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0年6月 #541
《藝術家》四十五週年
法國《美術》雜誌於5月中旬列出一份清單,整理出法國各大區陸續重新開放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及日期,而首都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大區則因仍屬高度警戒區域,多數大型館所重新開放的日期懸而未決。新冠肺炎疫情數月以來從爆發、延燒到趨緩,期間為因應禁足與隔離措施所致的暫時閉館和活動停擺,從博物館、美術館到私人畫廊、藝術博覽會,紛紛推出不同的數位方案,遠端持續與民眾連結。
「藝術上線」和藝術場域的數位轉型在當代已行之有年,在今年疫情無差別的全面衝擊下被再次突顯,更湧現新一波熱潮,發展、探索著新的模式。6月專輯聚焦這段大量仰靠網路和數據資料的疫症時代,邱誌勇簡溯自1980年代起史上三波藝術上線浪潮,並進一步思辨這些急速累積的數位經驗是否生成藝文觀賞的典範轉移。鄭元智探討在網路巨量資料時代的藝文領域其應對與調配,以文資開放和數位化典藏、資料流通的新興模式,以及藝術創作和藝文產業的數位轉向等三大面向盤點國際案例,如何改變研究、經驗和消費的傳統慣習。戴映萱的文章回到藝術家本身,他們如何在疫情隔離時代依然展現旺盛的創作力,而美術館、藝廊又如何透過別於以往的展演方式持續推廣藝術與藝術家,與民眾對話、凝聚人心。專輯並選介幾項美術館線上展覽為例,包含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巴黎大皇宮、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倫敦蛇形藝廊以及海斯廷斯當代藝術館。
「台展三少年」之一的陳進作於1955年尚未公開發表的〈洞房〉近日於日本修復歸國,白雪蘭回顧、解析這件藝術家參賽第十一回日本美術展覽會之作,背後細思縝密的繪畫構想和幾經轉折的過程,本期《藝術家》首次刊出,可以一窺這位台灣藝術史重要名家的創作思維與審美理念。
本期美術流派單元分別介紹抽象表現主義與紐約畫派,兩篇文章以藝術史視角審度其發展的時空背景與軌跡,藝術家所處的時代氛圍、生活樣態與人際關係網絡是如何與創作息息相關,以及他們的創作精神與信念是如何成就獨樹一格的美學系譜。
名家傑作單元介紹經常被與梵谷比擬的近代日本洋畫家青木繁,不滿廿九歲的畫藝人生因病戛然而止,以「夭折的天才畫家」形象留名日本藝術史。他在家族反對下仍毅然走入畫壇的堅定心志以及才華,透過日本神話題材和對海洋的描繪顯露無遺。
《藝術家》自1975年6月創刊,至本期發刊滿四十五週年。本期簡短回望《藝術家》近年內容與紀事,未來將持續以多元而寬廣的視野陪伴讀者,秉持對藝術的熱愛與初衷,期待帶來藝術與心靈相遇的每一刻。
| 96 | 6月專輯 |
| 藝術上線與疫症時代 | |
| 98 | 在緊急狀態中湧現的藝術上線運動及其反思 ☉邱誌勇 |
| 102 | 面對網路巨量資料時代的到來 ☉鄭元智 |
| 112 | 線上藝術展覽選介 ☉羅珮慈、蔣嘉惠 |
| 112 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 | |
| 113 巴黎大皇宮 | |
| 114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立博物館 | |
| 115 倫敦蛇形藝廊/海斯廷斯當代藝術館 | |
| 116 | 疫中作畫─全球大流行時代中的藝術創作 ☉戴映萱 |
| 51 | 藝術風景 |
| 歐贊凡的〈許多物件〉 | |
| 52 | 藝術正論 |
| 有錢人越窮,窮人越富有 ☉廖仁義 | |
| 53 | 巴黎隨筆 |
| 龐畢度中心×西岸美術館 ☉李明明 | |
| 54 | 美術之眼 |
| 夢二的寂寞青山 ☉陳長華 | |
| 55 | 香港視線 |
| 周俊輝畫出2019年的香港現實 ☉卓有瑞 | |
| 56 | 藝蹤尋探 |
| 相知相逢的瞬間和永恆 ☉吳曉芳 | |
| 57 | 藝術新聞 |
|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打開軍事基地圍牆 | |
| 李永得接任文化部部長 | |
| 58 | 撒古流代表參展威尼斯雙年展 |
| 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現の不自由展」 | |
| 59 | 黃土水〈少女〉胸像修復重現 |
| 「策展學╱Curatography」平台上線 | |
| 60 | 2020 V ART TAINAN |
| 寶龍美術館「遠山─汪一個展」 | |
| 61 | 泰德現代美術館延後慶祝廿週年 |
| 創意紐西蘭的防疫活動:#TFA | |
| 62 | 台灣美術 |
| 記《藝術家》發刊四十五週年 ☉蔣嘉惠 | |
| 76 | 遙想陳進─回溯〈洞房〉的創作轉折 ☉白雪蘭 |
| 64 | 展事匯 |
| 翻轉的常態─重新點擊開啟的時代 ☉許玉鈴 | |
| 68 | 藝點觀察 |
| 「逾越」是種錯誤嗎? ─從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近期的爭議事件談起 ☉莊偉慈 |
|
| 70 | 國際傳真 |
| 發展區域性當代藝術文化網絡 ─以TRAM─巴黎與法蘭西島大區當代藝術聯盟為例 ☉鄭元智 |
|
| 72 | 藝術動態 |
| 順益台灣美術館做為台北城的一項禮物 ☉黃海鳴 | |
| 122 | 藝術現場 |
| 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典藏展「一個短暫的世紀」 | |
| 126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三)─普普藝術升級版 ☉陸蓉之、唐妮詩 | |
| 144 | 評藝廣場 |
| 在虛中求實─賴羿廷的人和藝 ☉蕭瓊瑞 | |
| 148 | 交陪美學論 |
| 南島藝術.館長出沒─跟著俊賢去旅行之大山地門路線 ☉龔卓軍 | |
| 152 | 名畫物語 |
| 顫動的圖象─畢沙羅〈生火中的農村女孩與霜〉+尚.梅京捷〈浴者(異國海邊的兩個裸體)〉 ☉許楚君 | |
| 156 | 藝術家評介 |
| 空寂的本體,活躍的生命─薩璨如創作中的自然之愛 ☉張晴文 | |
| 272 | 美術教室的鐘聲─楊乾鐘繪畫歷程 ☉李欽賢 |
| 274 | 論藝術家詹姆斯.堤索的平反 ☉蔡潔妮 |
| 160 | 圖說希臘神話 |
| 俄刻阿諾斯─大洋之神 ☉朱惠慈 | |
| 164 | 美術流派 |
| 抽象表現主義(上) ☉愛德華.魯塞─史密斯 編譯/閰振瀛 | |
| 176 | 紐約畫派的先驅與繼起者(上) ☉朵爾.艾許東 本刊譯 |
| 190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歷史考掘的民主化─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上) ☉鄭安齊 | |
| 198 | 文化資產 |
|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 ☉劉京璇 | |
| 202 | 國際藝壇 |
| 呈現影像經濟系統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影像超級市場」特展 ☉鄭元智 |
|
| 210 | 蔓延在「邊緣」─第廿二屆雪梨雙年展綜覽 ☉陳宜艷 |
| 220 | 從繪畫到精準的立體空間 ─紐約現代美術館唐納.賈德回顧展 ☉周東曉 |
| 232 | 簡約抽象化的色域繪畫發展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繽紛色彩:1960年代繪畫」 ☉周東曉 |
| 236 | 唯靈主義的色彩 ─巴黎麥約美術館「靈魂,你在嗎?─超越之境的畫家」 ☉黃杰敏 |
| 244 | 梅耶藝術的原點與驚歎 ─倫敦國家藝廊「梅耶:荷蘭黃金時期大師」 ☉方秀雲 |
| 252 | 開啟奧地利當代藝術的卅年 ─維也納阿爾貝蒂娜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起始」 ☉曾筱如 |
| 260 | 當代藝術 |
| 遲來而未完─策展人張世倫談「未完成,黃華成」 ☉許楚君 | |
| 270 | 展覽評介 |
| 亞熱帶花園─陶博×故宮聯合彩繪陶瓷特展 ☉吳念凡 | |
| 284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魏登〈聖體卸下十字架〉聖母的昏厥與親情 ☉潘(示番) | |
| 290 | 塞尚〈畫家的父親〉的嚴父形象 ☉潘(示番) |
| 294 | 名家傑作 |
| 近代日本洋畫家青木繁─明治浪漫主義的「神話」 ☉羅珮慈 | |
| 316 | 藝術視界 |
| 「大巴黎快線網」建立未來文化遺產 ☉鄭元智 | |
| 322 | 宗教藝術 |
| 羅曼藝術珍寶──孔克修道院 ☉廖瓊芳 | |
| 330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34 | 西域佛畫 |
| 觀音菩薩×善惡童子 ☉秋山光和、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 編譯/林保堯 |
|
| 344 | 當代新陶 |
| 譚雅.史蜜茨×蒂.圖蘭 ☉邵婷如 | |
| 350 | 工藝美術 |
| 明天過後,根緊土地的工藝未來 ─《臺灣工藝》第七十七期出刊 ☉朱珮儀 |
|
| 372 | 新書出版 |
| 昨日的訪談、今日的歷史 ─《藝術疆界─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序 ☉蕭瓊瑞 |
|
| 348 | 藝術快遞 |
| 351 | 藝展目錄 |
| 352 | 藝展報導 |
| 356 | 展覽月報 |
| 362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66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378 | 藝術線上 |
《藝術家》四十五週年
法國《美術》雜誌於5月中旬列出一份清單,整理出法國各大區陸續重新開放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及日期,而首都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大區則因仍屬高度警戒區域,多數大型館所重新開放的日期懸而未決。新冠肺炎疫情數月以來從爆發、延燒到趨緩,期間為因應禁足與隔離措施所致的暫時閉館和活動停擺,從博物館、美術館到私人畫廊、藝術博覽會,紛紛推出不同的數位方案,遠端持續與民眾連結。
「藝術上線」和藝術場域的數位轉型在當代已行之有年,在今年疫情無差別的全面衝擊下被再次突顯,更湧現新一波熱潮,發展、探索著新的模式。6月專輯聚焦這段大量仰靠網路和數據資料的疫症時代,邱誌勇簡溯自1980年代起史上三波藝術上線浪潮,並進一步思辨這些急速累積的數位經驗是否生成藝文觀賞的典範轉移。鄭元智探討在網路巨量資料時代的藝文領域其應對與調配,以文資開放和數位化典藏、資料流通的新興模式,以及藝術創作和藝文產業的數位轉向等三大面向盤點國際案例,如何改變研究、經驗和消費的傳統慣習。戴映萱的文章回到藝術家本身,他們如何在疫情隔離時代依然展現旺盛的創作力,而美術館、藝廊又如何透過別於以往的展演方式持續推廣藝術與藝術家,與民眾對話、凝聚人心。專輯並選介幾項美術館線上展覽為例,包含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巴黎大皇宮、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倫敦蛇形藝廊以及海斯廷斯當代藝術館。
「台展三少年」之一的陳進作於1955年尚未公開發表的〈洞房〉近日於日本修復歸國,白雪蘭回顧、解析這件藝術家參賽第十一回日本美術展覽會之作,背後細思縝密的繪畫構想和幾經轉折的過程,本期《藝術家》首次刊出,可以一窺這位台灣藝術史重要名家的創作思維與審美理念。
本期美術流派單元分別介紹抽象表現主義與紐約畫派,兩篇文章以藝術史視角審度其發展的時空背景與軌跡,藝術家所處的時代氛圍、生活樣態與人際關係網絡是如何與創作息息相關,以及他們的創作精神與信念是如何成就獨樹一格的美學系譜。
名家傑作單元介紹經常被與梵谷比擬的近代日本洋畫家青木繁,不滿廿九歲的畫藝人生因病戛然而止,以「夭折的天才畫家」形象留名日本藝術史。他在家族反對下仍毅然走入畫壇的堅定心志以及才華,透過日本神話題材和對海洋的描繪顯露無遺。
《藝術家》自1975年6月創刊,至本期發刊滿四十五週年。本期簡短回望《藝術家》近年內容與紀事,未來將持續以多元而寬廣的視野陪伴讀者,秉持對藝術的熱愛與初衷,期待帶來藝術與心靈相遇的每一刻。
| 96 | 6月專輯 |
| 藝術上線與疫症時代 | |
| 98 | 在緊急狀態中湧現的藝術上線運動及其反思 ☉邱誌勇 |
| 102 | 面對網路巨量資料時代的到來 ☉鄭元智 |
| 112 | 線上藝術展覽選介 ☉羅珮慈、蔣嘉惠 |
| 112 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 | |
| 113 巴黎大皇宮 | |
| 114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立博物館 | |
| 115 倫敦蛇形藝廊/海斯廷斯當代藝術館 | |
| 116 | 疫中作畫─全球大流行時代中的藝術創作 ☉戴映萱 |
| 51 | 藝術風景 |
| 歐贊凡的〈許多物件〉 | |
| 52 | 藝術正論 |
| 有錢人越窮,窮人越富有 ☉廖仁義 | |
| 53 | 巴黎隨筆 |
| 龐畢度中心×西岸美術館 ☉李明明 | |
| 54 | 美術之眼 |
| 夢二的寂寞青山 ☉陳長華 | |
| 55 | 香港視線 |
| 周俊輝畫出2019年的香港現實 ☉卓有瑞 | |
| 56 | 藝蹤尋探 |
| 相知相逢的瞬間和永恆 ☉吳曉芳 | |
| 57 | 藝術新聞 |
|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打開軍事基地圍牆 | |
| 李永得接任文化部部長 | |
| 58 | 撒古流代表參展威尼斯雙年展 |
| 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現の不自由展」 | |
| 59 | 黃土水〈少女〉胸像修復重現 |
| 「策展學╱Curatography」平台上線 | |
| 60 | 2020 V ART TAINAN |
| 寶龍美術館「遠山─汪一個展」 | |
| 61 | 泰德現代美術館延後慶祝廿週年 |
| 創意紐西蘭的防疫活動:#TFA | |
| 62 | 台灣美術 |
| 記《藝術家》發刊四十五週年 ☉蔣嘉惠 | |
| 76 | 遙想陳進─回溯〈洞房〉的創作轉折 ☉白雪蘭 |
| 64 | 展事匯 |
| 翻轉的常態─重新點擊開啟的時代 ☉許玉鈴 | |
| 68 | 藝點觀察 |
| 「逾越」是種錯誤嗎? ─從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近期的爭議事件談起 ☉莊偉慈 |
|
| 70 | 國際傳真 |
| 發展區域性當代藝術文化網絡 ─以TRAM─巴黎與法蘭西島大區當代藝術聯盟為例 ☉鄭元智 |
|
| 72 | 藝術動態 |
| 順益台灣美術館做為台北城的一項禮物 ☉黃海鳴 | |
| 122 | 藝術現場 |
| 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典藏展「一個短暫的世紀」 | |
| 126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三)─普普藝術升級版 ☉陸蓉之、唐妮詩 | |
| 144 | 評藝廣場 |
| 在虛中求實─賴羿廷的人和藝 ☉蕭瓊瑞 | |
| 148 | 交陪美學論 |
| 南島藝術.館長出沒─跟著俊賢去旅行之大山地門路線 ☉龔卓軍 | |
| 152 | 名畫物語 |
| 顫動的圖象─畢沙羅〈生火中的農村女孩與霜〉+尚.梅京捷〈浴者(異國海邊的兩個裸體)〉 ☉許楚君 | |
| 156 | 藝術家評介 |
| 空寂的本體,活躍的生命─薩璨如創作中的自然之愛 ☉張晴文 | |
| 272 | 美術教室的鐘聲─楊乾鐘繪畫歷程 ☉李欽賢 |
| 274 | 論藝術家詹姆斯.堤索的平反 ☉蔡潔妮 |
| 160 | 圖說希臘神話 |
| 俄刻阿諾斯─大洋之神 ☉朱惠慈 | |
| 164 | 美術流派 |
| 抽象表現主義(上) ☉愛德華.魯塞─史密斯 編譯/閰振瀛 | |
| 176 | 紐約畫派的先驅與繼起者(上) ☉朵爾.艾許東 本刊譯 |
| 190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歷史考掘的民主化─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上) ☉鄭安齊 | |
| 198 | 文化資產 |
|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 ☉劉京璇 | |
| 202 | 國際藝壇 |
| 呈現影像經濟系統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影像超級市場」特展 ☉鄭元智 |
|
| 210 | 蔓延在「邊緣」─第廿二屆雪梨雙年展綜覽 ☉陳宜艷 |
| 220 | 從繪畫到精準的立體空間 ─紐約現代美術館唐納.賈德回顧展 ☉周東曉 |
| 232 | 簡約抽象化的色域繪畫發展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繽紛色彩:1960年代繪畫」 ☉周東曉 |
| 236 | 唯靈主義的色彩 ─巴黎麥約美術館「靈魂,你在嗎?─超越之境的畫家」 ☉黃杰敏 |
| 244 | 梅耶藝術的原點與驚歎 ─倫敦國家藝廊「梅耶:荷蘭黃金時期大師」 ☉方秀雲 |
| 252 | 開啟奧地利當代藝術的卅年 ─維也納阿爾貝蒂娜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起始」 ☉曾筱如 |
| 260 | 當代藝術 |
| 遲來而未完─策展人張世倫談「未完成,黃華成」 ☉許楚君 | |
| 270 | 展覽評介 |
| 亞熱帶花園─陶博×故宮聯合彩繪陶瓷特展 ☉吳念凡 | |
| 284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魏登〈聖體卸下十字架〉聖母的昏厥與親情 ☉潘(示番) | |
| 290 | 塞尚〈畫家的父親〉的嚴父形象 ☉潘(示番) |
| 294 | 名家傑作 |
| 近代日本洋畫家青木繁─明治浪漫主義的「神話」 ☉羅珮慈 | |
| 316 | 藝術視界 |
| 「大巴黎快線網」建立未來文化遺產 ☉鄭元智 | |
| 322 | 宗教藝術 |
| 羅曼藝術珍寶──孔克修道院 ☉廖瓊芳 | |
| 330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34 | 西域佛畫 |
| 觀音菩薩×善惡童子 ☉秋山光和、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 編譯/林保堯 |
|
| 344 | 當代新陶 |
| 譚雅.史蜜茨×蒂.圖蘭 ☉邵婷如 | |
| 350 | 工藝美術 |
| 明天過後,根緊土地的工藝未來 ─《臺灣工藝》第七十七期出刊 ☉朱珮儀 |
|
| 372 | 新書出版 |
| 昨日的訪談、今日的歷史 ─《藝術疆界─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序 ☉蕭瓊瑞 |
|
| 348 | 藝術快遞 |
| 351 | 藝展目錄 |
| 352 | 藝展報導 |
| 356 | 展覽月報 |
| 362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66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378 | 藝術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