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0年7月 #542
數位時代的藝術市場
5月20日,鄭麗君卸下四年文化部長職位,由李永得接棒上任。本期特別報導《藝術家》雜誌專訪文化部長李永得,著眼台灣文化、特別是在視覺藝術場域的發展目標與構想,以及重建台灣美術史計畫及地方美術館未來規畫等議題,談及以朝健全的藝術與文化產業生態系為方向的施政理念。
巴塞爾藝術展於6月推出第二屆線上展廳,提供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期間持續維繫國際藝術市場的連結平台。處於疫情全球大流行時代的2020上半年,藝術產業紛紛研議線上策略做為維持經濟運營的方法。無論是已發展網路平台多年而再次升級還是迫於現況而臨時跟進,從藝術品的收藏行為到畫廊展覽、藝術拍賣會和大型藝術博覽會的市場生態鏈,在疫情延燒數月後,藝術產業從緊急應變與行動過程中,亦開始反思關於虛擬數位模式的應用與其現行種種暫代實體的做法與經驗。
接續上一期「藝術上線與疫症時代」主題,7月專輯聚焦因新冠肺炎疫情態勢伴隨的關閉國界、隔離、禁足、維持社交距離等公共衛生防疫措施,而被再度激活討論的藝術市場數位轉向。周文翰觀察近期藝術拍賣市場與網路銷售藝術品的現象,試論後疫情的藝術交易線上發展前景。施登騰從「數位鑑藏家」的觀點討論數位展示、典藏與賞析的型態與技術的線上鑑藏議題。耿畫廊為台灣唯一參與巴塞爾藝術展和斐列茲藝博會首屆線上展廳的畫廊,專輯專訪受其委託規畫對應線上藝博會實體展覽的策展人許峰瑞分享實際參與經驗,提供身處第一線參展藝廊的見解。鄭元智介紹今年巴黎藝術博覽會(Art Paris 2020)因應疫情而開發的數位平台,與其在線上展會形式的創新實踐。戴映萱以白立方藝廊首檔線上策展為例,反思在虛擬空間中落實展覽理念和策展論述的侷限。
本期新闢專欄「台灣水墨變相史」,由學者蕭瓊瑞執筆,將從時間跨度自17世紀中葉明鄭時期、清朝時期、日治時期、戰後至當代超過三百五十年的歷史,解析水墨做為創作媒材在台灣所發展出充滿地域特色與個性的水墨美學。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多篇精采的展覽報導:京都福田美術館「若冲誕生:內心糾結的彼岸」發表對江戶時代畫家伊藤若冲的最新研究;今年5月重新開幕的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原京都市立美術館)推出「杉本博司.琉璃淨土」,回顧藝術家至今的創作歷程與概念;巴黎浪漫生活博物館「心:當代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探討心形這個圖案的歷史來源,及其在藝術與文學領域的衍生與象徵,乃至當代藝術家以「心」為題材的多元表現。
名家傑作單元介紹風靡大正時代的竹久夢二,他筆下的美人揉合日本浮世繪傳統與西洋繪畫風格,而他的設計創作涵蓋雜誌書籍封面、紙張圖紋、織品印花、明信片和繪本插畫等,使他成為當時代日本藝文界的寵兒。而竹久夢二研究西方繪畫風格參考之一的英國唯美主義插畫家奧伯利.畢亞茲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際遇,本期也一併介紹這位命運多舛、英年早逝的藝術家。
| 92 | 7月專輯 |
| 數位時代的藝術市場 | |
| 94 | 藝術品的網路前景─後疫情時代的大平台還是小管道 ☉周文翰 |
| 98 | 在鑑藏脈絡下的數位跨域─New Digital Connoisseur ☉施登騰 |
| 102 | 下線後的真實─許峰瑞談耿畫廊藝術博覽會線上展廳經驗 ☉羅珮慈 |
| 108 | 巴黎藝術博覽會Art Paris推出數位平台 ☉鄭元智 |
| 110 | 與時間有關─白立方藝廊首檔線上策畫群展 ☉戴映萱 |
| 74 | 特別報導 |
| 邁向健全的藝術與文化產業生態系─《藝術家》雜誌專訪文化部長李永得 ☉採訪.整理/蔣嘉惠 | |
| 51 | 藝術風景 |
| 希爾瑪.雅克琳的〈十件最大型No. 8,成年〉 | |
| 52 | 藝術正論 |
| 沒有做好典藏工作是嚴重的缺點 ☉廖仁義 | |
| 53 | 巴黎隨筆 |
| 藝術與病毒 ☉李明明 | |
| 54 | 美術之眼 |
| 復刻的圖錄.美展的選手 ☉陳長華 | |
| 55 | 香港視線 |
| 郊野的呼喚 ☉卓有瑞 | |
| 56 | 藝蹤尋探 |
| 持續進化的東京摩登 ☉吳曉芳 | |
| 57 | 藝術新聞 |
| 文化部加碼12億元發行藝FUN券 | |
| 台北當代藝術館「穿孔城市」 | |
| 58 | 順益台灣美術館開館 |
| 台新藝術獎公布得獎名單 | |
| 59 | 第二屆銅鐘藝術賞「鄭先喻個展」 |
| 國美館「台灣美術知識庫」上線 | |
| 60 | 上海雙年展發布主題:「水體」 |
|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隨物生心」 | |
| 61 | Para Site推出兩疫情紓困項目 |
|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凜然新生 | |
| 62 | 首爾攝影美術館將於2022年開幕 |
| 2020年釜山雙年展公布主題 | |
| 63 | 2020年英國泰納獎因疫情停辦 |
| 澳洲原民美術館爭議獲初步共識 | |
| 64 | 藝術拍賣 |
|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20年春季拍賣會 ☉本刊訊 | |
| 65 | 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20年春季拍賣會 ☉本刊訊 |
| 66 | 藝術市場 |
| 四大獎項策略聯盟─第八屆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登場 ☉台中藝術博覽會 | |
| 68 | 展事匯 |
| 藍天之下的夢想─迎向高科技或回歸原始的未來 ☉許玉鈴 | |
| 72 | 國際傳真 |
| 文化社會責任:紓困的想像 ☉李二 | |
| 112 | 藝術現場 |
| 生活至今─英格絔.斯托貝爾 | |
| 115 | 圍場散步 |
| 國藝會不打掉也可以重練的武功 ☉胡永芬 | |
| 118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 閩習、狂野與野逸─《台灣水墨變相史》序章 ☉蕭瓊瑞 | |
| 136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四)─普普藝術升級版(下) ☉陸蓉之、唐妮詩 | |
| 158 | 評藝廣場 |
| 山生水藏,擇地而居─柯燕美的生態陶藝展 ☉蕭瓊瑞 | |
| 162 | 影像邊緣 |
| 台灣科技藝術脈絡中的「光」論述 ☉王柏偉 | |
| 166 | 交陪美學論 |
| 回家功課.田野工作─跟著俊賢去嘉南平原旅行 ☉龔卓軍 | |
| 170 | 當代藝術現象 |
| 影像、現場與自我表述─2010-2020年台灣當代繪畫觀察 ☉莊偉慈 | |
| 180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歷史考掘的民主化─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下) ☉鄭安齊 | |
| 188 | 美術流派 |
| 抽象表現主義(下) ☉愛德華.魯塞─史密斯 編譯/閰振瀛 | |
| 202 | 紐約畫派的先驅與繼起者(下) ☉朵爾.艾許東 本刊譯 |
| 212 | 圖說希臘神話 |
| 阿芙蘿黛蒂─愛與美的女神 ☉朱惠慈 | |
| 218 | 名畫物語 |
| 本質與裸體─馬諦斯〈坐姿裸女與樹葉〉+〈披巾裸女〉 ☉許楚君 | |
| 80 | 國際藝壇 |
| 襯托、呼應與對話的實驗─巴黎浪漫生活博物館「心:當代藝術中的浪漫主義」 ☉劉京璇 | |
| 222 | 若冲研究新方向─京都福田美術館「若冲誕生:內心糾結的彼岸」 ☉趙宜恬 |
| 228 | 現代科技交融古典思想的具現─京都市京瓷美術館「杉本博司.琉璃淨土」 ☉謝佳華 |
| 236 | 時間淬鍊的手感─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時間製作:極簡抽象的創作歷程」 ☉周東曉 |
| 242 | 充滿區域性差異的全球化普普藝術 ─柏林版畫素描博物館「紙上普普─從沃荷到李奇登斯坦」 ☉黃杰敏 |
| 252 | 疫質風景─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緊急中的沉思」 ☉邱筱臻 |
| 264 | 離散在外的暫時居所─「美術館的和平戰士」線上展 ☉曾筱如 |
| 278 | 策展論述 |
| 時光 履 行者.劉永仁 ☉曾堯生 | |
| 282 | 藝術人物 |
| 詩心.履痕.柯錫杰 ☉蕭瓊瑞 | |
| 288 | 畫廊圈 |
| 誠品畫廊喬遷新址 ☉蔣嘉惠 | |
| 290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拉斐爾〈雅典學院〉的真理追求 ☉潘(示番) | |
| 294 | 波蒂切利〈阿貝萊斯的毀謗〉的真實審判 ☉潘(示番) |
| 300 | 名家傑作 |
| 大正浪漫的代表詞竹久夢二─漂泊的抒情畫家 ☉羅珮慈 | |
| 322 | 藝術家評介 |
| 正逢世紀末,畢亞茲萊燃點著悲壯的火花 ☉方秀雲 | |
| 330 | 藝術視界 |
| 重塑大地的風景─地景藝術家克里斯多辭世 ☉許楚君 | |
| 336 | 從日常娛樂中照見細緻文化─法國遊戲牌博物館 ☉唐忠珊 |
| 340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44 | 西域佛畫 |
| 十一面觀音菩薩與十二面觀音菩薩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 352 | 創意陶藝 |
| 穿越古今的未來─陶藝家謝秉諺的變身幻境 ☉莊秀玲 | |
| 356 | 當代新陶 |
| 德丸鏡子×珍妮特.迪布斯 ☉邵婷如 | |
| 360 | 新書出版 |
| 藝術生態的領航者─《臺灣畫廊產業史年表》序 ☉鍾經新 | |
| 364 | 藝展目錄 |
| 365 | 藝展報導 |
| 371 | 藝術快遞 |
| 372 | 展覽月報 |
| 37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8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388 | 藝術線上 |
數位時代的藝術市場
5月20日,鄭麗君卸下四年文化部長職位,由李永得接棒上任。本期特別報導《藝術家》雜誌專訪文化部長李永得,著眼台灣文化、特別是在視覺藝術場域的發展目標與構想,以及重建台灣美術史計畫及地方美術館未來規畫等議題,談及以朝健全的藝術與文化產業生態系為方向的施政理念。
巴塞爾藝術展於6月推出第二屆線上展廳,提供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期間持續維繫國際藝術市場的連結平台。處於疫情全球大流行時代的2020上半年,藝術產業紛紛研議線上策略做為維持經濟運營的方法。無論是已發展網路平台多年而再次升級還是迫於現況而臨時跟進,從藝術品的收藏行為到畫廊展覽、藝術拍賣會和大型藝術博覽會的市場生態鏈,在疫情延燒數月後,藝術產業從緊急應變與行動過程中,亦開始反思關於虛擬數位模式的應用與其現行種種暫代實體的做法與經驗。
接續上一期「藝術上線與疫症時代」主題,7月專輯聚焦因新冠肺炎疫情態勢伴隨的關閉國界、隔離、禁足、維持社交距離等公共衛生防疫措施,而被再度激活討論的藝術市場數位轉向。周文翰觀察近期藝術拍賣市場與網路銷售藝術品的現象,試論後疫情的藝術交易線上發展前景。施登騰從「數位鑑藏家」的觀點討論數位展示、典藏與賞析的型態與技術的線上鑑藏議題。耿畫廊為台灣唯一參與巴塞爾藝術展和斐列茲藝博會首屆線上展廳的畫廊,專輯專訪受其委託規畫對應線上藝博會實體展覽的策展人許峰瑞分享實際參與經驗,提供身處第一線參展藝廊的見解。鄭元智介紹今年巴黎藝術博覽會(Art Paris 2020)因應疫情而開發的數位平台,與其在線上展會形式的創新實踐。戴映萱以白立方藝廊首檔線上策展為例,反思在虛擬空間中落實展覽理念和策展論述的侷限。
本期新闢專欄「台灣水墨變相史」,由學者蕭瓊瑞執筆,將從時間跨度自17世紀中葉明鄭時期、清朝時期、日治時期、戰後至當代超過三百五十年的歷史,解析水墨做為創作媒材在台灣所發展出充滿地域特色與個性的水墨美學。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多篇精采的展覽報導:京都福田美術館「若冲誕生:內心糾結的彼岸」發表對江戶時代畫家伊藤若冲的最新研究;今年5月重新開幕的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原京都市立美術館)推出「杉本博司.琉璃淨土」,回顧藝術家至今的創作歷程與概念;巴黎浪漫生活博物館「心:當代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探討心形這個圖案的歷史來源,及其在藝術與文學領域的衍生與象徵,乃至當代藝術家以「心」為題材的多元表現。
名家傑作單元介紹風靡大正時代的竹久夢二,他筆下的美人揉合日本浮世繪傳統與西洋繪畫風格,而他的設計創作涵蓋雜誌書籍封面、紙張圖紋、織品印花、明信片和繪本插畫等,使他成為當時代日本藝文界的寵兒。而竹久夢二研究西方繪畫風格參考之一的英國唯美主義插畫家奧伯利.畢亞茲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際遇,本期也一併介紹這位命運多舛、英年早逝的藝術家。
| 92 | 7月專輯 |
| 數位時代的藝術市場 | |
| 94 | 藝術品的網路前景─後疫情時代的大平台還是小管道 ☉周文翰 |
| 98 | 在鑑藏脈絡下的數位跨域─New Digital Connoisseur ☉施登騰 |
| 102 | 下線後的真實─許峰瑞談耿畫廊藝術博覽會線上展廳經驗 ☉羅珮慈 |
| 108 | 巴黎藝術博覽會Art Paris推出數位平台 ☉鄭元智 |
| 110 | 與時間有關─白立方藝廊首檔線上策畫群展 ☉戴映萱 |
| 74 | 特別報導 |
| 邁向健全的藝術與文化產業生態系─《藝術家》雜誌專訪文化部長李永得 ☉採訪.整理/蔣嘉惠 | |
| 51 | 藝術風景 |
| 希爾瑪.雅克琳的〈十件最大型No. 8,成年〉 | |
| 52 | 藝術正論 |
| 沒有做好典藏工作是嚴重的缺點 ☉廖仁義 | |
| 53 | 巴黎隨筆 |
| 藝術與病毒 ☉李明明 | |
| 54 | 美術之眼 |
| 復刻的圖錄.美展的選手 ☉陳長華 | |
| 55 | 香港視線 |
| 郊野的呼喚 ☉卓有瑞 | |
| 56 | 藝蹤尋探 |
| 持續進化的東京摩登 ☉吳曉芳 | |
| 57 | 藝術新聞 |
| 文化部加碼12億元發行藝FUN券 | |
| 台北當代藝術館「穿孔城市」 | |
| 58 | 順益台灣美術館開館 |
| 台新藝術獎公布得獎名單 | |
| 59 | 第二屆銅鐘藝術賞「鄭先喻個展」 |
| 國美館「台灣美術知識庫」上線 | |
| 60 | 上海雙年展發布主題:「水體」 |
|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隨物生心」 | |
| 61 | Para Site推出兩疫情紓困項目 |
|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凜然新生 | |
| 62 | 首爾攝影美術館將於2022年開幕 |
| 2020年釜山雙年展公布主題 | |
| 63 | 2020年英國泰納獎因疫情停辦 |
| 澳洲原民美術館爭議獲初步共識 | |
| 64 | 藝術拍賣 |
|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20年春季拍賣會 ☉本刊訊 | |
| 65 | 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20年春季拍賣會 ☉本刊訊 |
| 66 | 藝術市場 |
| 四大獎項策略聯盟─第八屆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登場 ☉台中藝術博覽會 | |
| 68 | 展事匯 |
| 藍天之下的夢想─迎向高科技或回歸原始的未來 ☉許玉鈴 | |
| 72 | 國際傳真 |
| 文化社會責任:紓困的想像 ☉李二 | |
| 112 | 藝術現場 |
| 生活至今─英格絔.斯托貝爾 | |
| 115 | 圍場散步 |
| 國藝會不打掉也可以重練的武功 ☉胡永芬 | |
| 118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 閩習、狂野與野逸─《台灣水墨變相史》序章 ☉蕭瓊瑞 | |
| 136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四)─普普藝術升級版(下) ☉陸蓉之、唐妮詩 | |
| 158 | 評藝廣場 |
| 山生水藏,擇地而居─柯燕美的生態陶藝展 ☉蕭瓊瑞 | |
| 162 | 影像邊緣 |
| 台灣科技藝術脈絡中的「光」論述 ☉王柏偉 | |
| 166 | 交陪美學論 |
| 回家功課.田野工作─跟著俊賢去嘉南平原旅行 ☉龔卓軍 | |
| 170 | 當代藝術現象 |
| 影像、現場與自我表述─2010-2020年台灣當代繪畫觀察 ☉莊偉慈 | |
| 180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歷史考掘的民主化─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下) ☉鄭安齊 | |
| 188 | 美術流派 |
| 抽象表現主義(下) ☉愛德華.魯塞─史密斯 編譯/閰振瀛 | |
| 202 | 紐約畫派的先驅與繼起者(下) ☉朵爾.艾許東 本刊譯 |
| 212 | 圖說希臘神話 |
| 阿芙蘿黛蒂─愛與美的女神 ☉朱惠慈 | |
| 218 | 名畫物語 |
| 本質與裸體─馬諦斯〈坐姿裸女與樹葉〉+〈披巾裸女〉 ☉許楚君 | |
| 80 | 國際藝壇 |
| 襯托、呼應與對話的實驗─巴黎浪漫生活博物館「心:當代藝術中的浪漫主義」 ☉劉京璇 | |
| 222 | 若冲研究新方向─京都福田美術館「若冲誕生:內心糾結的彼岸」 ☉趙宜恬 |
| 228 | 現代科技交融古典思想的具現─京都市京瓷美術館「杉本博司.琉璃淨土」 ☉謝佳華 |
| 236 | 時間淬鍊的手感─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時間製作:極簡抽象的創作歷程」 ☉周東曉 |
| 242 | 充滿區域性差異的全球化普普藝術 ─柏林版畫素描博物館「紙上普普─從沃荷到李奇登斯坦」 ☉黃杰敏 |
| 252 | 疫質風景─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緊急中的沉思」 ☉邱筱臻 |
| 264 | 離散在外的暫時居所─「美術館的和平戰士」線上展 ☉曾筱如 |
| 278 | 策展論述 |
| 時光 履 行者.劉永仁 ☉曾堯生 | |
| 282 | 藝術人物 |
| 詩心.履痕.柯錫杰 ☉蕭瓊瑞 | |
| 288 | 畫廊圈 |
| 誠品畫廊喬遷新址 ☉蔣嘉惠 | |
| 290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拉斐爾〈雅典學院〉的真理追求 ☉潘(示番) | |
| 294 | 波蒂切利〈阿貝萊斯的毀謗〉的真實審判 ☉潘(示番) |
| 300 | 名家傑作 |
| 大正浪漫的代表詞竹久夢二─漂泊的抒情畫家 ☉羅珮慈 | |
| 322 | 藝術家評介 |
| 正逢世紀末,畢亞茲萊燃點著悲壯的火花 ☉方秀雲 | |
| 330 | 藝術視界 |
| 重塑大地的風景─地景藝術家克里斯多辭世 ☉許楚君 | |
| 336 | 從日常娛樂中照見細緻文化─法國遊戲牌博物館 ☉唐忠珊 |
| 340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44 | 西域佛畫 |
| 十一面觀音菩薩與十二面觀音菩薩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 352 | 創意陶藝 |
| 穿越古今的未來─陶藝家謝秉諺的變身幻境 ☉莊秀玲 | |
| 356 | 當代新陶 |
| 德丸鏡子×珍妮特.迪布斯 ☉邵婷如 | |
| 360 | 新書出版 |
| 藝術生態的領航者─《臺灣畫廊產業史年表》序 ☉鍾經新 | |
| 364 | 藝展目錄 |
| 365 | 藝展報導 |
| 371 | 藝術快遞 |
| 372 | 展覽月報 |
| 37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8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388 | 藝術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