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4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4年6月 #589

  • 藝術家2024年6月 #589 1

藝術家2024年6月 #589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板
  • 目錄

《藝術家》四十九週年

 放眼國際,2024年可謂藝壇盛事空前、此起彼落的一年。首先,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在邁向第六十屆之際,今年3月也迎來新任威尼斯雙年展董事會主席皮耶塔洛.布塔佛科。本屆總策展人阿德里安諾.佩德羅薩以「處處都是外人」為題,共匯聚高達三百卅一位/組藝術家參展,試圖呈現該題旨與何謂「外人」所可以展開的多重意涵和議題。

 

 6月專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獎名單於4月20日開幕同日宣布,劉蘭辰綜合報導介紹獲獎者及其參展的精采作品,也反映出今年展覽的主旋律。許楚君、陳宜艷實地深掘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分別帶來在綠園城堡中央館與軍火庫的第一手現場報導及展覽觀察,爬梳兩座主展場開展的軸線如何構成以非西方中心與非典型的文化他者為著眼的策展脈絡,標註出關鍵作品及其策畫鋪排。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由台灣錄像藝術先驅袁廣鳴代表參展、陳暢為策展人,透過展題「日常戰爭」暗喻人類本質上顛沛流離、無處安身的境況,蔣嘉惠在專輯中帶來展覽的現場採寫。北京特約作者方振寧提出對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覽的縱覽評論,並訪談三位中國當代藝術界人士對展覽的觀點,提供看待今年雙年展不同切面的體會。下一期雜誌特別報導,將進一步精選評介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展覽以及平行展內容。

 

 早先於3月下旬開幕的第八十一屆惠特尼雙年展,以「優於真實之物」的命題叩問「真實性」的本質與論述,在本期駐紐約作者賴懷宇傳自惠特尼美術館現場的觀察評論中,分析展覽如何「嘗試」回應當今美國社會景況縱橫交錯的癥結和分歧。同樣於今年舉辦的第廿四屆雪梨雙年展「一萬個太陽」,廖新田親赴分布在雪梨城市中的七個展場,提出飽含省思的論點。

 

 1824年創立的倫敦國家藝廊今年歡慶兩百週年,於5月推出一系列全國性的藝文活動,同時,廣受關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繼上海、首爾、香港來到亞洲巡迴最後一站的台南奇美博物館。如同專欄作者廖仁義的提醒:此次不僅是親炙藝術經典的難得機會,也是知識的饗宴;除了品味畫作中的視覺語彙和美學,展覽與每件作品更蘊藏許多知識尚待發掘。本期特別報導單元亦與讀者共勉。

 

 《藝術家》雜誌自1975年6月創刊號至本期出刊已滿四十九個年頭,亦即表示明年的此時將迎來創刊五十週年大關。回首近半世紀以來從台灣藝術文化媒體仍相對稀缺的歲月,到如今各家紛呈與通訊科技發展伴隨的時代新貌,一路走來屬實不易,在此向所有對本刊的貢獻者及支持者表達感恩,未來也將堅守本心與對紙本價值的信念,持續製作豐富多元的內容,以饗讀者。

46 6月專輯
  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
48 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開幕暨金獅獎頒獎典禮
─澳洲獲國家館金獅獎,Mataaho藝術團奪最佳藝術家 ⊙劉蘭辰
54 外人的藝術史「及其他」─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處處都是外人」綠園城堡展區 ⊙許楚君
66 神話的回返─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處處都是外人」軍火庫展區 ⊙陳宜艷
78 菁英與原民:藝術身分之兩極─關於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之獨立評論 ⊙方振寧
84 從對不安的臨在,展現柔韌─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 ⊙蔣嘉惠
88 觀看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訪中國藝術界人士劉勃麟、付曉東、薛雷 ⊙方振寧
   
98 特別報導─惠特尼雙年展
  失能的策展行動─2024惠特尼雙年展「優於真實之物」 ⊙賴懷宇
   
118 特別報導─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從西洋名作照見時代之眼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在奇美博物館 ⊙蔣嘉惠
   
35 藝術風景
  瑞克.羅的〈無題〉
   
36 藝術正論
  既是經典饗宴,也是知識饗宴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廖仁義
   
37 美術之眼
  蒙上黑布的裸婦 ⊙陳長華
   
38 藝術野台戲
  「藝術遮羞布」遮誰的羞? ⊙阿田教授
   
39 藝蹤尋探
  探尋幻惑的非日常藝境 ⊙吳曉芳
   
40 藝術新聞
  國立故宮博物院「看得見的紅樓夢」
  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
41 台北市立美術館威廉.肯特里奇大型個展
  富邦美術館開館暨兩檔開館展
42 北師美術館推出張立人「戰鬥之城.終」
  中國藝術史學泰斗傅申辭世
43 上海chi K11美術館喬凡尼.莫塔個展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推出「永遠的芙烈達」展覽季
44 2024年英國泰納獎公布本屆入圍名單
45 巴黎奧塞與橘園美術館公法人機構新任主席暨館長阿米克
  林珮淳參展帕爾米耶里基金會「時光機器」當代藝術展
   
92 藝術現場
  「頂樓花園」計畫:佩特瑞特.哈利拉傑,Abetare
   
95 圍場散步
  台灣公共藝術加油啊! ⊙胡永芬
   
112 藝術收藏
  青春印記─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 ⊙顏娟英
   
130 台灣水墨變相史
  新世代水墨變相(二)─《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四十七章 ⊙蕭瓊瑞
   
144 圖解台灣近現代建築
  台北市市政大樓與吳增榮、李俊仁及陳碧潭 ⊙李乾朗
   
148 圖說台灣設計史
  日治台灣政治面向的設計 ⊙林磐聳
   
156 人類世藝術
  我們從河而來─穀芽尖藝術群的流域多物種版畫工作坊 ⊙龔卓軍
   
160 三人呈唬
  在生成性的世界裡─吳其育與陳普的「半實境」作品 ⊙王柏偉
   
164 評藝廣場
  為生活點燃亮點─陳凱森的人文關懷與創作 ⊙蕭瓊瑞
   
168 藝點觀察
  展覽製作重要嗎?─關於布展工作的思考 ⊙莊偉慈
   
170 無牆藝術史
  模仿者們─大家都愛過維拉斯蓋茲 ⊙楊育睿
   
176 生態女性主義與藝術
  科幻與神話交織的新伊甸園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新伊甸園:科幻小說神話集的轉化」 ⊙吳虹霏
   
180 藝術新潮
  地方傳統工藝的再生(下)─潮藝術動向(廿七) ⊙陸蓉之
   
190 名作解讀
  仕女圖:顧愷之〈洛神賦圖〉與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施淑惠
   
194 當代藝術
  藝術太陽與黑子騷動─2024年第廿四屆雪梨雙年展觀察 ⊙廖新田
   
200 國際藝壇
  回首是為了向前─紐約現代美術館「裘安.裘娜斯:晚安早安」 ⊙賴懷宇
212 以非洲學重塑世界秩序─柏林KINDL當代藝術中心「重新想像過去」 ⊙林于嫣
218 加勒比海長大的法國外島藝術家愛說唱
─格倫諾伯倉庫國立當代藝術中心「朱利安.克瑟─哦,電話,黑色神諭(⋯)」 ⊙詹育杰
224 色彩躍動的奇幻之境─北京時代美術館「克雷格&卡爾:請勿見外」 ⊙邱筱臻
230 從雕塑開始的探問─北京木木美術館「娜布其:綠幕遊戲」 ⊙邱筱臻
238 以研究「體制心理治療」改變美術館─巴黎東京宮「觸摸瘋子」 ⊙詹育杰
244 歐洲18世紀時的身分表徵
─巴黎鞏尼亞克─杰博物館「口袋中的奢華─啟蒙時代的精緻小玩意兒」 ⊙唐忠珊
250 18世紀的新世代女性藝術家─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安潔莉卡.考夫曼展 ⊙黃杰敏
258 西班牙首位女性立體主義畫家─馬拉加畢卡索博物館瑪麗亞.布蘭查德回顧展 ⊙周芳蓮
   
266 藝術人物
  師恩如山─記我與洪耀老師的交往 ⊙魯虹
272 大智大勇,蹈乎大方─洪耀藝術再解 ⊙大澤人
276 反彈:洪耀彈線回顧展1939-2023─開幕活動暨專題研討會側記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278 藝術思潮
  普普藝術、環境藝術與偶發藝術(下)
─《戰後的藝術動向》 ⊙愛德華.魯塞─史密斯 編譯/閻振瀛
   
290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葛利哥〈聖馬丁與乞丐〉的仁慈 ⊙潘(示番)
294 亨德里克.特爾.布呂根〈財主與拉撒路〉的為富不仁 ⊙潘(示番)
   
298 名家傑作
  傅抱石:磅礡大器中見精微,蓬勃生機中見率真 ⊙陳傳席
   
320 藝術家評介
  詠歎與回想─翟躍飛的藝術風格 ⊙韓書力
   
324 美術館行政
  打造具有親和力的美術館
─專訪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館長曼努埃爾.塞加德 ⊙徐芬蘭
   
332 發現美術館
  汲自然的美,帶領城市前行─隈研吾和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 ⊙曾筱如
   
338 印度美術
  初期印度美術─以佛教美術為中心(中) ⊙秋山光文 編譯/林保堯
   
352 西域佛畫
  貴人、天部頭像、淨土圖與飛天殘片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58 創意陶藝
  生命微光之道─論陶藝家張曜昌的創作思維 ⊙莊秀玲
   
364 當代新陶
  金.西蒙森+黃婧 ⊙邵婷如
   
382 新書出版
  《我知道什麼呢:薄茵萍1991-2022》出版序 ⊙雷逸婷
388 豐厚台灣土地的明燈:黃土水
─記《曙光的輪廓─20世紀初臺灣雕塑的發展》對談分享會 ⊙曾筱如
   
370 藝術線上
   
372 藝展目錄
   
372 藝展報導
   
377 藝術快遞
   
378 展覽月報
   
390 藝術市場行情表
   
394 藝術家圖書目錄


編輯留言板

《藝術家》四十九週年

 放眼國際,2024年可謂藝壇盛事空前、此起彼落的一年。首先,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在邁向第六十屆之際,今年3月也迎來新任威尼斯雙年展董事會主席皮耶塔洛.布塔佛科。本屆總策展人阿德里安諾.佩德羅薩以「處處都是外人」為題,共匯聚高達三百卅一位/組藝術家參展,試圖呈現該題旨與何謂「外人」所可以展開的多重意涵和議題。

 

 6月專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獎名單於4月20日開幕同日宣布,劉蘭辰綜合報導介紹獲獎者及其參展的精采作品,也反映出今年展覽的主旋律。許楚君、陳宜艷實地深掘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分別帶來在綠園城堡中央館與軍火庫的第一手現場報導及展覽觀察,爬梳兩座主展場開展的軸線如何構成以非西方中心與非典型的文化他者為著眼的策展脈絡,標註出關鍵作品及其策畫鋪排。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由台灣錄像藝術先驅袁廣鳴代表參展、陳暢為策展人,透過展題「日常戰爭」暗喻人類本質上顛沛流離、無處安身的境況,蔣嘉惠在專輯中帶來展覽的現場採寫。北京特約作者方振寧提出對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覽的縱覽評論,並訪談三位中國當代藝術界人士對展覽的觀點,提供看待今年雙年展不同切面的體會。下一期雜誌特別報導,將進一步精選評介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展覽以及平行展內容。

 

 早先於3月下旬開幕的第八十一屆惠特尼雙年展,以「優於真實之物」的命題叩問「真實性」的本質與論述,在本期駐紐約作者賴懷宇傳自惠特尼美術館現場的觀察評論中,分析展覽如何「嘗試」回應當今美國社會景況縱橫交錯的癥結和分歧。同樣於今年舉辦的第廿四屆雪梨雙年展「一萬個太陽」,廖新田親赴分布在雪梨城市中的七個展場,提出飽含省思的論點。

 

 1824年創立的倫敦國家藝廊今年歡慶兩百週年,於5月推出一系列全國性的藝文活動,同時,廣受關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繼上海、首爾、香港來到亞洲巡迴最後一站的台南奇美博物館。如同專欄作者廖仁義的提醒:此次不僅是親炙藝術經典的難得機會,也是知識的饗宴;除了品味畫作中的視覺語彙和美學,展覽與每件作品更蘊藏許多知識尚待發掘。本期特別報導單元亦與讀者共勉。

 

 《藝術家》雜誌自1975年6月創刊號至本期出刊已滿四十九個年頭,亦即表示明年的此時將迎來創刊五十週年大關。回首近半世紀以來從台灣藝術文化媒體仍相對稀缺的歲月,到如今各家紛呈與通訊科技發展伴隨的時代新貌,一路走來屬實不易,在此向所有對本刊的貢獻者及支持者表達感恩,未來也將堅守本心與對紙本價值的信念,持續製作豐富多元的內容,以饗讀者。

目錄
46 6月專輯
  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
48 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開幕暨金獅獎頒獎典禮
─澳洲獲國家館金獅獎,Mataaho藝術團奪最佳藝術家 ⊙劉蘭辰
54 外人的藝術史「及其他」─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處處都是外人」綠園城堡展區 ⊙許楚君
66 神話的回返─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處處都是外人」軍火庫展區 ⊙陳宜艷
78 菁英與原民:藝術身分之兩極─關於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之獨立評論 ⊙方振寧
84 從對不安的臨在,展現柔韌─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 ⊙蔣嘉惠
88 觀看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訪中國藝術界人士劉勃麟、付曉東、薛雷 ⊙方振寧
   
98 特別報導─惠特尼雙年展
  失能的策展行動─2024惠特尼雙年展「優於真實之物」 ⊙賴懷宇
   
118 特別報導─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從西洋名作照見時代之眼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在奇美博物館 ⊙蔣嘉惠
   
35 藝術風景
  瑞克.羅的〈無題〉
   
36 藝術正論
  既是經典饗宴,也是知識饗宴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廖仁義
   
37 美術之眼
  蒙上黑布的裸婦 ⊙陳長華
   
38 藝術野台戲
  「藝術遮羞布」遮誰的羞? ⊙阿田教授
   
39 藝蹤尋探
  探尋幻惑的非日常藝境 ⊙吳曉芳
   
40 藝術新聞
  國立故宮博物院「看得見的紅樓夢」
  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
41 台北市立美術館威廉.肯特里奇大型個展
  富邦美術館開館暨兩檔開館展
42 北師美術館推出張立人「戰鬥之城.終」
  中國藝術史學泰斗傅申辭世
43 上海chi K11美術館喬凡尼.莫塔個展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推出「永遠的芙烈達」展覽季
44 2024年英國泰納獎公布本屆入圍名單
45 巴黎奧塞與橘園美術館公法人機構新任主席暨館長阿米克
  林珮淳參展帕爾米耶里基金會「時光機器」當代藝術展
   
92 藝術現場
  「頂樓花園」計畫:佩特瑞特.哈利拉傑,Abetare
   
95 圍場散步
  台灣公共藝術加油啊! ⊙胡永芬
   
112 藝術收藏
  青春印記─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 ⊙顏娟英
   
130 台灣水墨變相史
  新世代水墨變相(二)─《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四十七章 ⊙蕭瓊瑞
   
144 圖解台灣近現代建築
  台北市市政大樓與吳增榮、李俊仁及陳碧潭 ⊙李乾朗
   
148 圖說台灣設計史
  日治台灣政治面向的設計 ⊙林磐聳
   
156 人類世藝術
  我們從河而來─穀芽尖藝術群的流域多物種版畫工作坊 ⊙龔卓軍
   
160 三人呈唬
  在生成性的世界裡─吳其育與陳普的「半實境」作品 ⊙王柏偉
   
164 評藝廣場
  為生活點燃亮點─陳凱森的人文關懷與創作 ⊙蕭瓊瑞
   
168 藝點觀察
  展覽製作重要嗎?─關於布展工作的思考 ⊙莊偉慈
   
170 無牆藝術史
  模仿者們─大家都愛過維拉斯蓋茲 ⊙楊育睿
   
176 生態女性主義與藝術
  科幻與神話交織的新伊甸園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新伊甸園:科幻小說神話集的轉化」 ⊙吳虹霏
   
180 藝術新潮
  地方傳統工藝的再生(下)─潮藝術動向(廿七) ⊙陸蓉之
   
190 名作解讀
  仕女圖:顧愷之〈洛神賦圖〉與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施淑惠
   
194 當代藝術
  藝術太陽與黑子騷動─2024年第廿四屆雪梨雙年展觀察 ⊙廖新田
   
200 國際藝壇
  回首是為了向前─紐約現代美術館「裘安.裘娜斯:晚安早安」 ⊙賴懷宇
212 以非洲學重塑世界秩序─柏林KINDL當代藝術中心「重新想像過去」 ⊙林于嫣
218 加勒比海長大的法國外島藝術家愛說唱
─格倫諾伯倉庫國立當代藝術中心「朱利安.克瑟─哦,電話,黑色神諭(⋯)」 ⊙詹育杰
224 色彩躍動的奇幻之境─北京時代美術館「克雷格&卡爾:請勿見外」 ⊙邱筱臻
230 從雕塑開始的探問─北京木木美術館「娜布其:綠幕遊戲」 ⊙邱筱臻
238 以研究「體制心理治療」改變美術館─巴黎東京宮「觸摸瘋子」 ⊙詹育杰
244 歐洲18世紀時的身分表徵
─巴黎鞏尼亞克─杰博物館「口袋中的奢華─啟蒙時代的精緻小玩意兒」 ⊙唐忠珊
250 18世紀的新世代女性藝術家─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安潔莉卡.考夫曼展 ⊙黃杰敏
258 西班牙首位女性立體主義畫家─馬拉加畢卡索博物館瑪麗亞.布蘭查德回顧展 ⊙周芳蓮
   
266 藝術人物
  師恩如山─記我與洪耀老師的交往 ⊙魯虹
272 大智大勇,蹈乎大方─洪耀藝術再解 ⊙大澤人
276 反彈:洪耀彈線回顧展1939-2023─開幕活動暨專題研討會側記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278 藝術思潮
  普普藝術、環境藝術與偶發藝術(下)
─《戰後的藝術動向》 ⊙愛德華.魯塞─史密斯 編譯/閻振瀛
   
290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葛利哥〈聖馬丁與乞丐〉的仁慈 ⊙潘(示番)
294 亨德里克.特爾.布呂根〈財主與拉撒路〉的為富不仁 ⊙潘(示番)
   
298 名家傑作
  傅抱石:磅礡大器中見精微,蓬勃生機中見率真 ⊙陳傳席
   
320 藝術家評介
  詠歎與回想─翟躍飛的藝術風格 ⊙韓書力
   
324 美術館行政
  打造具有親和力的美術館
─專訪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館長曼努埃爾.塞加德 ⊙徐芬蘭
   
332 發現美術館
  汲自然的美,帶領城市前行─隈研吾和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 ⊙曾筱如
   
338 印度美術
  初期印度美術─以佛教美術為中心(中) ⊙秋山光文 編譯/林保堯
   
352 西域佛畫
  貴人、天部頭像、淨土圖與飛天殘片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58 創意陶藝
  生命微光之道─論陶藝家張曜昌的創作思維 ⊙莊秀玲
   
364 當代新陶
  金.西蒙森+黃婧 ⊙邵婷如
   
382 新書出版
  《我知道什麼呢:薄茵萍1991-2022》出版序 ⊙雷逸婷
388 豐厚台灣土地的明燈:黃土水
─記《曙光的輪廓─20世紀初臺灣雕塑的發展》對談分享會 ⊙曾筱如
   
370 藝術線上
   
372 藝展目錄
   
372 藝展報導
   
377 藝術快遞
   
378 展覽月報
   
390 藝術市場行情表
   
394 藝術家圖書目錄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24年5月 #588
  • 藝術家2024年4月 #587
  • 藝術家2024年3月 #586
  • 我知道什麼呢:薄茵萍1991-2022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