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1年9月 #556
台灣藝術教育的場景與方法
在陳傳興於1987年發表〈狂舞吧,憂鬱!──給共處一年多的學生們〉一文已過了卅四年後的今日,如果說台灣的藝術教育環境仍迴旋在制度意識型態的窠臼中尋找破口,更蒙受社會整體教育改革的影響,以及面臨「跨領域」的濫觴與趨勢,同時,網路世代接收資訊的慣習也異於往昔。9月專輯,六位作者透過身為藝術教育者的觀察、實踐抑或經驗,同時從藝評家、策展人、藝術家等不同身分與專業領域的思維觀點,論述他們於現場視角下當代的藝術教育場景和其中須面對的問題。
黃建宏從反資本主義與反全球化著眼,談及藝術教育在台灣的發展與轉向,及受到社會場域和教育場域交疊的影響所開展的「門外的藝術教育」。龔卓軍反身梳理其過去策展和教學從社會參與到「自然參與」的擴延實踐,論述當代藝術跨教育學的必要性。邱誌勇以「跨科際藝術」教育的背景和在教學現場的經驗,指出台灣科技藝術領域難以自圓的矛盾。簡子傑延伸曾於藝術大學和現任教於非藝術大學兩種系統教學經驗中所觀察到的逕庭之處,思考之間主體性的殊異。陳永賢回溯自身藝術創作學養的路徑與體察,結合實例討論創作型藝術教育的實踐與自我學習養成。張晴文從她近年在台灣美術史的教學中重視學生「反思寫作」的訓練與學習,進而建立個人與歷史的關係與交集,也再次提醒藝術史素養之於創作的重要性。
國立台灣美術館於8月下旬舉辦「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在席德進紀念展特別報導中,李乾朗憶及他如何以有別於山水創作的彩筆描摹所鍾情的台灣古屋,林明賢以展覽兩大主軸「民房古厝」、「臺灣山水」切入席德進與台灣風土的關係以及他為台灣鄉土創造的特殊表現語彙。
國際藝壇單元帶來幾檔聚焦於藝術家個人的展覽,均展現出他們對自然細緻的觀察與感知,或是透過創作織成的情感聯繫:草間彌生的作品散置於紐約植物園戶外和室內空間;去年移居法國諾曼第的大衛.霍克尼樂此不疲地以iPad的繪圖軟體捕捉春日光景;丹麥藝術家皮特.塞弗林.柯羅耶以一系列描繪北歐小漁村斯卡恩特殊光線照拂的天海光影留名青史;浪漫主義畫家泰納除了癡迷於大自然的變化萬千,更對其中的科學知識感興趣並運用在畫作中。
本期名家傑作單元介紹日本近代畫家奧村土牛,他對有形物像的描繪基奠於其紮實的寫生功底與過程中的體悟寫志。其畫藝師承梶田半古與小林古徑,並從而嘗試在創作中融入當時風靡日本藝壇的後印象派和塞尚風格。
發現美術館單元,駐法國作者廖瓊芳親赴由當代藝術收藏家瑪雅.霍夫曼創立的呂瑪基金會在法國南部古都阿爾打造的「阿爾呂瑪」(LUMA Arles),將廢棄的工業區整建為當代藝術展演基地,園區中最搶眼的莫過於名建築師法蘭克.蓋瑞設計的金屬外觀建築,其如何與地方接壤值得繼續關注。
98 | 9月專輯 |
台灣藝術教育的場景與方法 | |
100 | 門外的藝術教育─漫談感性生成的社會轉向 ⊙黃建宏 |
104 | 當代策展教育的五大危機─從社會參與到自然參與的觀點來看 ⊙龔卓軍 |
108 | 在科技藝術教育現場看跨領域的實踐 ⊙邱誌勇 |
112 | 問題意識──關於「藝術家教育」的兩種場景 ⊙簡子傑 |
116 | 創作型藝術教育如何可能?─創作實踐與藝術家蒙養 ⊙陳永賢 |
120 | 以反思替代記憶─我的台灣美術史教學經驗 ⊙張晴文 |
68 | 特別報導─席德進紀念展 |
席德進心目中最美的台灣古屋 ⊙李乾朗 | |
74 | 席德進作品選刊 |
78 | 茲土有情─席德進的藝術與台灣 ⊙林明賢 |
51 | 藝術風景 |
傑斯帕.瓊斯的〈0到9〉 | |
52 | 藝術正論 |
重視台灣史的脈絡,才能重建台灣美術史 ⊙廖仁義 | |
53 | 美術之眼 |
藝術家的競技場 ⊙陳長華 | |
54 | 香港視線 |
無處又遍處 ⊙卓有瑞 | |
55 | 藝蹤尋探 |
藝術實驗的遊樂園 ⊙吳曉芳 | |
56 | 藝術新聞 |
國立故宮博物院「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 | |
57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灣的模樣」 |
文化部「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 | |
58 | 國美館「陳銀輝90藝術歷程」 |
臺南市美術館「信仰迴路」 | |
59 | 第卅三屆奇美藝術獎頒獎 |
葛姆雷〈水平區域新加坡〉 | |
60 | 首屆東京藝術周啟動 |
清水舞台舊檜木板再生 | |
61 | 草間彌生〈黃南瓜〉遇颱毀損 |
包裹凱旋門計畫即將揭幕 | |
62 | 法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新館長布達 |
阿布達比羅浮宮成立徵件展 | |
63 | 「莫迪利亞尼─一場原始主義的革命」特展在維也納舉行 |
64 | 藝術市場 |
第七屆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本刊訊 | |
66 | 國際傳真 |
美術館的回應─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下) ⊙李二 | |
84 | 台灣美術 |
人體美的探索──陳輝東的人物畫 ⊙潘(示番) | |
124 | 藝術現場 |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明天是不同的一天」 | |
128 | 手繪古建築 |
台北新芳春茶行─一座折衷主義的現代建築 ⊙李乾朗 | |
132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鼎革後的渡台唐山書畫家(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十四章 ⊙蕭瓊瑞 | |
150 | 藝術新潮 |
潮藝術動向(十五)─潮藝術的街頭壁畫與海報招貼(完結篇) ⊙陸蓉之、唐妮詩 | |
168 | 臨界區藝術 |
山岳.墓塚.紀念碑:提姆.殷苟爾德的「生成流變的大地」觀點 ⊙龔卓軍 | |
172 | 評藝廣場 |
浮生.鳥語.霓裳衣─陳香伶的女性物語 ⊙蕭瓊瑞 | |
176 | 藝點觀察 |
兩種敘事方式─廖祈羽「心神出遊」和吳其育「封閉世界的設定集」 ⊙莊偉慈 | |
178 | 翡冷翠美術經典 |
穿越死亡的幽谷,迎向慈悲的靈光:歐卡涅亞 ⊙劉碧旭 | |
182 | 名畫物語 |
自己的房間─葛溫.約翰繪畫裡的室內風景 ⊙許楚君 | |
186 | 展事匯 |
歷史經典與未知宇宙的疊合─上海浦東美術館開館展 ⊙許玉鈴 | |
90 | 國際藝壇 |
草間彌生的自然心象─紐約植物園「草間:宇宙自然」 ⊙朱惠慈 | |
190 | 春天不能被取消!─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大衛.霍克尼:春天的到來,諾曼第,2020年」 ⊙戴映萱 |
196 | 聞見畫中香─海牙莫里斯宮「轉瞬即逝─色彩裡的氣味」 ⊙陽寶頤 |
204 | 那是不是她,而是如此真實的我─京都市京瓷美術館開館1週年紀念展「上村松園」 ⊙趙宜恬 |
210 | 不折不扣的現代藝術之父─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泰納的現代世界」 ⊙方秀雲 |
218 | 時空的傳送門─奧莫特鈷礦工廠博物館「夏日童話」 ⊙吳礽喻 |
228 | 丹麥的光影詩篇─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皮特.塞弗林.柯羅耶的藍色時光」 ⊙唐忠珊 |
233 |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曾吳:讚歌」 ⊙史千容 |
234 | 從地表出發想像生命與其他世界的可能─巴黎拉法葉遠見姿態當代藝術基金會「地表」特展 ⊙鄭元智 |
242 | 14公里處的邊緣─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摩洛哥三部曲1950-2020」 ⊙吳尚育 |
254 | 新生活的瞬間,都成了時代的印記─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杉浦非水:開拓時代的設計」 ⊙趙宜恬 |
264 | 中美古文明的璀璨交會─巴黎布利碼頭─席哈克博物館奧爾梅克與墨西哥灣文明大展 ⊙廖瓊芳 |
270 | 展覽評介 |
詠情顯妙見活水─2021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 ⊙蕭瓊瑞 | |
273 | 楊元寧個展「回到家」 ⊙印象畫廊 |
276 | 藝術家評介 |
往來媒材之間看見許禮憲的思想 ⊙張家銘 | |
280 | 策展論述 |
女性的超越:小我到大我與自我 ⊙黃海鳴 | |
286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愛德華.孟克生命的〈吶喊〉 ⊙潘(示番) | |
290 | 康丁斯基〈無題〉抽象世界的情感 ⊙潘(示番) |
294 | 名家傑作 |
日本近代畫家奧村土牛─寫入生命的耕耘 ⊙羅珮慈 | |
322 | 發現美術館 |
阿爾的新藝術地標─南法阿爾城「阿爾呂瑪」(LUMA Arles)正式開幕 ⊙廖瓊芳 | |
330 | 藝術視界 |
美國對於納粹掠奪文物歸還之協助歷程回顧 ⊙吳偉蘋 | |
336 | 藝術占星 |
飛越精神金字塔的宇宙騎士:康丁斯基 ⊙彭宇薰 | |
340 | 塞尚傳記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344 | 西域佛畫 |
持物的菩薩立像幡與菩薩頭像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52 | 部落傳說 |
祭儀篇─排灣族七佳部落maljeveq─五年迎靈祭暨第六年送靈祭 ⊙傅姀姮 | |
360 | 當代新陶 |
尤納斯.范斯汀齊斯特+盧嬿宇 ⊙邵婷如 | |
390 | 新書出版 |
希臘神話的繁花夢境─《圖說希臘神話》新書出版 ⊙朱惠慈 | |
364 | 藝展目錄 |
365 | 藝展報導 |
371 | 藝術快遞 |
372 | 展覽月報 |
37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38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388 | 藝術線上 |
台灣藝術教育的場景與方法
在陳傳興於1987年發表〈狂舞吧,憂鬱!──給共處一年多的學生們〉一文已過了卅四年後的今日,如果說台灣的藝術教育環境仍迴旋在制度意識型態的窠臼中尋找破口,更蒙受社會整體教育改革的影響,以及面臨「跨領域」的濫觴與趨勢,同時,網路世代接收資訊的慣習也異於往昔。9月專輯,六位作者透過身為藝術教育者的觀察、實踐抑或經驗,同時從藝評家、策展人、藝術家等不同身分與專業領域的思維觀點,論述他們於現場視角下當代的藝術教育場景和其中須面對的問題。
黃建宏從反資本主義與反全球化著眼,談及藝術教育在台灣的發展與轉向,及受到社會場域和教育場域交疊的影響所開展的「門外的藝術教育」。龔卓軍反身梳理其過去策展和教學從社會參與到「自然參與」的擴延實踐,論述當代藝術跨教育學的必要性。邱誌勇以「跨科際藝術」教育的背景和在教學現場的經驗,指出台灣科技藝術領域難以自圓的矛盾。簡子傑延伸曾於藝術大學和現任教於非藝術大學兩種系統教學經驗中所觀察到的逕庭之處,思考之間主體性的殊異。陳永賢回溯自身藝術創作學養的路徑與體察,結合實例討論創作型藝術教育的實踐與自我學習養成。張晴文從她近年在台灣美術史的教學中重視學生「反思寫作」的訓練與學習,進而建立個人與歷史的關係與交集,也再次提醒藝術史素養之於創作的重要性。
國立台灣美術館於8月下旬舉辦「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在席德進紀念展特別報導中,李乾朗憶及他如何以有別於山水創作的彩筆描摹所鍾情的台灣古屋,林明賢以展覽兩大主軸「民房古厝」、「臺灣山水」切入席德進與台灣風土的關係以及他為台灣鄉土創造的特殊表現語彙。
國際藝壇單元帶來幾檔聚焦於藝術家個人的展覽,均展現出他們對自然細緻的觀察與感知,或是透過創作織成的情感聯繫:草間彌生的作品散置於紐約植物園戶外和室內空間;去年移居法國諾曼第的大衛.霍克尼樂此不疲地以iPad的繪圖軟體捕捉春日光景;丹麥藝術家皮特.塞弗林.柯羅耶以一系列描繪北歐小漁村斯卡恩特殊光線照拂的天海光影留名青史;浪漫主義畫家泰納除了癡迷於大自然的變化萬千,更對其中的科學知識感興趣並運用在畫作中。
本期名家傑作單元介紹日本近代畫家奧村土牛,他對有形物像的描繪基奠於其紮實的寫生功底與過程中的體悟寫志。其畫藝師承梶田半古與小林古徑,並從而嘗試在創作中融入當時風靡日本藝壇的後印象派和塞尚風格。
發現美術館單元,駐法國作者廖瓊芳親赴由當代藝術收藏家瑪雅.霍夫曼創立的呂瑪基金會在法國南部古都阿爾打造的「阿爾呂瑪」(LUMA Arles),將廢棄的工業區整建為當代藝術展演基地,園區中最搶眼的莫過於名建築師法蘭克.蓋瑞設計的金屬外觀建築,其如何與地方接壤值得繼續關注。
98 | 9月專輯 |
台灣藝術教育的場景與方法 | |
100 | 門外的藝術教育─漫談感性生成的社會轉向 ⊙黃建宏 |
104 | 當代策展教育的五大危機─從社會參與到自然參與的觀點來看 ⊙龔卓軍 |
108 | 在科技藝術教育現場看跨領域的實踐 ⊙邱誌勇 |
112 | 問題意識──關於「藝術家教育」的兩種場景 ⊙簡子傑 |
116 | 創作型藝術教育如何可能?─創作實踐與藝術家蒙養 ⊙陳永賢 |
120 | 以反思替代記憶─我的台灣美術史教學經驗 ⊙張晴文 |
68 | 特別報導─席德進紀念展 |
席德進心目中最美的台灣古屋 ⊙李乾朗 | |
74 | 席德進作品選刊 |
78 | 茲土有情─席德進的藝術與台灣 ⊙林明賢 |
51 | 藝術風景 |
傑斯帕.瓊斯的〈0到9〉 | |
52 | 藝術正論 |
重視台灣史的脈絡,才能重建台灣美術史 ⊙廖仁義 | |
53 | 美術之眼 |
藝術家的競技場 ⊙陳長華 | |
54 | 香港視線 |
無處又遍處 ⊙卓有瑞 | |
55 | 藝蹤尋探 |
藝術實驗的遊樂園 ⊙吳曉芳 | |
56 | 藝術新聞 |
國立故宮博物院「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 | |
57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灣的模樣」 |
文化部「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 | |
58 | 國美館「陳銀輝90藝術歷程」 |
臺南市美術館「信仰迴路」 | |
59 | 第卅三屆奇美藝術獎頒獎 |
葛姆雷〈水平區域新加坡〉 | |
60 | 首屆東京藝術周啟動 |
清水舞台舊檜木板再生 | |
61 | 草間彌生〈黃南瓜〉遇颱毀損 |
包裹凱旋門計畫即將揭幕 | |
62 | 法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新館長布達 |
阿布達比羅浮宮成立徵件展 | |
63 | 「莫迪利亞尼─一場原始主義的革命」特展在維也納舉行 |
64 | 藝術市場 |
第七屆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本刊訊 | |
66 | 國際傳真 |
美術館的回應─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下) ⊙李二 | |
84 | 台灣美術 |
人體美的探索──陳輝東的人物畫 ⊙潘(示番) | |
124 | 藝術現場 |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明天是不同的一天」 | |
128 | 手繪古建築 |
台北新芳春茶行─一座折衷主義的現代建築 ⊙李乾朗 | |
132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鼎革後的渡台唐山書畫家(一)─《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十四章 ⊙蕭瓊瑞 | |
150 | 藝術新潮 |
潮藝術動向(十五)─潮藝術的街頭壁畫與海報招貼(完結篇) ⊙陸蓉之、唐妮詩 | |
168 | 臨界區藝術 |
山岳.墓塚.紀念碑:提姆.殷苟爾德的「生成流變的大地」觀點 ⊙龔卓軍 | |
172 | 評藝廣場 |
浮生.鳥語.霓裳衣─陳香伶的女性物語 ⊙蕭瓊瑞 | |
176 | 藝點觀察 |
兩種敘事方式─廖祈羽「心神出遊」和吳其育「封閉世界的設定集」 ⊙莊偉慈 | |
178 | 翡冷翠美術經典 |
穿越死亡的幽谷,迎向慈悲的靈光:歐卡涅亞 ⊙劉碧旭 | |
182 | 名畫物語 |
自己的房間─葛溫.約翰繪畫裡的室內風景 ⊙許楚君 | |
186 | 展事匯 |
歷史經典與未知宇宙的疊合─上海浦東美術館開館展 ⊙許玉鈴 | |
90 | 國際藝壇 |
草間彌生的自然心象─紐約植物園「草間:宇宙自然」 ⊙朱惠慈 | |
190 | 春天不能被取消!─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大衛.霍克尼:春天的到來,諾曼第,2020年」 ⊙戴映萱 |
196 | 聞見畫中香─海牙莫里斯宮「轉瞬即逝─色彩裡的氣味」 ⊙陽寶頤 |
204 | 那是不是她,而是如此真實的我─京都市京瓷美術館開館1週年紀念展「上村松園」 ⊙趙宜恬 |
210 | 不折不扣的現代藝術之父─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泰納的現代世界」 ⊙方秀雲 |
218 | 時空的傳送門─奧莫特鈷礦工廠博物館「夏日童話」 ⊙吳礽喻 |
228 | 丹麥的光影詩篇─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皮特.塞弗林.柯羅耶的藍色時光」 ⊙唐忠珊 |
233 |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曾吳:讚歌」 ⊙史千容 |
234 | 從地表出發想像生命與其他世界的可能─巴黎拉法葉遠見姿態當代藝術基金會「地表」特展 ⊙鄭元智 |
242 | 14公里處的邊緣─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摩洛哥三部曲1950-2020」 ⊙吳尚育 |
254 | 新生活的瞬間,都成了時代的印記─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杉浦非水:開拓時代的設計」 ⊙趙宜恬 |
264 | 中美古文明的璀璨交會─巴黎布利碼頭─席哈克博物館奧爾梅克與墨西哥灣文明大展 ⊙廖瓊芳 |
270 | 展覽評介 |
詠情顯妙見活水─2021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 ⊙蕭瓊瑞 | |
273 | 楊元寧個展「回到家」 ⊙印象畫廊 |
276 | 藝術家評介 |
往來媒材之間看見許禮憲的思想 ⊙張家銘 | |
280 | 策展論述 |
女性的超越:小我到大我與自我 ⊙黃海鳴 | |
286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愛德華.孟克生命的〈吶喊〉 ⊙潘(示番) | |
290 | 康丁斯基〈無題〉抽象世界的情感 ⊙潘(示番) |
294 | 名家傑作 |
日本近代畫家奧村土牛─寫入生命的耕耘 ⊙羅珮慈 | |
322 | 發現美術館 |
阿爾的新藝術地標─南法阿爾城「阿爾呂瑪」(LUMA Arles)正式開幕 ⊙廖瓊芳 | |
330 | 藝術視界 |
美國對於納粹掠奪文物歸還之協助歷程回顧 ⊙吳偉蘋 | |
336 | 藝術占星 |
飛越精神金字塔的宇宙騎士:康丁斯基 ⊙彭宇薰 | |
340 | 塞尚傳記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344 | 西域佛畫 |
持物的菩薩立像幡與菩薩頭像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52 | 部落傳說 |
祭儀篇─排灣族七佳部落maljeveq─五年迎靈祭暨第六年送靈祭 ⊙傅姀姮 | |
360 | 當代新陶 |
尤納斯.范斯汀齊斯特+盧嬿宇 ⊙邵婷如 | |
390 | 新書出版 |
希臘神話的繁花夢境─《圖說希臘神話》新書出版 ⊙朱惠慈 | |
364 | 藝展目錄 |
365 | 藝展報導 |
371 | 藝術快遞 |
372 | 展覽月報 |
37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38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388 | 藝術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