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18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18年02月 #513

  • 藝術家2018年02月 #513 1

藝術家2018年02月 #513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版》
  • 目錄

犬之物語
 
 2018年為狗年,相信對許多讀者來說,狗是讓人覺得最為熟悉而親近的。2月專輯以狗為題,從視覺藝術中如何描繪狗做為探索的起點,由藝術的範疇回看狗的形象及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在潘襎與鄭涵云、林宛萱的文章中,可從日韓繪畫和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院藏文物,理解作品與其時代背後的歷史脈絡。莊偉慈的文章介紹當代藝術中的十件作品,從中我們可看到狗不僅與創作者在生活上有緊密的關係,同時也映照出人類社會的部分樣貌。最後,龍緣之的文章探討藝術展覽中常見以動物為展覽媒介的道德爭議。動物權的哲學基礎為何?使用動物進行藝術創作可能面臨什麼樣的問題?這篇文章提供迥異於「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藝術。
 國際藝壇單元介紹兩位重要的女性藝術家,一位是獲頒威尼斯雙年展終身成就獎的卡洛琳.史尼曼,另一位是則是〈晚宴〉的創作者茱蒂.芝加哥。紐約MoMA PS1美術館現正舉辦史尼曼特展,在她長達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始終挑戰不同的媒材與藝術概念;此次回顧展展出超過三百件作品,觀眾可看到史尼曼如何從實驗性的繪畫創作,延伸到結合偶發與行為藝術的「動勢劇場」。另一位藝術家茱蒂.芝加哥,她所創作的〈晚宴〉是讀者在閱讀女性主義藝術史時必定會看到的作品。關於〈晚宴〉的源起,其背後的女性主義脈絡與相關爭議,在文章中都有詳細描述。閱讀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理解到,隨著時代演進,一件被視為經典的作品,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將出現新的詮釋,並呈現不同面向。〈晚宴〉究竟是具突破性的經典創作,或者實際上仍難掩白人優先的偏見,在觀看這件作品時都是值得思考的。
 名家傑作單元介紹維也納表現主義畫家奧斯卡.柯柯西卡。柯柯西卡被視為克林姆與席勒之外最重要的維也納畫家,他的畫作用色深沉濃烈,筆觸帶來強烈的戲劇感與張力,文章詳細介紹柯柯西卡的生平以及他的感情世界。
 第十一屆台北雙年展將於11月17日開幕,本屆重回雙策展人制,由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共同策展。兩位策展人提出「生態體系相依性」為本屆命題,聚焦探討「生態系統」,其範疇廣及自然和生物環境,人文、經濟與社會生態的討論。

    進入2018年,台灣的藝術環境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除了年底的台北藝術博覽會將受到新進博覽會的衝擊,幾個對台灣當代藝術發展有重要貢獻的藝術空間也都面臨轉型或暫停。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藝術環境,如何才能讓藝術產業更加健全而蓬勃?都是在今年需要認真思索的課題。

114  2月專輯
       犬之物語:與他者的互主體凝視

116  母愛與護產的韓日犬繪 ☉潘(示番)
122  戊戌狗年.喜迎上元─故宮院藏文物中的狗 ☉鄭涵云、林宛萱
130  互主體的凝視─狗在當代藝術中的形象 ☉莊偉慈
138  另一個視角─動物的「在場」不應是藝術展覽使用動物的原罪 ☉龍緣之

67  藝術風景
          馬克思.恩斯特的〈失明的泳者〉

68  美學漫遊
           煙火秀與除夜鐘 ☉李仁芳
69   美術之眼
           惡役高更的魅力 ☉陳長華
70   香港視線
           再遊吳哥 ☉卓有瑞
71   雲端遊藝
           2017女性再起,以黑色迎接2018 ☉陸蓉之
72   藝術焦點
           成真 ☉李維菁
73   藝術新聞
            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名單公布/發光體行旅─張哲榕個展/南美館贈「美術家傳記叢書」予台南市學校/第九屆高雄貨櫃藝術節/陸先銘新作於台東美術館展出/布爾代勒與他的雕塑藝術/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波格塞美術館舉辦貝尼尼個展/「面額」與「騷亂」
78   國際傳真
           沒有空間,就沒有藝術─柏林工作室計畫廿五年回顧 ☉鄭安齊
80   藝術人物
           專訪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潘(示番) ☉莊偉慈
144   建立學校美術館的藝術能量─專訪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義 ☉莊偉慈
254  反璞歸真的開闊胸懷─專訪書畫家陶晴山 ☉高慧倩
288  離經叛道的藝術家─羅伯特.勞生柏 ☉格溫德.維特洛 編譯/高慧倩

82   台灣抽象藝術史
            抽象水墨風潮的形成(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十三章 ☉蕭瓊瑞
102  台灣美術
            自由主義思潮與台展去傳統性─台灣美術變貌(十三) ☉潘(示番)

308  圓山四條派在台因緣─木下靜涯舊藏畫稿作品研究初論 ☉白適銘
340  百年百家印象紀事─台灣美術運動史外一章 ☉謝里法

145  圍場散步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十年 ☉胡永芬

148  水墨藝術

            不堪回首 為那樁─徐悲鴻借「貓」訴情? ☉林藝

150  大師開講

            哈同:我選擇最為純粹的作品─現代藝術旗手之廿三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示番)

156  藝評選讀

            藝術的動機(一)─淺說現代藝術的緣起之七 ☉菲利浦.耶納畹 編譯/蔣嘉惠

160 交陪美學論

            激進寫實與集團交陪─從「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到《世界是一匹陣痛的獸》 ☉龔卓軍

164 當代影像藝術關鍵詞
             弱加工的電影脫身術─論高重黎〈憶往的逆寫〉 ☉孫松榮
168 評藝廣場
             書畫.對話─賴美華VS.黃宗義 ☉蕭瓊瑞

172 聚焦當代

             姚瑞中:藝術創作是天職 ☉莊偉慈

178  國際藝壇

             喚醒女性身體自主權的先驅─紐約MoMA PS1「卡洛琳.史尼曼:動勢繪畫」特展 ☉周東曉

184  機制的自白與被遺漏的政治─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茱蒂.芝加哥「晚宴緣起:煉成的歷史」 ☉賴志婷
190  對哀愁的抗拒─紐約MoMA PS1「凱西.威爾克斯個展」 ☉謝佩君
194  發現「正統藝術」以外的天分─巴黎維多爾.雨果之家「腦海中的風暴─原生藝術的起源」特展 ☉鄭元智
200  關於生死、病苦、焦慮與愛慾的執念─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布魯爾分館「愛德華.孟克─介於時鐘與床之間」特展 ☉賴懷宇
204  杏仁雙瞳中的茫然─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莫迪利亞尼回顧展」 ☉戴映萱
212   向著古代與現代兩端展開的向度─巴黎布爾代勒博物館「布爾代勒與古代:一份現代的熱情」特展 ☉劉京璇
220  從素描進入天才巨匠的世界─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米開朗基羅─神之藝匠與設計師」特展 ☉周東曉
234  寧靜背後滾熱的情感─倫敦國立美術館「凱泰萊湖:芬蘭景象」 ☉方秀雲
242  凡爾賽「冬之旅」─2017年凡爾賽宮叢林園當代藝術展 ☉陳英德、張彌彌

258 藝術家評介

            揭露.存在─顧何忠的寂靜之眼 ☉鄭治桂

260 耕耘版畫,萌發萬葉─藝術家鐘有輝 ☉廖修平
262 光色合一─黃俊敏個展 ☉巫亮萱
264 愛如泉湧─呂淑珍其人奇藝 ☉李戊崑

267 當代藝術

            釘與線描繪出的城市溫度 ☉康雅筑

268 名家傑作
            維也納表現主義畫家奧斯卡.柯柯西卡 ☉愛德華.路西─史密斯 編譯/蔣嘉惠
284  名畫物語
            相愛的兩人─柯柯西卡與艾瑪 ☉北辰
296  纖維藝術
            移植異鄉的花果蔬菜生命樹─約瑟夫.法蘭克瑰麗多彩的織品設計 ☉劉明惠
324  亞洲文物之美
             大遣唐使時代的文化與美術 ☉潘(示番)
330  西域佛畫
             焉耆明屋泥塑像 ☉羅德瑞克.韋陀 編譯/林保堯
334  創意陶藝
             原味陶瓷的實驗與冒險─陶藝家林文萱的奇幻旅程 ☉莊秀玲

338  誌上話陶

             熱情西班牙的彩金情調─陶藝家謝嘉亨 ☉黎翠玉

346  藝展目錄
347  藝展報導
354  藝術快遞
356  展覽月報
362  行情表
366  叢書目錄
372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版》

犬之物語
 
 2018年為狗年,相信對許多讀者來說,狗是讓人覺得最為熟悉而親近的。2月專輯以狗為題,從視覺藝術中如何描繪狗做為探索的起點,由藝術的範疇回看狗的形象及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在潘襎與鄭涵云、林宛萱的文章中,可從日韓繪畫和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院藏文物,理解作品與其時代背後的歷史脈絡。莊偉慈的文章介紹當代藝術中的十件作品,從中我們可看到狗不僅與創作者在生活上有緊密的關係,同時也映照出人類社會的部分樣貌。最後,龍緣之的文章探討藝術展覽中常見以動物為展覽媒介的道德爭議。動物權的哲學基礎為何?使用動物進行藝術創作可能面臨什麼樣的問題?這篇文章提供迥異於「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藝術。
 國際藝壇單元介紹兩位重要的女性藝術家,一位是獲頒威尼斯雙年展終身成就獎的卡洛琳.史尼曼,另一位是則是〈晚宴〉的創作者茱蒂.芝加哥。紐約MoMA PS1美術館現正舉辦史尼曼特展,在她長達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始終挑戰不同的媒材與藝術概念;此次回顧展展出超過三百件作品,觀眾可看到史尼曼如何從實驗性的繪畫創作,延伸到結合偶發與行為藝術的「動勢劇場」。另一位藝術家茱蒂.芝加哥,她所創作的〈晚宴〉是讀者在閱讀女性主義藝術史時必定會看到的作品。關於〈晚宴〉的源起,其背後的女性主義脈絡與相關爭議,在文章中都有詳細描述。閱讀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理解到,隨著時代演進,一件被視為經典的作品,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將出現新的詮釋,並呈現不同面向。〈晚宴〉究竟是具突破性的經典創作,或者實際上仍難掩白人優先的偏見,在觀看這件作品時都是值得思考的。
 名家傑作單元介紹維也納表現主義畫家奧斯卡.柯柯西卡。柯柯西卡被視為克林姆與席勒之外最重要的維也納畫家,他的畫作用色深沉濃烈,筆觸帶來強烈的戲劇感與張力,文章詳細介紹柯柯西卡的生平以及他的感情世界。
 第十一屆台北雙年展將於11月17日開幕,本屆重回雙策展人制,由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共同策展。兩位策展人提出「生態體系相依性」為本屆命題,聚焦探討「生態系統」,其範疇廣及自然和生物環境,人文、經濟與社會生態的討論。

    進入2018年,台灣的藝術環境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除了年底的台北藝術博覽會將受到新進博覽會的衝擊,幾個對台灣當代藝術發展有重要貢獻的藝術空間也都面臨轉型或暫停。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藝術環境,如何才能讓藝術產業更加健全而蓬勃?都是在今年需要認真思索的課題。

目錄

114  2月專輯
       犬之物語:與他者的互主體凝視

116  母愛與護產的韓日犬繪 ☉潘(示番)
122  戊戌狗年.喜迎上元─故宮院藏文物中的狗 ☉鄭涵云、林宛萱
130  互主體的凝視─狗在當代藝術中的形象 ☉莊偉慈
138  另一個視角─動物的「在場」不應是藝術展覽使用動物的原罪 ☉龍緣之

67  藝術風景
          馬克思.恩斯特的〈失明的泳者〉

68  美學漫遊
           煙火秀與除夜鐘 ☉李仁芳
69   美術之眼
           惡役高更的魅力 ☉陳長華
70   香港視線
           再遊吳哥 ☉卓有瑞
71   雲端遊藝
           2017女性再起,以黑色迎接2018 ☉陸蓉之
72   藝術焦點
           成真 ☉李維菁
73   藝術新聞
            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名單公布/發光體行旅─張哲榕個展/南美館贈「美術家傳記叢書」予台南市學校/第九屆高雄貨櫃藝術節/陸先銘新作於台東美術館展出/布爾代勒與他的雕塑藝術/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波格塞美術館舉辦貝尼尼個展/「面額」與「騷亂」
78   國際傳真
           沒有空間,就沒有藝術─柏林工作室計畫廿五年回顧 ☉鄭安齊
80   藝術人物
           專訪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潘(示番) ☉莊偉慈
144   建立學校美術館的藝術能量─專訪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義 ☉莊偉慈
254  反璞歸真的開闊胸懷─專訪書畫家陶晴山 ☉高慧倩
288  離經叛道的藝術家─羅伯特.勞生柏 ☉格溫德.維特洛 編譯/高慧倩

82   台灣抽象藝術史
            抽象水墨風潮的形成(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十三章 ☉蕭瓊瑞
102  台灣美術
            自由主義思潮與台展去傳統性─台灣美術變貌(十三) ☉潘(示番)

308  圓山四條派在台因緣─木下靜涯舊藏畫稿作品研究初論 ☉白適銘
340  百年百家印象紀事─台灣美術運動史外一章 ☉謝里法

145  圍場散步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十年 ☉胡永芬

148  水墨藝術

            不堪回首 為那樁─徐悲鴻借「貓」訴情? ☉林藝

150  大師開講

            哈同:我選擇最為純粹的作品─現代藝術旗手之廿三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示番)

156  藝評選讀

            藝術的動機(一)─淺說現代藝術的緣起之七 ☉菲利浦.耶納畹 編譯/蔣嘉惠

160 交陪美學論

            激進寫實與集團交陪─從「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到《世界是一匹陣痛的獸》 ☉龔卓軍

164 當代影像藝術關鍵詞
             弱加工的電影脫身術─論高重黎〈憶往的逆寫〉 ☉孫松榮
168 評藝廣場
             書畫.對話─賴美華VS.黃宗義 ☉蕭瓊瑞

172 聚焦當代

             姚瑞中:藝術創作是天職 ☉莊偉慈

178  國際藝壇

             喚醒女性身體自主權的先驅─紐約MoMA PS1「卡洛琳.史尼曼:動勢繪畫」特展 ☉周東曉

184  機制的自白與被遺漏的政治─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茱蒂.芝加哥「晚宴緣起:煉成的歷史」 ☉賴志婷
190  對哀愁的抗拒─紐約MoMA PS1「凱西.威爾克斯個展」 ☉謝佩君
194  發現「正統藝術」以外的天分─巴黎維多爾.雨果之家「腦海中的風暴─原生藝術的起源」特展 ☉鄭元智
200  關於生死、病苦、焦慮與愛慾的執念─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布魯爾分館「愛德華.孟克─介於時鐘與床之間」特展 ☉賴懷宇
204  杏仁雙瞳中的茫然─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莫迪利亞尼回顧展」 ☉戴映萱
212   向著古代與現代兩端展開的向度─巴黎布爾代勒博物館「布爾代勒與古代:一份現代的熱情」特展 ☉劉京璇
220  從素描進入天才巨匠的世界─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米開朗基羅─神之藝匠與設計師」特展 ☉周東曉
234  寧靜背後滾熱的情感─倫敦國立美術館「凱泰萊湖:芬蘭景象」 ☉方秀雲
242  凡爾賽「冬之旅」─2017年凡爾賽宮叢林園當代藝術展 ☉陳英德、張彌彌

258 藝術家評介

            揭露.存在─顧何忠的寂靜之眼 ☉鄭治桂

260 耕耘版畫,萌發萬葉─藝術家鐘有輝 ☉廖修平
262 光色合一─黃俊敏個展 ☉巫亮萱
264 愛如泉湧─呂淑珍其人奇藝 ☉李戊崑

267 當代藝術

            釘與線描繪出的城市溫度 ☉康雅筑

268 名家傑作
            維也納表現主義畫家奧斯卡.柯柯西卡 ☉愛德華.路西─史密斯 編譯/蔣嘉惠
284  名畫物語
            相愛的兩人─柯柯西卡與艾瑪 ☉北辰
296  纖維藝術
            移植異鄉的花果蔬菜生命樹─約瑟夫.法蘭克瑰麗多彩的織品設計 ☉劉明惠
324  亞洲文物之美
             大遣唐使時代的文化與美術 ☉潘(示番)
330  西域佛畫
             焉耆明屋泥塑像 ☉羅德瑞克.韋陀 編譯/林保堯
334  創意陶藝
             原味陶瓷的實驗與冒險─陶藝家林文萱的奇幻旅程 ☉莊秀玲

338  誌上話陶

             熱情西班牙的彩金情調─陶藝家謝嘉亨 ☉黎翠玉

346  藝展目錄
347  藝展報導
354  藝術快遞
356  展覽月報
362  行情表
366  叢書目錄
372  藝術線上

回上頁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