混合油彩、鉛與詩行的畫布,讓我們得以在美與恐懼之間看見一條可能的通道——那是時間與記憶鍛燒出來的詩性之光,是從歷史殘骸中誕生的黑曜之花。美,或許不再只是形式的愉悅,而是穿越傷痕後,仍能頑強開展的靈魂風景,而這便是「安瑟姆.基弗:史與塵」專輯的核心意旨。
梵谷美術館與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彼此為鄰,至今已超過半世紀。儘管並肩多年,兩館從未真正攜手完成一項實質性的策展對話。如今,「安瑟姆.基弗─花兒都到哪裡去了」這場難得的聯展,如一幅雙聯畫,終於誕生──這不僅是一次對當代藝術巨匠的致敬,也是一場關於創傷、記憶與詩性的交響。
世界遺產京都二条城舉辦亞洲最大規模的安瑟姆.基弗個展「安瑟姆.基弗 太陽」,在「日出之國」日本舉辦的個展以「太陽」為題,綜觀人類文化對太陽的崇拜與詮釋,並對照熱衷使用金箔的日本藝術,探討基弗作品中金箔的運用,也透過文明科學與人類生滅的關係,以廢墟風景詮釋戰爭記憶與傷痕,為二戰結束80年後世界各地仍爭戰不休的當今,留下一記啟示。
在出版環境屢遭挑戰的年代,能長年持守於藝術與美學的專業報導領域,並非易事,正因其不易,更顯其珍貴。在數位浪潮與即時資訊主宰文化消費的時代,《藝術家》雜誌以紙本出版為核心,透過精緻編排與深度策畫,提供了多元觀點碰撞與交織的可能性,讓閱讀化為思維的沉澱與感知的延展,也將藝術從單一的視覺經驗,推向文化、生態與社會結構的更深層次。《藝術家》雜誌創刊50週年,即是一種具體而堅定的文化行動,這不僅是一本雜誌的成就,更是半世紀來台灣藝術文化累積的結晶。它帶領我們不斷探問:藝術如何反映時代?又如何超越時代?
位於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是一座靠基金會經營的私人美術館。每年於李梅樹生日的3月起都會舉辦「梅樹月」,今年(2025年)所策畫的展覽是為了紀念立石鐵臣這位日籍畫家。該館雖屬私人單位,但辦展絲毫不含糊。「風土的花蕊—獻給臺灣的情書」的展品來源涵蓋公立美術館、私人收藏家與藝術家後代,甚至還向日本的法政大學商借〈身邊,由秋到冬〉這張曾經外借、但從未離開日本的百號巨作,可想見借展的難度。其內容規畫和展品豐富度,似有2020年於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的餘緒感,深度與創意毫不遜色。
藝術熱新聞 | |
008 |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於故宮隆重登場 |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望地之謎-林欽賢繪畫創作展」 | |
010 | 探索中東市場潛力,巴塞爾藝術展2026年推出卡達展會 |
瑪琳.杜馬斯〈一月小姐〉創下女性在世藝術家拍賣新高 | |
具顯赫收藏來源的卡納萊托名作上拍佳士得,佳士得、富藝斯高層人事異動 | |
品牌、科技、新思維專欄 | |
012 | 關鍵(二)Point Clé II ◎陳郁秀 |
文物專欄 | |
018 | 從一尊龍女像,談明朝皇帝拜託教宗組十字軍東征,救大明王朝 ◎戴忠仁 |
藝術龍門陣 | |
020 | 張大千的台灣藝緣(上) ◎熊宜敬 |
紐約藝術博覽特別報導 | |
022 | 蒙德里安〈構成:大紅色平面、藍灰色、黃色、黑色和藍色〉以4756萬美元成交 ──佳士得紐約6場拍賣斬獲6億9306萬9562美元 ◎編輯部 |
024 | 巴斯奇亞〈無題〉以1636萬5000美元成交──紐約蘇富比現代與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暨藏家專場拍賣成交總額3億7250萬3800美元 ◎編輯部 |
026 | 巴斯奇亞〈無題〉以659萬4000美元成交──富藝斯紐約「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總成交額5195萬2350美元 ◎編輯部 |
6月專輯 | |
028 | Sacred Heritage, Timeless Devotion日本國寶展:時光與信仰的遺珍 ◎林志鴻 |
030 | 美的靜觀,文化意志的型塑──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國寶展」 ◎洪昱溱 |
034 | 佛影神姿,跨越塵世的聖性凝視──奈良博建館130週年特別展「超國寶─信仰之光」 ◎林純雅 |
042 | 風起東瀛,文明交會中的日本美術轉化與創造──京都國立博物館「日本,美之熔爐──跨文化交流的軌跡」展 ◎洪昱溱 |
藝術收藏 | |
046 | 一燈能破千古暗,一香能解百年塵──香起心生,趙明明的沉香雅談 ◎陳玟妤 |
藝術視界 | |
054 | 思想的匯聚,視野的繼承──《藝術家》雜誌創刊50週年 ◎林志鴻 |
ART HISTORY NOW | |
058 | 藝術史,定義美和權力的人性與文化──探索創造力、圖像學、精神世界與文化價值的研究之路(五)◎陳玟妤 |
對話藝術家 藝識共生 特別報導 | |
060 | 毛利悠子 開展日常的異質景觀 ◎蔣美喬 |
062 | 羅晟文 用藝術偷渡生態意識 ◎陳玟妤 |
064 | 平子雄一 理想的風景不在遠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陳玟妤 |
藝術博覽 | |
066 | 2025台中藝術博覽會──當世界失序,當代藝術的內在回聲 ◎編輯部 |
Anselm Kiefer: Among the Ruins of Time安瑟姆.基弗:史與塵專輯 | |
070 | 焦土重生,席捲歷史與情感的風暴──安瑟姆.基弗尋跡梵谷創作的日與夜 ◎林純雅 |
076 | 歲月流金二条城──安瑟姆.基弗對話古都 ◎邱馨慧 |
082 | 在廢墟與神話之間──安瑟姆.基弗作品中的女性重聲 ◎高慈敏 |
藝術視界 | |
088 | 想像與現實之間,起義的奴隸正翩翩起舞──巴黎東京宮拉斐爾.巴隆蒂尼「在夜晚的某個地方,人們在跳舞」個展 ◎詹育杰 |
綠與野專欄 | |
090 | 花蕊雖凋,種子將長於風土中──立石鐵臣寫給台灣的情書 ◎古碧玲 |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 |
094 | 一起和皇帝喝茶去!藏雲南貢茶真滋味 ◎池宗憲 |
建築觀點 | |
096 | 在空間中鐫刻永恆 日本建築師篠原一男 ◎黃健敏 |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 |
098 | 從歷史港口到文化重生,鹿特丹Fenix博物館的演變與再造 |
099 | 首爾Audeum博物館,載錄聽覺的詩篇 |
100 | 一場從北京中軸線出發的精神歸返:和木.歸的時空禮讚 |
101 | 邦瀚斯紐約總部啟幕遷址史坦威音樂廳 |
創意萬象 ◎林志鴻 | |
102 | 「永恆花園:陳智權鈦金藝術展」移師美國德州休士頓 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 |
103 | 在靈感縫合之處,記憶的線結與螺旋/ 約翰.史隆伯杰經典「石上鳥」60 週年誌慶 |
104 | 綠意的織夢者,裁剪美的輪廓 |
105 | 山海入畫,啟封風土繪卷 |
藝想創見 | |
106 | 攝影是政治性的親密書寫──科拉爾.卡巴洛重組由記憶構築的無名地圖 ◎林志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