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欣賞.畫家專輯     美術論叢.美術行政

雜誌與叢書

  • 新書出版
  • 臺灣美術全集
  •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 美術家傳記叢書-歷史·榮光·名作
  • 世界名畫家全集
  • 世界美術全集
  • 旅遊.文化.攝影.美術館導覽
  • 藝術欣賞.畫家專輯     美術論叢.美術行政
  • 中國名畫家全集
  • 台灣近現代水墨畫大系
  •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 台灣現代美術大系
  • 台灣藝術經典大系
  • 臺灣美術評論全集
  • 空間景觀、公共藝術
  • 建築、園林、古蹟藝術
  • 設計、色彩、工藝、攝影
  • 繪畫技法、工具書、年鑑
  • 美育、兒童美術
  • 佛教美術全集
  • 陶瓷、文物、玉器、青銅器
  • 民間藝術、宗教藝術
  • 生活藝術、藝術投資
  • 名畫饗宴100
  • 台灣傳藝全集
  • 楊英風全集
  • 陳澄波全集
  • 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
  • 博物館學系列叢書

品味革命:跨世紀的藝術省思

  • 品味革命:跨世紀的藝術省思 1

品味革命:跨世紀的藝術省思

作者:曾長生
出版日期:2024.10.17
ISBN:9789862823453
開本:24×17×1.5cm
頁數:144頁
裝訂別:全彩平裝
產品重量(G):700
定價:NT$480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作者:曾長生
出版日期:2024.10.17
ISBN:9789862823453
開本:24×17×1.5cm
頁數:144頁
裝訂別:全彩平裝
產品重量(G):700
定價:NT$480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品味革命:跨世紀的藝術省思》共分為上、中、下及後篇。「上篇:人物篇」集結作者對單一藝術家之評析與當代藝文觀點;「中篇:審美篇」則開展評論影響現當代藝術之藝術運動、思潮、市場動態等變化;「下篇:典藏篇」承襲著中篇內容,作者持續對藝術收藏及博物館提出觀察;「後篇:現象篇」則綜合上、中、下篇的文章,作者依個人對於海內外藝術動態的多年深入觀察,提出對藝術、哲學、博物館、台灣政治文化之現象評論與建議。另於書末附錄作者為專題撰文的年表以供讀者參閱。

本書從全球化的藝術對話到現代博物館的變革,展現藝術如何脫離傳統框架,成為解構社會與文化的媒介。作者透過分析沙曼.魯希迪、艾娃.拉傑布爾沙等藝術家的作品與思想,揭示後殖民後現代的藝術特質、藝術與新聞學的交融,以及藝術史在新世紀中的重新定位。作者期望透過本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藝術和文化的多元風貌,藝術不僅僅是審美的產物,而是探討人類身份、性別與社會結構的深度跨領域對話。
曾長生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1969-70)、西班牙皇家外語學院(1971-72)、紐約普拉特藝術研究所(1988-90)、 紐約大學藝術博士班(1990-91)、台師大藝術評論博士(2005-2010)

經歷:
曾任職於駐西班牙大使館(1971-72)、外交部禮賓司(1972-1975)、駐拉丁美洲大使館(1975-1986)、加東世界日報(1992)、自立晚報「藝術.文化.社會」專欄作家(1994-1999)。曾任教於台藝大、淡江大學及世新大學(2001-),並曾擔任台灣美術院院士(2010-)。

主要論著:
《俄國藝術實驗》(1995)、《羅馬式建築藝術》(1997)、《拉丁美洲現代藝術》(1997)、《李仲生卷》(1999)、《致命的美感》(1999)、《超現實主義藝術》(2000)、《另類現代》(2001)、《台灣超現實風繪畫》(2004)、《西方美學關鍵論述—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後現代》(2007)、《禪與現代美術》(2007)等專書四十餘種。曾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其他藝術文化論述專文三百多篇(1990-)。

重要個展:
哥斯大黎加玉器博物館「熱帶雨林/1976-1986」(1986)、紐約東村希爾克畫廊「女人與蜥蜴」(1987)、哥斯大黎加國家博物館及法蘭西文化中心「叢林與蜥蜴」(1988)、紐約蘇荷區圓頂畫廊「蛻變Ⅰ」(1989)、紐約蘇荷區456畫廊「蛻變Ⅱ」(1990)、台北吸引力畫廊「蛻變系列」(1991)、加拿大北約克中央圖書館畫廊「風與狼」(1992)、加拿大士嘉堡德旺斯萊夫畫廊「秋狼系列」(1993)、台灣省立美術館「大蜥蜴、蛻變、狼∕1975-1994」(1994)、巴黎華僑文教中心「三彩人體速寫」(1996)、台北國際藝術中心「歸巢系列」(1996)和〈童年系列〉(1998)、台北國父紀念館「文化浪子∕1960-1999」(1999)、台北飛元藝術中心「冷光系列」(2001)、新竹師院藝術空間「叢林心」(2003)、台北京華城「叢林心」(2005)、天棚藝術村「天梯系列」(2005)、台北首都藝術中心「數位靈光系列」(2013)。


內容簡介
《品味革命:跨世紀的藝術省思》共分為上、中、下及後篇。「上篇:人物篇」集結作者對單一藝術家之評析與當代藝文觀點;「中篇:審美篇」則開展評論影響現當代藝術之藝術運動、思潮、市場動態等變化;「下篇:典藏篇」承襲著中篇內容,作者持續對藝術收藏及博物館提出觀察;「後篇:現象篇」則綜合上、中、下篇的文章,作者依個人對於海內外藝術動態的多年深入觀察,提出對藝術、哲學、博物館、台灣政治文化之現象評論與建議。另於書末附錄作者為專題撰文的年表以供讀者參閱。

本書從全球化的藝術對話到現代博物館的變革,展現藝術如何脫離傳統框架,成為解構社會與文化的媒介。作者透過分析沙曼.魯希迪、艾娃.拉傑布爾沙等藝術家的作品與思想,揭示後殖民後現代的藝術特質、藝術與新聞學的交融,以及藝術史在新世紀中的重新定位。作者期望透過本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藝術和文化的多元風貌,藝術不僅僅是審美的產物,而是探討人類身份、性別與社會結構的深度跨領域對話。
作者介紹
曾長生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1969-70)、西班牙皇家外語學院(1971-72)、紐約普拉特藝術研究所(1988-90)、 紐約大學藝術博士班(1990-91)、台師大藝術評論博士(2005-2010)

經歷:
曾任職於駐西班牙大使館(1971-72)、外交部禮賓司(1972-1975)、駐拉丁美洲大使館(1975-1986)、加東世界日報(1992)、自立晚報「藝術.文化.社會」專欄作家(1994-1999)。曾任教於台藝大、淡江大學及世新大學(2001-),並曾擔任台灣美術院院士(2010-)。

主要論著:
《俄國藝術實驗》(1995)、《羅馬式建築藝術》(1997)、《拉丁美洲現代藝術》(1997)、《李仲生卷》(1999)、《致命的美感》(1999)、《超現實主義藝術》(2000)、《另類現代》(2001)、《台灣超現實風繪畫》(2004)、《西方美學關鍵論述—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後現代》(2007)、《禪與現代美術》(2007)等專書四十餘種。曾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其他藝術文化論述專文三百多篇(1990-)。

重要個展:
哥斯大黎加玉器博物館「熱帶雨林/1976-1986」(1986)、紐約東村希爾克畫廊「女人與蜥蜴」(1987)、哥斯大黎加國家博物館及法蘭西文化中心「叢林與蜥蜴」(1988)、紐約蘇荷區圓頂畫廊「蛻變Ⅰ」(1989)、紐約蘇荷區456畫廊「蛻變Ⅱ」(1990)、台北吸引力畫廊「蛻變系列」(1991)、加拿大北約克中央圖書館畫廊「風與狼」(1992)、加拿大士嘉堡德旺斯萊夫畫廊「秋狼系列」(1993)、台灣省立美術館「大蜥蜴、蛻變、狼∕1975-1994」(1994)、巴黎華僑文教中心「三彩人體速寫」(1996)、台北國際藝術中心「歸巢系列」(1996)和〈童年系列〉(1998)、台北國父紀念館「文化浪子∕1960-1999」(1999)、台北飛元藝術中心「冷光系列」(2001)、新竹師院藝術空間「叢林心」(2003)、台北京華城「叢林心」(2005)、天棚藝術村「天梯系列」(2005)、台北首都藝術中心「數位靈光系列」(2013)。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