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1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5月 #164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5月 #164 1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5月 #164

第164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64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回歸感性原點的解密之旅

 斯庫利(Sean Scully)曾言:「最神祕之物,無法透過文字和語言描述,以雙眼觀看也不能確保明晰。但觀者可以從藝術中體會到這神祕氛圍,一種由純粹理性無法詮釋的感覺,這是科學無法代替藝術之處。」藝術家關注生命本身的質地,他們用生活包容著創作的諸端想像,再以善於讀心的本能,由生活現實的枝微末節,勾勒出創作者的應對之態,於指涉對應的密語中,隱諱的感官語彙轉化為溝通情感的媒介,構築著他們感知世界的理解模式,而藝術,便成了意識交錯的取樣,也是轉動5月專輯「悟/語」之鑰的關鍵。

 

 知名的「留法三劍客」藝術家吳冠中、朱德群與趙無極,彼此相知相惜。法國稱朱德群為「將東方藝術的細膩與西方繪畫的濃烈,融匯最成功的畫家」,他以獨特的風格,將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抽象藝術相結合,在繪畫、音樂和詩歌的精妙融合中,突破了真實與虛幻的界限。為了紀念其百年誕辰,朱德群基金會規畫舉辦全球大型巡迴展覽,在本期的「朱德群百歲誕辰」特別報導中,歸納整理了香港佳士得的朱德群作品拍賣排行榜,同時概略性梳理歸納出幾個重點,分析如何欣賞、收藏朱德群的作品。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與美國攝影師彼得.比爾德(Peter Beard)兩人因為「非洲」與「藝術」兩大共同興趣而迅速建立起友誼,他們欽佩於《黑暗之心》以複雜而曖昧的文字呈現歐洲人對非洲的觀點,也同時思索著20世紀攝影的困難與可能。他們都曾表示希望透過收集和創造圖像,來記錄自身所處時代的精神狀態,而這也成就了一段菲林與油彩相遇的軼事。

 

 在老家磚牆外的馬賽克,是陳彧君記憶中一種熟悉又混合著家鄉情感的圖樣,它反應了福建僑鄉莆田的人文,也是時代與環境變化中一個可以讓藝術家反思自我的參照點。樹木、溪流、古厝及家族照片,在陳彧君的生命中是日常的存在,作品中則是用以呈現思想的媒介。他認為藝術作品必須具備一種真實感,對應創作者的自我以及所處時代。與家鄉莆田連結的「木蘭溪計畫」是其藝術創作的起點,經歷十餘年的探索後,他重新回到這個對應自我經歷的關鍵點,思索未來。

 

 東京21_21設計中心挑戰異文化衝擊交融的世界中,關於設計的「翻譯」課題。自2020年10月起舉辦為期近半年的「翻譯展」(traNslationNs Understanding Misunderstanding),擔任展覽總監的是活躍於科技媒體與藝術領域的法籍學者多明尼克.陳(Dominique Chen),他接受《藝術收藏+設計》專訪,指出語言的多樣性,並非記號和聲音的多樣性,而在於認識世界的多樣性。他聯合谷歌創意研究室,於本展發表翻譯裝置,命名為「Found In Translation」,相對於電影《愛情不必翻譯》,或許可以理解成「共情無須翻譯」。

 

 在建築學的領域,有一群極富遠見與創造力的創作者,推動著建築領域拓展更為寬廣的可能性,他們或許不為大眾所熟知,但經歷了現代建築的演變,在其建築實踐中以人文論述的永續視角,堅守著原則與底線,透過改造計畫重構與日常生活密切連動的空間感知與節奏。2021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妮.拉卡頓(Anne Lacaton)與讓─菲力浦.瓦薩爾(Jean-Philippe Vassal),他們熱愛建築,用自己的方式傳達建築尺度與使用機能之間的理想平衡,堪稱奉行當代永續建築學的先驅。

藝術熱新聞
007 臺北市立美術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景薰樓2021春季拍賣盛會 經典呈獻
  形而上畫廊「如果有一天⋯ 」Part II
008 徐悲鴻鉅作〈奴隸與獅〉亞洲藝術品史上最高估價
  朱德群作品〈盛世雪〉刷新最高拍賣價紀錄
  英國第二大富豪家族以1300萬歐元購得梵谷作品
   
文物專欄
009 中華文明是舶來品?最早的龍袍在三星堆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2 中國文物市場,華人說了算 ⊙熊宜敬
   
朱德群百歲誕辰特別報導
014 朱德群 融合中西文化的抒情抽象繪畫大師 ⊙廖瓊芳
026 如何收藏朱德群? ⊙熊宜敬
030 香港佳士得拍賣朱德群作品TOP 10排行榜 ⊙編輯部
   
藝術焦點
034 油彩與菲林─法蘭西斯.培根與彼得.比爾德的友誼及創作 ⊙游騰緯
   
藝術大觀
040 對歷史的自省與責任─荷蘭國家博物館「奴隸制度」展 ⊙林芝禾
   
Power100 2020
046 2020年百大權力榜─重省藝術機構與權力機制(下) ⊙林志鴻、翁境優
   
播客藝聞
060 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扎涅爾.穆荷里(Zanele Muholi)/崔西.艾敏(Tracy Emin)/
內藤禮(Rei Naito)/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拉格納.基亞爾坦松(Ragnar Kjartansson)/艾未未/坂茂(Shigeru Ban) ⊙山崎二十一
   
5月專輯
062 Coding 悟/語
064 梭機編碼─赫拉.容格里斯的織紋記檔 ⊙賴志婷
070 幻域中的夢土─席琳.納莎「我將再次向太陽致敬」特展 ⊙周亞澄
076 詭態與奇觀─李昢的陰性怪物劇場 ⊙周亞澄
   
藝術家工作室
080 藝術在萬物中生長─《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陳彧君 ⊙許玉鈴
   
藝術視界
090 台灣現代藝術發展歷程縮影─白石畫廊「藝/牆之佮」展 ⊙翁境優
   
設計焦點
092 誤解與善譯(意),翻譯如何設計?
─專訪多明尼克.陳,談東京21_21設計中心「翻譯展」 ⊙邱馨慧
   
影像美學
102 素人攝影,一種另類影像創作 ⊙鄭元智
   
工藝典藏
106 思古悟今,藏藝奧義
─夢蝶軒藏品「黃金的藝術─三千年華夏珍藏展」 ⊙洪昱溱
   
建築焦點
112 人之所需,尺度所依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妮.拉卡頓與讓-菲力浦.瓦薩爾 ⊙林純雅
   
建築觀點
118 擁戴象徵主義的丹妮絲.史考特.布朗 ⊙黃健敏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20 啜飲柔味深 茶罐藏茶藏水兩相宜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海口雲洞圖書館
123 探尋建築與自然完美共存的可能性
124 上海維多利亞風格宅邸的感性美學參照
125 東京表參道上的巨型化妝箱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
127 亞洲風味的美學家/常玉感官體驗展
128 Daniel Wong跨界手繪藝術/匠心切割非凡美鑽/春茶敘 茗品藝術
129 「遊牧物件」旅行家具系列/詹朴發表2021年秋冬主題「夢中搜查令」
   
藝想創見
130 行於海天之際的法國文化地標─讓.莫拉爾於諾曼地號處女航的影像紀錄 ⊙林志鴻


編輯手記

回歸感性原點的解密之旅

 斯庫利(Sean Scully)曾言:「最神祕之物,無法透過文字和語言描述,以雙眼觀看也不能確保明晰。但觀者可以從藝術中體會到這神祕氛圍,一種由純粹理性無法詮釋的感覺,這是科學無法代替藝術之處。」藝術家關注生命本身的質地,他們用生活包容著創作的諸端想像,再以善於讀心的本能,由生活現實的枝微末節,勾勒出創作者的應對之態,於指涉對應的密語中,隱諱的感官語彙轉化為溝通情感的媒介,構築著他們感知世界的理解模式,而藝術,便成了意識交錯的取樣,也是轉動5月專輯「悟/語」之鑰的關鍵。

 

 知名的「留法三劍客」藝術家吳冠中、朱德群與趙無極,彼此相知相惜。法國稱朱德群為「將東方藝術的細膩與西方繪畫的濃烈,融匯最成功的畫家」,他以獨特的風格,將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抽象藝術相結合,在繪畫、音樂和詩歌的精妙融合中,突破了真實與虛幻的界限。為了紀念其百年誕辰,朱德群基金會規畫舉辦全球大型巡迴展覽,在本期的「朱德群百歲誕辰」特別報導中,歸納整理了香港佳士得的朱德群作品拍賣排行榜,同時概略性梳理歸納出幾個重點,分析如何欣賞、收藏朱德群的作品。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與美國攝影師彼得.比爾德(Peter Beard)兩人因為「非洲」與「藝術」兩大共同興趣而迅速建立起友誼,他們欽佩於《黑暗之心》以複雜而曖昧的文字呈現歐洲人對非洲的觀點,也同時思索著20世紀攝影的困難與可能。他們都曾表示希望透過收集和創造圖像,來記錄自身所處時代的精神狀態,而這也成就了一段菲林與油彩相遇的軼事。

 

 在老家磚牆外的馬賽克,是陳彧君記憶中一種熟悉又混合著家鄉情感的圖樣,它反應了福建僑鄉莆田的人文,也是時代與環境變化中一個可以讓藝術家反思自我的參照點。樹木、溪流、古厝及家族照片,在陳彧君的生命中是日常的存在,作品中則是用以呈現思想的媒介。他認為藝術作品必須具備一種真實感,對應創作者的自我以及所處時代。與家鄉莆田連結的「木蘭溪計畫」是其藝術創作的起點,經歷十餘年的探索後,他重新回到這個對應自我經歷的關鍵點,思索未來。

 

 東京21_21設計中心挑戰異文化衝擊交融的世界中,關於設計的「翻譯」課題。自2020年10月起舉辦為期近半年的「翻譯展」(traNslationNs Understanding Misunderstanding),擔任展覽總監的是活躍於科技媒體與藝術領域的法籍學者多明尼克.陳(Dominique Chen),他接受《藝術收藏+設計》專訪,指出語言的多樣性,並非記號和聲音的多樣性,而在於認識世界的多樣性。他聯合谷歌創意研究室,於本展發表翻譯裝置,命名為「Found In Translation」,相對於電影《愛情不必翻譯》,或許可以理解成「共情無須翻譯」。

 

 在建築學的領域,有一群極富遠見與創造力的創作者,推動著建築領域拓展更為寬廣的可能性,他們或許不為大眾所熟知,但經歷了現代建築的演變,在其建築實踐中以人文論述的永續視角,堅守著原則與底線,透過改造計畫重構與日常生活密切連動的空間感知與節奏。2021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妮.拉卡頓(Anne Lacaton)與讓─菲力浦.瓦薩爾(Jean-Philippe Vassal),他們熱愛建築,用自己的方式傳達建築尺度與使用機能之間的理想平衡,堪稱奉行當代永續建築學的先驅。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7 臺北市立美術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景薰樓2021春季拍賣盛會 經典呈獻
  形而上畫廊「如果有一天⋯ 」Part II
008 徐悲鴻鉅作〈奴隸與獅〉亞洲藝術品史上最高估價
  朱德群作品〈盛世雪〉刷新最高拍賣價紀錄
  英國第二大富豪家族以1300萬歐元購得梵谷作品
   
文物專欄
009 中華文明是舶來品?最早的龍袍在三星堆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2 中國文物市場,華人說了算 ⊙熊宜敬
   
朱德群百歲誕辰特別報導
014 朱德群 融合中西文化的抒情抽象繪畫大師 ⊙廖瓊芳
026 如何收藏朱德群? ⊙熊宜敬
030 香港佳士得拍賣朱德群作品TOP 10排行榜 ⊙編輯部
   
藝術焦點
034 油彩與菲林─法蘭西斯.培根與彼得.比爾德的友誼及創作 ⊙游騰緯
   
藝術大觀
040 對歷史的自省與責任─荷蘭國家博物館「奴隸制度」展 ⊙林芝禾
   
Power100 2020
046 2020年百大權力榜─重省藝術機構與權力機制(下) ⊙林志鴻、翁境優
   
播客藝聞
060 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扎涅爾.穆荷里(Zanele Muholi)/崔西.艾敏(Tracy Emin)/
內藤禮(Rei Naito)/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拉格納.基亞爾坦松(Ragnar Kjartansson)/艾未未/坂茂(Shigeru Ban) ⊙山崎二十一
   
5月專輯
062 Coding 悟/語
064 梭機編碼─赫拉.容格里斯的織紋記檔 ⊙賴志婷
070 幻域中的夢土─席琳.納莎「我將再次向太陽致敬」特展 ⊙周亞澄
076 詭態與奇觀─李昢的陰性怪物劇場 ⊙周亞澄
   
藝術家工作室
080 藝術在萬物中生長─《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陳彧君 ⊙許玉鈴
   
藝術視界
090 台灣現代藝術發展歷程縮影─白石畫廊「藝/牆之佮」展 ⊙翁境優
   
設計焦點
092 誤解與善譯(意),翻譯如何設計?
─專訪多明尼克.陳,談東京21_21設計中心「翻譯展」 ⊙邱馨慧
   
影像美學
102 素人攝影,一種另類影像創作 ⊙鄭元智
   
工藝典藏
106 思古悟今,藏藝奧義
─夢蝶軒藏品「黃金的藝術─三千年華夏珍藏展」 ⊙洪昱溱
   
建築焦點
112 人之所需,尺度所依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妮.拉卡頓與讓-菲力浦.瓦薩爾 ⊙林純雅
   
建築觀點
118 擁戴象徵主義的丹妮絲.史考特.布朗 ⊙黃健敏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120 啜飲柔味深 茶罐藏茶藏水兩相宜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海口雲洞圖書館
123 探尋建築與自然完美共存的可能性
124 上海維多利亞風格宅邸的感性美學參照
125 東京表參道上的巨型化妝箱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
127 亞洲風味的美學家/常玉感官體驗展
128 Daniel Wong跨界手繪藝術/匠心切割非凡美鑽/春茶敘 茗品藝術
129 「遊牧物件」旅行家具系列/詹朴發表2021年秋冬主題「夢中搜查令」
   
藝想創見
130 行於海天之際的法國文化地標─讓.莫拉爾於諾曼地號處女航的影像紀錄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4月 #163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3月 #162
  • 藝術收藏+設計2021年2月 #161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