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5年8月 #603
邁向六都齊備美術館的時代
台灣美術館界在近一個月先後迎來三位新館長: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林詠能已於7月1日出任,高雄市立美術館宣布第六任館長為顏名宏,在8月1日正式就任,而朱銘美術館由周永昭出任新任館長;同時,即將於今年年底啟用開館的台中市立美術館公布首展的策展理念與部分參展藝術家名單。邁向六都齊備美術館的時代,為台灣藝術場域所密切關注,也伴隨著相應的反思與想像。
逢成立滿十週年的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攜手於6月13日舉辦十週年聯席論壇「現在台灣,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專業不再受用了嗎?」,檢視過去十年來台灣文化政策環境與台灣美術史重建地景值得討論的現象。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廖新田,在本期文化行政單元梳理與會的學者們於論壇中提出的諸多議題與對話,均為持續發展的藝文環境提供深刻的觀察論述和建言。
本期新闢專欄「台灣美術史隨筆」,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白適銘執筆,以其研究台灣美術史歷程的感思為基礎書寫在學術專論中未能述及的觀點,首篇以「大全集時代」為題,展開思辨。 暑期間國內外相繼推出大展,8月專輯聚焦國際三場重要的雙年展/三年展:不同於往年在雙數年舉辦,相隔三年的第十三屆柏林雙年展於今年夏季推出,林于嫣在雙年展的四個主展場探索本屆策展人薩莎.科拉如何透過城市中的狐狸靈活遊走的「逃逸性」為核心概念,探討當面對結構性、合法化的暴力時藝術所展現出文化自主性的潛能。今年利物浦雙年展亦有別過去多邀請外國策展人的做法,由深耕、熟悉在地藝術圈的資深策展人瑪麗─安.麥奎策畫,以「基岩」為題,林盈君從鋪展於城市中不同空間的作品,測繪藝術家們如何共同勾勒出利物浦做為記憶港口的當代圖景。吳尚霖登島來到第六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除了與藝術家根據場域特性所創作的作品相遇,並邂逅這些島嶼的自然地景和地方文化,而因多重問題一度沒落的島域也透過「海的賦權」的藝術祭命題重新與世界連結。
國際藝壇單元帶來幾檔備受矚目的藝術家回顧展與個展,包含大衛.霍克尼和珍妮.薩維爾,各以極具辨識度的風格拓展繪畫在當代的可能性;「沙金與巴黎」特展呈現這位美國藝術家致力的肖像畫如何在19世紀的巴黎藝壇打開新局面。在同樣關照古美術的視野下,本單元中也介紹巴黎羅浮宮「馬木路克王朝,1250-1517」以及居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皇室青銅」大展,分別回看伊斯蘭文化與柬埔寨古代文明令人驚豔的藝術成就。
本期藝術市場單元針對6月甫結束的巴塞爾藝術展,非營利藝術空間研究員李欣潔、藝術家許家維和馬凌畫廊副總監呂季璇從各自不同背景和位置的觀點,交流對今年展會的觀察,並談及對現今變動的市場與藝術環境下的思考。
56 | 8月專輯 |
柏林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 |
58 | 以逃逸來開創平行時空─第十三屆柏林雙年展「傳遞逃逸者」 ⊙林于嫣 |
68 | 地質裂縫中的靈魂書寫─2025利物浦雙年展「基岩」 ⊙林盈君 |
78 | 日常與幻境般的島嶼漫遊─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吳尚霖 |
52 | 特別報導─玉山文教基金會藝文講座 |
玉山之巔,可以登高望遠─玉山文教基金會2025年藝術系列演講 ⊙廖仁義 | |
53 | 吹起泰雅族文化復興與傳承的號角─記尤瑪.達陸「根源於土地的未來」 ⊙高慧倩 |
200 | 特別報導─浮世繪 |
一筆浮世千象─記「江戶浮世之美」 ⊙羅珮慈 | |
35 | 藝術風景 |
崔西.艾敏:性與孤獨 | |
36 | 藝術正論 |
台灣陶瓷與台灣美術的「相遇」 ⊙廖仁義 | |
37 | 美術之眼 |
他的「富士」,我的「觀音」 ⊙陳長華 | |
38 | 藝術野台戲 |
台灣的浮世繪熱 ⊙阿田教授 | |
39 | 台灣美術史隨筆 |
「大全集時代」台灣美術史的知識紋理再思 ⊙白適銘 | |
40 | 藝蹤尋探 |
探尋森林原味的共生建築 ⊙吳曉芳 | |
41 | 藝術新聞 |
國家鐵道博物館7月31日第一階段開館 | |
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蘭花百姿─台北展」 | |
42 | 國立中正紀念堂「威廉.泰納:崇高的迴響」 |
台北市立美術館「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 |
43 | 太平國小博物館開館展「黃土水與孩子們」 |
周永昭接任朱銘美術館館長 | |
44 |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合作策畫兒童藝術特展 |
台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12月登場 | |
45 | 2025台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再返臺南市美術館 |
泰納最早公開展出的油彩作品拍出預估六倍高價 | |
46 | 千年文物〈貝葉掛毯〉將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展出 |
「It's-a Me, ___! 台法德行動拉力賽」於巴黎、柏林展出 | |
47 | 李明維新作參展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複製者」 |
西非藝術博物館11月率先開放研究中心 | |
48 | 藝術市場 |
2025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觀察 ─會後小聚:相談巴塞爾藝術展與變動中的藝術市場 ⊙李欣潔 |
|
88 | 藝術現場 |
「獸群遷徙」橫跨非洲與歐洲 | |
91 | 圍場散步 |
公共藝術法仍存在大片灰色領域 ⊙胡永芬 | |
94 | 評藝廣場 |
詩人的女兒─董心如的《生態靜觀》 ⊙蕭瓊瑞 | |
98 | 圖解台灣近現代建築 |
台北北門郵局與栗山俊一 ⊙李乾朗 | |
104 | 圖說台灣設計史 |
集創意總監與藝術指導於一身的西川滿 ⊙林磐聳 | |
112 | 藝點觀察 |
建造教堂─2025芝加哥藝術博覽會策展人交流計畫後記 ⊙莊偉慈 | |
114 | 三人呈唬 |
歡迎光臨異世界─由黃偉軒《非地 Nonland》思考進入(或打開)VR的方式 ⊙沈克諭 | |
118 | 國際藝壇 |
從視覺繪畫到數位抒情─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大衛.霍克尼大型回顧展 ⊙廖瓊芳 | |
126 | 當人體成為繪畫故事的唯一主角 ─倫敦國家肖像藝廊「珍妮.薩維爾:繪畫的解剖學」 ⊙黃杰敏 |
132 | 肩帶滑落的瞬間:沙金現代肖像畫的誕生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沙金與巴黎」 ⊙黃其安 |
140 | 凝視不可見、不可知、不確定⋯⋯ ─巴黎橘園美術館「模糊之中:1945年至今的另一種藝術視野」 ⊙詹育杰 |
146 | 跨領域如變色龍的藝術家 ─馬德里拉薩羅.加爾迪亞諾美術館「朵拉.瑪爾:攝影與素描」 ⊙周芳蓮 |
150 | 17世紀法蘭德斯地區的非日常生活─里爾美術館「節日與慶典」 ⊙唐忠珊 |
156 | 不是繪畫,是令人著迷的魔法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保羅.威羅內塞(1528-1588)」 ⊙周芳蓮 |
166 | 奴隸出身的統治者──伊斯蘭文明的一顆璀璨明星 ─巴黎羅浮宮「馬木路克王朝,1250-1517」 ⊙唐忠珊 |
172 | 吳哥遺址的發現與高棉的青銅藝術 ─「從洛什到吳哥:路易.德拉波特,冒險人生」+「皇室青銅」 ⊙唐忠珊 |
182 | 以你手上駭人的AI「工具」解鎖藝術創作─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AI眼中的世界」 ⊙詹育杰 |
192 | 從前衛實驗短片到VR沉浸式動畫的活躍展現─記2025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 ⊙林莉菁 |
214 | 藝術動態 |
跨域.歸鄉─前輩藝術家蔡蔭棠作品返台記 ⊙廖新田 | |
217 | 文化行政 |
現在台灣,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專業不再受用了嗎?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十週年聯席論壇紀實 ⊙廖新田 |
|
220 | 台灣美術 |
時光有形:從風土到時代─台北市立美術館「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周亞澄 | |
226 | 展覽評介 |
彩筆下的時代光影 ─國立故宮博物院「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姜承妤 |
|
232 | 臺南文化星圖的引路人 ─總爺藝文中心「元石.印記:潘元石紀念展」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234 | 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 ─「聲紋風景」──在共振中書寫永續的詩意風景 ⊙陳一凡 |
236 | 畫說日本名家 |
英一蝶──筆寫浮世百態的風俗畫家 ⊙羅珮慈 | |
256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柯洛〈阿夫賴城〉的詩情畫意 ⊙潘(示番) | |
260 | 泰奧多.盧梭〈阿普雷蒙的橡樹林〉的自然主義美感 ⊙潘(示番) |
264 | 名作解讀 |
佛羅倫斯藝術家波蒂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 ⊙施淑惠 | |
268 | 名家傑作 |
八大山人:大寫意花鳥山水畫清超奇逸 ⊙陳傳席 | |
292 | 印度美術 |
古代繪畫與阿旃陀壁畫(上) ⊙定金計次 編譯/林保堯 | |
300 | 宗教藝術 |
岡底斯山形塑西藏瑪尼石刻藝術信仰美學 ⊙丘星星 | |
308 | 創意陶藝 |
在祕境尋幽的路上─陶藝家吳孟哲的柴燒遠行之路 ⊙莊秀玲 | |
314 | 新書出版 |
《台灣水墨變相史》作者序 ⊙蕭瓊瑞 | |
318 | 《台灣水墨變相史》發行人序 ⊙何政廣 |
324 | 藝術線上 |
328 | 藝展目錄 |
329 | 藝展報導 |
333 | 藝術快遞 |
334 | 展覽月報 |
33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34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邁向六都齊備美術館的時代
台灣美術館界在近一個月先後迎來三位新館長: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林詠能已於7月1日出任,高雄市立美術館宣布第六任館長為顏名宏,在8月1日正式就任,而朱銘美術館由周永昭出任新任館長;同時,即將於今年年底啟用開館的台中市立美術館公布首展的策展理念與部分參展藝術家名單。邁向六都齊備美術館的時代,為台灣藝術場域所密切關注,也伴隨著相應的反思與想像。
逢成立滿十週年的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攜手於6月13日舉辦十週年聯席論壇「現在台灣,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專業不再受用了嗎?」,檢視過去十年來台灣文化政策環境與台灣美術史重建地景值得討論的現象。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廖新田,在本期文化行政單元梳理與會的學者們於論壇中提出的諸多議題與對話,均為持續發展的藝文環境提供深刻的觀察論述和建言。
本期新闢專欄「台灣美術史隨筆」,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白適銘執筆,以其研究台灣美術史歷程的感思為基礎書寫在學術專論中未能述及的觀點,首篇以「大全集時代」為題,展開思辨。 暑期間國內外相繼推出大展,8月專輯聚焦國際三場重要的雙年展/三年展:不同於往年在雙數年舉辦,相隔三年的第十三屆柏林雙年展於今年夏季推出,林于嫣在雙年展的四個主展場探索本屆策展人薩莎.科拉如何透過城市中的狐狸靈活遊走的「逃逸性」為核心概念,探討當面對結構性、合法化的暴力時藝術所展現出文化自主性的潛能。今年利物浦雙年展亦有別過去多邀請外國策展人的做法,由深耕、熟悉在地藝術圈的資深策展人瑪麗─安.麥奎策畫,以「基岩」為題,林盈君從鋪展於城市中不同空間的作品,測繪藝術家們如何共同勾勒出利物浦做為記憶港口的當代圖景。吳尚霖登島來到第六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除了與藝術家根據場域特性所創作的作品相遇,並邂逅這些島嶼的自然地景和地方文化,而因多重問題一度沒落的島域也透過「海的賦權」的藝術祭命題重新與世界連結。
國際藝壇單元帶來幾檔備受矚目的藝術家回顧展與個展,包含大衛.霍克尼和珍妮.薩維爾,各以極具辨識度的風格拓展繪畫在當代的可能性;「沙金與巴黎」特展呈現這位美國藝術家致力的肖像畫如何在19世紀的巴黎藝壇打開新局面。在同樣關照古美術的視野下,本單元中也介紹巴黎羅浮宮「馬木路克王朝,1250-1517」以及居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皇室青銅」大展,分別回看伊斯蘭文化與柬埔寨古代文明令人驚豔的藝術成就。
本期藝術市場單元針對6月甫結束的巴塞爾藝術展,非營利藝術空間研究員李欣潔、藝術家許家維和馬凌畫廊副總監呂季璇從各自不同背景和位置的觀點,交流對今年展會的觀察,並談及對現今變動的市場與藝術環境下的思考。
56 | 8月專輯 |
柏林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 |
58 | 以逃逸來開創平行時空─第十三屆柏林雙年展「傳遞逃逸者」 ⊙林于嫣 |
68 | 地質裂縫中的靈魂書寫─2025利物浦雙年展「基岩」 ⊙林盈君 |
78 | 日常與幻境般的島嶼漫遊─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吳尚霖 |
52 | 特別報導─玉山文教基金會藝文講座 |
玉山之巔,可以登高望遠─玉山文教基金會2025年藝術系列演講 ⊙廖仁義 | |
53 | 吹起泰雅族文化復興與傳承的號角─記尤瑪.達陸「根源於土地的未來」 ⊙高慧倩 |
200 | 特別報導─浮世繪 |
一筆浮世千象─記「江戶浮世之美」 ⊙羅珮慈 | |
35 | 藝術風景 |
崔西.艾敏:性與孤獨 | |
36 | 藝術正論 |
台灣陶瓷與台灣美術的「相遇」 ⊙廖仁義 | |
37 | 美術之眼 |
他的「富士」,我的「觀音」 ⊙陳長華 | |
38 | 藝術野台戲 |
台灣的浮世繪熱 ⊙阿田教授 | |
39 | 台灣美術史隨筆 |
「大全集時代」台灣美術史的知識紋理再思 ⊙白適銘 | |
40 | 藝蹤尋探 |
探尋森林原味的共生建築 ⊙吳曉芳 | |
41 | 藝術新聞 |
國家鐵道博物館7月31日第一階段開館 | |
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蘭花百姿─台北展」 | |
42 | 國立中正紀念堂「威廉.泰納:崇高的迴響」 |
台北市立美術館「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 |
43 | 太平國小博物館開館展「黃土水與孩子們」 |
周永昭接任朱銘美術館館長 | |
44 |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合作策畫兒童藝術特展 |
台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12月登場 | |
45 | 2025台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再返臺南市美術館 |
泰納最早公開展出的油彩作品拍出預估六倍高價 | |
46 | 千年文物〈貝葉掛毯〉將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展出 |
「It's-a Me, ___! 台法德行動拉力賽」於巴黎、柏林展出 | |
47 | 李明維新作參展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複製者」 |
西非藝術博物館11月率先開放研究中心 | |
48 | 藝術市場 |
2025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觀察 ─會後小聚:相談巴塞爾藝術展與變動中的藝術市場 ⊙李欣潔 |
|
88 | 藝術現場 |
「獸群遷徙」橫跨非洲與歐洲 | |
91 | 圍場散步 |
公共藝術法仍存在大片灰色領域 ⊙胡永芬 | |
94 | 評藝廣場 |
詩人的女兒─董心如的《生態靜觀》 ⊙蕭瓊瑞 | |
98 | 圖解台灣近現代建築 |
台北北門郵局與栗山俊一 ⊙李乾朗 | |
104 | 圖說台灣設計史 |
集創意總監與藝術指導於一身的西川滿 ⊙林磐聳 | |
112 | 藝點觀察 |
建造教堂─2025芝加哥藝術博覽會策展人交流計畫後記 ⊙莊偉慈 | |
114 | 三人呈唬 |
歡迎光臨異世界─由黃偉軒《非地 Nonland》思考進入(或打開)VR的方式 ⊙沈克諭 | |
118 | 國際藝壇 |
從視覺繪畫到數位抒情─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大衛.霍克尼大型回顧展 ⊙廖瓊芳 | |
126 | 當人體成為繪畫故事的唯一主角 ─倫敦國家肖像藝廊「珍妮.薩維爾:繪畫的解剖學」 ⊙黃杰敏 |
132 | 肩帶滑落的瞬間:沙金現代肖像畫的誕生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沙金與巴黎」 ⊙黃其安 |
140 | 凝視不可見、不可知、不確定⋯⋯ ─巴黎橘園美術館「模糊之中:1945年至今的另一種藝術視野」 ⊙詹育杰 |
146 | 跨領域如變色龍的藝術家 ─馬德里拉薩羅.加爾迪亞諾美術館「朵拉.瑪爾:攝影與素描」 ⊙周芳蓮 |
150 | 17世紀法蘭德斯地區的非日常生活─里爾美術館「節日與慶典」 ⊙唐忠珊 |
156 | 不是繪畫,是令人著迷的魔法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保羅.威羅內塞(1528-1588)」 ⊙周芳蓮 |
166 | 奴隸出身的統治者──伊斯蘭文明的一顆璀璨明星 ─巴黎羅浮宮「馬木路克王朝,1250-1517」 ⊙唐忠珊 |
172 | 吳哥遺址的發現與高棉的青銅藝術 ─「從洛什到吳哥:路易.德拉波特,冒險人生」+「皇室青銅」 ⊙唐忠珊 |
182 | 以你手上駭人的AI「工具」解鎖藝術創作─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AI眼中的世界」 ⊙詹育杰 |
192 | 從前衛實驗短片到VR沉浸式動畫的活躍展現─記2025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 ⊙林莉菁 |
214 | 藝術動態 |
跨域.歸鄉─前輩藝術家蔡蔭棠作品返台記 ⊙廖新田 | |
217 | 文化行政 |
現在台灣,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專業不再受用了嗎?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十週年聯席論壇紀實 ⊙廖新田 |
|
220 | 台灣美術 |
時光有形:從風土到時代─台北市立美術館「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周亞澄 | |
226 | 展覽評介 |
彩筆下的時代光影 ─國立故宮博物院「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姜承妤 |
|
232 | 臺南文化星圖的引路人 ─總爺藝文中心「元石.印記:潘元石紀念展」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234 | 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 ─「聲紋風景」──在共振中書寫永續的詩意風景 ⊙陳一凡 |
236 | 畫說日本名家 |
英一蝶──筆寫浮世百態的風俗畫家 ⊙羅珮慈 | |
256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柯洛〈阿夫賴城〉的詩情畫意 ⊙潘(示番) | |
260 | 泰奧多.盧梭〈阿普雷蒙的橡樹林〉的自然主義美感 ⊙潘(示番) |
264 | 名作解讀 |
佛羅倫斯藝術家波蒂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 ⊙施淑惠 | |
268 | 名家傑作 |
八大山人:大寫意花鳥山水畫清超奇逸 ⊙陳傳席 | |
292 | 印度美術 |
古代繪畫與阿旃陀壁畫(上) ⊙定金計次 編譯/林保堯 | |
300 | 宗教藝術 |
岡底斯山形塑西藏瑪尼石刻藝術信仰美學 ⊙丘星星 | |
308 | 創意陶藝 |
在祕境尋幽的路上─陶藝家吳孟哲的柴燒遠行之路 ⊙莊秀玲 | |
314 | 新書出版 |
《台灣水墨變相史》作者序 ⊙蕭瓊瑞 | |
318 | 《台灣水墨變相史》發行人序 ⊙何政廣 |
324 | 藝術線上 |
328 | 藝展目錄 |
329 | 藝展報導 |
333 | 藝術快遞 |
334 | 展覽月報 |
33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34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